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经论讲记>> 其他经论>>正文内容

缘起赞讲记第八课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02日
来源:智悲佛网   作者:索达吉堪布 译讲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思考题
 
1.为什么要依缘起法来随念佛陀?这有何必要?
 
2.请回顾前面论体中所介绍的四个科判的内容,并详细阐述作者宗喀巴大师在佛前献上了什么样的礼赞及其重大意义。
 
3.通过学习宗喀巴大师在本论末尾的五种发愿回向,有人认为这是末法修行人的行为准则,对此你有何感想?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继续讲《缘起赞》,寻找甚深缘起之义已经讲完了,现在讲第二个问题。
 
丁二、得缘起法后随念如来:
 
您之一切事业中,语之事业最殊胜,
 
语之最即缘起故,智者依此随念佛。
 
这个颂词字面上的意思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您所有身口意的事业中语言的事业最殊胜,而语言的事业中缘起法门最殊胜,所以智者经常依此随念佛陀。可见,这里讲的随念佛陀,并不是看着佛像忆念佛,也不是因为佛陀当年示现神通而忆念佛,而是依缘起法来忆念佛陀。
 
《大集月藏经》里讲了佛陀度化众生的四种方式[1]:第一是身业度,即以身体示现无比的相好庄严来度化众生;第二是神通度,即通过示现各种不同的神变和神通来度化众生;第三是名号度,即通过佛的名号来度化众生,就像佛经里面所讲的一样,只听到释迦牟尼佛的名号也能获得不退转果位;第四是法施度,即通过布施佛法或转深广法轮来度化众生。
 
但在各种度众的方式中,语言的事业是最佳的。大家都知道,佛陀住世81年后,就在共同所化众生前示现圆寂,所以依靠神通和身体度化众生的时间不会很长。佛陀圆寂后,他的语言被智者们摄集在《大藏经》里,也就是说在藏经中有包括密宗法在内的三乘佛法,后学者就依靠这些佛语得度。而且佛陀住世时,大多数度化众生的方式就是给众生讲经说法。
 
有些经论里讲,佛陀说法49年。天台宗的孤山智圆大师以一个偈颂归纳佛陀整个一生的说法,即:“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八年,华严最初三七日。”意思是说,天台宗以五时定释迦一代说法之次第:第一华严时,总共二十一天;第二阿含时,共弘扬十二年;第三方等时,共有八年;第四般若时,总共二十二年;第五法华涅槃时,共八年。这样的话,算起来大约四十九年。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佛陀把大量时间用在宣讲般若法门上,即二十二年谈般若。大家还应清楚,在般若中宣说万法空性的缘起法最妙。
 
关于缘起,分胜义缘起和世俗缘起。从胜义缘起的角度来讲,就是《中观根本慧论》里面所抉择那样的缘起法;而世俗当中,则是有因有果这样一种因缘法。可以说,这两种法理涵盖整个世间一切知识,同时也描述或阐述了一切万法的究竟实相。在这样的实相中,世间所有邪说、邪见、谬论全都一一摈除。所以,只要我们能深入缘起性空的正见,就会像身处绝顶所有群山一览无余一样,完全照见一切万法的究竟真理。在《维摩诘所说经》中也说:“于众言音,微妙第一;深入缘起,断诸邪见。”意思是说,对众生宣说的所有法中,缘起空性法微妙第一;依靠缘起空性的正见,可以断除或烧尽世间所有邪见密林。
 
所以,当我们真正通达缘起真理时,就会时时刻刻思念佛陀的深恩。为什么呢?因为在整个世间中,文学家等智者根本没办法依靠自己的智力来开发这样甚深的缘起道理,以前没有、现在没有、未来也不会有,就像前一段时间跟各位道友分享的一样。那这么甚深的缘起法谁能领会呢?有智慧的人依靠自己的智力,以文字完全可以了知:在这个世界上佛陀是无与伦比的智者,依靠缘起真理可以推翻其他邪说,就像宗喀巴大师和麦彭仁波切(在麦彭仁波切的著作中,也有跟《缘起赞》基本相同的一个论典)一样当然,不仅是出家人,世间人也这样承认,比如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文学家、诗学家——泰戈尔说:“我认为释迦牟尼佛乃世上最伟大的圣哲。”
 
这些具有智慧、远见,对整个世界有巨大贡献的人都这样认可的话,其他人就应好好反观自己了。以前我在讲《佛教科学论》时说过:有些人对佛语不承认、不赞叹,这是非常稀有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在学校里连三好学生的奖都不一定得过,那就不要说得诺贝尔奖了。可能有些人听都听不懂,还问:什么叫诺贝尔奖?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关心过这个世界。像这种人,要驳斥佛的观点,确实是非常稀有的,也即根本不可能。而讲缘起性空时,尤其大智者见到这种真性时,世界的一切都是显而无自性的稀有之事,就像《中观四百论》里所讲的一样:“世间诸所有,无不皆稀有。”
 
的确,对通达缘起真理的人来讲,从两方面可以感到稀有:第一,本来没有万法,迷迷糊糊的众生却执著有万法,这是很稀有的;第二,用种种正理观察时,世俗中的显现全都不存在,就像研究量子力学的智者观察世界全都没有那样惊讶,自己觉得特别稀有。所以,真正悟到这种境界时,就会了知如此稀有之事,也会一一推翻世间当中对缘起性空等真理一无所知,而凭自己的分别念来覆盖的人的邪说。
 
作为智者,一翻开《大藏经》,不管是《华严部》、《宝积部》,还是《律藏》和密宗的续部等,信心就会油然而生。我这段时间经常翻阅宁玛派的续部,虽然没有时间全部都读,只是有时候读一读标题,有时候看看后面译者是怎么说的,有时候随便翻几本书的几品,但也深深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佛陀的智慧是没办法比的,当然这并不是自夸自赞。如果不相信,大家可以静下心来花一定的时间去学习。在探索的过程中,如果你能真正推翻,我们也可以在你面前恭敬地顶礼。
 
但在这个世间,很多对佛法排斥的人,或对法理不理解的人,智慧都不是很高。而有智慧的知识分子或学者,虽然不懂佛教的真理,但他们会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不会胡言乱语,也不会肆意毁谤。所以在座的诸位,在漫长的人生中,应该依靠正知正念来观察自己的心态。若对缘起性空的甚深道理一点一滴都不了解,反而对佛法或对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有排斥的态度,那就极不应理。
 
乙五、摄义:
 
追随本师而出家,研学经教不肤浅,
 
勤瑜伽行之比丘,佛前敬献此礼赞。
 
整个论体的结尾是这样说的:我(指宗喀巴大师)七岁时受沙弥戒,追随本师释迦牟尼佛出家,精进研究、学习佛教的甚深道理,经论教典无所不通,并再再宣说,所以智慧并不浅薄、肤浅。的确,在藏地雪域宗喀巴大师非常了不起,一方面他是文殊菩萨的化现,另一方面在普通众生前显现的智慧也非常高深。
 
有一次大师跟一些弟子谈论,弟子问他:在讲经说法方面,藏地最了不起、最有智慧的人是谁?宗喀巴大师说:以前有个慧狮子论师,他一天可以同时讲11部经论。(以现在我们的话来讲,就是一天讲11堂课。)弟子们都交口称赞,也祈求宗喀巴大师能不能同时讲11部经论。当时大师说:看你们诚恳祈求,我尽量想办法。
 
后来大师在一次开法会时通知大家同时讲15部论典,两个论典讲完后又不断增加,共讲了17部。传记里说是《弥勒五论》、《中观五论》、《释量论》、《集论》、《中观四百论》、《入中论》、《入行论》、《俱舍》、《戒律》。后来还有一次一天讲21部论典。如果是我们,一会儿讲《释量论》、一会儿讲《集论》、一会儿讲《入行论》……想必大家都清楚会是什么样的状态。所以,无论从传记当中看,还是从弟子们的介绍来分析,在藏地雪域宗喀巴大师都是无与伦比的。
 
其实,大师不但在字面上或文字上作研究,还精勤修行瑜伽(即不断修持所有显宗密宗的真理),是这样一位比丘。他在对本师释迦牟尼佛生起极大的欢喜心和恭敬心后,作了这样的《缘起赞》,也就是说,在佛前献上了这样的礼赞文。
 
这个偈颂告诉后学者,首先应像《俱舍论》里所讲的一样:如果有出家的缘分,就出家;没有出家的缘分,也要守持一分在家居士戒以上的戒律;然后再广闻博学,就像宗喀巴大师那样,精勤地研究、学习;在此基础上还要实地修持,如果没有修习,光在文字上或口头上很溜,对相续也不一定有利。总而言之,就是要清净戒律、闻思修行。
 
而这些的来源就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所以应该时时刻刻随念并报答佛陀的恩德。即使其他很多行为无法实行,也要经常不断念《随念三宝经》,早上起来时也要观想佛陀对我们的恩德,晚上睡觉时也要想一想,并念一些佛号。若是虔诚的佛教徒,随时随地都会把佛当作祈祷的对境,什么时候都经常忆念。而一些野蛮的人,或修行不太好的人,即使在闭关时也想不起来佛陀的恩德。所以,我们以后应向宗大师学习,整个人生都以守持戒律、闻思修行来度过,就像上师如意宝在《忠言心之明点》里所讲的一样,建立这样一种修行次第。若能如此,这是最有意义的。
 
如果即生真的能利益众生,哪怕直接或间接帮助一个众生,也是非常值得欢喜的。如果实在没有这种因缘和机会,心里也要经常发愿,就像前面引用的《普贤行愿品》中的教证一样——永远不离菩萨行为,永远不离菩提心……那这也是对十方诸佛的法供养,也是一种利益众生的行为。
 
无垢光尊者在《禅定休息》里讲:初学者利益众生相当困难,就像翅膀还没有长成熟的鸟不能在蓝天飞翔一样。那这种人心里就要依靠菩提心的威力来发清净的愿:但愿以我的善根,让世间无量无边的众生得到真实的利益。我以前也说过,有些老年人虽然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但他们经常在转经轮、朝拜神山、拜见高僧大德等时,发非常好的愿。可能到藏地朝拜过拉萨觉沃佛像的人都清楚,很多老乡在外面转觉沃佛像时,都一边大声念一边转绕,也就是说,他们在心里发下了很殊胜的愿。若我们能在作任何善根时,发愿回向利益无量无边众生,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所以,我希望汉地很多观念都要改变过来。最近还算不错,我经常看见很多人发愿不离菩提心、度化众生、护持佛法等。虽然求平平安安等也可以,佛教也能赐予,就像《药师经》里所讲的一样:求发财得发财,求长寿得长寿,求子女得子女……但这种利益很短暂,所以大家一定要为众生和佛法发愿。当然,有时候我也想我们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刚开始就让他们发菩提心,或安住在大圆满的觉性中,因为有些人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基础都没有打好,而我们却让他们抛弃自己、完全利益众生。好像一个小学都没有读完的人,却给他一个博士生的作业做一样,恐怕也不一定做得好。虽然如此,我们也要尽量往这方面努力。
 
所以,希望大家在弘扬佛法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心态转变过来,若能如此,做什么事情都很容易。比如说,有人身体虽然不是很好,但他有毅力,他想:不管怎么样,我一定要去藏地,路上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去。因为他心的力量很强,最终也会梦想成真。现在有些学佛人特别迷茫,根本不知前进的方向,而我们却在一切顺缘具足的环境中,长期依止善知识、不断闻思修行大乘佛法,最终也了达了大乘佛法的究竟甚深教义,此时若能让身边人的心态稍微有所转变,这也是弘法利生之举。因此,大家以后都应肩负起这种责任。
 
甲三(末义)分二:一、发愿回向;二、以宣说五圆满来结尾。
 
乙一(发愿回向)分五:一、祈愿众生得善知识摄受而回向;二、祈愿了知佛法的信徒遍满大地而回向;三、祈愿生生世世不惜生命、毫不懈怠受持佛法而回向;四、祈愿能恒时思维弘扬佛法之方便;五、在受持、弘扬佛法时,祈愿护法神守护加持而回向。
 
丙一、祈愿众生得善知识摄受而回向:
 
无上导师之圣教,有幸值遇源师恩,
 
此善回向无余众,承蒙正师摄受因。
 
颂词说:即生有幸值遇整个世间至高无上的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大乘殊胜圣教,源于上师慈悲加持、摄受的恩德。在座的各位都清楚,依靠自己的智慧力不一定遇到大乘佛法,即使遇到,也不一定真正通达缘起性空的真实意义。故宗大师在此回向时,并没有让众生发财、健康、快乐,而是以造论的善根,回向给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让所有众生都得到善知识的真正摄受。所以我们在回向时,也要将这次传讲和闻思修行的善根回向给众生,愿所有众生都遇到善知识,并得到善知识欢喜摄受。
 
在这里我们都应知道,对包括末法时代的众生在内的任何一个众生来讲,遇到佛陀般的上师都很重要。因为只有在遇到上师后,才能获得上师开导,并依众多方便行趋入解脱之门。也就是说,唯一善知识能将众生带入真正的解脱之门,国家元首、总统、军委主席、科学家、理论家、富翁等都没办法度脱众生,虽然有些可以赐给几十年的地位,或一生所需的财富。
 
现在藏地很多人想发财,就到各个大城市里去做传销,有些还要交六七万块钱。对方说:如果你能带多少多少人,可以给你380万。有些人说:我已得到了380万。380万倒不一定,可能二三十万已经获得。大家都知道,传销组织是非法的,但政府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放着。所以许多人心里都想:我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几百万哪?一传十、十传百,就纷纷到大城市里面去。听说在那些城市里,汉族人也特别多,各个地方的人天天都等着拿几百万。但实际上,再过一段时间,那个头儿刹那就消失了,下面的组织也自然而然解散,所以很多人回去时一分钱都没有。可能为了引诱人,极个别人也能得到一点财富。
 
即使获得世间的财富等,也不可能解决生死大事;而得到善知识的摄受,却有众多功德。《华严经》云:“菩萨由善知识任持,不堕恶趣;由善知识摄受,不退大乘;由善知识护念,不毁犯菩萨戒……”所以《札嘎山法》里讲:遇到善知识非常不容易,应像孩童拉着母亲的衣襟一样,千万不能放;如果放了,在人山人海中就会迷失道路或方向。有些人到了一定的时候自己就想离开,以前法王讲过这是一种着魔的象征,但也没办法,众生业力现前时,佛陀的妙手也无法阻挡。
 
所以,大家都要发愿获得善知识摄受,并长期听闻善知识宣说佛法。《普贤行愿品》云:“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其意是说,所有对自己有利的善知识,都要经常为我显示普贤菩萨的行为,还要发愿经常跟善知识和善道友聚集在一起,不要与恶知识为友,而且善知识要经常对我生起欢喜心。
 
为什么得到善知识摄受那么重要呢?因为,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要向好处转变,必须依靠另外一个人提携。我们可以看看这个世界,如果一个地方有一位善知识,那么当地的佛教就会兴盛,许许多多人都会前往解脱之路;如果一个地方有一位恶知识,依靠他所宣扬的邪教,与他结缘的无数人都会同往地狱。所以我们应经常发愿:愿所有众生都得到善知识的摄受,这比什么都重要!想必大家都有这种感觉。我经常这样想:虽然不敢说自己即生对佛教有什么贡献,但对佛陀确实生起了不可退转的信心,对佛法也有极大的欢喜心和鼓舞心,而这完全来源于上师如意宝为主的善知识当年苦口婆心的教导,才在心里稳固了这些境界,所以始终都有一种感恩之心。总之,大家一定要如此发愿。
 
丙二、祈愿了知佛法的信徒遍满大地而回向:
 
愿彼佛教至有际,不为恶念风所动,
 
解正法理于本师,起诚信者满大地。
 
祈愿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存在此世时,不要被邪知邪见的恶念风所扰乱或动摇。现在世间有些人对佛教一点都不懂,也从来没有生起过真正的信心,但他们却在别人面前说:我是真正的佛教徒,或某某高僧大德,或某某转世大活佛,还不懂装懂地宣说诸多邪说,且认为自己在弘扬佛法。其实他们是在毁坏佛法、摧毁佛教。所以大师发愿,佛教不要被这些人的恶念扰乱、破坏,这是第一个愿。
 
第二个愿,愿世间所有人真正了解正法的道理,都对本师释迦牟尼佛生起虔诚的信心。现在很多人对佛法并不了解但却有信心,这是一种迷信。有些人说:观音菩萨和天神一模一样,可见根本分不清楚佛和神的差别。如果根本不知道佛陀是特别伟大的智者和成就者,也不知道佛法的功德,那他的信徒再多也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对佛教应该智信,不应该迷信。
 
清朝学者梁启超说:“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是兼善而非独善,乃入世而非厌世。”确实,很多智者讲的道理都说到了佛教的真正意义,也就是说,佛教并不是有些人所说那样:所谓出家,就是在世间没有成果,然后才到深山里去生活等,而是最高智慧的表现。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哲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罗素也说:“世界上所有宗教中,我所赞成的是佛教。”他所说的原因也在这里。所以,从世间的角度来讲,佛教确实是正信,并非无智者的胡说。
 
当然,对佛教徒来讲,一定要把素质提高。现在包括寺院在内的佛教团体里面,很多都是迷迷糊糊的信佛,但我认为:不要迷迷糊糊的佛教徒遍天下,这种教徒越少越好,应该智信的教徒遍天下,整个国家都遍满这样的信徒都非常好。当然,就像前段时间我在“佛教与科学论坛”上所讲的一样,佛教要让普罗大众(指普通大众)都接受也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国情不一定允许。
 
在唐朝的时候,国王非常信仰、赞叹佛教,国家开办了很多译经场,所以出现了玄奘、义净、不空等著名译师,八大宗派的开创祖师也出兴于世,如:禅宗的慧能大师,三论宗的吉藏大师,净土宗的善导大师,律宗的道宣律师,密宗的善无畏等。在那个时候,整个佛教闻思修行的水平非常高,这些智者的论典现在我们都看得到。正因为每个宗派的祖师的信仰都不是迷信,后人才享受到了圆满的佛法——教法和证法。所以宗大师在这里发愿,愿真正懂得佛教的正信教徒遍满大地,佛教不要被邪说邪见或恶分别念扰乱,或者说,希望不懂装懂而乱说的人不要出现于世。
 
但现在,因为众生的恶业等因缘,无论是在藏地还是在汉地,真正的正信者都很难找到。所以,在我们以后有机缘建立道场、弘扬佛法时,一定要先把佛教的教理讲给所有在家人和出家人,大家也应该认真听受。如果懂得法理,行持就与不懂佛法时完全不相同。所以,发这样的愿非常殊胜。在修行过程中,如果全部《缘起赞》不能念,也应经常念诵宗喀巴大师这五个颂词,并在心里观想:愿佛教存在之间,不被恶念风所动,一定要真正的信徒遍满世界……
 
在藏地,在国王赤松德赞和松赞干布时期,跟汉地的唐朝没有什么差别,佛法是非常兴盛的。当然,佛法并不是形象,也非在外面修一个水泥工程的建筑。即使所有建筑都金碧辉煌,我们也不认为它是真正的佛教。比如我们现在建成的女众大经堂,很多人都说在整个藏地都没有那么大的经堂,但我并没有以此感到自豪,因为这只是弘扬佛法的助缘。依靠这样的经堂,如果里面真正有闻思修行,才算是真正的精华。虽然修经堂有功德,但它只是土石水泥工程。如果依靠这样的工程,给人心里带来正信、正见、正知,那佛法就存在于人间,人们的行为也会随之改变。在造善业后,人们就会获得快乐,这就是佛法的作用。所以在座的各位,再也不要将佛法的部分当作佛法的整体了。
 
丙三、祈愿生生世世不惜生命、毫不懈怠受持佛法而回向:
 
愿生生世永受持,开显缘起佛教义,
 
生身性命宁抛弃,一刹那亦不松弛。
 
宗喀巴大师说:愿生生世世永远受持开显缘起的佛教意义,为了护持、宣讲、修行包括缘起法门在内的大乘佛法,宁可舍弃最宝贵的身体和寿命,一刹那也不懈怠、松懈、懒惰。在座的各位也要这样发愿,愿时时刻刻、生生世世都要这样受持正法,不要愿生生世世长得非常非常漂亮,或让我的手非常非常光滑,脸特别特别好看,头发细细长长等。当然,世间人也可暂时这样发愿,我前面也讲了。但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要愿生生世世不离正法,要受持、弘扬正法。为了正法,应像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一样,抛弃自己的生命都心甘情愿。
 
我看过汉地法显译师的传记,当时他上师给他们讲:我老了后,你们一定要弘扬佛法,为了弘扬佛法应不惜生命。后来好几位弟子一同前往印度,在路途中,有的掉入万丈深渊里摔死,有的饿死,有的气候不适应而死,后来只剩下法显一人。他在印度求法的路上,也遇到了老虎、豹子、狮子等猛兽,后来得到大乘佛法,如《涅槃经》的另一个译本《大般泥洹经》、《长阿含经》、《杂阿含经》等,并将这些经典从海上带回中国。
 
以前,我也讲过《大品般若经》(即《般若二万五千颂》)中常啼菩萨的公案,当时他为了求得般若法门也不惜生命为代价。可见,历史上很多高僧大德都是这样。所以,我们要生生世世发这种愿。
 
在《胜鬘经》(指《大宝积经·胜鬘夫人会》)中,有三种非常好的发愿,大家一定要记住。第一愿:“以我善根,于一切生得正法智。”意思是说,以我所造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都能获得正法的智慧,即发愿懂得佛教或开悟。第二愿:“若我所生得正智已,为诸众生演说无倦。”意谓:我生生世世在获得正法智慧后,为众生演说都不生起厌烦心。所以,我们首先要获得正法,在懂得之后还要为别人宣说,且不生起厌烦心。因此,我希望法师和道友们,在修学过程中不要一会儿就累了、一会儿就哭了、一会儿就困了,为了众生不能生起厌烦心。第三愿:“我为摄受护持正法,于所生身不惜躯命。”意思是,我为了受持、弘扬、护持佛陀正法,在一切生生世世中,付出生命和身体的代价也在所不惜。总之,首先要懂得正法,在懂得后还要为别人演说,最后为了受持、弘扬、护持正法,哪怕遇到生命危难也不舍弃。
 
以前,宗喀巴大师根据这个经文(如果有时间,大家最好看一下此经)后面的内容[2],讲了这样一个偈颂:“菩萨大愿恒河沙,集于受持正法愿,一切所积诸善根,为兴佛法而回向。”其意是说,虽然菩萨的大愿有恒河沙那样多,但全部集聚于受持正法这个愿,故在一切时中所积累的善根,全都为了兴盛佛教如意宝而作回向。所以,大家时时刻刻都要发受持佛法的大愿。
 
丙四、祈愿能恒时思维弘扬佛法之方便:
 
愿日日夜慎思量,依何方便广弘扬,
 
殊胜导师饱艰辛,策励修行此精髓。
 
宗大师发愿说:愿生生世世当中,日日夜夜恒常思量或思维,以什么样的方便方法来弘扬本师释迦牟尼佛通过千辛万苦得来的佛教精华——大乘佛法,或缘起空性法门,或整个佛法。在座的各位也要经常这样想,不要天天只关心我下一次吃什么、穿什么?若天天都想吃、想穿、想睡等,那就与世间非常低级的动物没有什么差别了。因为它们早上起来时也会想:我要吃什么、我要喝什么?如果人也这样,那就太没有意义了。所以大家时时刻刻都要想:只有佛法能利益一切众生,我应以什么方便方法来弘扬佛法呢?
 
我前面也讲过:给众生钱财、地位、别墅、轿车等都不一定有利,因为这些只能增长贪心、痛苦,所以没有利益。而真正有利的就是佛法,所以应时时刻刻利用方便方法来弘扬佛法。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弘扬佛法,比如法本、光盘,讲演、交谈,网络、电视,做慈善、建医院等。但最关键的应经常坚定自己的信念:导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抛弃自己的生命去弘扬佛法,现在我也要用各种方便方法来弘扬佛法。
 
正因为佛教的慈悲观、平等观、空性观等,对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众生都能带来真实的利益,所以我们一定要想以佛教来饶益众生。当然,所有佛教徒都应有这种信念,不然有些人会说:像你们那样的人才能弘扬佛法,我这样的小人哪能哪!所以自己吃饱就可以了。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尤其现在在家人占大多数,出家人的比例很低,所以在家人也要有弘扬佛法的志向。
 
当然,在家人上上下下的压力特别多,真正能弘扬佛法的人很少。在藏地,不管是在寺院里传法,还是在外面做慈善,基本上都是出家人。以前我们算过,拿甘孜州和果洛州等地方来讲,讲经说法、建学校、做公益,大多数都是出家人。而汉地也有一部分在家人在做这些,所以在家人也应该有这样的责任。其实,佛陀对在家人和出家人是一样要求的。《大宝积经》里讲:“在家菩萨荷负重担发大精进……教化众生而无疲倦。”故在家人也应该肩负起度化众生的重任。
 
所以大家一定要想:我什么时候才能将佛法如意宝传给有缘众生?比如,一个学校的学生全部到山上去,其中一个学生找到了很多特别好吃且对身体有利的水果,看大家又渴又饿,他肯定会想:我如何将这么好的水果分给大家吃呢?所以,我们在享受佛教的大悲观、空性观时,也应该有这样的心愿。如果有这样的心愿,慢慢就可以成熟。如果实在此生没办法,尤其老年人受年龄、身体等方面的限制有一定的困难,但也要发愿:在我换了身体后,马上变成一位小童子来弘扬大乘佛法。如果愿力很强烈,就会像《贤愚经》等经典中记载的故事一样,下一世就开始弘扬大乘佛法,历史上记载的很多高僧大德都是这样的。
 
丙五、在受持、弘扬佛法时,祈愿护法神守护加持而回向:
 
愿以净心精进时,梵天帝释世间神,
 
妙黑天等诸护法,坚持不懈永相助。
 
愿以没有自私自利的清净心,精进受持、弘扬佛法的过程中,护法神能经常坚持不懈地帮助。为什么在修持、弘扬佛法的过程中,一定需要护法神的维护和加持呢?因为完全依靠自力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要依靠以前在释迦牟尼佛和诸位高僧大德前承诺过的护法神,如梵天、帝释天、四大天王、十二地母、妙黑天(即玛哈嘎拉)等。关于玛哈嘎拉,以前元世祖忽必烈特别信奉,后来清朝的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也有祈祷的习惯。其实,我们的祈祷对获得护法神的帮助有很大作用,就像在如意宝前没有祈祷,就不可能降下资具一样,所以在天尊前一定要经常祈祷。
 
乙二、以宣说五圆满来结尾:
 
从宣说甚深缘起的角度,赞颂佛陀世尊世间不请至亲的这一《善说精华》,多闻比丘罗桑扎巴(宗喀巴),造于雪山环抱的雪山之王欧德王贡嘉布达拉山静处,又名尊胜洲,由南卡华(吉祥虚空)作笔录。
 
其中,《善说精华》是《缘起赞》的副标题,对境圆满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赞颂圆满是《缘起赞·善说精华》,作者圆满是多闻比丘罗桑扎巴(宗喀是地名),尊胜洲是宗喀巴大师当时所居住的地方,并非拉萨那边叫尊胜洲的寺院,这是环境圆满,由南卡华作笔录是笔者圆满。
 
很好,《缘起赞》已经圆满讲授!
 
以后各位法师及在座的各位,应该经常读一读《缘起赞》,这样相续中会生起缘起性空的见解,在方便时也应给大家讲一讲。
 
在藏文中,有关《缘起赞》的书籍比较多,有章嘉国师、夏东、阿拉夏等的著述。其中,比较广的是章嘉国师的。这次我看了一下,也不是特别广,好像只在字面上作解释一样,但科判很好。汉文中,以前很多地方都有人讲《缘起赞》,这些书这次没时间看,也没有去找,不过以前拜读过。前段时间,我得到了国外一位上师在1989年传《缘起赞》的讲记,虽然有时候稍微广一点,但有时候字面上都没有解释。所以,这次我们传讲《缘起赞》的讲记,在我看到的《缘起赞》的著述中,可能算是比较广的了。
 
此次传讲所用的汉文《缘起赞》,我在2004年就作了翻译,2007年又重新作了校对。虽然只有58个颂词,但因缘不成熟一直没有讲成,这次才给大家圆满传授。在即生中,有没有再次传讲的机会也很难说,我觉得这是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因缘就是这样,在我一生中,好多法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对你们来讲,以后自己修持乃至为别人传讲的机会都应该有。当然,在有必要时我也会不断地讲,到时再说。
 
我以前也讲过,我刚来学院时,看根登曲佩的传记中讲,他叫侍者念了一遍《缘起赞》和《大圆满愿词》后就圆寂了。因为当时对宗派的执著比较厉害,就产生了这样一种分别念:根登曲佩是学宁玛派的一个人,怎么念格鲁派的法?后来看上师如意宝的密意并不是这样,才知各教派高僧大德的究竟意趣完全是一样的。所以,这次也算对刚开始产生恶念的一种忏悔。
 
总而言之,希望大家以后对宗派不要有偏执,要好好地观清净心!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1]《大集月藏经》:“诸佛出世,有四种法度众生。何等为四?一者,口说十二部经,即是法施度众生;二者,诸佛如来有无量光明、相好,一切众生但能系心观察,无不获益,是即身业度众生;三者,有无量德用、神通、道力,种种变化,即是神通力度众生;四者,诸佛如来有无量名号,若总、若别,其有众生系心称念,莫不除障获益,皆生佛前,即是名号度众生。”
[2]《大宝积经·胜鬘夫人会》:“佛言:此经赞叹如来真实功德,应如是持;说不思议十种弘誓,应如是持;以一大愿摄一切愿,应如是持;说不思议摄受正法,应如是持……”

标签:缘起|缘起赞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