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唯识学与唯心唯物的区别
佛教的唯识学,是大乘佛法经由祖师之手,整理出的一门显学。它实际的初祖,为佛灭度七百年后的龙树大师。佛灭度九百年后,无著与世亲大师,建立完成唯识体系的精严论义。
这个学说的提出,有个目的:它以‘地水火风’其实际的“法有”,来证明部派佛教中,阿毘达磨论师所持的“有部”涅槃思想。而持“空”中观部所对应的,则是以辩证逻辑的方式,对有部的概念,进行艰深的补充。但空有二宗,长期被后人各执于一端,法理概念上的误会弥深。
佛教历史上,大乘佛法曾以“有”“空”对立的方式,进行过两大派系的学术争论。主张“空”的一派,提出以‘心’为修行的重点;而主张“有”的另一派,则拿“物识”为修行的主要层面,提出“识”的观念。这种争论,实际与西方哲学中,唯心与唯物的争论,是一样的内容。都是希望以最科学的方式,找到普遍的真理。西方哲学最终走向了科学的“辩证唯物论”,佛教大乘则走向了科学的“空有不二论”。在此,我要告诉你们:辩证即言空、有论乃论物。
所以,唯识学是个讲辩证“物论”的学说。它讲‘地水火风’的物质实有,在“识”中是如何的客观存在和转变着。而中观学说,专是讲“心论”的,是研讨“心”如何对内外境的实际产生作用。西方的唯心与唯物,长期是对立的哲学观点,到了马克思这里才统一了起来,成为了辩证唯物论。而佛教的唯空与唯识曾经出现的对立,却是人们对佛陀思想的严重误解后,又再最终回归了佛陀思想的原点,以“空有不二”为误解划上了句号。
这两个提法原是一个东西,只是西方哲学是以千百年众哲人的共同努力下,才刚完成了它;而佛教里,却是以佛陀个体的智慧,在最高端的提出,让千百年后的人们,去反复的实践它。两者的过程不同,却殊路同归。西方哲学所获的成果,来之极晚。东方佛学的成果却极早,少有能悟之人。
那些依旧在闹‘空有之争’的学者们,不知‘空有不二’的真如原理。他们一个是唯心主义态度,另一个是唯物主义态度,两者都不是佛教精髓的传承。不论是有部还是空部的,只要你是认真服从佛陀的真谛,有部与空部即会在你脑中渐趋溶合,它们会互为支持的完善而不再矛盾,那种空有对立的分裂,是根本不能存在的。
依世亲所著《唯识三十颂》的唯识学主张,唯识的实性,即是真如。但又不能讲“现前立少物,谓是唯识性”。不论是称之“真如”心,还是“地水火风”物,拿此“少物”做为“唯”性,已然是触犯了“二取”之相。用现代哲学讲,就是落入片面的唯心或唯物臼穴之中了。
有趣的是:唯识主张:一切佛法,并不认同佛法它必有“特性”。但后人学之,反误以为唯识不可讲识之根为何物。识之根,就是指器官的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用现代语说:它们统归为是所众识缘由的,物质器件之因,统称之为‘五根’。学人常误以为一讲到了物质器官,就已被看成唯识学有自身的特性。其实,唯识学中把物质器官的五根,虽然“依止根本识,五识随缘现”,视为唯识的理论基础。但更指出了“或俱或不俱,如波涛依水”---意识的起伏,只是“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是因缘达致于果的。所以唯识没有什么与其他佛法不同的特性。唯识的无特性,并不是讲宇宙无第一性。
佛法的唯识它没有说宇宙成因话题,也不涉及宇宙中物质与精神的“先有鸡先有蛋”,这类哲学中十分愚蠢的自悖话题。唯识学说的逻辑,只是以根.识的生理关系,指出了思想的普遍结构来源,而并不涉及宇宙的成因之“第一性”究竟是什么。
后面的学人们,常把唯识学所讲的“某佛法特[性]”,与哲学所讲的“哲学第一[性]”相混淆,所以一谈及唯识学‘五根’的器官基础,就往恐惧上跑,以为要触犯世亲所言之“非实住唯识”了。其实,讲物质属性,确是五根唯识之理的部份,但不是全部!它是属于概念化层面的基础,因为没有它就无法言及一切事实。另有一部份是辩证法的“因缘论”,,它是指物与物间的变化关系之缘。通常的哲学概念中,尚难以逻辑解释清晰。物质的哲学第一性是个“哲学观”,而非“佛法观”,用哲学来描述佛法观,只有辩证唯物论可以拟之。但用哲学语言来描述辩证唯物论,它又是个理解上的短板。辩证唯物论,并不等同于唯物论或唯心论,所以它应无关宇宙第一性的话题。
有人误把原本只应归属于“人学”的哲学范畴,无限的扩大到了宇宙结构和成因‘有神或无神’的话题上,这是对哲学严肃性的冒犯。从而让可应用于人文科学实践的哲学,堕落为了神学。从而哲学的第一性,变成了非哲学的类神学话题。同样,佛教历史过程中,“三世实有,法体恒存”主张下的部派佛教,曾将三十年为一世,误以为是一世九十年,从而把以人生过程为对象的佛教,错误的当成了人神兽鬼变换恒有的神学。人神兽鬼之间常态的变换,是一种支持着‘永世轮回’的学说,它与那个没有轮回的佛法解脱,走了相反的方向。
“法体恒存”原意即佛法的本体,是无关于生死的客观存在。 ‘法体’是指‘佛法的价值意义’,而并非指“法的物体”。“三世实有”的对象原指法体,而非轮回。但很多人却误读成 ‘实有三世-------轮回’,反把其原有主语的‘法体’二字给扔掉偷换成了‘轮回’,结果反成了‘轮回恒存’,走向了反对佛教的有神论观念。
在现代科学无法企及全宇宙的当今时代,实证在前,奢谈宇宙第一性尚属荒诞,何况古代专研‘生理与心理关系’的唯识学说。你反过来去谈什么宇宙成因,乃是不切实际的荒谬。只要认识到生理物质是‘识之根’,已就能完全满足唯识理论的实证结构了,这就是佛法与外道神学的根本不同处。佛法真谛,从不言宇宙的第一性它是什么,但的确切实谈到了生理的物质----五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