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慈善捐款存在六大不理性因素
2010年5月25日,“微尘与人道”公益组织发展论坛在青岛举行。论坛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刊社、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市红十字会主办,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凤凰网公益等给予了大力支持协助。以下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徐永光在论坛上的演讲实录。
我昨天从无锡参加“灵山世界公益论坛”直接转机到青岛。我在论坛上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民间公益生态与资源配置》,在最后总结时我说:政府公益与民间公益在大的方向上有一致性,但有些界限是不能逾越的。政府公益,用的是财政税收的钱,民间公益用的是民间慈善捐款,或者是通过服务获得的收入;政府可以把财政的钱拿出来购买民间组织的公共服务,但不应该把民间慈善捐款拿到政府的口袋里弥补公共财政的不足;政府要支持民间公益的发展,并担负监管的责任,但不能自己操盘民间公益,比如利用行政权利强行摊派捐款,更不应该纵容企业做带有钱权交易嫌疑的“捐款”。我们要给慈善留一方净土!
上周五,中央编译局要记录邓小平为希望工程捐款的故事来采访我。我说:小平同志1992年让工作人员来为希望工程捐款5000元人民币,他不留名,只留下“一位老共产党员”的身份。后来是我们跟踪来捐款的工作人员,记下车号,几经周折才调查出来是小平同志的捐款。小平同志是党内的最高权威,他支持希望工程,关心教育,关心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为什么不利用自己的权力来推动,比如,指示政府有关部门下文,让全国人民捐款--那多省事,而是自己身体力行,以普通公民、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来捐款?是因为小平同志深谙慈善的真谛,慈善是民间属性,慈善捐款是个人的自愿选择。小平同志还让他的孙女羊羊来中国青基会做志愿者。我对采访者说:小平同志个人为希望工程捐款的表率、示范作用,至今仍然是推动希望工程的精神财富,有无限的生命力。反之,如果由政府发文推动希望工程,有这样的生命力吗?也许希望工程早就被砸掉了。
坚持民间性和透明度,是希望工程长盛不衰的法宝。希望工程头10多年是我主持,我一开始就定调:希望工程只能民办不能官办,什么时候如果成为官办,希望工程的生命就完结了。所以,这么大的一项全国性公益活动,从来没有成立过什么领导小组,请这个那个部门领导来参加,只是在中国青基会设立一个希望工程管理办公室,进行宣传、劝募、捐款管理、项目实施和服务商标的保护。
现在回到青岛的“微尘”。从2004年青岛的一名捐款人以“微尘”名义捐款开始,“微尘”已经成为青岛平民慈善的代名词,成为青岛的爱心名片,成为一座城市的良心。“微尘”这个词很有深意,我很早前写过一篇名为《崇尚自然》的散文,也把自己比作“微尘”。我说:“夏夜星空,避开城市的喧嚣,来到旷野之上,面对广褒无垠的宇宙,突发奇想:人只不过是某种十分偶然的机会飘忽到空中的一粒灰尘。灰尘是不应该有烦恼的”。
青岛的“微尘”的行动,“微尘”现象,体现了一种纯粹的慈善精神、慈善文化、红十字文化。“微尘”们捐款,做好事,完全是发自内心、出于自愿的,他们的行为是受心的驱使。他们默默奉献爱心,做好事不留名、不图报,已经到达佛家的境界!
那么,“微尘”的行为肯定是“无私奉献”吗?也不是。我曾写过一篇《有私奉献是志愿精神的原动力》的文章,得到不少朋友的首肯。北京“地球村”廖晓义附和说:“我身上什么美德被人估计过高了?就是‘自我牺牲’。我所有的付出都在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没有牺牲自我啊!”
晓义说得是,无论自愿捐款还是志愿服务,都是有回报的,这个回报当然不是柴米油盐醋这些有形之物,而是精神的回报。在物欲横流、“万众一心,奋勇向‘钱’”的当今社会,一些人除了追权逐利,连助人为乐的“快乐”都不屑了,而青岛“微尘”们在坚守着心灵的净土,营造着精神的乐园;帮助他人,完善自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向世人诠释具有普世价值的慈善文化。
香港之子、志愿者英雄黄福荣的故事,最好地诠释了慈善文化精神的内涵。阿福是一位卡车司机,收入不高,患有糖尿病,他每年总要拿出两个月时间到灾区、贫困地区做志愿者。今年4月初他坐火车到了玉树孤儿院,身上带着1万多元钱,为了多给孩子们留一点钱,他舍不得坐飞机。一个志愿者开玩笑说:“你身体不好,能上高原么?万一死了怎么办?”但黄福荣一句话,让赵林感动良久,记忆犹新。黄福荣回答说:“在公益和奉献爱心的道路上,如果我死了,是上天对我的恩赐。”玉树地震时,他幸运跑出来脱险,又跑回去抢救被埋的老师好学生,不幸遇难。
有记者询问黄福荣胞弟黄福华:“假如生命可以重头再来,您会选择支持还是劝阻福荣先生长期只身从事善举?"黄福华先生说:“如果让我重头选择,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他。”
阿福不是基督徒、也不是佛教徒,但是你能说他没有信仰吗?不是,做慈善,做志愿服务,帮助他人,就是他的宗教信仰,他每走一步,都在接近“上帝”。他从中得到什么?得到快乐,得到满足,升华了生命的价值。
因为慈善文化的缺失和制度原因,中国的“微尘”太少了,中国企业和公众在慈善捐款上存在六大不理性。
第一,企业在没有发生自然灾害时候给政府捐款,有钱权交易之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企业只有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才可以给政府捐款,平时给政府捐款没有法律支持。因为政府是依法收税,你是依法纳税,平时给政府捐款的背后很可能是和政府在搞交易:你捐一千万元,政府给你的优惠政策或好处,可能远远超过一千万元。
第二,跟风捐款。别人捐款我也捐款,别人举牌我也举牌,举完牌就后悔了。
第三,在政府强制摊派下“被捐款”、“被慈善”。这样的案例太多了。慈善捐款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第二税源。“苛捐杂税”这个词早就有了,但用在今天最贴切。中华慈善总会创会会长、民政部老部长崔乃夫对一些地方政府搞的所谓“慈善风暴”非常反感,他对记者说:“这是对慈善事业的破坏”!我前一段在《中国社会报》引用了崔部长这句话,崔部长当天就让朱传一老师给我打电话,“你告诉永光,他引用了我这句话,我很高兴”。他说慈善体制改革的讨论应该深入下去。
捐款跟风和被捐款,是当下经常出现的诺而不捐的重要原因。企业诺而不捐,与其说是不诚信,不如说是不情愿。
第四,急功近利,过度作秀。如果把慈善行为的高调宣传称为“作秀”,慈善可以“作秀”,但也要有标准和分寸。有的企业给慈善机构捐款,要求慈善机构给它做许多软广告宣传。基金会因拉捐款难,也只好答应,通过组织与媒体的关系,结果这家企业捐了100万元,软广告的效果比硬广告的投入还要大,名利双收。这也多多少少是企业将慈善当做一种商业交易,急功近利。
第五,糊涂捐款,不尊重自己的权利。捐款人有很多权利,首先你可以要求接受捐款的机构将你钱用在哪里,这是你的权利,慈善机构需要按照你的意愿使用这些钱,对这些钱的使用你有监督的权利。我奇怪有些企业家做生意时那么精打细算,精的很,怎么捐款的时候那么糊涂了呢?说捐就捐完了,都不知道钱用在什么样的地方。捐款人不尊重自己的权利,糊涂捐款,也助长了一些慈善机构的不透明。你还有一个重要权利,就是你捐款之后可以享受免税待遇,一些企业和个人也不重视。
第六,捐款重硬件、轻软件,见物不见人,不愿为服务项目捐赠款项和支付必要的项目管理成本。
上述这些不理性,有慈善文化缺失的问题,也有制度、体制的原因。我们不妨拿出几种“慈善捐款'进行一下价值比较,看看应该反对和抛弃什么?坚持和发扬什么?
1、在非灾条件下给政府捐款,这可能是一种高级的钱权交易,不仅扰乱了市场的秩序,也破坏了慈善的规矩。政府拿到这笔比预算外还要预算外的资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不受监督,有可能助长腐败。
2、“被捐款”、“被慈善”。现在捐款摊派风盛行,我听说玉树地震捐款都已经摊派到农民工了,捐10元不行,要捐100元。有网友说“这让我对慈善感到厌恶”。这种“令人厌恶的慈善”不是真慈善,是变味的东西,背离了慈善的本质,使得向有乐善好施文化传统的中国人参与公益慈善的热情受到极大抑制。2009年,全国捐款捐物总计332亿人民币,合人均25元人民币,不到4美元,而美国同期人均捐款超过1000美元,相差数百倍。与世界银行行长的交流,他认为华人世界是最积极参与慈善捐款的族群,现在捐款少,不是文化的原因。
3、希望工程和“微尘'捐款。有人问我希望工程有那些价值?我说有三个价值尺度:一是纯经济价值,20年60亿捐款可以在上海修8公里地铁;二是资助教育的价值,救助300多万失学儿童,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捐建了16000所希望小学,改善了贫困地区农村的办学条件。希望小学还经受了汶川8级地震的考验,没有死一个人。三是希望工程给社会带来的精神、道德、文化的影响,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
其他列举的不理性捐款,也是要减分的。对以上三种类型的捐款,第一种应彻底否定,严格禁止;第二种应马上停止,下不为例,不再搞这种令人伤心的摊派募捐;第三种,一块钱捐款产生了几块钱的放大效应,增加了社会资本,促进了社会和谐,应大力提倡,发扬光大。
慈善还有灵魂救赎的功能。美国电影《心的方向》,讲一位退休老人精神失落想要自杀时,收到了他救助的一名孤儿的来信,使他看到了生命的价值,重拾了生活的信念。这部影片诠释了“助人自助” 的深刻道理:做善事不仅是帮别人,也是帮自己,甚至能够拯救自己的灵魂。算算得失帐,这个人失去的只是每月21美元捐款,得到的却是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心的方向。
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让中国人重物质世界建设,轻精神世界建设,许多人迷失了心的方向。慈善文化、志愿精神可以拭去我们心头的尘埃,拨亮我们心灵的明灯。
慈善是大众的事,不是少数企业家的事,人人可慈善,慈善文化才有根基。美国的慈善捐款个人占82%,企业才占3%。中国把企业和富人作为慈善捐款的主要来源是误导,把本来属于企业自愿担当的非强制性慈善捐款当成首要的企业社会责任则是误读。
民间公益慈善是一种实务,创造物质价值,也创造GDP,但更重要的是创造慈善文化,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增加社会资本。20年前,希望工程刚开始,一次出差回北京,在飞机上鸟瞰京城。看到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止不住心中一阵冲动。我想,论资产、捐款,中国青基会和希望工程还不及一座小小楼宇的价值。由此顿悟:希望工程所追求的,不是有形资产的积累,而是追求精神、道德、文化的价值及其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有形资产有价,精神道德无价。这一悟,成了我从事非营利组织-NPO事业一以贯之的追求。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