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济公的精神,而不是行为[达真堪布]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16日
现在有的人觉得:“我现在修得差不多了,快圆满了,不用持戒,不用再修行了。”不懂佛理的人就是这样,以盲引盲。一小部分没有智慧的人,还跟着跑,“他现在的境界肯定很高了,成就肯定很大了,什么都可以做了,可以喝酒吃肉了。”这样想,就有问题了。
如果修行真正到了一定的层次,真正成就了,他不仅要修行,而且会更精进;不仅要持戒,而且会更严格。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样做:第一,是为了给众生表法;第二,对他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开心快乐,做起来没有难度。
我们现在要精进修行有难度,是因为还克服不了烦恼,烦恼一上来就身不由己了。若是要我们严格持戒,日日夜夜求解脱,行住坐卧都修行,有难度。但是对那些佛菩萨再来、成就者而言,精进修行,严格持戒是一种极大的享受,没有什么难度。
有的人一听说济公喝酒、吃肉,自己也跟着学。我们不是要学济公的行为,而是要学济公的精神。在他的境界中,没有分别,没有取舍,没有得失,一切都放下了。这也是在给我们表法。我们在内心当中也应该这样,但行为上不能没有分别、取舍。很多大德高僧,包括我们的佛祖释迦牟尼佛都是那么精进,持戒非常严格。
很多大德高僧严格地守持戒律是对的,济公活佛那样做也是对的,这两种表法都是我们的榜样。一切随缘而做,见解上不能堕入两边。针对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众生,应该有不同的表法。
佛在世的时候,曾经让舍利子、目犍连去度化王宫里的人,但是都没有成功。后来又派文殊菩萨去,文殊菩萨在王宫里,跟他们一起吃喝玩乐,最后把他们都度化了。只用一种方法,只说一个道理是行不通的。用各种方法,讲各种道理,才能度化不同的众生。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里,有一个是“恒顺众生”。必要的时候,恒顺众生才能度化众生。若是跟他硬碰硬,他犟你也犟,很难感化、度化他们。现在很多家庭矛盾重重,就是这样来的。
十种善业里,其中的一个就是化解怨恨。我们作为修行人,与任何人之间的怨恨都要尽量化解,这就是善业。我们不是要跟众生生烦恼、造恶业,而是要用善巧的方法,把他接引、度化进来。度化众生的时候要是能把他直接接引进来最好;若是不能,就跟他走几步,然后再把他接引进来。只要你自己不糊涂,不能忘掉自己的发心,不跟他走远了就行。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