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宗派法门>>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界法师: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5日
来源:圆满金刚 2018-07-04   作者:净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
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我们再看第二个传承:这个禅净双修的思想。最早提出把净土宗的理观,放进来的就是永明延寿大师——宋朝永明延寿大师,他作出《四料简》,我们先把它念一遍,再来解释。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永明大师他把这个修行人分成四种:第一种人是有禅无净土。

  这种人都是走圣道门的,他可能修禅宗的、或者修止观的,他完全是仰仗自力了——完全凭自己的内心的智慧的观照,那么试图要冲过生死的轮回,但是这个什么问题呢?十人九蹉路!十个人当中,有九个人是失败的。为什么呢?为什么失败?

  他解释他的理由说:“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这个“阴境”,就是中阴身,就是我们临命终时候的你这个业力,它会现出一种境出来,这个境往往是我们平常特别执着的:比方说男女的境、比方说财宝的境,有各式各样的所缘境。我们在临命终的时候,只要动一个念头,就“瞥尔随他去”,就前功尽弃了。因为你在临终的时候,你没有弥陀本愿的摄受。

  我们这样讲好了,一个人不仰仗佛陀的加持呀,这表示什么意思,诸位知道吗?表示说他要面对一个强大的阿赖耶识。如果我们学过唯识学,你会知道阿赖耶识的可怕。

  假设今天我们完全不靠四十八愿,凭自己的本事,冲过生死轮回,这就意味着说:我们要把无量劫来生死轮回所留下的问题,你在短短的几十年来处理。就是说你要用几十年的时间去处理我们生生世世轮回所留下的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十人九蹉路了。

  很多人忽略了生死业力的可怕,也就是说你平常的时候,因为你平常的时候,你感觉不出业力,因为平常有些人福报大了,福报还在了。但是临命终的时候,临命终的时候啊,是一种算总帐——“腊月三十算总帐”,所以临命终跟平常是不同的道理。

  所以在临命终的时候,中阴身现前,十个人有九个人是控制不了自己的心念的,因为那个业力太强了,这个是有禅无净土的过失了。就是说他平常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的时候,打开泠气在佛堂,他也可以用得上功;但是临终的时候——内忧外患:内心的烦躁扰动,外在业力的干扰,他这个时候就很难过关了,因为为什么?他缺乏佛陀的帮助。这是第一个,这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无禅有净土”。他没有这种止观的力量,但是他对阿弥陀佛强烈的皈依——万修万人去,还是可以成功。“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他到了净土,再来修其它的法门,也是可以。这种人对阿弥陀佛有强烈的皈依,顺从本愿,最后还是可以成功。

  第三种人,应该是永明大师最为赞叹的,他说:“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他能够在事相上顺从本愿,在道理上又能够正念真如,破妄显真,这就是一只很厉害的老虎,再加上有角——现世福慧具足,做为人师,来生快速的成佛。因为他品位增上,理观事修,上品往生,很快的能够成就佛道。

  最后一种:“无禅无净土”。这个人,他也不修空观,也没有好好的念佛,当然这种人可能多分都修人天福报了。

  修人天福报有个问题了:就是说有些人他就是发心——做慈善事业了,但是对人生的真理,这个道理他完全不懂,他也不想学习了,他完全活在感觉。一个人没有学习道理呀,他只有一种情况:就跟着感觉走!

  因为你内心当中不是智慧就是感觉而已嘛,《楞严经》说:你要么就随顺感觉,要么就随顺于真理的判断。那你不研究教理,你的智慧就只有从你的生命经验中得来,因为你没有传承历代祖师的智慧嘛。换句话说:你所有的生活的智慧,完全从你短短的几十年的经验而来,那你只好根据你的经验去判断,大部分都是错的。你从经典来看,我们凡夫产生的判断力,绝大部分都是错的,都颠倒了。

  但是他造了善业,为什么铁床与铜柱呢?这个是约第三生。所以,假设一个人完全不学智慧、也不培养善根、也不好好的念佛,那你要注意你的第三世,你第二世应该没什么问题,但是你的第三世要注意了。因为你第三生——“三世冤”嘛,福报现前的时候,因为福报会刺激烦恼,产生放逸。所以到了第三生的时候,就很难逃避,第二世因为在福报享受当中所创造的罪业,而产生铁床、铜柱的果报。这个人没有智慧的加持之下,再万劫千生就很难再跑出来了。

  ——净界法师 弥陀要解精华导读06


附: 净界法师:修行是转变第六意识,而不是消灭第六意识

 

  这一科是把这个遍计执——所谓能遍计的第六意识的计度分别的差别相貌作一个品类的说明。

  第六意识的计度分别,蕅益大师曾经用一句话来加以形容,说我们这个第六意识的计度分别是“众祸之门”,但是它也是“众妙之门”。怎么说呢?说“一念的迷,生死浩然;一念的悟,轮回顿息”。说我们第六意识的计度分别是一切过失的根本。一个人为什么会造杀盗淫妄呢?就是因为他有贪瞋痴。那么是什么因素去勾引他的贪瞋痴烦恼呢?就是遍计执。它对诸法的真相产生错误的认知,把快乐的当作痛苦,把痛苦的当作快乐。就是他心中的影像——他心中所认知的,跟外在的真相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这个计度分别假设是错误的话,那就带动了你一个苦恼的人生。

  但是你要修学佛法,发菩提心、修六波罗蜜,你还得靠第六意识计度分别。没有第六意识的计度分别,你根本不可能发菩提心,也不可能修六度的波罗蜜,所以它也是“众妙之门”。

  我们对第六意识的态度是随顺不得,但是你也断灭不得。你要把第六意识断灭了,你的无上菩提也没有了。外道修无想定,他就是把这个想、这个计度分别消灭掉,这个就错损菩提了。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知道,我们在修行当中的观念是转变第六意识,而不是消灭第六意识。这个地方要注意。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这样念佛才能得到真实利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