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尊重靠的是佛教界危言危行的感化
佛教电影:玄奘大师剧照
龚琳娜“戏谑法海”事件的发酵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从最初明贤法师“护教檄文”的教内声音的发出,到后来学界乃至社会上的齐声声讨,教界和社会公众对于这种“娱乐无底线”的愤慨以及对于“宽容”与“尊重”的思考,无疑都让人看到了现今佛教界不可小觑的力量,以及日趋成熟的应对社会公众事件的能力。佛教界能够为了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和形象而勇敢发声,同时社会公众对事件本身的思考也日渐理性,这都是令人欣喜的。尤其是以明贤法师为代表的一批教内外人物的担当精神更是令人钦佩。但我们是否也应该从这一事件上引申开来,从佛教自身存在的问题上面来重新审视一番。
文学和艺术作品对于“僧尼”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形象的刻画是很常见的,旧时代的小说、戏剧当中,有大量甚至是专门描写以“寺院”和“僧尼”为题材的内容,这些内容有赞扬、有批判,当然也有调侃和刻意的诋毁。其中更是以晚明时期的小说为甚,晚明是通俗小说繁荣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中开始出现了大量和财色相关的负面的僧尼形象,其中所描写的内容都是和之前相比较为隐晦的。作者对于僧尼负面形象的刻画,也许是在现有真实事件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的加工和创造,也许是为了迎合社会大众的阅读和审美需求,也许是兼而有之。这种局面的造成与明清交际社会动荡和思想的变革不无关系,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无疑是当时佛教自身衰微而进一步世俗化的体现。
龚琳娜“戏谑法海”而导致的对于佛教的“无意”调侃,相比于诸如明清通俗小说中对于僧尼形象的刻画诋毁可谓是小巫见大巫。文学作品的创造必然有其所依照的社会原型和时代特点,或者是当时普遍社会心理的一种集中反映。寺院和僧尼作为一个庞大而又特殊的群体,在历史中由于本身的原因而导致的寺院腐败、僧人作恶等负面效应也是屡见不鲜,时至今日,关于佛教界的负面新闻也常见诸报端。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是多元的,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种情况下,都不可能使得所有人认同同一种理念。佛教的人物、甚至是佛教历史发展中有着重要影响的祖师,在社会上未必就有着如他们在教内一样的威望和地位。每一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尽管不同的人受限于各自的社会经历和所知范畴,但他对一件事所作出的反应,却必然是其在自身所能了解的范围内给出的相对合理的判断。对于宗教信仰者“宗教感情”和“人格尊严”的尊重,固然是人的一种“道德”美德,但是作为信仰者来说,却也不能尽以所谓“道德”的名义,去强迫别人一定要认同和接受你所认为应当的事实。宗教可以是也确实是感性的,但是信仰则必须是理性的。
社会和思想的进步离不开反对的声音,佛教界不可能、也没有能力让一切不符合自身价值观念的声音消失殆尽。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称,拨乱反正的护教行为是必要的,但是要取得社会和大众的广泛认同,则一定是要寄希望于佛教界自己的努力方可。从佛教到社会的输出,远远没有社会到佛教的归入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对于社会大众来说,他们可能并不在意你“怎么说”,但一定会在意你“如何做”。归根到底,只有佛教界自己内强素质后,才能够也必然会外树形象,否则再遇到“戏谑佛教”的事件,任何强烈的声讨都只能是一时的聒噪。尊重靠的是佛教界危言危行的感化,而不是强迫要求别人所给予的施舍,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
扩展阅读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