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唐代千手观音像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唐代千手观音像
唐代,9世纪前半叶绢本设色 高222.5厘米 宽167.0厘米
此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绘画,Waley把它当作收集品中最精美的作品之一,松本荣一博士则认为它是吐蕃时期密教在敦煌地区盛行时密教佛画的代表作。密教的影响,已出现在与该绘画大小相同的药师净土变相图中,那图的上边两角安置有千手观音和文殊菩萨。千手千眼观音在其它大型的药师净土图中是也作为主要像出现的。在有相当于836年的“丙辰”纪年的题记里,与如意轮观音一起被提到。从这些观音的流行和密教的普及上看,可以肯定不论是壁画、绢绘,还是其他载体,都盛行这样的图像表现方式。诸如斯坦因收集品中,有绘在麻布上的千手千眼观音像,此图中绘有身穿9世纪初至中叶时期衣裳的供养人像,与这幅大的多的绢画极为相似。尽管那图远远小于该绘画,但画面的安排方式几乎是一样的。集美博物馆所藏有981年纪年的作品中央的千手千眼观音被绘成立像,周边绘由许多与他相同姿势的小像。此外,新德里国立博物馆也有几幅类似的作品。
占据该绘画中心的千手千眼观音描绘的非常美。脸部和从衣服中露出的前臂、手,皮肤的颜色用橙色和肉色细心晕染,而用赤或紫色描线。看似摇曳的背光外圈,由每一个都镶着眼睛的无数手构成。背光内缘有巨大的四十只手,每一只手或持物或结印,使尊像周围呈复杂的图形。其顶部配有结合掌印的二只手,绿色腕钏镶着蓝色宝石,手持的物品也大多施以蓝色,这一部分的色彩是以青色为基调,与覆盖观音菩萨肩膀的浓密的青色头发非常吻合。在众多手持物中,有几样比较明显,如白色贝壳以及和它对面的净瓶。上方的日月、接近顶部的如来像和建筑等尤为醒目。头部由十一面组成,宝冠上是化佛。观音下方是饿鬼和乞儿,他们张开两手等待,似乎要接受从结与愿印的两只手中落下的甘露和七宝。
前述小型的麻绘上,围绕观音的主要诸像中,上方有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下方是持金刚杵的二身怒发鬼神,中段两侧则是如意轮观音和单腿直跪的菩萨,都可以在本画中找到。然而,本绢绘不仅包括了上面所有的内容,还增加了很多像。上边的日光菩萨、月光菩萨两旁有十方化佛,每侧有五身。画面的左下方的供奉者标有“散花”二字,并排的是观音变身之一,即通过罥索救济众生的不空罥索观音。右侧相对的位置上,是 “涂香”与如意轮观音。其下两侧是本来为印度神的梵天和帝释天,后被纳入佛教护法神的万神殿中,以及他们的眷属。他们的下边,左侧站立着摩诃迦罗天,右侧是乘白斑青牛的摩醯首罗天,怀抱可以象徴他的创造者身份的童子。其下,左右两侧火头金刚之上布有左右两组群像。左边一组以孔雀王为首,随从有一尊菩萨、一尊天王以及包括四天王中的两尊,两天王中的一尊手托枪和塔,可以判断是北方天的多闻天。他的姐姐功德天跪在这一群像前。右边群体中是以金翅鸟为首,随从有四天王中的二身,其后是如来以及怀抱两个童子的妇人(可能是诃梨帝母)。与功德天对称的位置上,是手持锡杖跪着的的白髯老人婆娑仙。他瘦骨嶙峋的手足和身躯,与据说是775年的敦煌第148窟南壁龛中的四臂老人形象相似。
这两组群像中间,有莲池,观音的莲花座的长茎从莲池伸出,由头戴蛇头和蛇尾冠的二个龙王挑起,环绕着长茎有旋涡状的五彩水),池中还有六个龙王。莲池下方,是被火焰光围绕的二身像,现只残留了一部分,通过榜题得知是频那勒迦和毕那夜迦。根据集美美术馆收藏的有纪年的作品(伯希和图录《敦煌幡画和绘画》篇图版101,纪年943;图版103,纪年981)可确认,吐蕃占领结束后的近一个半世纪,敦煌地区仍继续盛行这个题材。然而,从绘画风格上看,斯坦因收集品的绘画年代相对较早。集美美术馆所藏的10世纪的作品中,格式化的几何图案较多,其红、绿强烈对比的配色,题记和供养人像占据的巨大空间等,都引人注目。为了增加新的构图要素,使表现方式合理化,有必要省略不重要的部分。所以,在有943年题记的作品中,莲池上的龙王把蛇冠省去了;在有981年题记的作品中,莲池本身也到了祭坛后,只能勉强认出。斯坦因这幅画则不同,它似乎注重完整地表现画面的下方,特别是莲池周围的诸像,没有像上方的诸像那样乘在云彩上。而在10世纪的作品中,没有此种区别,诸像均乘在模式化的云彩上。另外,此画中,诸像各部位的表现有细微差别,特别是围绕主尊的手臂尤为明显。集美美术馆的作品中,围绕观音的手臂呈放射状,显得极其僵硬。与此相比,此画中的手臂和手腕及指尖的角度均有变化,相互交错,但其组合一点也不混乱。最后,仔细观察脸的细部则发现,嘴形的描绘所采用的手法,与已讲过的图7的手法是一样的。由此看来,此画与集美美术馆等的绘画(包括斯坦因绘画167,第2卷图71),无论是在风格上,还是图像方面,都可认为是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作品。
该绘画使用幅宽约55cm的三幅绢,四周均留空白约5cm,当初应该缝有绢边,因为画面边缘留有细小的纽状痕迹。在下边留有一部分的空白,从而可判断该绘画原本没有供养人像。这一点如图9,很像早期的大型画面的作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像这样华丽的大型绘画,不可能通过个人捐赠而形成,而是众多供养人或者委托者的共同捐赠的产物。以壁画为例类推也能确定,这样的绘画不可能单独悬挂。然而,有关此画的使用场合尚未有满意的答案。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