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佛缘众生>>正文内容

妙华法师:《六祖惠能说》之为法不为衣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0日
来源:   作者:妙华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妙华法师:《六祖惠能说》之为法不为衣

 “惠能辞违祖己,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徒弟想跟着师父,惠能实在不愿意离开师父,但是迫于因缘,他又不得不走。于是,惠能就违着自己的心愿,辞别了他的老师五祖弘忍,拨脚就往南走。他经过现在的九江,到南昌,然后到赣州,走了两个月,就进入了大庾岭。大庾岭是横在江西和广东中间的一条大山岭,沟深林密,非常便于藏匿。如果你们大家懂得人文地理,有了广泛的参学经验,就可以到大庾岭去看一下。大庾岭有一个梅关古道,是张九龄开凿而成的,是南边的通途。所谓“一脚踏两省,梅花四面开”,站在这个岭上,一脚在广东,一脚在江西,中间一条道,两边都开着梅花,南边的梅花开败了,北边的梅花才开。古道上铺的石头被战车压出深深的沟来,不知多少岁月的洗礼,非常沧桑。如果你有文化、有历史感、有文化感,那你一看就会觉得古人真了不起。六祖惠能就藏匿在大庾岭。

  “(五祖归,数日不上堂。众疑。诣问曰:和尚少病少恼否?曰:病即无,衣法己南矣。问谁人传受?曰:能者得之。众乃知焉。)”五祖弘忍回到庙里以后,好几天不上殿,也不出方丈室。众人就起了疑心,前去问他,说:“老和尚你得病了?”没病。“你有什么烦恼啊?”没烦恼。“那你在干什么呢?”五祖说:“衣钵已经南去了。这么重大的事情我已托付给人了,我的心歇下来了。大事已办,我的心就安了。”众人就问:“那你传给谁了?”“能者得之。”这句话是双关语。能,惠能,这是第一个含义。第二个含义:谁有心得,谁开悟,谁明心见性了,无论他男女老少,地位高低,我传给他了。能者得。我们回到前面的经文去想一想,神秀给别人当首座,德高腊长,学历最高,写法偈四天写不出来,再加两天,还是写不出来。惠能脱口就是,那说明他明心见性了,所就惠能就把拿走了。

  众人知道以后怎么样呢?“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数百人去追惠能一个人,要抢他的衣钵。“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粗糙,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趁及惠能。”这数百人都想得到衣钵,得不到,也要抢到。其中有一个出家人,俗家姓陈,法名叫惠明,没有出家以前是四品将军,他性情粗糙,非常刚烈爆燥,发心也很猛,很想明心见性。显然,他很有势力,也很有体力。他跑得最快,一直抛在众人最前头,在大庾岭追上了惠能。“惠能掷衣钵于石上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

  惠能就把他的衣钵放在石头上,告诉惠明说:“衣和钵是表信,与心没有关系,与我们开不开悟也是没有关系的,你生拨拨把它夺去有啥意思呢?”这就像我们现代人一样,你想要买袈裟,到流通处可以买几百件,随便你想要多少。你想要这个钵,去景德镇烧几千个,人家也给你烧。可是得到这些东西有什么以意思呢?一点意义也没有。衣和钵是一个物质的东西,不是心法,只是一个表信。“能隐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惠能藏在草窝里头,惠明追上以后,看到衣钵,拿不动。《普贤菩萨行愿品》当中有一句话:“此共神力不共法”。明心见性以后,得五眼六通,惠明是证道的,在明心见性的瞬间,不但见道了,而且证到慧。与此相应,就会伴有护法现象和神通现象。所以惠能把衣钵放在石头上,惠明拿不动,拿不动就没有办法。

  “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卢行者,行者,你出来,我不会要你的命。我是为了明心见性,为了法,我不要你的衣。”六祖惠能一听这还差不多。“惠能遂出,盘坐石上。”惠能就从草窝子里出来,盘坐在石头上,要讲经说法了。“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明就拜了六祖惠能,说希望你给我点拨明目,开解我的心里,让我得到心法,为我讲经说法。“惠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惠能说,你为法来,这个心思很好。你既然为法而来,就放下万缘,把你所有的恶念和争斗的念、不善的念全部放下,勿生一念。

  一个念头都不生起来,一般的人是做不到的,尤其是我们念佛的人,树欲静而风不止。你不想念佛的时候,等电话,电话不来。当你想念佛的时候,电话铃响了,手机响了。不念佛的时候,心里还蛮清净,念了佛,发现自己的妄念特多。原因在哪里呢?一般的人在这时候,就说是我们的心根本静不下来,其实它恰恰证明你的心静了。因为你的心宁静了,所以你能够看到起了妄念了,这正是用功进步了。就象我们练毛笔字一样,当你看到你的字写得很好的时候,说明你的字没有进步,当你看到你自己写的字不好的时候,你每天都在进步。这和世间法都是完全相通的。同时,你们大家要知道,一念不生是什么。一念不生就是真如心,就是本来面貌。当我们起妄念的时候,一般的人会说,我要把妄念迁除掉了,我才能人真心。我们不理解“妄中即真,即妄即真”的道理,这个道理是非常深的。妄念象一个水泡,象一个浪花,水泡灭了、浪花灭了,那个水体本来就是清净的,就是真如相。没有生也没有灭,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吾为汝说。”你放下万缘,不生一念我就给你说。“明良久,惠能云曰。”惠明人了一下定,惠能告诉他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正与么时”是广东的方言,意思是你的心念当中没有恶念,也没善念,善念恶念都打却了,都忘却了的时候。一念不生,哪一个是你的明上座的本来面目?在这个时候,惠能相当于把窗户纸一下子就捅破了。就象孵小鸡,孵到三十五天,小鸡把壳给打破了。惠能这样一说,惠明心里头马上心开意解了,言下大悟,有所见道了。

  “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这个问题充满了智慧,充满了机锋。惠明又问六祖惠能:“从上以来,你给我讲密语,付我密意以外,还有秘密没有?还有没有东西交给我?你肚子里东西掏空没有?是不是全部都给我了?”“惠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这句话非常妙:“我能够说给你的,就不是秘密。”为什么不是秘密?“若汝返照,密在汝边。”你如果能够用智慧的心回光返照,佛法的秘密就在你心里头,不在我这里。我只是一个桥梁,是一个船,我只是点拨了你的迷雾。这就象我们大家冬天烤火,我们给它加柴,这只是一个外缘。

  在沩仰宗公案里头有一段百丈禅师传法的经过。沩山的师父说:“你去拨拨炉子,看看还有火没有?”修行的人心很粗糙,他拿这火钳把灰拨了一拨,没有看到火,就说:“没火了。”他的师父百丈禅师就下坐,把火球上面粘的灰用嘴吹破,然会对他说:“你还说没火,这是什么?”沩山忽然大悟。这就相当于我们的心灯,我们点亮你的心灯,是因为你的心有灯,如果你的心里头没有灯,那是不能点亮的。所以说,密在你的一边,不在我这边。所谓讲经说法,只是用文字启发我们的心智,心里头能不能真正明了,全在听法人的善根和慧根里面,不在于说法人的一边。联系我们现在的社会教育,你们当家长的一定要非常清楚,教育小孩,不是你要教给他什么,而是要看他能够学会什么。教育的主体永远是孩子,而不是老师。老师永远在教育当中只是起到一个外缘,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好多人一生当中都没有把这些道理没有悟透,他不明白。

  “明日: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真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惠明说:“我在黄梅修行这么多年没有知道自己的本来面目,今天你在三言两语之下就开悟了,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喝了水,这个水是冷是暖我自己心里非常明白了。既然你让我明心见性,让我有所领悟,从今后你就是我的老师。”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大家可以知道,古代人的发心很直,他的求道心很纯善。为了求道,不耻下问。经常是老的拜小的,地位高的拜地位低的,以能者为师,以有道者为师,谁有道,谁就是老师。不象世间法当中,论权势、论地位,论资排辈。那时候全然不是这样。

  “惠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惠能说:“如果真的能够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那我和你两个是师兄弟,是同学同修,你不要拜我为师,我们共同的老师是五祖弘忍。”惠能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不愿意乱了佛法。从世间法上来说,惠明是比丘,惠能这时候还留着头发,穿着在家人的衣服,与形相不合。所以他才推辞说,我们两个共同的老师是五祖弘忍,你不要拜我,你拜我,我实在担当不起。

  “明又问:惠明今后向甚处去?惠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明礼辞。”惠明又问:“我今后应该去向哪里呢?”惠能就和他师父五祖一样,说:“你明心见性之后,逢袁则止,逢蒙则居。”袁和蒙是两个地名,大概在现在的山东、河南境内。后来惠明就在现在的河南省内大力阐扬佛法,在这两个地方,建立道场,大开法席。

  “(明回至岭下,谓趁众曰:向陟崔嵬,竟无踪迹,当别道寻之。趁众咸以为然。惠明后改道明,避师上字。)”慧明下了大庾岭,回到岭下,对众人说:“再往前走,山势险峻,根本见不到惠能的踪影,我们从别的路寻找吧。”这就等于为了将惠能藏在了大庾岭上,而说了一个谎话。众人因此就散去了。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