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佛缘众生>>正文内容

大愿法师:禅悟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28日
来源:   作者:大愿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大愿法师:禅悟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管理的目标:回报员工、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管理分三种境界、五个层次。

  初级境界:物的管理

  第一层次:感性的管理——“自习课”

  摸着石头过河,凭感觉和判断力来管理企业,一般初创的企业常常处于此层面上。

  第二层次:理性的管理——“复习课”

  一定的实践经验积累之后,可以上升为理论层次,总结并优化,进而更好地指导企业的发展。

  第三层次:量化管理——“数学课”

  以数学模型、模式来考核成本、建立营销网络以及其他的管理活动,力求精确化、量化。

  以上三种管理层次都属于器世间物的管理,不论它多么高深,都属于管理过程中最基础的东西。

  中级境界:人的管理

  第四层次:人性管理——“心理学课”

  这是超越了物质层面的管理,注重对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把员工视为资源之一。有了以人为本的共同合作,成就事业,员工对企业形成了凝聚力、向心力。

  高级境界:自性的管理

  第五层次:禅悟的管理——“禅修课”

  这种管理境界,实际上已不需要管理了,因为已经极大地调动了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禅悟管理需要企业家自身达到了比较高的境界,他自己已经开启了运用禅的智慧、佛法的智慧的能力,所以他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能够让自己并帮助员工开启内在的慈悲与智慧。这样既是工作,又是修行。这时企业的一切动力都是从自心流出的,员工自动自发地努力去做事,这时候不需要管理,但是却达到了管理的最好境界。达到这个层次,企业肯定是立于不败之地的。

  物的管理时,把员工看成是“物”,是赚钱的工具,那么他们只能发挥物的作用,员工也将以物质刺激为工作的动力。

  人的管理时,把员工看成是“平等的人”,这时他们可以发挥人的积极性,这时以人情为动力。

  禅悟管理时,把员工看成是“菩萨”,他就可以在你的企业里发挥菩萨的能量了,觉悟解脱成为动力。

  所以,看待的角度不同,你得到的力量也不同。

  三种境界,用另一种相似境界的说法来描述——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只见财产和物,有我执。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不执着于具体的物相,但还执着于“管理”,还有法执。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万事万物让它以本来面目发挥妙用,欢喜自在,有智慧有慈悲,前面的两种我法二执都不见了。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