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欣德尊者答:对于大部分的现代人,烦恼都太重,心不是落在过去就是妄想未来,如何才能活在当下?也就是《大念住经》所说的,修成只有了知和觉照的境界。
问:对于大部分的现代人,烦恼都太重,心不是落在过去就是妄想未来,如何才能活在当下?也就是《大念住经》所说的,修成只有了知和觉照的境界。
玛欣德尊者答:要做到这么样,有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就是先让心平静下来。先让心平静下来就是修止,一个人的心是很难控制的,但是很难控制不等于不能够控制,我们要收摄好自己的心,心经常跳来跳去,像猴子,调伏心有很多种比喻,我们可以把调伏心比喻成驯服一头野牛、驯服一匹野马、驯服一只猴子。野牛、野马、猴子,都是比喻心。即使它再蹦蹦跳跳,再撒野,也还是可以驯服的。好像驯服一头野牛、小牛犊,当然是越小越好,越大越老几就不可能了。《清净道论》在入出息念那一章讲到,钉一个稳固的木桩,用一条坚实的缰绳或锁链锁住这头牛,刚开始的时候,牛(犊)老是想要回到母牛身边,但是当它跑来跑去都转不出木桩这个范围,它就能乖乖的停下来。训练心就是这样。心老是记着过去,计划着未来,想着这个,想着那个,那是由于心没有一个着落点、没有一个停歇的地方。如果我们把它很稳固地钉在某一个所缘上,比如:呼吸,然后再加强正念,心慢慢的就能够驯服。在清净道论》这个比喻里面,木桩等于我们的业处,锁链或缰绳等于正念,用正念规范着心,锁住心,持续地让它守护在正念上、守护在业处上,慢慢的心就能够习惯。心的习惯是到处跑,现在让它习惯于守护住业处,慢慢的就能够调伏,这个是第一种。 第二种是修观的方法,修观的方法是观妄想,它其实是很脆弱的,妄想其实都是一种心,心的躁动不安,这种心的躁动不安是由于它不断地抓取所缘,而且抓得很快,这个称为妄想。心始终都有个对象、要有一个目标,抓这一个,然后又抓那一个,就好像在经典里面比喻猴子攀住这一个树枝,然后又看到另一颗树枝,又抓那一个树枝,就是这么样,这个心的本性,心的习气是这么样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佛陀教了那么多法,都是讲我们应当如何调伏心。 最后讲到我们修行的目的,还是让心从一切烦恼中解脱出来。还是从心解脱,不是我们的身体解脱,身体始终都是色法,它是不能解脱。解脱的是心解脱,解脱什么?解脱一的烦恼。 所谓的烦恼是什么?就是那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不良的心理作用、情绪等等,这些就是烦恼。所以一个圣者,他如果已经完全证得阿拉汉果,他就没有任何不良的情绪、不良的心理,生起的都只是作,那种心。因此对现在人来说,(如果)想要这样,他就应该活在当下,如果修入出息念的话,当下是什么?当下就是他的呼吸。要不怕困难,要习惯,心习惯于追随它自己的喜好到处跑,现在让它习惯专注在业处上,就好像一只猴子,把它锁在一条石柱上,锁在一个很坚固的木桩上,慢慢的它就能够乖下来,因为它发现到始终都逃不掉这个东西,所以它才能停止下来。要这样来训练心。
所有根据录音整理的07年-09年开示文字都未经过Mahinda尊者校对,仅供大家参考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