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西法师答:互相观待的法义释疑
生西法师答:互相观待的法义释疑
问:顶礼法师!前面讲“法念处”时,法本中说“能分析的智慧和所分析的万法这两者互相观待,一旦所分析的对境是空性,观待它的能分析的智慧也一定是空性。”请问此处应该如何理解?
生西法师答:首先我们要了解观待的意思,前提必须是二者以上,才可以相互观待,如果只有一个法,是没办法观待的。既然是两者互相观待,这里所表达的意思是互相观待,才可以互相成立。如果我要成立,必须要有对方的扶持才可以;反过来,也必须通过我的扶持,对方才能成立。就像一个三脚架,互相支撑,才不会倒,这是相互观待的意思。
因为需要对方的帮助自己才能够安立,所以我把三脚架的三根棍子去掉一根,它就倒掉了。同样的道理,这里能分析和所分析的关系也是这样。因为有了所分析的对境,观待所分析,能分析才能成立;反之,观待能分析,所分析才能安立。两者之间,所谓能够成立能分析和所分析,都需要观待对方。如果没有对境,自己也成立不了。如果所分析的对境是空性的,是不存在的,则能分析的智慧怎么可能是实有的?
这里的观待成立有一个特点,一定不是单独成立的,如果独自能够成立,就是实有的,不需要观待对方。因为它要观待对方才能成立,说明自己没有本体,不是实有的。当对方分析为空性之后,它就安立不了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它一定是空性的。
能分析是空性的,所分析也是空性;反之,所分析是空性,能分析也是空性。因为它们的关系是互相支撑的,有了对方的支撑,自己才可以勉强安立;一旦缺乏对方的支撑,自己没办法安立。能分析一旦是空性,所分析也是空性的原因就是这样的。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