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问答>> 藏传佛法>> 实修指导>>正文内容

生西法师答:怎样的修行才是超越轮回的因,才能真正见效快?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08日
来源:   作者:生西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生西法师答:怎样的修行才是超越轮回的因,才能真正见效快?

 

  生西法师:这段教言我在很早就接触了,但当时看不懂。宗喀巴大师的传记当中也有。当时不知道什么叫“出离心”,什么叫“生圆次第”,都不懂,看到之后一下就翻过去了。过了十几年之后才对这个问题真正有一点点认识。他老人家是亲见文殊菩萨的,文殊菩萨当时就送给宗喀巴大师这样一段名言。这段修法对一切修行人都非常重要:

  “如果最初没有对轮回产生出离的厌恶心,纵然孜孜不倦地闻思修行,也完全不会超越轮回及恶趣的因。”

  “如果最初”是指真正开始进入佛门修持正道的时候,这段话是说,在开始进入佛门修持正道的时候,如果没有对轮回产生一个出离的厌恶心,对于轮回的种种安乐、妙欲,产生如粪便、火坑、罗刹洲一样的厌恶心的话,纵然孜孜不倦地闻思修行,不吃饭,不睡觉,也完全不会成为超越轮回和恶趣的因。

  我们出家或成为居士,就是为了获得解脱。但是,如果刚开始没有正确掌握求解脱的初步修法,最后就仍然继续轮回,甚至堕入恶趣成为恶趣的因。因此要认识到首先必须要生起出离心,必须要对所有的轮回妙欲生起厌烦,这样才可以真正获得解脱。

  对轮回产生出离来自于观修六道轮回产生的痛苦,因此,对三恶趣的痛苦一定要忆念,直至生起绝对的信解。对三善趣的痛苦尤其应当忆念。因为旁生、饿鬼、地狱的痛苦是比较明显的,不会有丝毫安乐。但是对于人道、非天或欲天的享受不容易断绝。所以在修持三恶趣痛苦的同时,还要再再忆念三善趣的痛苦。生、老、病、死苦也好,苦苦、变苦、行苦也好——总的苦和别别的苦都要一一的仔细思考。思考之后会发现,整个三界轮回没有一个安乐之处,要想超出三界必须要修出离轮回的妙法。这时可以说已经生起了出离心,对轮回生起了厌恶心了。在这种情况下孜孜不倦闻思修行,便全部都会成为超离恶趣、超离轮回的因。

  “应当将生圆次第等高深的法暂时束之高阁,精勤修持出离心,直至生起出离心为止。”

  这段话是说,在出离心还没有生起之前,应该把生圆次第等高深的法暂时放起来,“束之高阁”是说,暂时不要去修,应该通过一切方便精勤地修持出离心。这并不是让我们舍弃已经获得的生圆次第、大圆满等法,而是说修法的核心重点必须要放在出离心上面。比如我们得到生圆次第、大圆满的修法,每天应该要修持,不应间断,但是相比之下修出离心的比例要大。修出出离心之后,再修菩提心、生圆次第、大圆满。这些在一座上面都可以修的。只不过修法的核心重点应该放在出离心上面。然后收座的时候开始发菩提心。因为自己生起出离心有觉受的时候,愿一切众生也出离、发菩提心,修空性见,或者修二次第然后修大圆满,都是可以的。只不过最初的时候要着重修持出离心。也就是说,通过出离心修持生圆次第、大圆满的修法见效才快,才能持之以恒地去修持。

  这里并不是让我们一点都不修持高法,而是说主要的修行核心要放在出离心上面。有了出离心为基础,后面的法才容易修成。所以说应该把这些法暂时放起来,然后精进修持出离心,直至生起出离心为止。

  这是文殊菩萨给宗喀巴大师的教言。实际上宗喀巴大师是大成就者,相续当中早就圆满了一切功德,所以对他不必要讲。但是通过宗喀巴大师口中讲出,对我们后学弟子会起到鞭策的作用,所以说这应该是针对我们讲的教言。

  学完这个教言之后,就应知道出离心太重要了。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会引发一种作意:到底什么是引发出离心的修法呢?——修持暇满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痛苦,就是这些。具体怎么修呢?这时候就会非常留心去看这类教言,以前是大概翻过去,但没引起重视。什么时候认为出离心太重要了,一定要修它的加行——四厌世心的时候,就会仔细去推敲。到底怎么样修暇满难得,它和出离心的联系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引发出离心?这时就会很注意,一个字一个词句都不放过,精进去思考。这时正法就和自己的相续开始结合了,对暇满难得的修法不再看作是一个下等简单的法,就会想去追求这种修法,就会去取精要,到底怎么修我才能生起出离心呢?这样就会找适合自己根器的教言。当打座观修到一定的时候,就会有觉受。就会认为这些修法确实太重要了。修行就是一步一步这样来的。

---------------------------------------------------------

更多生西法师问答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