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0435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原始佛教的特质(2

    阶段(注一五):   (1)惭愧具足(hirottappena samannāgata)   (2)身行清净(parisuddha-kāyasamācāra)   (3)语行清净(...

    水野弘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4946951.html
  • 罗汉图像研究(2

    Sung Dynasties.  [1] 大村西崖氏谓枳橘易土集引唯识述记语。   [2] 见翻译名义集阿罗汉及阿罗汉诃条。   [3] 四智:所谓“苦已知,集已断,灭已证,道已修”;所谓“我生已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1747460.html
  • 当和尚遇见钻石(2

    事实真相是:烟囱之所以在那儿,是因为一个从潜意识进入意识层面的铭印迫使你看见烟囱,你被迫意识到烟囱的存在。你通过一个行为制造了污染,以及产生污染的污染源;那个行为(1)先于该行为所引发的结果,(2)行为的内涵类似于结果的内涵。在世界的另一端,由杰出非凡的思想家所累积的数千年智能指出,性的淫乱正是污秽的、充满恶臭的环境的起因。 对于这个说法,你不必相信,也不必不相信,只要试一试即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5949879.html
  • 《辨中边论》探究2

    《辨中边论》探究2--十六无性自性空  甲二、空相  什么是空相?空所显的实相就是空相,和空性的意思是一样的。是否可以把空相叫作有相?也可以。从空的角度来显,就叫空相;从有的角度来显,就叫有相。因为它是有的实相、空的实相。不过,从空性的特征来看,叫空相比有相更为贴切。空相、有相,其实指的都是圆成实相,也就是真如相,是诸法实相。   总标  如是已显虚妄分别,今次当说所知空性。颂曰:  诸相及异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0356498.html
  • 中国的名胜古迹(2

    很高,殿檐伸出深远,檐下外柱有古朴的斗拱承托梁架。斗拱体型很大,结构复杂,高度约为柱高的2/5。檐部转角处加长角梁后尾,利用这一根悬挑的木构件,保证檐头前端不向下沉陷,设计非常科学,在我国木结构建筑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21858017.html
  • 王夫之辩证法体系探索(2

    详见《读大全》第N2页);理与气关系亦然。一方面,气外无理,另一方面,理外亦不能成其气,所以“善言理气,不判然离析之”(同上)。这后一段话,除了说明王夫之体用思想本身外,还说明这种思想之根据所在,即夫...

    赖永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04964011.html
  • 唯一的道理(2

    下来,而得到心灵的安祥。  注释  (1)涅槃:圆满一切智德,寂灭一切惑业。生死相续的止息。  (2)愚痴:一切烦恼的总称,不明白道理、实相,它能障碍智慧的生起,使心体痴  合,失去光明。  (3)初果...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2768384.html
  • 到底错在我(2

    刚到枣子树不久,我发现客人投诉中,近七成集中在:“出菜太慢!”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作为经理,整天用笑脸去面对客人的冷脸,滋味不好受。询问主任时才发现,这已经是江宁店的老大难问题。于是,我查了...

    毛毛虫

    |到底错在我|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0435318081.html
  • 君合随笔(2)

    http://www.fjdh.cn/Item/26329.aspx
  • 辨法法性论讲记(2

      全论分四:一、名义;二、译礼;三、正论;四、末义。   甲一、名义   梵语云:达磨达磨大布别嘎嘎热嘎   藏语云:秋秋尼南巴结巴策累俄雪巴   汉语云:辨法法性论   “...

    益西彭措堪布

    辨法法性论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1/09523832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