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506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二十世纪中国佛教学术会议综述

    主题是“中外佛教交流”。中外学者近100人参加了会议。发表论文10余篇,刊于《佛学研究》1996年刊上。   11月12日至15日,“石头希迁与曹洞禅学术研讨会”在湖南长沙举行,62位专家学者参加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70280150.html
  • 社会转型期藏传佛教信仰的变迁

    发展现状的了解程度:①很清楚;②知道;⑧了解一些;④不太清楚。大多数僧人只注重对具体经文的背诵、学习,对格鲁派的教义、历史、发展现状大体上了解一些,这部分僧人占62.8%,对这些知识不太清楚的僧人达到...

    马晓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353280615.html
  • 明《初刻南藏》研究(1)

     《初刻南藏》在覆刻《碛砂藏》的同时,校正了《碛砂藏》部分经文出现的讹、脱、衍、   倒之误。例如:《碛砂藏》重二(62)《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卷十二有脱文,《初刻南藏》已刊补更正。原经文第9纸第14...

    何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054680669.html
  • 也谈汉文佛教大藏经的系统问题

    石、普、南、清1条。举例如:“三一页中末行末字‘习’,資、磧、普、南、径、清作‘集’”。   《放光般若经》其他各卷的情况也大同小异,比如:   卷4,在62条校勘记中,资、碛……径、清一组的校记...

    李富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092080759.html
  • 论鄯善国出家人的居家生活

    Translation, p. 92.   [61][24]   Kharosthī Inscriptions, p. 156-157; Translation, pp. 87-88.   [62][25]   ...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092180762.html
  • 灵光与曙光——从明代宗教意识看中国近代文明的发端

    序长幼、别贤否、厚风俗”的目的,规定乡里道德教化的标准应是“圣谕六言”即“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行、毋行非为。”[62]被毁的淫祠寺观也多改为乡里社学。这些措施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仪制》。   [59]黄佐《广东通志》卷三十七及卷五十。   [60]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九。   [61]《大明律》卷十三。   [62]《教民榜文》,卷九。   [63][64]黄佐《...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092480767.html
  • 吴飞:洛克论宗教宽容

    ,无关紧要的事,就是自然法中没有规定的事。[2](P62)   在《第二篇政府短论》的中间部分,洛克给出了他关于法律的一个分类,可以看作全篇讨论的思想框架。他列出了四类法律:1、神法,或道德法;2、...

    吴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24881611.html
  • 从观心评天台山家山外之论争

    既知别已,摄别入总,一切诸法无非心性,一性无性,三千宛然。当知心之色心(62)(大正46·703)。   源清《示珠指》解释云:   总者,一念也。一性即一念也,一念灵知性体常寂。无性,即一念叵得...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335181706.html
  • 孤山智圆的理具唯心思想及其对知礼之反批

    保留了这些论著之序言,因此,我们可以借由这些序来了解智圆对这些经的思想。有关智圆著作共计一百七十余卷(以上资料参见《闲居编》,卐续101·54上—62·214上—215上)。),但有关这些十大经疏的著作...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335181707.html
  • 达真堪布法语365则

    61、不尽责任、不尽义务,这是罪过。真正能尽到责任、尽到义务,这是修行,这是功德。   62、只有放下一切才能得到一切。不放下,什么也得不到。   63、断习气、断烦恼也要有一定的过程,别着急,着急...

    达真堪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5522582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