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4812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邱紫华教授讲座“禅的人生境界”

    弟子。但因对禅的看法不同,后来遂分为南北二宗。北宗禅法多弘传于北方贵族阶层,南宗初行于岭南一带.后由慧能弟子神会于开元十八年(730)在洛阳定南北宗是非大会上,极力批评北宗禅为“师承是旁,法门是渐”,...

    林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13567458.html
  • 少林问禅之:“万法归一一归何处”集评

    ,心性平等;所以众生心地佛性具足,即事即理,任运无碍。从而要求求法者,不要颠倒不要外求,“著衣吃饭(此衣传到赵州手中,虽只七斤,平常人等提不起),长养圣胎”,思想上达到自信自立。”(刘元春).并用喝、...

    照行居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71967720.html
  • 神秀惠能偈颂辨解

    各有旨趣,不宜妄指后偈为前偈的“衍文”。   二.非神秀偈文的重复:神秀偈文首句言“身是菩提树”,惠能则言“心是菩提树”。就形式上言,神秀与惠能俱用“暗喻语句”,但依内容而说,则两相异趣,故“心是...

    李润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74067742.html
  • 世界各国的佛教(1)

    实在有很大贡献。其初卓有成绩的,首推亨利·沃伦(Henry Warren),他在一八九六年著有《翻案的佛教》(Bud-dhism ln Translation)一书。其后爱特曼滋(A.S.Edmunds...

    南怀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85367821.html
  • 弘一大师:以戒为师、砥砺僧格的典范

    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281-283页。  16林子青编:《弘一法师书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76页。  17唐慧海:《顿悟入道要门论》卷上,《卍新纂续藏经》 No. ...

    刘泽亮 贾应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31867989.html
  • 作为方法的印顺:问题意识、诠释效应及其它

    被斯达克(R.Stark)等人的新范式彻底颠覆),人们更觉得有必要全面重估这种抵抗的影响和价值。  5 人间佛教的这种立场在当代大陆佛教界好些人当中往往被误读为人间佛教完全否定隐逸和经忏,因而对其大不以为然...

    宣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0668194.html
  • 唯识宗略说(2)

    由此可以略知。  《晋书.乐广传》记载着下面一段故事:乐广曾经宴请一位好友吃饭喝酒,分别后,那位朋友却久久不再来往。有一天,乐广遇到他就问他何以如此,朋友说:"上回承蒙你请我喝酒,但那天就在我举杯想喝...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2068376.html
  • 唯一的道理(1)

      唯一的道理  泰·苏哇诺禅师等著  序 言  大山脚佛教坐禅中心,自从一九八五年四月四日成立至今,很庆幸的在众智的支持及本中心宗教顾问苏哇诺禅师(Rev. Suvann。)多方面的培育和教导下...?意识通过意根(hadaya一《atthc)和法尘的接触方能产生。  让我们来倾听舍利弗(《Ven.Sariputta)和俱稀罗(Ven·Kotthika)在具戒经(Silavanta Sutta)中...

    泰·苏哇诺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2668383.html
  • “成佛之道”读后──台语念谣创作解说(下)

    等出版社。  2.史明:《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台北:前卫出版社。  3.金恒镳:《林木森森绿家园》,台北:大地地理文化科技事业公司。  PS.念谣读音,请参阅本刊第72期。  《妙心法雨》 ...

    杨添振·吴美满撰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5168445.html
  • 寒山诗里的马祖与石头

    造像——这些都是要破除人们心目中自己构造出来的偶像,宣扬“佛与众生等”的平等理念。禅宗的这种“平等境界”是一副教人从主观上泯灭一切外在差别、医治苦痛的方剂.  (四) 作用是性  《寒山诗注》第161...

    小川隆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1068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