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89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禅宗美学思想的生态智慧

    众生皆佛的审美自然观 29-34   第一节 人境无碍--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29-31   第二节 无情有性--佛性论的生态智慧 31-32   第三节 简单素朴--维护生态的生活方式 32-34 ...

    叶莎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00057865.html
  • 安祥禅的伦理意蕴

    贴近现实生活 30-31   3 、 突出道德心性的作用 31-32   4 、 特别强调道德实践 32-33   四、 安祥禅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33-38   注释 38-45   参考文献 45...

    梁堂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5260273.html
  • 北宋宗教政策研究

    佛道二教的管理制度 28-42   (一) 度牒制度 28-32   (二) 帐籍管理制度 32-33   (三) 紫衣、师号制度 33-36   (四) 僧道官制度 36-39   (五) 寺观创立...

    郭学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40961076.html
  • 唐宋八大家与佛教

    23   第一章 八大家涉佛文体辨析(一) 23-38   第一节 韩愈以文为诗与佛教偈颂 23-32   第二节 柳宗元动物寓言与佛经故事 32-38   第二章 八大家涉佛文体辨析(二) 38-60...

    刘金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05661473.html
  • 《大正藏》音注研究

    韵类合并 26-30   2、 果假二摄 30   3、 止蟹摄二摄的分合 30-31   4、 曾梗二摄的合并 31-32   5、 开合分韵的混同 32-33   6、 [m][n][η]...

    阳欣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181887361.html
  • 《大智度论》中的蜫勒与毗昙

    p192b。  [14] T25?p32a。  [15] 《中阿含经》卷28(T1?p604c)。  [16] T25?p308a-b。  [17] 这里所指的佛经主要指小乘经典而言,具体指四部阿含,...,摩诃迦澂延等诸大智人广解佛语。有人不信,谓非佛说。佛为是故,说有论经。经有论故,义则易解。”(T32?p245b)  [20] 在这个意义上,蜫勒是否可以作两方面的理解:一是把蜫勒当成共名使用,...

    萨尔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4642307.html
  • 略探受“迦絺那”仪式所得“五种权利”之内容、起源与演变

    长衣、离衣宿。[5]“别众食”和波逸提[6]法第32条有关,第32条是: “若比丘数数食,除因缘,波逸提。因缘者,病时、衣时、施衣时,是名因缘”。[7]“数数食”和波逸提法第31条有关,第31条是: ...外道施食时。”[15]“处处食”和波逸提法第32条有关,第32条是: “若比丘,处处食,除病时、衣时,波夜提。”[16]“食前食后行不白”和波逸提法第81条有关,第81条是: “若比丘同食处,食前食后...

    释继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5842611.html
  • 略述《金刚经》信解行证的十大修法

    即狂乱,狐疑不信。”   24分  “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32分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见如来。”   10分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4分  “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26分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32分  “一切有为法,如...

    果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0750306.html
  • 禅净合流的念佛禅

    成佛无非心净定。”【《念佛法要》,《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30套第1册,第32页。】又说:“念即佛,佛即念”【同上。】,“念佛心即净土”【同上。】。他强调众生本具佛性:“清清净净一灵光,刹刹尘尘不覆藏。...是当时禅门巨匠。德清也极力倡导禅净一致,他说:“参禅看话头一路,最为明心切要。……是故念佛参禅兼修之行,极为稳当法门。”【《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五《示刘存赤》,《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32套第2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52352670.html
  • 法自相相违因

    过。《因明入正理论》举例如下(大正32·12a):“法自相相违因者,如说声常,所作性故,或勤勇无间所发性故。此因唯于异品中有,是故相违。”设若声生论师对胜论师说:“声是常,所作性故,同喻如虚空,异喻如...声常的宗,反而可以使声无常的宗成立,所以成为过。  附:沈剑英《因明学研究》第八章(摘录)  法自相相违就是立因与言陈的宗法相违的过失。《因明入正理论》云(大正32·12a):“此中法自相相违因者,如...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21738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