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面我從佛教史裏選出一個國外梵文學者和佛教研究者多少年來爭而未決的問題,提出我的看法,借表紀念之意。
巴利文,《小品》( Cullarvagga ) V.33.l敘述了一個故事︰
這時有兩個比丘,...紛紛參加,展開了熱烈的爭論。大體上可以分為三派︰一派同意前者,一派同意後者,一派異軍突起,另立新說。否認W. Geiger的說法的有德國學者F. Weller[iv]、英國學者A. B. Keith[v]...
季羨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80842718.html
-
很多人关心这次的纪念,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下面我从佛教史里选出一个国外梵文学者和佛教研究者多少年来争而未决的问题,提出我的看法,借表纪念之意。 巴利文,《小品》( Cullarvagga ) V....A. B. Keith[v]、德国学者M. Winternitz[vi]等。 英国学者E. J. Thomas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他把nirutti解释为“文法”,把佛最后说的那一句话译为︰ ...
季羡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347080.html
-
SXLVIII(IV). V. 10(50), ApanaSutta(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所说)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1449341.html
-
唯是心识所分别;心若生时,所缘影像即于定中现起,心若灭时,影像便失;故影像与心之分别,看似不同,实则彼此相依。由此推论:定中影像没有独存实体,一切唯心所现;一离分别心,“无有少法能见少法”[v]。 ...。」(大正 藏2册,页282下。)、「何等为正定?谓住心不乱、坚固、摄持、寂止、三昧一心。」(大正藏2册,页 203上)等。 [iv]大正藏30册,页451中。 [v]大正藏30册,页...
孔祥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5349730.html
-
成了他人的善知识,指引尚在黑暗中彷徨的人,给予辅导和建言。v
...
菩提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3550646.html
-
(可参考《相应部》S.39.1(S. IV, 261)、《杂阿含经》第490经) 《相应部》S.38.2(S. V, 252):(舍利弗告阎浮车:)“贪欲灭尽,嗔恚灭尽,愚痴灭尽,是名阿罗汉果”。(...微妙,安隐,无病,无所有,涅槃,亦如是说。” 《相应部》S.45.36(S. V, p.25):(世尊告诸比丘:)“…云何为沙门法?谓八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云...
明法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5552591.html
-
的神情”,夏几乎要落下“欢喜惭楚v的略禲C对李叔同这种生存形态,如非亲眼目睹,不是人人都会相信无疑的。青岛湛山寺的火头僧和尚(一九○八至一九八七)法名隆安,字保贤,山东东平人,以“火头僧”笔名发表佛学...
金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30155665.html
-
个人随从他一起,这五个人的名字是:憍陈如(Kaundinya, P. Kozfa``a),跋堤(Bhadrika, P. Bhaddya),跋波 (Vāspa, P. Vappa),摩诃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0959934.html
-
思想论集》第一集和《台湾佛教与现代社会v两书的出版。这也是沿续从清末到台湾战后的佛教思想变革研究,和我的第一本书《人间净土的追寻—中国近世佛教思想研究》,在风格上是一致的。 其后,我在清华大学共同科...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65063799.html
-
很多在近代才开发出来的新知,往往可以在《大藏经v里找到类似的论说,原来这些经过许多人花费心力研究出来的结论,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已经由佛陀开示过了。 在那个古远的时代,知识的传授因交通不便、社会形态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32364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