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33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七十七智”与“度疑清净”之关系探究

    而生的诸蕴,已在彼处而灭;由于过去的业缘而于此有生起别的诸蕴;但没有一法是从过去有而来于此有的。于此有由于业缘而生的诸蕴将灭,于再有(来世)别的(诸蕴)将生;自此有亦无一法将去于再有。”27简言之,即...32,359b27~c2)  观察缘起法则的步骤,必须先透过现实人生痛苦为出发点的,因为它不是形而上的概念或哲学,它是理解与对象、能说与所诠的一致;缘起法是活生生解决烦恼的方法,不论过去、现在或是未来,...

    释开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847574.html
  • 佛教伦理的慈悲精神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的慈悲,譬如说一句好话,帮别人一点小忙,看起来是微小的一句话、一件小事,实际上这一句话、这一件事的帮助,影响力巨大,这种瓢饭滴水的微小慈悲,也能成为广大的慈悲。”[27]以大悲与小悲为例,...积极的作用,有关方面要起到积极的正确引导作用。   注释:   [1] 龙树:《大智度论》卷27,《大正藏》卷25第256页下。   [2] 龙树:《大智度论》卷27,《大正藏》卷25第257页中...

    董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2960249.html
  • 回向之研究

    论》中卷八十三中云:  依止离、依止无欲、依止灭、回向于舍。(大正27、427、c)  这是二乘的声闻菩提回向,而大乘的菩提回向,除了回向之外,另有“持作”、“用求”、“用愿”等同义之词。如1?《道行...此功德福业,施与无上正真之道。(大正2、757、b27)  一般所谓的“施”,通常是有一个具体的对象(众生)来接受所施之物或福德。而此却是将福德施与一个修行的终极果位,的确是相当特殊的用词,也仅在《增...

    释慧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4746383.html
  • 波罗提木叉经集成的研究(2)

    五六一下  )。  (注 26) ‘杂阿含经’卷二八(大正二、二○二下)。  (注 27) ‘增支部’“十集”(南传二二下、二二五)。‘  杂阿含经’卷三七(大正二、二七五下)。  (注 28) 如‘...  ?钵 │24│29│30│23│34│30│37│39│27│35│28│272727  ──────────────────────────────  111页  说法│16│16│16│...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752278.html
  • 《传灯玉英集》卷十四补阙和研究

    说明《传灯玉英集》之版本情况和组织。笔者接着从《传灯玉英集》卷14之内容补足其目次之残阙部分。最后,本文将《传灯玉英集》卷14与《景德传灯录》卷27和卷28之内容对比,从王随如何删节《景德传灯录》之... 5. 删去一则与女性修定有关之叙述  结语  【附录一】《传灯玉英集》刊刻之情况简表  【附录二】《景德传灯录》卷27和28与《传灯玉英集》卷14之比对  【参考书目】  p. 107  前言  《...

    黄绎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2070850.html
  • 宗教理想之实现──永生、无生、新生

    所以,(27/1)“佛教说无生,是比一般宗教更深一层的,是彻底否定那充  满苦痛不自在的情本的杂染生;不是否定算数,是实现为无限安乐、自在的智本  的清净生。”无生是“否定情本的杂染生”,新生则是“智本...“新生”。  还有,后头说:(27/-1)“高尚的宗教,都是反省自己的,要实现自己身心  净化的。”基于这样的理由,导师把新生摆在最后,无非是告诉我们:每个宗教  在这“生的实现”方面,都有它的努力。...

    昭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1268201.html
  • 釋尊時期的分教和阿含經的集成之研究

    佛一時見老夫妻,便自頌曰:「少不修梵行,喪失聖財寶,今如二老鶴,共守一枯池。」(T27, p660a)  這些「自說」早期即已傳出,《雜阿含經》記載著釋尊自說《優陀那偈》之事:   一時,...知見盡漏,無知見不然,達蘊生滅時,心解脫煩惱。」(T27, p659c)  小結:由以上的引述,可以得知釋尊初期所流傳的「分教」內容有【1】契經:蘊輯、處輯、緣輯。【2】應頌:配在契經之末。【4】諷誦...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30540255.html
  • 回向之初探

    27)  英:The Bodhisatta threw what he left into the Ganges for the fishes, giving the merit to the ...向思想,大抵上是以回向涅槃为主,如在《杂阿含经》(大正2,卷21(561经)、26(656经)、27(726、727、738、741、742、744~747经)、28(764经))中,谈到修三十七...

    释印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445082.html
  • 释尊时期的分教和阿含经的集成之研究

    ”因忧事者,如佛一时见老夫妻,便自颂曰:“少不修梵行,丧失圣财宝,今如二老鹤,共守一枯池。”(T27, p660a)   这些“自说”早期即已传出,《杂阿含经》记载著释尊自说《优陀那偈》之事:   ...无有是处。”世尊散说此文句已,复结为颂,而讽诵言:“有知见尽漏,无知见不然,达蕴生灭时,心解脱烦恼。”(T27, p659c)   小结:由以上的引述,可以得知释尊初期所流传的“分教”内容有【1】契经...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647085.html
  • 竺法护译《正法华经》“自然”译词析论

    升于自然师子之床,加趺而坐。(63b:26-27)[21]  tasminn eva mahadharmasane paryankam abhujya(4:4-5)[22]  2. 诸法自然。(68...,[26] 然而,“yatha”在汉译佛典中也译为“如理”、“如道理”,或许因为如此,竺法护将其翻译成“自然”,为一种格义。[27] “自然圣道”对应的梵文是“svayam-bhuva”,为形容词,是...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447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