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80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永明延寿的心性论

    》卷28、卷38所引则为智俨《华严经搜玄记》的十玄门、《注心赋》卷3,次序文字稍有不同。   [19] 《宗镜录》卷46、《注心赋》卷3等。   [20] 《宗镜录》卷4、卷35等。   页...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045822.html
  • 论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1)

    特立“本书之流行与汉学”一节(注35)。可惜陈援庵先生著书时找不到这部书如何有助考史的例子,故改而研究一下这部书的版本及两种不同本子的卷数同异(注36)。虽然仕邦也未能找到有关例子,但可以介绍  页...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245824.html
  • 论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2)

    一四六和页一五五~一五六的注二二、注二三和注二四。  (注 34) 参《概论》页六二。  (注 35) 参《概论》页六三~六四。  (注 36) 参《概论》页六四~六五。  (注 37) 《概论》页六七...are enable to publish theirown research works.  After having read through the entire 35 Buddhist'...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245825.html
  • 从儒佛交涉的角度看严羽《沧浪诗话》的诗学观念

    入去会解。  诗禅共通处在“悟”,这是宋人普遍接受的观念[35],在严羽之前,也有范仲温、韩驹者。《诗人玉屑》引仲温《诗眼》云:“识文章者,当如禅家有悟门。夫法门百千差别,要须自一转语悟入,如古人文章...20。  76. 同上页20、21、35、36。  77. 钱钟书《新编谈艺录》,页98~100。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78. 周注52,页374。  页272 从儒佛交涉的角度看严羽《沧浪诗话...

    萧丽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145841.html
  • 因材施教与教学上的人我分际─以《论语》、《阿含经》、和《大般若经》为根据(2)

    无上正等菩提,无有是处。”[35]从《大般若经》一贯要求菩萨摩诃萨去满足在成就诸佛无上菩提所必备的极广泛的善根资粮,可以看出其操作的内容表现一种很独特的精神,也就是面对自身所需投注经营的修持,有一条...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745850.html
  • 从南天乌荼王进献的《华严经》说起(1)

    。[35]  金刚顶的瑜伽观法,除了由“轮王瑜伽”这样的概念可以看出此观法与其发展的观音佛王信仰,即“佛即是王”,“王即是佛”,有关之外,其佛王信仰的内容,在 “金轮佛顶”类的经典或概念也表露无遗。...

    古正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945854.html
  • 敦煌初唐的弥勒经变

    韩永义等造像碑,[35]碑高三公尺,碑首正中刻一尖栱龛,龛内刻一组菩萨三尊像,主尊菩萨右手作无畏印,善跏倚坐,龛下刻有“弥勒菩萨”的题名。[36]碑身上段开六个小龛,每龛内各有一尊坐佛,龛下自左而右分题...靈壽縣祁林院   大村,頁326;《常山貞石志》卷二,頁35 出處簡稱: 北圖  北京圖書館金石組編,《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 松原  松原三郎,《...

    李玉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0145859.html
  • 三法度论初探

    (注35)我们除了在《四阿含暮抄解》中偶尔提出施设的出 现是“世俗义”外,(注36)整本论书从未在这问题上做过 澄清的工作。 或许,犊子... 33 世友,《异部宗轮论》,《正藏》, 册 49,页 16-c。注 34 同注 22,页 24-a。 注 35 同注 32, 122-c,亦见 T...

    周伯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1745888.html
  • 僧肇之“有无同义”思想

    35页 二、僧肇的佛教玄学 在前面已经提及僧肇早年曾受过“老子”、“庄子”的影响。当 皈依佛教以后,便跟从鸠摩罗什...

    余崇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1845889.html
  • 朱熹排佛与参究中和的经过

    (注35) 可见朱熹初对儒学体系,有比较深刻的体会,仍是孟子的“心学”,朱熹认为孟子心学,是“专用心于内”的“存真心”之学,(注36)绍兴二十八年又撰《存斋记》,描述他对孟子心学的了解,其记曰: ...》,卷一上,页一二。注35 《朱文公文集》,卷七七,页五。注36 同前注引书,同卷,页六。注37 同前注引书,卷七七,页二。注38 牟宗三撰,前引书,第三册,页三三,亦认为朱熹此文禅气十足。注...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1845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