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质。所以只有在第三个阶段,即“真实性”(“圆成实性”),污染的种子都消失了,而真如才能显现出来。 梁漱溟引用章太炎的《建立宗教论》[37]来说明我们不应该依靠分别性,而应该超越对“色空、自他、内外、...》二卷,天亲菩萨或无着菩萨造,陈真谛译。说三无性之义。 [36]《究元决疑论》,一,8页。 [37]《章太炎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卷,403页。 [38]《究元决疑论》,一,9...
梅谦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61973473.html
-
略无间断,而使他慢慢舒适。又法师认为修净土者,除了发菩提心外,也还要经常诵读大乘经典。如此经中说: 诵此普贤愿王者,能获种种利益,临命终时,此愿不离,引导往生极乐世界,乃至成佛。[37] 2、...净土思想》,见《闽南佛学》1990年第2期。 [36] 见《弘一大师讲演录》第110页,四川省宗教文化经济交流中心。 [37]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62373475.html
-
,净慧法师的这一观点是具有代表性的。 相比较而言,大陆对印顺法师的专门研究似乎稍显寥落一些。就浅陋所见,专著除郭朋的《印顺佛学思想研究》以外[37],有蒲长春《印顺如来藏思想研究》、李嶷《印顺法师...》,1995年第4期。 [37] 郭朋:《印顺佛学思想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8月。 [38] 载《佛学研究》1998年号。 [39] 载《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3期。...
董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173504.html
-
三界行中所有心心所。”[36]《辩中边论颂》说:“三界心心所,是虚妄分别。唯了境名心,亦别名心所。”[37]在虚妄分别和三界诸法之间,经过了见分和相分这一理论环节,把能缘的见分称为能分别,把所缘的相分...藏30/696。 [37] 大正藏31/477。 [38] 转引自印顺《辩法法性论讲记》、《华雨集》第一册,190页。 [39] 转引自印顺《辩法法性论讲记》、《华雨集》第一册,190页。。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273506.html
-
释迦,乃以‘释’命氏。后获《增一阿含》,果称‘四姓为沙门,皆称释种。’既悬与经符,遂为永式。”37道安首次规定,出家人皆姓“释&...点校本,第262——263页
35、中华书局版《高僧传合集》,第312页
36、中华书局版《高僧传合集》,第312页
37、中华书局版《高僧传合集》,第311...
韩廷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373509.html
-
开始了认识活动。如《杂阿含经》说“内有此识身,外有名色,此二因缘生触,此六触入所触。”[37]显示出识、名色、六入、触四支的连续关系,也说明了认知的过程,其中触是认识作用的开始,而“识”是认识作用之...T01, no. 1, p. 61, b13-17) [36] 如印顺法师说:“有情即有情识,故识为有情的特征。”《佛法概论》,台北:正闻,1994,页105。 [37] (T02, no. 99...
林建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3873532.html
-
理佛性由行佛性而显,行佛性由理佛性而立,二者不相舍离。[37]而且,摄论学派的三因佛性、三种佛性都是一体,所以有理佛性即有行佛性。灵润假设有人问难说:
问:若有理性即有行性,草木无情有理性故,...36]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三,《大正藏》第31卷,第831页上。
[37] 释恒清《佛性思想》,第245页。
[38] 《法华秀句》卷中,《日本大藏经》第42卷,第74页上。
[39...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173538.html
-
法天证梵文,沙门清沼、惟净笔受,沙门慧达、智逊缀文,沙门惠温、仁彻、守贞、从志、守遵、道文、处园、云胜证义,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张泊润文,右内率府副率张美、殿头高品杨继诠监译。 37、《分别布施经》一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473543.html
-
知识对象之本体。后期经部学之存有论与欧陆十七世纪迄今之意识哲学的立场十分相似。在形上学方面,经部持一种二元论立场[37],其以为外境独立于心识存在,它引生心相,然不是后者之真实原因。而吾人所知,唯属自...有无言之境相,亦为因缘所生之实法,此中因缘即是显境名言种子。 [37] 这种二元论,在陈那、法称、法上等随顺经部的瑜伽学者那里仍然得到表现。法称认为现量就是单独由外境引起(而不与名言分别相关)的表象...
吴学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873551.html
-
另有基础,即三类因。尽管法称还是提到了陈那的九句因,但那只是一种“谦虚的外貌”[37],并不表明法称的因明体系还是以九句因为基础的。 参考文献 法尊,1982年:《集量论略解》,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句话之前,还提到了四句因,其实四句因早见于文轨(公元7世纪)的《庄严疏》,业师郑伟宏先生已有辩证,见郑伟宏,2008年b,第115页。 [36] 法尊,1987年,第94页下。 [37] 渥德尔(A...
汤铭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124473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