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这种表象不仅「同时」而且「相续」地生成(注 37 )。表象是相续不断的,有前后生起的关系,但在此,胡塞尔尚未归之于意识底能建构来分析,不过可以见出,已经以心理学的根源来作此建构作用的来源(「所依」...Psychologische und Logische Untersuchungen 》Vol.I(1891),P29。并参 考R.okolowski,前揭书,第一章,PP.6-36。
注37 ...
蔡瑞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82878754.html
-
、鼻可嗅相、舌可别相、身可觉相、意可知相。”[37]虽然真如法界(dharma-dhāt)只有“实相”,而没有眼、耳、鼻、舌、身、意之相,但在人世间,还是存在以语言文字形式呈现之相的。如此,“名”乃耳... [35]长沙叶氏观古堂藏明翻宋岳氏相台本。《四部丛刊初编》景印。
[36] T.1,no.1,p.17b-c。
[37] T.13,no.397,p.197a。
[38]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82878755.html
-
座银塔的题铭为:「于阗国王大师从德」,37这是否也暗指归义军政权出家的太子仍有继承权 尽管敦煌地区的太子有府主之子或孙,及于阗太子等几种可能,但依文书之题名惯例,外来者皆冠上所来自地名,如:于阗使,...
罗彤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90678801.html
-
!
37、什么法门才能够救世?
答:在佛教来讲,佛法所有法门都能救世,但是佛法有原则,有方便,具体来讲,就是要契理契机。契理就是符合佛教的原则,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契机就是要适合时代,根据地方不同、人...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4878881.html
-
特殊,佛经描述:“彼极乐国,所有众生,容色微妙,超世稀有,咸同一类,无差别 相。”(注:《净土五经续本?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37页。)“无诸恶道,亦 无女人”(注:《妙法莲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
王宁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594478980.html
-
--------------------------------
(注三三)参看现代佛教学术丛刊37:《佛教哲学思想论集(二)》,页152,大乘文化出版社,台北,民68。
(注三四)《大正...
尤惠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490779106.html
-
举其错。敝处刻藕益书甚多,亦时时论其错处,不能为之回护也。”接著又说:“第十八愿末,明言‘唯除五逆,诽谤正法’,道绰加六字于愿文之中,显违经意。遵经乎?遵道绰乎?”[37]
龙舟的《念佛圆通续貂...,说这一段文字的意思是要:“正明付属弥陀名号,流通于遐代。上来虽说定善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T37.278a)
从《观无量寿经》的叙述脉络来看,佛说完“十六观”,也...
温金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31579197.html
-
释尊在法会中放光,阿难叹未曾有而发问,释尊于是宣说阿弥陀佛的本愿因行,以及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依唐、宋两译本,释尊结束对阿难尊者的说法之后[37],鼓励阿难向西方礼拜,称赞阿弥陀佛,阿难即身业礼拜、...37愿:“若我成佛,周遍十方无有等量诸佛刹中所有菩萨,闻我名已,五体投地,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若诸天人不礼敬者,不取正觉。”(T11.94b)
第44愿:“若我成佛,余佛刹中所有菩萨,闻我名已,若不...
温金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41879285.html
-
相似相续。故人以为一众生于无常法中,常颠倒故,谓去者是常住,是名一切作法无常印。[[37]
凡是有为法,皆是无常,《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1992年。
36、印顺法师《佛法概论》,158页-159页,正闻出版社,台北,1992年。
37、《大智度论》卷22,《大正藏》卷25,222b。
38、《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454379425.html
-
流入,妙覺大海。”[35]
與“三賢”相對,往前另有“十聖”或“十地”。佛典中所說之“十地”,有干慧等十地、歡喜地等十地[36]、聲聞之十地[37]、辟支佛之十地[38]、佛之十地[39]等...那堀多譯《合部金光明經》卷三等處。
[37]即:受三歸地(三歸行地)、信地(隨信行地)、信法地(隨法行地)、內凡夫地(善凡夫地)、學信戒地(學戒地)、八人地(第八人地)、須陀洹地(初果)、斯陀含...
张子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454779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