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2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梁武帝“皇帝菩萨”理念形成的时代背景(1)

    民国72年  。  (注 28) 同(注23),页31上~中。  133页  “圣人”梵语arya,译言圣者。圣人是对于凡夫之称。  《涅槃经》曰:“以何等故,名佛菩萨为圣人耶?如是等人  有圣法故,常...

    颜尚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4245413.html
  • 汉译本“中论”初探(2)

    印顺法师的阐释与弘扬,性空中观之学乃再度重扬于中土。   p. 133  关于中论在中国佛学史上所激起的波澜,笔者已分别在第二、第三章中先后提及,兹不赘述。  西元七世纪中期,高丽沙门惠观传三论之学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945482.html
  • 东初老人有关“佛教与中国文化”之撰述析论

    方面,虽较接近,然绝不同情清谈家思想行为。”(页133) “支谦与玄学”一节说明“谦所译经典,不唯富于词藻,而又喜欢掇拾老庄的理解,羼入佛经译本中,在译界中他自成一格。”(页134) 不唯支谦的译经如此...:<格义佛教之史的开展>,收于《魏晋南北朝佛教小史》(台北:大乘文化,民国68年),页65-133,著作的年代与东初老人撰写之时期相当,有处理到玄学与佛学的合流。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三)》...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4945580.html
  • 大乘二十二问(2)

    意取”,今从甲乙两卷。 (注133) 原卷与乙卷作“身”,今从甲卷。 (注134) 原卷遗漏:“由方便得……大乘之法,悲智”等二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745592.html
  • 南、北传“十八爱行”之法说及义说

    所见”之假相;把握“无我”之实相,住“无我想”心离“我慢”,顺得“涅槃”。  §0-0-0 前言  §0-0-1 爱行导引有情生死  《杂.133经(注 1)》释尊告诸比丘︰“....色有故,...二爱行,必定是指“常见及断见”之二种我见。“见相应”之《杂.133经》︰“若有见言:‘有我、有世间,有此世常、恒、不变易法。’”(注 48)如是常见之“我有”;同《经》︰“若复有见︰‘非此我、非此我所...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945596.html
  • “格义”学的历史意义与现代意义

    133 它已经假定了本性空,不然心识幻相就没有“挂搭”处。所以这也是《老子》学说的引申。吉藏《中观论疏》又说: 第六壹法师云:“世谛之法,皆如幻化。”是故经云:“从 ...

    周庆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0945617.html
  • “安那般那”初探

    正27.133c~134a)[14]  谓诸有情处胎卵位,先于脐处业生风起,穿身成穴如藕根茎。最初有风来入身内,乘兹口鼻余风续入,此初及后名入息风,此入息风适至身内,有风续出名出息风。(大正29....

    释空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245668.html
  • 吕本中与佛教

    世界,民国 59 年 ) 卷 14,〈吕居仁集序〉,页 81。 页133 知先生所造甚高”...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345669.html
  • 大乘二十二问之研究(2)

    133) 陈荣捷:英译六祖法宝坛经,17页. Chan, Wing-tsit (tr.), The Platform Scipture , P.17, New York: St. John's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445671.html
  • 熊十力对佛学有宗的批评与融摄-- 横面的执取到纵贯的创生

    相的整体论,也不是许多粒子所集聚而成的总体这样的总体论。熊氏以为“三曰:本论功能是浑一的全体,但非一合相的,亦非如众粒然”,这是因为熊氏以为真正的全体与部分并不 页133 是相对立的,而是彼此相互...

    林安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045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