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04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李志夫著:中国禅宗理事观(1)

    p. 151  四祖道信最重要的是认知法性身、正法、佛性、实际、净土…般若等名虽有无量,皆同一体,这对禅定便有所归了。其次是“直任运”文自在境界了彻。终于把向来般若慧空不可说之境创造了“直任运”三字...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1548792.html
  • 神通寺四门塔探源

    置剎竿。塔身是由寒武纪石灰岩砌成,周身只雕几何花纹,简单大方,塔身四面各门有半圆形的拱门,下设石级门坎,内设红漆木,整体观之,整座四门塔,构线单纯、简洁流畅,因前后左右对称而显得稳定、   p. 151 ...

    陈清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4549140.html
  • 静波法师:净土与净心

    34《肇论》,大正藏45,151上。   35《百论》,大正藏42,239上。   36《证道歌》,大正藏48,395下。   37《坛经》疑问第三,大正藏48,352中。   38《坛经》坐禅...

    静波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静波法师|净土与净心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1349208.html
  • 杨惠南著:《金刚经》的诠释与流传(2)

    也。冠于正宗佛经之首,以示在显之中有‘微’,在平等中有‘无上’,在万法中有‘心法’,在可说之教中有不可说之‘道’……。”[151] 又说:“‘如是’处:乃明师一指之所在。”[152] 像这样自由心证、...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949243.html
  • 圆测唯识思想研究(1)

    151页。   20 陈景富:〈圆测与玄奘、窥基关系小考〉,收于《玄奘研究文集》第101页。其中第三条似乎并不能完全成立,《瑜伽论》译出于玄奘归朝后的第三年,即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相距窥基应诏参与...

    张志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0949332.html
  • 第三只眼看净土

    》卷26,41上中。   33、《维摩诘经·佛国品》,《大正藏》卷14,538下。   34、《肇论》,《大正藏》卷45,151上。   35、《般舟三昧经》,《大正藏》卷13,899中下   36、...

    菩提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3049950.html
  •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供养人画像考察

    分期研究》[27],莫高窟属于吐蕃统治时期营建的洞窟分早晚二期,其中早期的年代从公元8世纪80年代吐蕃统治初期至8、9世纪之交,主要洞窟有:莫高窟81、111、112、132、133、150、151、...

    沙武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1350049.html
  • 《入中論 十地品》之初探(下)

    史》中說︰「月稱能從圖畫上的乳牛擠出奶來,又能將手毫無阻礙地插入石柱,還能穿行牆壁不受障礙。」(北京︰民族出版社,1983年),頁151。  圁月稱論師造,法尊法師譯,《入中論講記》頁3,(台北:慧炬,...

    陳漢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3950236.html
  • 荷泽神会在南禅发展中的角色与影响

    176。  37.同注34,p.151。  38.大正85,p.1273下。  39.近代学者胡适先生在得到敦煌写本之后,对神会产生极大的兴趣,除了校定了二部神会的遗著──“南阳和上顿教解脱禅门直了...

    释见岸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4650256.html
  • 从天台圆教之建立试论圆教止观的实践(2)

    两处来探讨三千相性的生处,“纵”是指由一念心的生灭性来探讨,如是纵横皆四句推求,而皆不可得出三千诸法为彼等所生的结论。故知在缘起空性的原理之下检视,虽前文说“心与缘合,三千相性,皆从心起[151]”,...。(T30,p2b)。   [150] 见T46,p54b。   [151] 见注146所引之文。   [152] 见T46,p55a。   [153] 见T46,p55b。   [154] 《止观》...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4250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