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2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多向探索的魏晋南北朝学术(2)

    201   陈 3 40 133   元魏 12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4049543.html
  • 唯识三性说源流探微--兼评法相与唯识分宗说

      注释:  《瑜伽师地论》,大正藏30/705。  [ii] 《中论》,大正藏30/11。  [iii] 《中论》,大正藏30/11。  [iv] 《摄下乘论本》卷一,大正藏31/133。  [v]...

    孟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3749691.html
  • 东晋庐山教团之居士群研究

    11. 释圣严〈净土思想之考察〉华冈佛学学报 6 民72.07 页5-48  12. 杨白衣〈净土的渊源及其演变〉华冈佛学学报 8 民74.10 页77-133  13. 高柏园〈...

    曾惠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0249750.html
  • 佛教“业”思想与儒家伦理学

    ethics。  [35] 木村泰贤《原始佛教思想论》页133。“依业轮回”(Samsāra)就是轮回转世,也就是“流转”。“依业轮回”说肇始于梵书时代末叶,到奥义书时发展出“常我论”而大体完成。关于...

    张善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4449841.html
  •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供养人画像考察

    分期研究》[27],莫高窟属于吐蕃统治时期营建的洞窟分早晚二期,其中早期的年代从公元8世纪80年代吐蕃统治初期至8、9世纪之交,主要洞窟有:莫高窟81、111、112、132、133、150、151、...

    沙武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1350049.html
  • 试论麦积山第127窟为乙弗后功德窟

    特色,当与乙弗后的个人因素不无关系,否则从时间和空间上来讲,当时麦积山出现如此风格与成就的维摩诘经变较难理解。更何况在麦积山北朝石窟中也是存在有传统形式的维摩诘经变如西魏133窟造像碑上的维摩诘经变,...

    郑炳林 沙武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1450052.html
  •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词汇研究(1)

    133  附录: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商兑…………………………………………  评介两部研究《往五天竺国传》的新著…………………………………136  评《〈行历抄〉校注》 ……………………………………...

    董志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4650257.html
  • 回鹘文《兔王本生》及相关问题研究

    会用……眼睛……”  133.……………………  134.……为求[火]他来回奔波。此后  135.……[帝释天]有意来考验菩萨兔王了……  136.………………  137. ………………  138....东京:东洋文库,1954年,第102~133页。  [5] N. Poppe, The Mongolian Versions of Vessantarajātaka, Studia ...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5050266.html
  • 明末清初律宗千华派之兴起——兼论当时诸师之律学思想

    古略续集》,收入《卍续藏》133册。  2. 元贤,《律学发轫》三卷,收入《卍续藏》106册。  3. 元贤,《四分戒本约义》四卷,收入《卍续藏》63册。  4. 元贤,《永觉元贤禅师广录》,收入蓝吉...

    陈金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0150293.html
  • 从天台圆教之建立试论圆教止观的实践(2)

    为体本)及“事造”(为相用)二者。如《止观》卷九<明思议境>段云:   思议法者:小乘亦说“心生”一切法,谓六道因果,三界轮环。……盖思议法也。大乘亦明“心生”一切法,谓十法界也[133]。   《...[133] 见T46,p52b。   [134] 见T46,p292c。  [135] 见T46,p52c。   [136] 见T46,p293a。   [137] 所谓“介尔”者,《辅行》卷二十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4250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