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空三藏与文殊信仰吉田宏皙 一、日本对不空三藏的评价 不空(705—774)是印度译经僧,曾翻译《金刚顶经》等密教经典计110 c部143卷,是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并列的四大翻译家之一。 他于746年携密教经典再度来长安以后,迄774年圆寂为止,前后约三十年间,受到唐玄宗、肃宗、代宗等三代皇帝的深厚信任,执当时中唐佛教界之牛耳,曾于永泰二年(766)奏请代宗修建山西五台山金...
吉田宏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31666331.html
-
(143) by setting his plays on a course of subversion and dissolution that, once started, cannot be ...
Sidney Gottlieb
|english|buddha|buddhism|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93571818.html
-
·期刊原文Tibetan Buddhist shrine rises in California hills
by Daniel, Sneider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Vol. 88 No. 143 1996.06.19
P. 12
Copyright by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
Daniel, Sneider
|english|buddha|buddhism|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4272879.html
-
出于老子。……授轩辕于峨眉,教帝喾于牧德。”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十七所载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将峨眉山列为“三十六小洞天”之“第七峨眉山洞”。东汉顺帝汉安二年(143),道教的实际创始人张陵设立“...
马燕萍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275794926.html
-
杂家类存目5·05734赵氏连城》,海南出版社,1999年。 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43·子部53·小说家类存目1·06522明记略》。 ⑥[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上卷,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5年(1961)。 (1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43·子部53·小说家类存目1·06519复斋日记》。 (12)《复斋日记》上卷。 (13)(14)(15)《...
郝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52148652.html
-
…………………………………………..143 54.结语……………………………………………………………..143 《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 南岳 沙门 法照 撰 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卷中 ...
依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55355509.html
-
,八十老人行不得。’白作礼而退【《指月录》卷六《鸟窠道林禅师》; 引见《卍续藏》第143册,125a。】。 千利休的崇尚简素、自然和平凡,还可以从下面这则逸事看出来【下面有关千利休的逸事(包括两首...子。’曰:‘和尚莫将境示人。’曰:‘我不将境示人。’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庭前柏树子。’【《指月录》卷十一《赵州观音院真际从谂禅师》,引见《卍续藏》第143册,252a。】 在这则有名的...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94039255.html
-
!而《法界体性无分别经》更说到,连佛陀也说“文殊师利!憍慢众生若闻此法,生于惊怪”(大正11,页143上)。 除了表示忧虑之外,还有一些文殊教典,则说到在场的听众,表示不愿再听文殊说法,退席而去,例如: a.《法界体性无分别经》:尔时,众中有二百比丘闻于文殊师利所说,即从坐起,说如是言:“若无解脱,无解脱心,我等何故出家修道?若无出世,何故修道?”是诸比丘说粗语已,背众而去(大正11,页143...
郭忠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246882.html
-
必然结论’ (页 143)。(注11)如〈杨文〉开章明义云:‘古来,“性具”和“性恶 ”思想一向被视为天台宗哲学的特质;而且,“性具 ”也被视为“性恶”的理论基础,“性恶”成了天台 “性具”思想...本身是 立基于缘起、中道来谈的。 ──────(注19)〈杨文〉,页 137。(注20)〈杨文〉,页 143。(注21)〈杨文〉,页 144。(注22)《陈书》,页 1。〈杨文〉,页 112 中之 ...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2047164.html
-
大正15,页757下),[17]真是不改其志!而《法界体性无分别经》更说到,连佛陀也说“文殊师利!憍慢众生若闻此法,生于惊怪”(大正11,页143上)。 除了表示忧虑之外,还有一些文殊教典,则说到...诸比丘说粗语已,背众而去(大正11,页143下)。 b.《文殊师利巡行经》:五百诸比丘众,从坐而起舍离而去,作如是言:“我不用见文殊师利童子之身,我不用闻文殊师利童子名字。随何方处,若有文殊师利童子...
郭忠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347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