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1995),页3~4。 [114] 《毗尼日用切要》,收入《卍续藏》册106。 [115] 印顺《印度之佛教》(台北:正闻出版社,1990),页183。 [116] 《毗尼止持会集》,收入...:香光书乡,1997),页115~292;温金玉释译《中国佛教经典宝藏精选白话版.四分律》,页320~324;拙著〈道宣律师与唯识学的关系〉,《海潮音杂志》卷81,第4期,页23~32。 [138]...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4851948.html
-
如集清华学派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者为一身的张岱年对“事”作了唯物主义的发挥(参见《张岱年文集》第三卷,第115页,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梁漱溟则对“事”施以佛教唯识学的洗礼(参见《梁漱溟全集》第...
郁振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3752048.html
-
20 卷,页 115 中。
页 296
腹中诸病,当于宝钵手。若为降伏一切魍魉鬼神者,当于宝剑手。若为降伏一切天魔神者,当于跋折罗手。若为摧伏一切怨敌者,当于金刚杵手。若为一切处怖畏不安者,当于...敦煌石窟中,数量较多,内容也较为丰富。后者具体的有:盛唐 4 幅(第 148、113、 214、79 窟), 中唐 12 幅(第258 、176 窟甬道、前室顶, 115、386、144、231 窟甬道...
胡文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052271.html
-
无奈地说: 115页 “言极乐之界,盖觉皇之示权者,经论既以净土之教为胜方便,验知是如来善巧权用也。” 注33但是,在承认“经论”之说的同时,知礼却要演绎出一套“即权是实”的论调而说: 但权名不...
黄启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352274.html
-
,p.115下,新文丰影印本)提到明末见月律师(1601~1679)曾传二部受戒,而书玉律师之法侄松隐律师亦曾传二部受戒。可知明朝乃至清朝时,比丘尼二部受戒也是有时实行,有时未实行。
西藏方面...
释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652276.html
-
115页 │与 尼 期 行 │26│26│24│26│27│27│27│28│ │────────────────────────│ │与 尼 同 船 │27│27│25│...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752278.html
-
----------------- P.115 的逻辑结构。…三性并不是要呈显“入唯识”的“入”,而是要呈显“入唯识”的“唯识”[24] 由所知之“结构”转向以能知之心识的“认识过程”为中心而...探玄记》,《大正藏》册35,页116中。 [42] 法藏,《华严经探玄记》,《大正藏》册35,页115下:“始教者,以《深密经》中第二第三时教,同许定性二乘俱不成佛故,今合之总为一教”。第二...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2852286.html
-
--------------------------------------------------- 20. 同注四,页20、91。 21. 同注四,页20、21、91、114-115。 ...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852379.html
-
时,名士们几乎人人共读《佛所行赞》[115]。 再如竺法护所译《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全经皆以偈颂形式呈现,叙事性甚为浓厚,主要在叙述佛陀弟子修道证道之过程。兹举其中〈迦耶品〉以示: 昔为卖香者...----------------------------------------------------------------------------- 115 梁启超〈印度与中国文化亲属之关系〉...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952383.html
-
历代文献中的慧能“心性”思想探究 文化大学哲学博士班 张国一 圆光佛学学报 第五期(2000.12) 页89-115 -----------------------------------... 111. 同注26,页41。 112. 慧能说唯识,大致仅借以说“自性起用”的原理,这只是一种素朴的心理学式的说明,意并未在有系统地引入唯识理论。 113. 同注26,页26。 页115 ...
张国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2252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