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48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大陆佛教学研究现状管窥[1]

    的《禅悟之道:南宗禅学研究》[43]、洪修平的《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44]、葛兆光的《中国禅学思想史》[45]、麻天祥的《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46]等。此外,诸如《印度禅》[47]、《如来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  [44]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45]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46]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  [47] 方广锠着,浙江人民出版社,...

    宣 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42342495.html
  • 佛教的派系

    炀帝继文帝的保护佛教政策,在扬州建立了著名的慧日道场等,作为传播佛教的据点,并继续发展前代的译经事业,佛教十分兴盛。仁寿年间,全国有重要寺院3792所,度僧23万人,写经46藏328616卷,修理旧经...(1021),天下僧尼近46万人,寺院近4万所,为北宋佛教发展的高峰。徽宗时(1101~1125),由于朝廷笃信道教,曾一度下令佛道合流,改寺院为道观,佛教一度受到打击。   南宋偏安,江南佛教虽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21643510.html
  • 新世纪佛教复兴的组织基础(四)

    说受三民主义影响,毋宁说受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影响更多。二是人间佛教思想萌芽时,太虚只把它作为僧制改革的补充(46)。至此,太虚已把它既作为僧制改革的出发点,又作为其归结。不过,整套方案主要供闽院...东初出版社1995年版。   (44)原载《海潮音》8卷8期,1927年8月。   (45)《太虚法师年谱》页298。   (46)参见太虚《人乘正法论》。   (47)太虚《从巴利语系佛教说到今菩萨行...

    邓子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4844078.html
  • 瑜伽唯识学心意识之探究(三)

    句总说贪著阿赖耶识。乐阿赖耶者,乐现在世阿赖耶。欣阿赖耶者,欣过去世已生阿赖耶识。喜阿赖耶者,喜未来当生阿赖耶识。此性于彼极希愿故,由乐、欣、喜是故总名阿赖耶。”[46]  在我们现在的《增壹阿含经》...正藏》册43,页301上  [45]《摄大乘论本》卷上,《大正藏》册31,页134上  [46] 无性《摄大乘论释》卷二,《大正藏》册31,页386上  [47] 《解深密经》卷一,此颂《大正藏》(册...

    张化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1044131.html
  • 瑜伽唯识学的起源与发展(三)

    而唯识是主张八识论,是以阿赖耶识为核心的。(注46)在原始佛教《阿含经》中,所说的“心意识”都是以意识为核心的六识论,是偏于认识论的“业感缘起”说,认为有情感三界苦乐等果,都是心造作之善恶业所致,此一...670页之内容与660页《大乘庄严经论》卷一三之内容颠倒。  (注45)《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本,《大正藏》册43,页231下  (注46)参见拙文《阿陀那识的思想根源及其演变》,《闽南佛学》第一辑,页...

    张化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1344141.html
  • 初探四无量心的修行方法与次第(2)

    下);与三十七菩提分之关系,见《慈论》(南传小部经19. p.14~25)。  [28] 四无量与六度之关系,见《大品般若经》卷18(大正8. 350中);《大智度论》卷46(大正25. 389上)。...知苦、断集、证灭、修道的四谛之法了吗? 于此涵义而论之可通达解脱法矣!  [31] 《大智度论》卷46(大正25. 389上)说:“但行四无量心,不名发趣大乘。六波罗蜜相合故,名为发趣大乘,四无量心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945704.html
  • 大唐神都青龙寺故三朝国师灌顶阿阇黎惠果和尚之碑

    夫一明一暗,天之常也;乍现乍没,圣之权也。常理寡尤,权道多益【46】。遂乃以永贞元年岁在乙酉,极寒月满【47】,住世六十,僧夏四十,结法印而摄念,示人间以薪尽矣。呜呼哀哉!天返岁星,人失惠日。筏归...大教。   【44】冒地:菩提的异译。   【45】蕴珠:珠喻佛性,见《法华经》穷子衣中珠之喻。蕴珠,因受灌顶,植下法种并加虔修,从而开显本有的佛性。   【46】常理寡尤,权道多益:依常...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4248411.html
  • 慧沼的生平与思想特色(下)

    唯识宗衰微难振。46  此外,吕澄于〈慈恩宗——唐代佛家六宗学说略述之一〉一文中,指出法相宗式微之原因,并不仅只是天台、华严、禅宗各家学说之兴起,而是应该另有招致“有乖治术”之批评的因素,他说:  梁代...46。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3849973.html
  • 杂谈《杂阿含经》的涅槃思想

    46、60、64、76、84、85、104等)  5、见法涅槃(28、170等)  6、正向涅槃、非正向涅槃(407、550)  7、安隐涅槃、无上安隐涅槃(36等)  8、增上乐涅槃(254)  ...39、46、60、64、76、109-121、125、129、268、269。  例一:佛告比丘:"于色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正解脱,是名比丘见法涅槃;如是受、想、行、识,于识生厌、离欲、灭尽...

    明 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2050600.html
  • 禅宗法嗣在安徽的传承与弘扬

    蔓衍比较普遍的是禅宗。据有关资料记载:“从五代至两宗期间,安徽先后涌现70余位名僧。其中禅守即占46名。可分为:五代时有南岳系名们师会、归屿等5人,有青原名僧守讷、灵照等7人。两宋时(按宗派分)有...46~47页)。  现将有关名僧情况略作介绍:  慧觉:临济宗七世,号广照禅师,西海人,家世显贵,父亲为衡阳太守。父逝后出家。得法于汾阳善昭禅师,住滁州(今安徽滁州市)琅琊山琅牙寺。世称“琅琊觉。”...

    徐金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44754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