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44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从现象还原法试探“五重唯识观”的哲学意涵(上)

    [105]  (5)遣相证性 《大乘法苑义林章》云:“识言所表具有理事,事为相用遣而不取。理为性体应求作证…见圆成遣依他”。[106]在前一重的隐劣显胜中,已显存心王,但心王仍有事、理之别,今遣依他相...erkenntnismassig vorhanden, sondern auch existenziell erfasst und ergrif.”引文由笔者中译。  [106]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大正藏》Vol.45,...

    刘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3665974.html
  • 近代北京寺庙的类型结构解析

    共有佛教僧庙502座,佛教尼庙106座,道教道士庙97座,道教女冠庙4座,家族宗庙504座。按宗教类型计算,佛教寺庙608座、道教寺庙101座、家族宗庙504座,分别占全市寺庙总量的50%、8%和42%...

    习五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71665999.html
  • 大藏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简述

    多字的大藏经,1994年底编纂完成,1997年由中华书局出齐全部106册。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佛教大藏经整理与研究的一项重大成就。  《中华藏》这样的重编影印本,与排印本相比,它具有影印本的忠实于底本...

    竹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50366454.html
  • 茅蓬札记第二辑 圆因法师著

    》   104.等觉犹忏   忏即是忏悔,无论修学何法,不忏,必无可成之理,等觉犹忏,遑论凡夫。   105.造寺不如救命   正念法经云:   造一所寺,不如救一人命。   106.聪明...

    圆因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61066527.html
  • 茅蓬札记第三辑 圆因法师著

    也大,产也大,   后代子孙祸也大。   105.治家   治家,量入为出;   干好事,则仗义轻财。   106.积善为传家宝   勤俭传家之本,积善传家之宝。   107.莫以小善而...

    圆因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61166528.html
  • 广法寺与雍仲拉顶寺的关系

    案》著作前引,第171页。其中除《甘珠尔》和与大威德金刚、密集金刚及度母等相关的经典可辨外,其他经典都尚需进一步对音。  (26)《金川案》著作前引,第106页。  (27)四川省档案7475第39~...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94966768.html
  • 以囹圄为道场——佛光山监狱教化的理念与成果

    106页)  三皈五戒是做人根本,“持戒」就是倡导“自由」,失去自由者,  大多是犯法者。五戒就是倡导自由平等的意思,因不犯戒,自然  就自由了。  一个人受五戒,一个人不犯法:一家人受五戒,一家人不犯法...

    浅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43467034.html
  • 僧传里的善女人 ──以释宝唱《比丘尼传》为中心

    封闭与开放…………………… 106  三、 「同一性」的生活世界──高僧与名尼……………………… 111  第五节 小结──在叙事中佛性平等…………………………………… 116  第六章 身体与权力─...

    谢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42567630.html
  • 上师达真堪布法语(365则)

    不修忍辱,心里哪怕有一刹那的嗔恨,也会摧毁你在一千个大劫当中积累的福慧资粮。  105、很多人形式上学佛、念佛,实际上求名闻利养。不要只看眼前利益,目光放远一些,少发俗愿,多做利益众生的事。  106、...

    达真堪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52267681.html
  • 四谛顿、渐现观之初探

    上欲,学无间等。  又《杂阿含经》卷15“396经”(大正2?106c)亦说欲得“法眼”当于四谛作无间等。  现观四谛的方法,在古老教法中,必须以“蕴、处、界”为对象,以观诸法共相─非常、苦、空、非我...

    释开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41468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