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338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三十七菩提分法及其次第开展与整体运用(1)

    ’大正.27,495c-3  《辨法法性论讲记》导师如是释︰‘菩提译义为觉,分是条件,就是因素。要成就大觉,就要具备这些支分。菩提分是: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八正道分,这都是...北传论典  是在结集《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以后︰  ‘三十七觉分’大正.27,230b4《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三藏 玄奘译  ‘觉分三十七’大正.29,132a-1《阿毗达磨俱舍论》三藏 玄奘译  ‘...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4046273.html
  • 龙树的中论用了辩证法吗?

    是A,而且有些x不是A──────────────9. 参见□山雄一《佛教中观哲学》, pp. 84-86。10.同注释4李查?罗宾生的著作, p. 57. 又,这个例子相当《中论》27品17颂;《大...”或“推论”,`anumana`);(3)归谬证法(`vyapyaropena vyapakaropah`)(27)。tarka的第(3)种意义,首次出现在正理学派的“正理经”(`Nyaya ...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5546295.html
  • 蘊處界三概念之分析研究

    ,大正28, p.834下。 5.見於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第七十五,大正27, p.390上。 6.見於大乘五蘊論一卷,大正31, p.848中。 7.見於瑜伽師地論第一,大正30, p.279中。 8.見於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第十三,大正27, p.64上。 110頁 「原子」概念,...

    張瑞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546887.html
  • 天台纪游

    山时只有27人随从,在天台金银岭上生活还不到一年,就只剩下慧绰一人了。576年,值遇岁歉,众皆随意去留,智者与慧绰种苣像,安贫无戚。  退隐山林,安贫无戚,这就很难得了。中国历来的隐士不少,但大多数不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1847017.html
  • 《妙法莲华经》简介

    鸠摩罗什译的7卷28品,为后世广泛流传者外,尚有晋竺法护译《正法华经》10卷27品;隋阇那崛多和达摩笈多重勘梵文,译为《添品妙法莲华经》7卷27品。此外据《开元录》卷十一、十四载,还有《法华三昧经》6卷、《萨芸芬陀利经》6卷、《方等法华经》5卷等三译阙本,似属误传。罗什译本原是7卷27品,且其《普门品》中无重诵偈。后人将南齐法献于高昌所得《提婆达多品》、隋阇那崛多于益州译出的《普门品偈》与玄奘所译《药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2747185.html
  • 鸠摩罗什译《大品经》《妙法莲华经》中的“深心”

    。 300 页 虽然僧肇在解释“深心是菩萨净土”时, 认为菩萨“树 心众德深固,故难拔”,( 注 27) 和前引《妙法华》、《大 论》的见解相同, 但《大论》认为“菩萨始得般若波罗蜜气 味... 佛教的内含, 也使得中国佛教渐渐得以累积资源,独立探索 佛学的新境界。 附注 注1.《大品经》,(大正藏,卷八),页256c;《放光经》, (大正藏,卷八),页27a;《光赞经》, (大...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1847301.html
  • 佛教与回鹘讲唱文学

    “爱”缘便灭,便止;若“爱”缘灭止,“取”缘便灭止;若“取”缘灭止,“有”缘便灭止;若“有”缘灭止,“生”缘便灭止;若“生”缘灭止,“老死”缘便灭止。[27]   该诗文字洗练,格律谨严,语言优美,...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又各具不同的文学风格。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证实,《弥勒会见记》原为一部长达27幕的佛教剧本。哈密回鹘文本现存25幕,缺26、27两幕,但比原本多出了序幕。吐火罗文、回鹘文《弥勒会见记》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4447373.html
  • 从原始佛教到阿毗达磨论书的二谛探讨(1)

    八道品、九众生居、如来十力、十一慈心解脱,便出现于世。……(大正2,561a17~27)  在这段引文中,只提到二次的“二谛”之语,而未说明二谛的名目与思想的探讨。而代表原始佛教的契经之一,汉译《增一...27﹚三结、﹙28﹚三不善根、﹙29﹚三漏、﹙30﹚四瀑流、﹙31﹚四轭、﹙32﹚四取、﹙33﹚四身系、﹙34﹚五盖、﹙35﹚五结、﹙36﹚五顺下分结、﹙37﹚五顺上分结、﹙38﹚五见、﹙39﹚六爱身...

    释如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647568.html
  • 施設

    緬甸仍持續有關施設的考察。27 謂「使被施設」為義施設(attha-pabbatti 施設內容),「使施設」為聲施設(sadda-pabbatti)或名施設(nama-pabbatti 施設名稱)。但是...「pabbapiyyati ti pabbatti.」,與此相同。   26JPTS. 1884, p.39f.   27Compendium of Philosophy, p. 4 ff.  ...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248000.html
  • 禅宗心理学

    禅宗是佛教的最上乘法门,其心理学理论及训练方法与现代心理学迥异,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当今虽有不少谈禅的书籍,但是对禅宗的理解多有偏差,因而在实践中没有什么用,本文主要介绍纯粹的禅宗。>> > g&-一提禅宗大家都知道要明心见性,可是我们为什么要明心见性?什么是明心见性呢?M27> > ccm!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中说,一般人为什么有痛苦,是因为两种原因:一、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我们的真心;...

    周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2748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