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506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心禅话

      62. 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63. 情不附物,物岂碍人。  64.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65. 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

    慧律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20739437.html
  • 佛教對人生的看法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62冊 頁43-54 大乘文化出版社出版 1980年十月初版 43頁 一、佛家、佛教、佛學 「佛家」二字本是中國學者舉來與儒家道家相對的稱呼 。尤其宋明的理學者,往往稱佛教為佛家或佛氏、釋氏,而 他們所指的又是以禪宗為...

    法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22339453.html
  • 依據聖言量來建立人間佛教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62冊 頁151-195 大乘文化出版社出版 1980年十月初版 151頁 一、導言 稽首牟尼世間解,至教真理聖賢眾, 唯願慈悲哀攝受,令我作業速得成﹗ 經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吾人處此...

    法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22439454.html
  • 人間佛教史觀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62冊 頁339-368 大乘文化出版社出版 1980年十月初版 339頁 一、緒言 一、建立人間佛教 佛教原是人間的佛教,而今曰「人間佛教」者,似別有 非人間之佛教在也。依佛教之十法界有情義觀察,各別...

    法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22539455.html
  • 传统佛教的文学观

      3。绮语与道种:绮语,又作杂秽语、无义语,指一切淫意不正之言词。饶宗颐于〈词与禅悟〉[62]一文指出,有许多词集是以“绮语”为名的,例如:   崇祯间,钱塘吴本泰名其词集...[62]收入《佛教文学短论》(大乘文化出版社,1980.1)页163~171。   [63]《白氏长庆集》卷70(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80册),页782。   [64]同前注,卷71,...

    汪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24139476.html
  • 敦煌佛教灵应故事综论

    及私人收藏。不但有敦煌汉文写本,同时也有西夏文本。今所得见的敦煌写卷分别是:题为〈金光明经传〉的有S。364、S。1963、S。2981、S。3257、S。4984、S。6514、北1360(藏字62...

    郑阿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24239477.html
  • 吕澂与熊十力论学函稿评议

    。性体原是真寂真觉,易言之,即觉即寂,即寂即觉(注62)。」  「从宇宙论的观点而谈法性,只见为空寂(空非空无之空),而不知空寂即是生化者,是证到一分(空寂),未识性体之全也(注63)。」「觉者,仁也...,作者包括:章太炎、梁启超、欧阳、唐大圆、王恩洋等著名学者。  (注59)《吕澂文集》,P.261。  (注60)同上。  (注61)同上。  (注62)同上,P.262。  (注63)同上。  (注...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91539964.html
  • 试论《俱舍论》在佛教思想史中之价值(上)

    hellip;…如人梦中实无女人,而见女人与身交会…”(注62)此一妄心,即是阿赖耶,又称为果报识。为一切种子之所栖处。(注63)   61页   (二)世亲...,仍然是“有”。所以在世亲之前,瑜伽与中观思想对立性相当强烈。以此,世亲采用了唯识先进们之自性有说,但是依他、遍计、圆成   62页   、确无实法可得,便消除了他以前在《...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0240099.html
  • 初唐時期佛性論爭的兩個相關論題[*]──定性二乘和變易生死(上)

    不滅依身;此滅有身及心,故不同也。……又滅盡定止息想,入二乘涅槃作出離想。[62]  p. 53  傳統佛教把禪定之解脫力,自下至上,分為八重,其中最上勝的第八解脫,亦即滅盡定;住於這種定的聖者,是...菩提心者。若決定者、增上慢者二種聲聞,根未熟故,不與授記。菩薩與授記者,方便令發菩提心故。[96]  p. 62  論文列舉決定、增上慢、退菩提心、應化四種聲聞,聲言唯有後兩種是果然得到佛陀授記,當於未...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1540114.html
  • 初唐時期佛性論爭的兩個相關論題[*]──定性二乘和變易生死(下)

    555上。   [62] 《究竟論》卷5〈增壽變易章〉第9,〈淺田〉II,頁137,行180-189。   [63] 《究竟論》卷5〈增壽變易章〉第9,〈淺田〉II,頁132,行003,至頁131,行...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1640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