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085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人本的佛法与人本为中心的佛教──论印顺导师“人间佛教”之本怀[*]

    」,而综贯成佛的菩提道次第相合。这样的圆满佛教,应该是值得积极弘扬的佛教。导师依据虚大师的开示,参考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综合在三藏中的法义,写一部精要的《成佛之道》,综贯一切佛法,而归于一乘。[51] ...大乘佛法’ 」与此同义的说法有「依人乘而直入大乘」[54]「依人乘正行而趣向佛乘」[55]「以依人菩萨行而向佛道」。[56]五乘佛法虽然究竟同归佛道,可是有「歧出才回入」与「直向且直入」之别。「念施、...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40453927.html
  • 僧思想研究

    十九章),各以其一,以致其清(注51)。此言若能不起心分别,游於物外,则可泯除「造次」「颠沛」之情,而臻於「两玄」「一致」之境。由此可知,僧 系藉玄儒两书之语,以显佛法真实之义,复云:「恢恢焉,真可谓...出八地之由路,登十阶之龙津也。夫渊府不足以尽其深美,故寄大以目之;水镜未可以喻其澄朗,故假慧以称以;造尽不足以得其涯极,故借度以明之」(注55)。 般若经典乃穷理尽性之规范,成佛作祖之法则,尤以大...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05954302.html
  • 论解脱

    karmakles'a- vikalpatah./  te prapan~ca-t prapan~cas tu s'u-nyta-ya-m· 51 nirudhyate//18.5  解脱是从业与诸烦恼52的止灭而来的,业与诸烦恼是从思惟分别53而来,而这些思惟分别的产生54是由于语言的虚构55,但是言语的虚构会在空性56的状态下被消灭。   所谓“解脱”就是一种从业57与烦恼58的止灭而来的状态...

    赖惠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10354307.html
  • 佛教问答750题(1)

     答:一切事物,必有由起,是之谓因,必有终趣,是之谓果。 51.问:因果之法若何?  答:因果之法,以同类相应为定律。故善因结善果,恶因结恶果。  52.问:颜回(春秋末鲁国人,孔子学生)仁而夭,...躯体之作用,而不知躯体乃心识之表相,惟心识有执受之力,故躯体得以坏于前而更成于后。若心识随躯体而亡,则生物早已绝灭于世矣,安有今日尔我之躯体乎?  55.问:受因果之教者,有何利益?  答:知有因,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12254323.html
  • 佛教未来世界化发展的三条线索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31册,第240页,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年5月。  [xx] 蓝日昌:《六朝判教论的发展与演变》,第66-71页。  [xxi] 《出三藏记集》卷5,《大正藏》册55,...卷28,也有大珠慧海和尚“宗教间对话”的一段──“又问:儒、道、释三教,为同为异?师曰:大量者用之即同,小机者执之即异,总从一性上起用,机见差别成三,迷悟由人,不在教之异同。”《大正藏》册51,页...

    见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22054376.html
  • 略论一乘家与三乘家的种姓之争(1)

    成就之。[51]  又《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七云:  云何所成熟补特伽罗,谓所成熟补特伽罗略有四种:一者住声闻种姓,于声闻乘应可成熟补特伽罗;二者住独觉种姓,于独觉乘应可成熟补特伽罗;三者住佛种姓,于无...暂时。梵云涅迦罗阿波利昵缚喃达磨涅者暂也,迦罗时也,阿名无也。波利圆也,昵缚喃寂也,达磨法也,则暂时无圆寂法。[55]  另外,这种观点在《摄大乘论》及《佛地经论》中都有所体现。如梁本《摄大乘论》卷三...

    昌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30554419.html
  • 许国霖与敦煌学

    51]。《微妙声》杂志于1936年11月15日创刊,编者《弁言》声称:“窃维法性离诸名相,然假名相以明。真谛超绝言诠,而籍言诠以显。抑且道之茂者,其言也昭。业之昌者,其文伊焕。五藏之沈秘,三乘之宏博,靡...此文不长,但已涉及到几乎所有敦煌学的问题点。除了王仁俊、罗振玉、王国维、刘复等人的论著外,作者还征引了羽田亨[55]、矢吹庆辉[56]、伯希和[57]、斯坦因[58]等海外学者的成果(原著),显示了作者...

    余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54254555.html
  • 有病事醫不要事神(2)

    ,于诸佛传中,如《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49、《修行本起经》卷上50、《普曜经》卷二51、《方广大庄严经》卷三52等,皆述佛降诞时,有难陀及优波难陀龙王于虚空中,吐清净水——一温一凉,以灌太子身。又依《...宝塔;诸龙得分,还于龙宫亦起宝塔,事见梁沙门僧旻、宝唱等所集之「天人龙分舍利起塔」55。  由于龙与佛生前灭后关系之密切,故而随着佛教之东传,佛法之传译,印度龙遂堂而皇之登堂入室,与中国原有龙的观念...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65854638.html
  • 比丘波提木叉

    那位比丘可以在军中住两、三夜,假如从那(规定)住超过者,波逸提。  50.当比丘住在军中两、三夜时,假如前往战场、点兵处,或(观看)布阵或阅兵者,波逸提。  第五 裸形者品  51.饮谷酒、花果酒者,波逸提。  52.以指(轻触)胳肢(使他生酥痒发笑)者,波逸提。  53.水中嬉戏者,波逸提。  54.不恭敬者,波逸提。  55.任何比丘,假如恐怖比丘者,波逸提。  56.任何比丘无病,想要取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85054768.html
  • 试论僧肇《般若无知论》的易理思维

    51]  魏晋当时盛行的大乘佛教主空而不空,远离一切妄想执著,方为“真空”。毕竟诸法本体空寂,无实体自性可云,但可贵的是不离世间觉,真如佛性常住不变,对世间有著「妙有”之功效。是以当时有著「涅槃佛性说...有为,则与群生隔离,何能随而授药?<菩萨行品>[55]  以见僧肇的般若真空,融汇妙有,将无我之般若,转为真我之涅槃。实相即本体,理即法,法即佛,触事而真,不假他求。又因真空妙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张晓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1054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