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141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皎然意境论的内涵与意义─从唯识学的观点分析

    刘禹锡集》卷十九集纪〈董氏武陵集纪〉(卞孝萱校订,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3月第一版)。  38. 见《成唯识论》卷三,页82,收在《大正藏》第31册瑜伽部下,页11下。  39. 太宗贞观朝玄奘大师(...先生认为作用是释家语,指“文学的创造性思维”,[81]张伯伟认为作用的意思比较接近“物象”。[82]郭、李二人的解释相近,作用接近于构思的问题,而徐、张二人从体用的角度理解作用,作用的意思比较接近立意...

    彭雅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352372.html
  • 吉藏与大乘《涅槃经》

    光爱正:〈吉藏?二藏三轮说〉,《佛教学》第15号(1983年),页77─82;管野博史:《中国法华思想?研究》(东京:春秋社,1994年),页356─380;廖明活,前引书,页96─99。  页122...吉藏对三论教学所要弘扬的佛教中道精神,有确切体会。[82]无论如何,吉藏在《涅槃经》众多佛性释义中,特别选取关涉“空”和“中道”一节,视之为正义;并刻意突出“中道”跟“佛性”的关系,提出“中道为佛性”...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452374.html
  • 欧阳竟无先生的生平、事业及其佛教思想的特质(2)

    了欧阳本阶段在佛教思想史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法相、唯识分宗之说[82],也包括了欧阳在本阶段佛学研究中提出,而一直影响到他此后各阶段佛学研究的重要思想──简别体用的理念。欧阳在“十要”中第六要义──...田氏所著《玄奘哲学研究》第80页,第82页。  页187  提二者是生命净化及认识转变的最后结果,因此,转依学的佛家“行论”,必然联系著佛家生命归趣的“果论”。欧阳在转依学的框架中阐释其对佛法的定论学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652377.html
  • 有关阿赖耶识语义的变迁

    ?阿赖耶>,收于氏著《佛典?批判的研究》(京都:百华苑,1971),p.181。  页82  丘众哦!因为如来应供正等觉者的出现,而有此第一希奇未曾有法出现。)  巴利文中只出现爱、乐、欣、喜阿赖耶...--------------------------  55. 长尾雅人:《摄大乘论——和译?注解》,pp.81-82。  56. 参考长尾雅人:《摄大乘论——和译?注解》,p.83。  页100  ...

    陈一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752378.html
  • 历代文献中的慧能“心性”思想探究

    、楼宇烈等大陆学者可为代表。可详注82,中有较详之说明。  5. 1923年,矢吹庆辉博士于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敦煌文献中发现此本,经校写,1928年编入《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八卷中,称为敦煌本《坛经》...别传》被胡适斥为伪书,事实上,他只是针对书中若干慧能的生平史料说的[81],至于思想部分,大致与敦煌本《坛经》的宗趣相符,学者们由来已做了不少澄清。[82]  《别传》中所载之慧能,特重《涅槃经》和“...

    张国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2252386.html
  • 论弥勒礼忏仪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史·六朝隋唐卷》,第82-8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10]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大正藏》卷14,420b。   [11] 盐入良道〈中国佛教仪礼におけ...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2152925.html
  • 佛教寺院与国史上四种筹措金钱的制度

    “梁户考”,页1—82。重印于《支那佛教史学》2卷1、2、4期(1938)。我想对这篇精彩的论文加上两条补注。第一,在清代山西北部大同地方就有制油的家户叫作“油梁户”。它们看来并不属于任何寺院,而定期...

    杨联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3152952.html
  • 佛教的心性论及其特色

    日夜时克,须臾不停,种种转变,异生异灭。譬如猕猴游林树间,须臾处处,攀捉枝条,放一取一。彼心、意、识亦复如是,种种变易,异生异灭。(T2, p82a)   由于心、意、识的剎那生灭,心是可以依缘而...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80553016.html
  • 佛教部分有关"三"的名词简解

    情况是如今世修善,来生得生人天,福报越大,越迷惑颠倒,被眼前利益和福所迷惑,造作更重的罪业,到第三世就会堕入三恶道。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81、三种福田:功德福田、报恩福田、贫穷福田。  82、三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22053831.html
  • 僧思想研究

    舍弃禅观即无法生慧,缺乏智慧亦不能禅观。易言之,若无般若之智,则无禅观之行;若无习禅之定,亦无观照之功。卢山慧远亦云:「禅非智无以穷其寂,智非禅无以深其照」(注82),可知「禅」与「智」如车之两轮,鸟之...大正藏》卷五五,页65下。 (注 81) 〈关中出禅经序〉,《出三藏记集》卷第九,《大正藏》卷五五,页65中。 (注 82) 〈卢山出修行方便禅经疏序〉,《出三藏记集》卷第九,《大正藏》卷五五,页...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05954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