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知礼《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研究(六)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吴聪敏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附录一:知礼生平及著作年表
  公 元
  干支
  帝王年号
  年 龄
  生平及重要著述
  960 庚 申 宋太祖建隆元年 一 岁 知礼诞生于浙江四 明郡(今鄞县,世传所居在郡城白塔巷 ),俗姓金,字约言。父讳经,母李氏,父母祷佛,因孕而生。
  966 丙 寅 乾德四年 七 岁 逢母丧,求父准其 出家,投礼太平兴 国寺洪选上人为师 ,受经思义。
  974 甲 戌 开宝七年 十五岁 受具足戒,专攻律 部。
  979
  己 卯 太宗太平兴国四年 二十岁 从本郡宝云义通法 师学习天台教观, 居一月,即能自讲 《心经》。
  980 庚 辰 太平兴国五年 二十一岁 在宝云方及二载, 圆顿之旨,自是一 受即了。
  981 辛 巳 太平兴国六年 二十二岁 常代义通法师宣讲 ,入文消义,益阐所学。
  988 戊 子 端拱元年 二十九岁 值义通法师圆寂, 迁往乾符寺西偏小 院。
  991 辛 卯 淳化二年 三十二岁 主持乾符寺讲席, 学子悦随,若众流 会海。
  995 乙 未 至道元年 三十六岁 因乾符堂舍狭隘, 移锡城东南隅之保 恩院。
  996 丙 申 至道二年 三十七岁 内院主僧居朗显通 舍保恩院与知礼, 永作十方住持,传 演天台教观。
  997 丁 酉 至道三年 三十八岁 与余杭异闻、丹丘 觉圆,戮力经营保 恩院,以供乏困, 肇兴法会,要结檀 那。
  999 己 亥 真宗咸平二年 四十岁 自咸平二年后,专 务讲忏,常坐不卧 ,足无外涉,修谒 都遣。
  10000 庚 子 咸平三年 四十一岁 是岁大旱,与遵氏 同修光明忏祈雨, 有感。《金光明玄 义》广略本之辩, 始于此年,师撰《 释难扶宗记》予以辩 正。
  1003 癸 卯 咸平六年 四十四岁 日本国僧寂照等, 赍其国天台山源信 禅师于天台教门致 相违“问目二十七 条”,师凭教答释。
  1004 甲 辰 景德元年 四十五岁 正月撰《十不二门 指要钞》,立别理 随缘义。
  1005 乙 巳 景德二年 四十六岁 继齐作《指滥》难 之,师撰《别理随 缘二十问》反破。 元颖作《征决》助 继齐,子玄作《随 缘扑》助继齐、元 颖而提出反驳,弟 子仁岳撰《十门析难书》总破之。
  1006 丙 午 景德三年 四十七岁 十二月撰成《十义 书》,综述山家、 山外往复各五,绵 历七载,有关《光 明玄》之论争,呈 与梵天庆昭。
  1007 丁 未 景德四年 四十八岁 五月庆昭有《答十 义书》,六月师撰 《观心二百问》责 之,庆昭最后覆< 上四明法师书>表 其敬仰,此次论争 遂告终止。
  1009 己 酉 大中祥符二年 五十岁 重建保恩院,历十 载而落成。
  1010 庚 戌 大中祥符三年 五十一岁 十月,保恩院得敕 赐改名延庆院(绍 兴十四年,改赐延 庆寺),求作十方住持,长讲天台教 法。
  1012 壬 子 大中祥符五年 五十三岁 撰《十方传教住持 戒誓辞》,勉来学 以“天台五德”, 并立石,永戒非礼 妄占。
  1013 癸 丑 大中祥符六年 五十四岁 创建“念佛施戒 会”,并亲制疏文, 以寓劝意;此会直 传至南宋末,已一 百九十载,尚不废。
  1014 甲 寅 大中祥符七年 五十五岁 撰《观经融心解》, 又有《教门杂问七 章》(门人自仁答)
  1016 丙 辰 大中祥符九年 五十七岁 誓愿修法华忏,三 年忏满,焚身供养 《妙经》,誓生净土。
  1017 丁 巳 天禧元年 五十八岁 诏赐紫袈裟,杨亿 致书,确请住世。 著《消伏三用章》、《降帏三十问》(门人仁岳答)、《对阐义钞辩三用一十九 问》并序。
  1020 庚 申 天禧四年 六十一岁 驸马李遵勖录行实 奏上,特赐法智大 师之号,宣旨在世演教。
  1021 辛 酉 天禧五年 六十二岁 真宗遣内侍俞源清 至四明,请领众修 法华忏三日,为国祈福,师为述《修忏要旨》。又,八月撰《观音玄义记》、《观音义疏 记》,九月撰《观经疏妙宗钞》。
  1023 癸 亥 仁宗天圣元年 六十四岁 撰《金光明拾遗 记》、《开帏试问 四十二章》,又《答 泰禅师佛法十问》,与天童寺子凝禅师书信往复论达磨门下三人得道浅深。
  1025 乙 丑 天圣三年 六十六岁 四月,上奏朝廷,以西湖作为放生池,永立放生会。 七月,敕立放生池碑铭于延庆院。
  1027 丁 卯 天圣五年 六十八岁 撰《光明文句记》,以迫归寂,不及终 帙,后由门人尚贤 续<赞佛>一品成之。又,去年冬十月仁岳离去,另作《三身寿量解》异议,师今乃加《料简十三科》驳之;仁岳三月又修《十谏书》,师于夏中复作《解谤书》答之。有《付崇矩法师第十遗书》、《付愿彬阇梨遗书》。
  1028 戊 辰 天圣六年 六十九岁 正月元日,建“光明忏七日”,有顺寂之期,至第五日结跏趺坐,召大众说法毕,骤称阿弥陀佛数百声,奄然而逝。寿六十九,戒腊五十四夏;露龛二七日,颜貌如生,爪发俱长;过七日火化,舌根不坏,若莲华然。
  说明:
  1. 本年表主要依据《四明教行录.尊者实录.尊者年谱》、《佛祖统纪.四明尊者法智大师传》,并参照《大正藏》、《卍续藏》有关知礼著述编制而成。
  2、宗晓编《尊者年谱》于天禧五年辛酉下云:“又撰《别行玄疏记》, 序题曰:天禧五年八月旦。”查该序题于《观音玄义记》之前,《观音义疏记》未见序跋,而则全所编《尊者实录》则谓:“著述《观音玄疏记》共四卷”,故推断为同年前后之作。
  附录二:北宋初期佛教大事记
  太祖建隆元年庚申(960)
  六月,诏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未毁之寺院听存,已毁寺所有佛像许移存。 
  高丽遣沙门谛观持论疏诸文至螺溪谒义寂法师,天台一宗教文,复还中国。
  十二月,诏于扬州城下战地,造寺赐额建隆,赐田四顷命僧道晖主之。帝深以三武毁教之祸为鉴,及即位屡建佛寺,岁度八千僧。
  知礼诞生。
  三年壬戌(962)
  诏每年试童行通《莲经》七轴者,给祠部牒披剃。
  乾德元年癸亥(963)
  河南府进士李蔼造《灭邪集》以毁释教,窃藏经以为衾,事闻,上以为非毁圣道,诳惑百姓,敕刺流沙门岛。
  开宝二年己巳(969)
  二月十六长春节,诏四海僧上表入殿庭,试三学十余条,全通者赐紫衣,号曰手表僧。
  四年辛未(971)
  诏成都造金银字佛经各一藏。
  五年壬申(972)
  诏雕佛经一藏,计一十三万板。
  诏僧道,每当朝集,僧先道后,并立殿廷,僧东道西,间杂副职。
  若遇郊天,道左僧右。
  八年乙亥(975)
  天下大元帅吴越国王钱俶,制永明智觉所撰《宗镜录》序文。
  太宗太平兴国元年丙子(976)
  诏僧尼复试经科。
  三年戊寅(978)
  帝制新译三藏圣教序。
  吴越王钱俶奉版图归朝。
  五年庚辰(980)
  河中府沙门法进,请三藏法天译经于蒲津,守臣表进,上览之大悦,召入京师,始兴译事。
  于太平兴国寺西建译经院。
  八年癸未(983)
  翰林赞宁奉修《大宋高僧传》,宁乞归钱唐撰述,诏许之。
  诏译经院,赐名传法,于西偏建印经院。
  雍熙元年甲申(984)
  三月,日本国沙门周然来朝,乞赐印本《大藏经》,诏有司给与之。
  三年丙戌(986)
  诏以御制<三藏圣教序>赐天息灾等,令冠新译经首。
  孟夏,源清著《十不二门示珠指》评《金光明玄义》别行本“此文疵谬多矣,幸为辨惑焉”。
  端拱元年戊子(988)
  翰林通慧大师赞宁上表进《高僧传》三十卷,玺书褒美,令编入大藏。
  义通圆寂,寿六十二;座下知礼和遵式为二神足。
  淳化二年辛卯(991)
  翰林赞宁充史馆编修。
  至道元年乙未(995)
  御制《秘藏诠》等。六月,限僧尼额。诏两浙福建路,每寺三百人,岁度一人;尼百人,度一人。诵经百纸,读经五百纸为合格。
  二年丙申(996)
  诏以御制《秘藏诠》二十卷、《缘识》五卷、《逍遥咏》十卷,命两街僧录笺注,入大藏颁行。
  真宗咸平元年戊戌(998)
  帝制《继圣教序》,赐天竺三藏朝散大夫光禄卿明教大师法贤。
  宗昱《注法华本迹十不二门》并序。
  御制《崇释论》,略云:“奉乃十力,辅兹五常,上法之以爱民,下遵之而迁善,诚可以庇黎庶而登仁寿也。”
  咸平二年己亥(999)
  礼部乞罢译经院,上以先朝盛典不许。
  三年庚子(1000)
  是岁四明大旱,知礼与遵式同修光明忏祈雨,有感;太守苏为异之,题名纪其事。
  四年辛丑(1001)
  赞宁去世,王禹偁尝赞曰:“历诋诸家,丕显圣道”。
  六年癸卯(1003)
  二月,诏隋智者禅师科教类次刊牍,凡百五十四部,赐名《天台总录》。
  景德元年甲辰(1004)
  东吴沙门道原进呈所撰《景德传灯录》三十卷,帝敕翰林学士杨亿等刊正,并撰序颁行。
  二年乙巳(1005)
  上以诸寺住持,先是僧职选补,或非其才;至是,召见便殿,阅试行业。
  三年丙午(1006)
  上以释道二门有助世教,诏释道岁度十人者,特放一人不试行业。
  四年丁未(1007)
  契嵩生于藤州镡津。
  上谓宰臣曰:佛教使人迁善,诚有其益,安可禁之?又,加谥孔子家玄圣文宣王。
  大中祥符三年庚戌(1010)
  十月,敕赐四明保恩院改名延庆院,准予“永作十方住持,长演天台教法”。
  四年辛亥(1011)
  十一月,益州守臣李士衡,进大寺沙门仁赞编修《释氏会要》四十卷。
  六年癸丑(1013)
  八月,兵部侍郎译经润文官赵安仁,奉诏编修《大藏经录》,凡二十一卷,赐名《大中祥符法宝录》。
  七年甲寅(1014)
  上曰:三教之设,其旨一也,大抵皆劝人为善;唯识达之士能一贯之,滞情偏执,于道益远。
  天竺三藏施法护译《佛吉祥》等经二百余卷,参政赵安仁等润文。
  八年乙卯(1015)
  诏道释藏经互相毁者删去,枢密王钦若以《化胡经》乃古圣遗迹,不可削。
  诏以太宗御制《妙觉集》五卷,付传法院编入大藏。
  九年丙辰(1016)
  西土梵僧绳绳而来者多矣。
  天禧元年丁巳(1017)
  七月,诏赐台州东掖山智者教文印本四六二○卷,住山本如劝郡人建教藏阁以奉之。
  上禁民弃父母而为僧道。
  诏赐紫袈裟与四明知礼;杨亿致书知礼,确请住世。
  庆昭逝世。
  周敦颐生。
  三年己未(1019)
  帝于九月大会道释于大安殿,凡一万三千余人,先是建斋醮,上亲临,赐以银药大钱。是年,度僧二三○一二七人,尼一五六四三;道士七○八一人,女冠八九人。
  宰相王钦若出镇钱唐,谒遵式,请讲《法华》。
  钱唐月轮出沙门道诚,以朝廷覃恩普渡,撰《释氏要览》三卷,为出家者众法之须知,行于世。
  十二月,杨亿卒。
  四年庚申(1020)
  驸马李遵勖录知礼行实奏上,特赐法智大师之号,宣旨在世演教。
  九月,知礼撰《观经疏妙宗钞》,教演天台,行归净土。
  五年辛酉(1021)
  帝遣内侍俞源清至四明,请知礼领众修法华忏三日,为国祈福,知礼为述《修忏要旨》一卷。
  是岁天下僧数三九七六一五人,尼六一二四○人。
  乾兴元年壬戌(1022)
  章懿太后请遵式为国行忏,乃著《金光明护国仪》,因奏乞天台教文入大藏。
  智圆撰《光明玄表微记》提出“词鄙、义疏、理乖、事误”四失,再次否定广本。
  仁宗天圣元年癸亥(1023)
  内臣杨怀古降香入天竺寺,遵式复以天台教文入藏为请。
  知礼撰《金光明玄义拾遗记》,破斥智圆《光明玄表微记》执略本之非。
  二年甲子(1024)
  诏赐天台教部入藏,遵式撰《教藏随函目录》,略述诸部文义。
  五年丁卯(1027)
  沙门惟净等编修《大藏经目录》三卷(缺上卷),上赐名《天圣释教录》。
  六年戊辰(1028)
  四明知礼大师卒,世寿六十九,僧夏五十四。
  明道元年壬申(1032)
  天竺遵式慈云忏主卒,世寿六十九,僧夏五十。
  参考文献
  佛学类
  一、经 论
  [后汉]支娄迦谶译:《佛说般舟三昧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十三册(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
  [曹魏]印度沙门康僧铠译:《佛说无量寿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十二册。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译:《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又名《往生论》),《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二十六册。
  [北魏]昙鸾《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册。
  [东晋]天竺居士竺难提译:《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二十册。
  [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九册。
  [刘宋]西域沙门疆良耶舍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大正新修大藏经》 第十二册。
  [刘宋]罽宾沙门昙摩密多译:《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九册。
  [萧梁]扶南国沙门僧伽婆罗译:《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八册。
  [萧梁]扶南国沙门僧伽婆罗译:《文殊师利问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十四册。
  [梁]真谛三藏译:《大乘起信论》,《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十二册。
  [梁]真谛三藏译:《摄大乘论》,《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十一册。
  [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十二册。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二十五册。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中观论》,《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十册。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八册。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十二册。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九册。
  [姚秦]鸠摩罗什译:《十住毗婆沙论》,《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二十六册。
  [姚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十四册。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菩萨璎珞本业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二十四册。
  [隋]天台智者大师撰:《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十七册。
  [隋]吉藏:《大乘玄论》,《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五册。
  [隋]吉藏:《法华玄论》,《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十四册。
  [隋]吉藏:《净名玄论》,《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十八册。
  [隋]沙门吉藏撰:《观无量寿佛经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十七册。
  [隋]净影慧远:《大乘义章》,《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四册。
  [隋]净影慧远:《观无量寿经义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十七册。
  [隋]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记:《妙法莲华经玄义》,《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十三册。
  [隋]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记:《摩诃止观》,《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六册。
  [隋]智者大师说、章安尊者记:《妙法莲华经文句》,《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十四册。
  [隋]智顗:《五方便念佛门》,《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七册。
  [隋]智顗:《法界次第初门》,《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六册。
  [隋]智顗:《净土十疑论》,《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七册。
  [隋]智顗说、灌顶记:《四念处》,《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六册。
  [隋]智顗说、灌顶记:《金光明经文句》,《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十九册。
  [隋]智顗说、灌顶记:《阿弥陀经义记》,《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十七册。
  [隋]智顗说、灌顶记:《请观音经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十九册。
  [隋]智顗说、灌顶录:《金光明玄义》,《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十九册。
  [隋]智顗广疏、湛然节略:《维摩经略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十八册。
  [隋]菩提灯译:《占察善恶业报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十七册。
  [隋]僧就辑:《大方等大集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十三册。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十册。
  [唐]天台沙门湛然述:《止观大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六册。
  [唐]天台沙门湛然述:《法华玄义释签》,《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十三册。
  [唐]天台沙门湛然述:《金刚錍》,《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六册。
  [唐]玄奘译:《成唯识论》,《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十一册。
  [唐]圭峰沙明宗密:《原人论》,《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五册。
  [唐]圭峰宗密:《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卍续藏经》第七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
  [唐]沙门法藏撰:《大乘起信论义记》,《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四册。
  [唐]宗密:《普贤行愿品疏钞》,《卍续藏经》第三十三册。
  [唐]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八册。
  [唐]迦才:《净土论》,《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七册。
  [唐]毗陵沙门湛然述:《止观辅行传弘决》,《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六册。
  [唐]荆溪湛然大师述:《法华文句记》,《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十四册。
  [唐]清凉澄观述:《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十六册。
  [唐]智俨:《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五册。
  [唐]湛然述:《止观义例》,《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六册。
  [唐]善导大师集记:《观无量寿佛经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十七册。
  [唐]窥基:《大乘法苑义林章》,《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五册。
  [唐]窥基:《弥勒上生经赞》,《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十八册。
  [唐]怀感:《释净土群疑论》,《卍续藏经》第一○七册。
  [宋]可度:《十不二门指要钞详解》,《卍续藏经》第一○○册。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十七册;日东沙门实观分会:《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会本》,《卍续藏经》第三十二册。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观无量寿佛经融心解》,《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六册。
  [宋]永明延寿集:《宗镜录》,《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八册。
  [宋]孤山智圆述:《请观音经疏阐义钞》,《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十九册。
  [宋]知礼《十不二门指要钞》,《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六册。
  [宋]知礼述:《金光明玄义拾遗记》,《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十九册。
  [宋]知礼述:《观音玄义记》,《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十四册。
  [宋]草堂处元:《止观义例随释》,《卍续藏经》第九十九册。
  [宋]高丽沙门谛观录:《天台四教仪》,《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六册。
  [元]宗宝编《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八册。
  [元]蒙润《四教仪集注》(台南:和裕出版社,1993年)
  [元]怀则:《净土境观要门》,《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七册。
  [明]天台幽溪沙门传灯钞:《阿弥陀经略解圆中钞》,《卍续藏经》第九十一册。
  [明]西有沙门蕅益智旭解:《阿弥陀经要解》,《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十七册。
  [明]幽溪传灯:《生无生论》,《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七册。
  [明]智旭蕅益:《佛顶文句》《蕅益大师全集》第七册(台北:佛教书局,1989年)
  [明]智旭蕅益:《教观纲宗》,《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六册。
  [明]云栖祩宏:《阿弥陀经疏钞》,《卍续藏经》第三十三册。
  [明]蕅益:《灵峰宗论》,《蕅益大师全集》第十六册至第十八册。
  [明]蕅益编选《净土十要》(台北:人生杂志社,1958年)
  [清]性权:《天台四教仪注汇补辅弘记》,《卍续藏经》第一○二册。
  [清]坚密成时:《观经初心三昧门》,《净土十要》第三种(台北:人生杂志社,1958年)
  谛闲大师撰:《观经疏钞演义》,《谛闲大师遗集》第一册(台北,佛教出版社,1947年)
  静权:《天台宗纲要》(台北:佛教出版社,1979年)
  会性:《大藏会阅》(台北:天华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9年)
  一、 史 传
  [梁]慧皎:《高僧传》,《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五十册。
  [唐]文谂、少康合编:《往生西方净土瑞应传》《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五十一册。
  [唐]道宣:《续高僧传》,《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五十册。
  [宋]志磐:《佛祖统记》,《卍续藏经》第一三一册。
  [宋]普济:《五灯会元》,《卍续藏经》第一三八册。
  印顺:《印度之佛教》(台北:正闻出版社,1985年)
  吕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台北:里仁书局,1998年)
  李世杰:《宋代天台教理史》,《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五十六册(台北:大乘文化,1980年)
  杜洁祥编:《中国佛寺志汇编》(台北:明文书局,1980年)
  望月信亨作、释印海译:《中国净土教理史》(台北:慧日讲堂,1974年)
  汤用彤:《隋唐及五代佛教史》(台北:慧炬出版社,1997年)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8年)
  释慧岳:《知礼》(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年)
  三、纂 集
  [梁]僧佑:《弘明集》,《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五十二册。
  [唐]道宣:《广弘明集》,《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五十二册。
  [唐]道绰:《安乐集》,《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七册。
  [宋]柏庭善月述:《山家绪余集》,《卍续藏经》第一○一册。
  [宋]四明沙门宗晓编:《四明尊者教行录》,《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六册,(《卍 续藏经》第一○○册)
  [宋]永明延寿:《智觉禅师自行录》,《卍续藏经》第一一一册。
  [宋]永嘉沙门继忠集:《四明仁岳异说丛书》,《卍续藏经》第九十五册。
  [宋]延寿《万善同归集》,《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八册。
  [宋]知礼:《四明十义书》,《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六册。
  [宋]景德法云编:《翻译名义集》(台北:建康书局有限公司,1956年)
  [宋]云间沙门可观述:《山家义苑》,《卍续藏经》第一○一册。
  [宋]云间沙门可观述:《竹庵草录》,《卍续藏经》第一○一册。
  [宋]继忠集:《法智遗编抉膜书》,《卍续藏经》第九十五册。
  [宋]继忠集:《法智遗编观心二百问》,《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六册。
  [元]天如惟则:《净土或问》,《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七册。
  [明]大佑:《净土指归集》,《卍续藏经》第一○八册。
  [清]寒山寺沙门上宏:《西方公据》(苗栗:大德寺印经会,1995年)
  太虚:《太虚大师全书》(台北:善导寺佛经流通处,1980年)
  李炳南:《李炳南老居士全集》(台中:青莲出版社,1991年)
  潘桂明等:《中国佛教百科全书.历史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潘桂明、吴忠伟:《中国天台宗通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
  专著类
  一、经 部
  [汉]毛公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第二册(台北:艺文印书馆,1976年)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第五册。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第八册。
  [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十三经注疏》第八册。
  [明]蕅益《四书蕅益解》(高雄:高雄净宗学会,1993年)
  二、史 志
  [东汉]班固:《汉书》,《新校本二十五史》卷六十八(台北:中央研究院)
  [北齐]魏收:《魏书》,《新校本二十五史》卷一百一十四。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新校本二十五史》卷五十二。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二十四史》(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杭州府志》,《中国方志丛书》第一九九号(台北:成文出版社)
  《钱塘县志》,《中国方志丛书》第一九二号。
  方豪:《宋史》(台北,文化大学,1988年)
  梁廷灿:《历代名人生卒年表》(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9年)
  三、思 想
  [宋]朱熹:《朱子文集》(台北:艺文印书馆,1968年)
  [宋]陆象山:《象山全集》(台北:中华书局,1969年)
  [明]王阳明:《阳明全书》(台北:中华书局,1970年)
  冉云华:《永明延寿》,《世界哲学家丛书》(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9年)
  冉云华:《宗密》,《世界哲学家丛书》(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8年)
  牟宗三:《佛性与般若》(台北:学生书局,1997年)
  吴汝钧:《中国佛学的现代诠释》(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吴汝钧:《佛学研究方法论》(台北:学生书局,1996年)
  张曼涛:《天台学概论》,《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五十五册(台北:大乘文化,1979 年)
  张曼涛:《天台思想论集》,《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五十七册。
  张曼涛:《天台宗之判教与发展》,《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五十六册。
  张曼涛:《天台典籍研究》,《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五十八册。
  汤用彤:《理学、佛学、玄学》(台北:淑馨出版社,1992年)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台北:蓝灯文化公司,1991年)
  董平:《天台宗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熊琬:《宋代理学与佛学之探讨》(台北:文津出版社,1985年)
  赖永海:《湛然》,《世界哲学家丛书》(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3年)
  四、文集
  [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80册(台北:台湾 商务印书馆,1983年)
  张心澄:《伪书通考》(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
  陈寅恪:《陈寅恪先生论文集》(台北:三人行出版社)
  赖永海:《佛学与儒学》(台北:扬智文化公司,1995年)
  期刊论文
  太虚:<贤首学与天台学之比较>,《太虚大师全书》第二册(台北:善导寺佛经 流通处,1980、11)
  王志远:《宋初天台佛学窥豹》(高雄:佛光出版社,1992年)
  古天英:<《观无量寿佛经》之净土法门探索>,《慧炬》第二六九期(台北:慧 炬杂志社,1986、11)
  佛智撰:<知礼大师的生平与思想>,《闽南佛学院学报》(厦门:闽南佛学院, 1995、6)
  何国铨:《起信论与天台教义之相关研究》(台北:文化大学哲研所博士论文,1982 年)。
  洪志明:《宗密及其原人论研究》(高雄:高雄师大硕士论文,1987年)
  徐惠珍:<从《观无量寿佛经》管窥净土法门之圆融>,《慧炬》第二三九、二四 ○期(台北:慧炬杂志社,1984、5-6)
  张清泉:《北宋契嵩儒释融会思想》(台北:文津出版社,1998、7)
  陈玉文:《四明知礼“释难扶宗记”之研究》(台北:中华佛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1989年)
  陈英善:<从湛然《十不二门》论天台思想之演变>,《中华佛学学报》第九期(台 北:中华佛学研究所,1996、7)
  陈英善:<从观心评天台山家山外之论争>,《谛观》第七十四期(台北:谛观杂 志社,1993、7)
  曾其海:<山家派知礼的佛教哲学思想>,《哲学与文化》第二五二期(台北:哲 学与文化杂志社,1995、5)
  黄启江:<北宋时期两浙的弥陀信仰>,《故宫学术季刊》(台北:故宫博物院, 1996年)
  董平:<论宋代天台宗山家、山外之争>,《普门学报》第三期(高雄:普门佛学 院,2001、5)
  蔡缨勋:《善导思想之研究》(台北:台湾师大国研所博士论文,1995年)
  蔡惠明:<中兴天台的知礼大师>,《内明》第一九九期(香港:内明杂志社,1988、 10)
  蔡惠明:<知礼大师的净土思想>,《明伦》第二七二期(台中:明伦杂志社,1997、 10)
  罗香林:<唐代三教讲论考>,《东方文化》一卷一期(香港:香港大学亚洲研 究中心,1954、1)
  盐入良道撰、李世杰译:<天台思想的发展>,《佛教思想(二)在中国的发展》 页125-157(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7年)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