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南传卫塞节感言
参加南传卫塞节感言
超定
月圆之夜传无尽灯
今年五月二十六日(农历四月十五,星期日)正逢南传佛教的卫塞节。南加州泰国法身寺分院,特别邀请了台湾、越南、寮国、缅甸、锡兰、泰国的僧团代表和信众们,在这一天傍晚,来到道场共同庆祝一年一度的五月月圆日。法会场所设在室外广大草原,各国比丘代表与大会贵宾于坛台高处坐,所有信徒静静坐在绿地上。法会准时在下午六时开始。参加的僧信入席后,主办单位法身寺代理住持致欢迎词,贵宾代表——该寺所属阿斯沙市长和泰国驻洛杉矶大使,相继致贺词。接著各系佛教代表比丘,依序至坛台中央释尊圣像座下,各以不同的语言,念经赞颂三宝功德。佛门念诵仪规,大概可分为:南传佛教统一诵巴利文佛经,唱诵时不用法器;北传有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等教区,在诵经时为求和谐整齐,都使用引磬、木鱼等法器;藏传用藏文受持咒语,所用法器更多。在法会节目中,最特殊的是由南传一群比丘,坐在佛陀法座之前示范,推一长老教导与会的大众如何静坐入定。时间约三十分钟,全场近千人,鸦雀无声,在月光之夜,观圆满的明月,清凉寂静,令人有超尘脱俗,如处诸佛净土之感。最后,烛光晚会,大家各持一盏灯,依佛教伦理: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排列成四行,绕绕大坛场,用巴利文边唱边走,气氛相当感人。全场法会,于晚间八时半准时圆满结束。
传灯,在中国禅宗史里,有‘景德传灯录’一书,记载佛教的传承。溯及释尊最后说法,在涅槃会上,将其自证的“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传授给摩诃迦叶尊者;再传阿难尊者,乃至西天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心心相印,衣钵相传。达摩东来震旦,成为东土初祖,门人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惠能,一脉相承,灯灯无尽。
南传佛教以“原始”自居,彰显其法门的纯正,得释迦真传。远承自二千五百多年前,世尊于菩提树下初成正觉,在鹿野苑初转法轮,乃至入涅槃前所宣说的正法。从佛法说,灯是光明的象征,般若智光,真理之光。光明与黑暗,不能并存,明来暗谢;般若生则无明灭,如古德说:“一灯能破千年暗,一智能除万劫愚。”众生沉沦苦海,五趣流转如入迷魂阵,盲目冲撞,无有出路,主要原因乃是无明的蒙蔽。如经所言:“无明所覆,爱结所系,长夜轮回,不知苦之本际。”佛法修学,所学内容有三:戒、定、慧;戒定为世间学,慧学才是出世不共法;学佛,以戒定为基础,成就定慧为目标。由于般若生故,则一切法不生;社会的、自然的、身心的,一切众苦化为乌有;生命为中心而层出不穷的问题,获得彻底解决。
传灯,藉通俗而感人的仪式,启发佛性的光辉,照破人性的迷妄,显露般若智慧,转迷情而成正觉。佛法无尽灯,无始无终,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立本于人类、此土、现在的人间,扩及无边的有情,无穷的三世,无尽刹土,皆在佛光普照之下,共证菩提!
南北传与印度佛教
现今流传于世界各国的佛教不出三大系统:一、南传佛教:即锡兰、缅甸、泰国、柬埔塞、寮国一带盛行的巴利语系上座部佛教。二、北传佛教:即汉语系的大乘佛教,包括中国、朝鲜、日本和越南地区的佛教。三、藏传佛教:流布于西藏、青海、蒙古的秘密大乘佛教。随著科学的昌明、交通便捷,佛教的宏传已遍及全球五大洲。从本质而言,各地区的佛教,仍属于上列的三大体系。追溯佛教的起源,由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在西元前五世纪,创始于印度本土,经过一千六百年的长久时间,从兴起、成长、衰老,乃至灭亡,印顺导师分判为三期:“佛法”、“大乘佛法”,和“秘密大乘佛法”。与现行的三大系佛教比配:“佛法”即南传巴利语系的上座佛教;“大乘佛法”乃汉语系为主的大乘佛教;“秘密大乘佛法”,属于藏语系的藏传佛教。从印度佛教的源流看今日世界传播的佛法,如诸佛之所说“诸行无常”,佛法为适应不同的时空,利益不同的众生,不能不施设新的方便,以对症下药,令各得法益。但思想体系的传承,从古至今似有其随缘不变的法则在。这就是“佛法”、“大乘佛法”和“秘密大乘佛法”,至今仍保持其特定本质的延续性和不变性的理由。
试从印度佛教的变迁来为南传与北传定位,南传属于比较早期的佛教,太虚大师判为初五百年“小行大隐”时期;印顺导师结合原始与部派二阶段佛教为“佛法”。次五百年为“大主小从”时期,也即是佛元四世纪至千年间流行的“大乘佛法”。最后五百年是“密主显从”时期,也即佛元千年以后,以不可思议之三密为重点的“秘密大乘佛法”。我人假设:“愈古愈真”,则南传上座佛教,不论思想或制度,皆能保持佛法的原貌,不失缘起正法的本质。他不像晚期的大乘佛教,为了“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不惜“削足就履”与天神外道同化,披起佛教的外衣、实质即与天神教相近。但若以菩萨道直探释尊的本怀,则声闻佛法偏向出离的心行,乃为适应苦行、独善的时势潮流,实不足以彰显、畅达佛陀觉世利他的本愿。传说释尊初成正觉后,经三七日的禅思,智观当时的思潮,深深感慨“辛勤我所证,演说为徒劳”,兴起“宁不说法,疾入于涅槃”的念头。事实上,佛陀的出家,不仅为个人生死解脱,更重要的使命是社会救济,人人共证菩提。但为时代环境的局限,不得不方便适应,渐次开导以趋向究竟。在这一点上,北传的中期大乘佛教,随时掌握利他的契机,“依三心行六度”的菩萨精神,应该与释尊出世的本怀更相应吧!
传统的大乘佛教,贬斥声闻佛教为小乘,最明显的是方等大乘经,如维摩诘的训诫佛陀座下十大弟子,使声闻罗汉自惭形秽,各称不堪前往问疾。这部充满传奇的篇章,如把它译成巴利语,让三藏学者妙文共赏,诸上座比丘们可能以阅读小说、观戏剧的心态来欣赏吧!其实,“佛法的如实相,无所谓大小,大乘与小乘,只能从行愿中去分别。”南北传的对立,已成历史,在近一世纪来的佛学者,站在平等的立场,从史实的客观探究,各给予合理的定位,大家不再以非理性的态度,展开无谓的意气之诤了。
大体而言,南传的上座佛教与北传的大乘佛教,都是从佛灭百年之后的部派佛教孕育、发展出来的学派。起初论诤的焦点仅为:比丘是否可以手捉金银的戒律问题。东方毗舍离比丘,与西方波利比丘双方对立起来,也即是东方比丘主张:“小小戒可舍”,而西方比丘坚持“轻重等持”,各走极端,形成上座与大众二部。经三百年的一再分化,终成二十部之多。印顺导师综合学派思想分化之原因为:“师承有异,尊古与出新有异,文字语言有异。”更切实的说:“分化之主因,实为大乘入世倾向之勃发。其见于辩论者,崇兼济则有佛菩萨圣德之诤;求适应,则有律重根本之诤;阐旧融新,则有有无杂藏之诤。分化方式不一,而实为急于己利(声闻)与重于为人(菩萨)两大思想之激荡。”故于印度之佛教五期分判中,名为“倾向菩萨之声闻分流。”现行的南传佛教,主要是佛灭二百六十年顷,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派遣传教师至锡兰弘法,成立大寺派的上座佛教思想。克实而言,他是上座分别说部分出的赤铜鍱部;与化地部、法藏部、饮光部,同属平行的兄弟关系。部派名称,或依法义得名,或依人名、地名、寺名。赤铜鍱部即锡兰岛的地名。东南亚的佛教,如缅甸、泰国,都是传自锡兰大寺派,长久以来都自称为正统的上座部佛教。
南北传佛教的圣典,北传以汉语三藏为代表,南传以巴利语三藏为代表。南传是印度佛教初期的“佛法”,北传是属后起的“大乘佛法”。从佛法的完整性说,初期佛法的声闻道,与后期佛法的菩萨道,在缘起正法的修证上,二者法性同证,真理是不会有差别的。只是约悟入的方便:一从无常门入,一从空性门入;如实而说,三法印即一实相印,二者是融通无碍的。向来佛教思想史的分期,不过就其时代思想主流而言,如太虚大师的判摄:“小行大隐”、“大主小从”;印顺导师分为:“声闻为本之解脱同归”、“菩萨为本之大小兼畅”即是此意。
南北传佛教的三藏圣典
北传汉语系的三藏,乃是以“大乘佛法”为主要内容,但从现存的佛教文献,印度传来而译出的经论看,其大系实涵盖了原始佛教的四阿含经,部派佛教各系的律典,以及阿毗达磨论书。例如四阿含经,‘中阿含’与‘杂阿含’,传译自部派的一切有系。‘长阿含’属于分别说系;‘增一阿含’属大众系。通常以‘阿含’代表原始佛教的圣典,事实上,由初一味的佛法,演化为杂多的部派思想,由于彼此间师承不同,对问题看法的分歧,所诵的经典同属‘阿含’,而其法义细节,随学派的差异,对经文的取舍标准不一,自然形成各系大同小异,各自尊崇的圣典。相对而言,南传巴利语经、律、论三藏,纯一而完整的传承自上座分别说系铜鍱部,在修学历程上的单一性,省掉歧义带来的困扰,确实有他的长处。
北传汉文系的‘毗奈耶’和‘阿毗达磨’,内容非常庞杂,尤其在‘毗奈耶’的部派圣典,保存下来的比起巴利语系赤铜鍱律多出数倍。如现存的‘摩诃僧祇律’是大众系的;‘五分律’属化地部,‘四分律’属法藏部,‘戒本’属饮光部,‘善见律论’是铜鍱部。以上四部都是从上座分别说系分化出来的。还有‘十诵律’与‘根本说一切有部毗那耶’系说一切有系的;‘二十二明了论’是犊子系分出的正量部。
至于阿毗达磨论书,南传巴利语系有七论:分别论、界论、人施设论、法集论、双论、发趣论、论事。北传汉语系,属于一切有部的六足论(法蕴足论、集异门论、施设论、品类论、界身论、识身论。)、发智论、阿毗昙心论、顺正理论及显宗论。同属分别说系,可以贯通南北传的舍利弗阿毗昙论;与南传清净道论相近的解脱道论。另有三弥底部论和三法度论,则属犊子系的论典。晚期的俱舍论是综合有部与经部的名著;还有与一切有部相对,广明空义的成实论,这些都是汉语系里有关部派的阿毗达磨论书。
如上所述,北传佛教的特色为“大乘佛法”,其别于南传上座佛教者,经典有五大部:‘般若’、‘华严’、‘宝积’、‘大集’、‘涅槃’。这都是部帙庞大的圣典。论典则有中观系的般若经释大智度论,十地经释十住毗婆沙论,以及宗经论的中观等论。另有唯识学系的十地论、摄大乘论、成唯识论等。以上名为摩诃衍修多罗和阿毗达磨论。若本著宗派意识以“非佛说”视之,则南北传沟通之门难以打开;如立足于印度佛教的客观探讨,法义的契理与契机与否作为长短取舍的抉择,则大乘经论的多彩多姿,实有其不可忽视的研究价值。
国际佛教的展望
南加州佛教界于五月十二日,以北传佛教为主导,联合南传与藏传,举办盛大的佛诞庆典。五月二十六日,继由南传佛教代表的法身寺为主办单位,邀约南北传的僧伽,共聚一堂,庆祝卫塞节。在程序上,前者偏重动态的节目,如园游会、余兴节目表演等;后者因时间的限制,仅两小时半,内容则以静态为主。由于泰国法身寺,在美国本土有五个分会(禅中心),英国、法国、星洲、香港、台湾、日本、澳洲等地、总计有十五个道场,为了推动佛教的国际化,语文的应用能力,列为重要条件之一。凡是调派至当地弘法的比丘,都具备该国语文的基础。如此次庆典,法身寺代理住持即用英文致欢迎词;示范教导禅坐时,也是使用主流社会人士能了解的英文。英文在今日国际性的场合,已是通用的语言;如召开国际会议,不用英文即无法彼此沟通。作为现代的佛教宏法者,研究南传三藏需通巴利文,藏传佛教用藏文,汉传佛教用汉文,出来讲经需要英文。佛法的义解与修持,兼具各种语文的表达能力,实为今日的国际佛教理想的弘法人才。
然而语文既是人类的思想与感情交流的重要工具,为了佛法的普及,使佛教成为全人类依怙的宗教,宏法者除了加强国际语文——英文而外,各国地方性的语言,仍是不可偏废。西方的牧师神父,被派到那里就必须使用当地语文,才能与信徒融合在一起,达到传教的目的。所以为佛教的国际化,应是各国语文与英文同时并重,而非一味地提倡英文。如日本出版的‘佛教圣典’,除日文而外,中文、法文、韩文、英文、德文、义大利文、西班利文、葡萄牙文等,几乎涵盖世界现行的重要语言。为了推动佛教的国际化,佛教学院、大学、研究所,培养弘法人才,务必双管齐下,视学生的兴趣和语文能力,分门别类,重点栽培,令各发挥所长,做到适才适用,避免资源的浪费。
佛法博大精深,能包容世间各种宗教,能适应人类不同的根性,肯定“一切诸善法,同归于佛道;所有众生类,究竟得成佛”;佛说“八万四千法门”,同归于“不二法门”;世间共法的“五乘”,出世不共法的“三乘”,究竟则归向出世与入世无碍的“一乘”。在佛法的进修过程——四依: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本著理性态度,批判的精神,反教条的自由抉择,而不为民族感情,传统信仰和宗派偏见所拘蔽,包容其他的宗教,尊重不同的国俗民情和一切善良文化,这是佛教国际性、世界性的重要条件。尤其是佛法特质——缘起无我,肯定是人类追求真平等、自由、民主,不可或缺的信念。世间的宗教、政治、学说,莫不强调其救人救世的功能,甚至于为推行其宗教与文化,不惜以战争的手段,毁灭异己。“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信我者永生,不信我者永火”,这种偏激的,排斥异己的思想,实是人类不安,世界大乱的罪魁祸首。佛教的慈悲、平等、无我的教义,使人类活在这地球村里,共存共荣,过著真福乐的正觉生活。
佛陀出现人间,完成正觉,传播人间的正觉之音。佛陀是人间的觉者,而非某种族的保护神;他所宣扬的“缘起正法”,既契合于诸法真理又能适应众生的根机,佛教的法界性、国际性是无可置疑的。如何回归于佛陀,发挥佛法的功能,成为世界人人共同信受奉行的国际佛教,乃是今日佛教徒,不分南北传,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标!
过去三大系佛教:“海南佛教学者,以声闻行为究竟;藏卫来者,以无上瑜伽为特高;中国之传统学者,以真常为根基。”时至今日,我人所见的世界各地佛教,南传、北传、藏传,各各把他们固有的制度、仪式,原原本本地移植过来,尤其是,宗派意识强烈的大德,本其所学所行,执方便以为究竟,大大地宣扬其起死回生,保证得救的法门。其实,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如何使佛教本土化、国际化,乃是今日宏传佛法的大德们,所面临而需解决的课题。惟愿各系佛教长老们,多多集会,互相交流,化解我见法见,在不违基本教义的前提之下,舍弃过时的、不适用的旧方便,而代以新的方便,依方便而趋向于究竟佛道!
西元二○○二年六月十五日
写于观音丈室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