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玄奘——跨越疆域的印中友谊使徒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印度)达摩帕尔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玄奘——跨越疆域的印中友谊使徒
  (印度)达摩帕尔
  首先,我谨代表印度全体佛教徒、特别是孟加拉佛陀达摩法会全体会员,向跨越疆域的印中友谊使徒和你们悠悠古国的伟大学者玄奘法师(600~664年)致以深深的敬意。1999年3月22日在中国陕西省的圣城铜川市举行的第二届国际玄奘学术大会,以纪念玄奘圆寂1335周年。对此,我谨向你们表示由衷的谢忱。
  印度与中国 许多世纪以来,印度与中国两个民族之间文化合作的历史,充满着有声有色的成就。为了给亚洲我们两个最大的人民群体建立起一个共同的文明,我们的祖先无私地奋斗,牺牲自身;我们全然知晓,我们应当对他们感激不尽。值此新的世纪叩门而来之时,缅怀他们的业绩,对于作为他们的后裔的我们而言,乃是一件激扬士气的事情。
  中印两国人民生活在不同的地域,操不同的语言,并拥有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传统。如若我们能够在一个共同的讲坛相聚,并为一个共同的文明而和谐工作,其缘由可能极为根深蒂固,远远超乎我们素常的认识。我们两个民族的文化与社会理想,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尽管我们的表达方式存在巨大差异,却定然可在我们两个民族之间发现一种共性。同样的对一定天道的依赖,同样的传统力量,相似的社会理想,依然是我们这两个东方文明古国的特征。
  玄奘与印中文化关系 在古往今来的所有时代,在印中文化关系史上,玄奘确乎是一个起了最为重大作用的人物。他非常成功地便当时的统治者们注意到中国僧人为中印两国人民之间超越疆界的友谊与充分理解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作为一名儒生,他研习了-有关孝道的经典,也研习了儒家的其它经书。自从他的一位兄长加入佛教僧团以后,他亦决意皈依佛门,遂在弱冠之年受具足戒。玄奘自童年起,即渴望前赴印度参拜佛教圣地,深入研习佛教文献。所以,公元629年,他从长安动身,踏上了前往印度的旅程,一路上穿越了凉州、甘州和敦煌等地,后于公元645年返回中国。他在印度前后约十六载,其间在古老的那烂陀大学居留五年,师从时为那烂陀寺住持的戒贤这一最为伟大的佛教导师修习至为邃密的佛教哲学唯识论。
  玄奘持续而又沉稳地兴建了由印中合作形成的文化遗产的宏伟大厦。我前来此地与中国朋友相聚,即是我们对你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心怀感激之情的一个表征。一千三百余年前,佛陀伽耶的一位佛教学者慧天法师在给玄奘的一封信中写道:“敬问无量少病少恼。我慧天芯刍今造佛大神变赞颂及诸经论比量智等,今附苾刍法长将往。此无量多闻老大德阿遮利耶智光亦同前致问,邬波索迦日授稽首和南。今共寄白氎一双,示不空心,路远莫怪其少,愿领。”在这方面,我亦有同感。这正是我们今天依然对玄奘法师怀抱着的情怀。玄奘在公元654年从中国给智光回信道:“大唐国苾刍玄奘谨修书中印度摩揭陀国三藏智光法师座前。自一辞违,俄十余载。境域遐远,音徽莫闻。思恋之情,每增延结。彼芯刍法长至,蒙问,并承起居康豫,豁然目朗,若睹尊颜。踊跃之怀,笔墨难述。节候渐暖,不审信后何如?又往年使还,承正法藏大法师无常,奉问摧割,不能已已。呜呼!可谓苦海舟沉,天人眼灭,迁夺之痛,何其速欤!”玄奘的这些话语,表达了他对戒贤和印度人民的深情厚谊。
  玄奘与其印度朋友尤其是古老的那烂陀寺中的学者以诚相待,私人关系非常之好。前面已经讲过的他对自己的老师戒贤以及智光等同学的情感,亦属非常真挚。他的印度朋友对他也报以同样的情感。在他离别那烂陀寺时出现的情景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获悉玄奘已经决定返回中国,那烂陀寺的所有僧人聚在一处前往他的下榻之处,竭力予以挽留。然而,玄奘回答说。“法王立教,义尚流通,岂有自得沾心而遗未悟。”即使在回答戒贤对其去留之意的询问之时,玄奘亦答复说:“此国是佛生处,非不爱乐。但玄奘来意者,为求大法,广利群生。自到已来,蒙师为说《瑜伽师地论》,决诸疑网,礼见圣迹,及闻诸部甚深之旨,私心慰庆,诚不虚行。愿以所闻,归还翻译,使有缘之徒同得闻见,用报师恩,由是不暇停住。”戒贤听毕这一席话欣然答道:“此菩萨意也,吾心望尔亦如是。”尽管离别对于他们两人都非常痛苦.戒贤还是安排玄奘启程。不过,即使在返回中国之后,玄奘与印度学者的个人联系依然持续不断。他们之间以梵文撰写的三封书信的中文译本,仍然保存在中国佛教文献之中。以上所引数行即出其中。它们显示了玄奘对印度和印度人民的挚爱。
  永存的中国遗产 如前所述,玄奘在那烂陀居留并研习佛教文献及其它文献,并终成古老的那烂陀寺教师。在那里,人们修筑了玄奘纪念堂。中印文化遗产依然保存在这座壮丽的建筑之中。1957年1月12日,应巴利文与佛教研究院即新那烂陀寺(NavaNalandaMahavihara)创建者兼住持已故比丘摩腾法师(JaqadishKashyap)之请,在印度比哈尔邦那烂陀,印度首任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代表印度政府,接受了玄奘这位中国高僧遗留的一份顶骨,其引人注目的仪式就在新那烂陀寺举行,此外,尼赫鲁总理还接受了一笔60万卢比的资金,以在那烂陀修建玄奘纪念堂。玄奘法师的顶骨就珍藏在这座纪念堂中,这座纪念堂面积为106’X78’,并附一具有中国宋朝建筑风格的步廊。
  亲爱的诸位同人与朋友,关于玄奘对印中文化关系的贡献,我本有许多话要讲。每当我沉思这位大德兼学者以慈悲为怀的人格之时,我对他的感激之情就不禁油然而生。作为一名微不足道的与会者,我前来这一与玄奘有关的圣地,唯愿表达自己内心对他的敬意。
  玄奘的肉体已经不在我们人间,但他依然活在每一个印度人的心灵深处。倘若没有他宇宇珠玑般的著作,我们印度的历史就不会完整。通过他的著作,我们印度人今天依然能够想见我们的祖先在不同活动领域所取得的种种成就。因此,我们对玄奘法师感激不尽。但愿我们在言论上和精神上都成为他名副其实的弟子。
  让我们怀着佛陀的仁爱与无量慈悲,俯首为众生的幸福与安宁祈祷。
  谢谢大家!(作者为印度加尔各答盂加拉佛陀达摩法会秘书长,刘建译)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