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起信论研究书后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会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起信论研究书后
  会觉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35册
  大乘文化出版社出版
  1978年11月初版
  页177-185
  --------------------------------------------------------------------------------
  .
  177页
  大乘起信论研究,由武昌印经处搜集海内佛学家研究起
  信论而成。其编辑次序,首有欧阳竟无君作唯识抉择谈,对
  于起信真如缘起说,极言其陋。次有吾太虚法师对竟无先生
  之抉择谈作佛法总抉择谈,以抉择其抉择,亦兼及起信论。
  次章太炎君为遣人疑惑起见,有大乘起信论辩之作。次梁任
  公作起信论考证,有非心君作评,以出其非。后王恩洋君作
  起信论料简,将起信根本推翻,而唐大圆君作起信论解惑,
  以解其惑。又有陈维东君作料简起信论料简,释常醒君作起
  信论料简驳议,以尽其余势。由此大乘起信论千余年来之未
  了公案,乃至日本近来所谓有名大佛学家,对于此问题所著
  数十万言之巨作,经止一番论战,遂毕其能事,噫!亦壮观
  矣!吾读其书,不能不推功石埭先生,尤不能不推功海内一
  般新思潮家,盖我国三十年间,佛书未流通,摩尼大宝,覆
  蔽于贫子衣裹。自石埭先生提倡之后,各各开自家宝藏,出
  无价大珠,获此一番空前绝后烛天烛地之大光明,果能继此
  研究,我中华佛化,不难直承隋唐,为世界第一之文明国矣
  !新思
  178页
  潮欤,新思潮欤,其努力努力。
  一书之成,若首尾相贯,稍诵其文,即可知其大概,今
  群言总会,思想聚集,其体裁别有面目,况言论战诤,各出
  舌锋,各伸手腕,一是余非,势不两立,读者徒识其白者为
  纸,黑者为墨,一本成规,而不能旁顾他义,吾知其不但不
  得编辑者之本意,且失作者之主旨焉。故吾阅是书,三覆其
  义,特于诸篇之紧要会通处,录成一斑,以备检阅焉,抉择
  谈对于起信真如缘起说曰:
  真如缘起之说,出于起信论,起信作者马鸣,学出小
  宗,首弘大乘,过渡时论,义不两牵,谁能信会,故
  立说粗疏,远逊后世,时为之也。
  此下历叙印度小乘分裂始末,又图示小乘大乘相衔接状
  况。大乘分法性法相宗,法相接近于经部俱舍等蕴假界实义
  ;故立种子,法性接近于分别论说假等义,故不立种子。中
  述马鸣来历云:
  马鸣初在中印度,盛倡异说,中印度则分别论者流行
  之地也。其思想之受影响,常有不期然而然者,及后
  为胁尊者弟子,北去迦湿弥罗,从五百尊者之后,笔
  受毗婆沙之文,备闻一时有部诸师异义,不能惬怀,
  以至别弘大乘,其取反对一切有部之思想如分别论者
  ,又属应有之事,可无待言也。
  其破分别论者之文云:
  179页
  分别论者,无法尔种,心性本净,离烦恼时,即体清
  净,为无漏因,如乳有酪,乳有酪性,是则以体为用
  ,体性既淆,用性亦失(体为其因,因是生义,自不
  能立,须待他体以为其因,故用性失),过即无边。
  此下以分别论与起信作两条对比,使见文义相似,然其
  破斥,多根据成唯识论,论第二卷文曰:
  分别论者,虽作是说,心性本净,客尘烦恼所染污故
  ,名为杂染,离烦恼时转成无漏,故无漏法非无因生
  。………然契经说心性净者,说心空理所显真如,真
  如是心真实性故,或说心体非烦恼故,名性本净,非
  有漏心性是无漏故名本净。
  总抉择以分别论之心净等言,出自胜鬘等经,唯识所破
  ,但破其计,故曰:
  成唯识论卷二,亦唯以错解心性本净之故破之,非并
  其所用教文破之也。………乃竟无君仅视为分别论之
  说,连同起信破之,抑何谬耶?
  总抉择尝根据基师唯识章摄法归无为主有为主简择主之
  文,开真如唯识般若三宗(抉择谈合前后为法性宗亦须会通)
  ,统摄佛法藏,其融会契经与起信文曰:
  然唯讥宗乃依用而显体,故唯许心之本净性是空理所
  显真如,或心之自证体非烦恼名性本净,若真如宗,
  则依体而彰用,(以有真如法故,有于无明云云亦即
  依体彰染用可知)故言是心从本
  180页
  以来,自性清净而有无明,其所言之自性清净,固指
  即心之真如体,而亦兼指真如体不可离断之净相用也
  ,此净相用从来未起现行,故仅为无始法尔所具之无
  漏种子,所言从本以来自性清净,不但言真如,而亦
  兼言本具无漏智种于其内,然此心不但从本以来,自
  性清净,亦从本以来而有无明, (此心从本以来六字
  应双贯自性清净及而有无明读) 为无明所染而有染心
  ,无始有漏种子恒起现行而成诸杂染法也,虽有染心
  而恒常不变,则虽有漏现行而真如体及无始无漏种不
  以之变失也,此在真如宗之圣教,无不如是说者。
  上来所说,其义各有宽狭,唯识宗极尽依他,但许真如
  为二空所显之诸法实性,故解分别论之心净等言为心空理所
  显真如,其真如则不能函种子义,竟无先生以唯识自任,见
  起信与分别论相似,即出其无法尔种之失,种者用义,无种
  即无用,无用而言熏习,故熏习义亦不成,总抉择以起信本
  真如宗论,其真如函义较宽,性净等言,其义深远,不唯种
  子义具足,且熏习义亦善成,故通之自觉余裕,其熏习义曰
  :
  真如宗以最扩大圆成实故,摄诸法归如故,在生灭门
  中亦说真如体不离不灭之净相用名为真如,以诸净法
  (佛法)统名“真如”。而唯以诸杂染法(异生法)
  为遍计依他统名“无明”,或统名“念”,此起信论
  所以有“无明熏真如”“真如熏无明”之说也,无明
  熏真如者,如目病(无明)病(熏)体自离病之目(
  正智或心之自证体)而观(熏)净空(如)有
  181页
  诸狂花,依净空实不变生狂花言,言真如不受熏,据
  因目病所观故,即净空而有狂花现,亦可寄言真如受
  熏,要之其病(无明)共好目净空 (真如) 相和合 (
  熏) 而有病目空花,可以喻此所云“无明熏真如”义
  ,真如熏无明者,以一切净法 (真如体及于体不可离
  之净相净用) 皆名真如故,一切佛法皆名真如,以一
  切染法皆名无明故,一切众生法皆名无明,众生(无
  明)见闻(熏)诸佛真如等流所示身言 (真如) 而生
  信解而起思修 (熏) “真如熏无明”也,以见闻信
  解思修故,而自内本具之无漏智种 (真如) 渐渐引起
  能破 (熏) 于烦恼(无明),亦“真如熏无明”也。
  熏习义可通四缘,增上有顺益、违害二义,无明熏真如
  ,真如熏无明之术语,乃依违害义而言也,依诸佛等流所示
  身言 (所缘缘)而生信解而起思修,顺增上缘也,熏无明即
  违增上,以见闻思修故,而自内本具之无漏种子渐渐引起,
  亲因缘也,熏于烦恼,亦违增上,或是等无间缘,然此王君
  料简尝涉难之。文云:
  纵如汝云,此之真如净依他摄性有为故可相熏习者,
  此亦不然,此熏习言,因缘义故,如香熏衣,无者令
  有,名熏习故,正治无明,法既各别。如何乃得互相
  生起,异因生异法,如前则已破故,纵若救言,此增
  上缘等无间缘名熏习故,如业异熟等者,此亦不然,
  正智无明,有漏无漏,性极相反,能治所治,能障所
  障,是对碍因,两敌不并,尚不得并起,何
  182页
  能随顺相引相熏作开导增上缘。
  此就顺益义亲因义难其术语,旋观解惑,亦以违害义通
  之。文曰:
  此云如世间衣服实无香等,知非有漏种子熏生无漏,
  但以有漏现行违反无漏净法,斯名因无明熏而有染相
  也,亦非无漏种子熏生有漏,但以无漏现行违反有漏
  染法,斯名因真如熏
  而有净用也。
  料简于前段文下,尚有设难,文曰:
  若谓正智无明无增上义,则诸凡夫既并有漏,有漏无
  漏既不相生,如何得有见道成佛等事,多闻熏习,如
  理思惟,法随法行,应皆无果。答:此非无果,但漏
  于无漏,有可增上,有不增上非无所简,一切增上,
  漏中善性虽唯熏自,而愈熏愈强,遂能引发无漏作胜
  增上缘,漏中无明无引发义,不能增上,于其可增上
  者而得增上,云何无果,此复云何。谓有漏位中虽有
  无明等烦恼心所,亦复有十一善心所及别境中念定慧
  等,以是义故,于有漏中,亦有善染损伏等事,以诸
  善染不相并故,是故善心起时烦恼即伏,善心既有伏
  染之力,亦有引发增上开导之功,所以者何,性俱善
  故,可增益故,损伏烦恼作前驱故。
  此中具足四缘,善心所起,不离诸佛教法为所缘故,漏
  中无明无引发义不能增上,是损伏故,即违增上,正所谓真
  如熏无明也,在初伏位烦恼间起,亦即无明熏真如义,惟其
  烦恼可损可伏
  183页
  ,方有引发顺益等事作胜增上缘。据此一文,会通上来诸义
  无余,虽下文谓起信三细六粗心意意识无不皆从无明生故,
  于染心中无善心所,然心意意识概八识尽,不能离八识外而
  别有所谓善心所也。王君最有功于起信者,如破计真如是常
  是一能生万法,乃至执似我之真如说一因之缘起等语。我国
  治佛学者,一闻真如之言,不能顾名思义,法为人病,人与
  法差,如此等计,不容为讳,不但如是,藉使计缘生计法性
  ,亦应如此破之,盖佛法贵在破邪,邪破正显,故禅宗虽佛
  亦不许有,苟无邪执,拈一茎草亦作丈六金身用,触处菩提
  ,何往而不自适乎?
  梁任公以历史眼光考证起信论作者译者,对于本论自身
  不动不摇,且极赞其所占之地位曰:
  吾侪治佛学,一向皆以起信论为入门,第一部教科书
  ,辄以为此种义及组织,自佛在世时即已如是,乃至
  各派佛教徒所说,无不如是,此大误也。起信论盖取
  佛教千余年间在印度中国两地次第发展之大乘教理,
  会通其矛盾,撷集其菁英,以建设一圆融博大之新系
  统,譬诸七层浮屠,此其顶也。………故元晓大乘起
  信论别记赞之曰:其为论也,无所不破。如中观论十
  二门论等通破诸执,亦破于破,而不还许能破所破,
  是往而不遍论者也。其瑜伽摄大乘论等,通言深义,
  判于法门,而不能融通自所立法,是谓与而不夺论者
  也。今此论者,既智既仁,亦玄亦博,无不立而自遣
  ,无不破而还许。………是谓诸论之祖宗,群诤之评
  主也。
  184页
  此梁氏考证起信论之目的所在,噫其对于起信抑何如哉
  !千古绝唱,得未曾有,然其考证材料,多取诸日人松本望
  月村上三氏,盖日人因藏经目录致疑,近十年来,对于此论
  发生问题,疑议之讨论之大有人在,据所引关于此论著作,
  已不下数十种,其中则以望月氏为最,梁氏将此组织翻译,
  或间附以己意,其叙未自识明矣,望月氏尝将起信论与占察
  经对比,二者文义相似,遂提出三问题。(一) 二书同出一
  人手。(二)起信袭占察。(三)占察袭起信。梁先生谓氏
  主张第二说,自乃主张第三说,意谓占察不如起信远甚。文
  云:
  起信初出世,传习尚希,著伪占察之人,偶获其本,
  辄剿以实己书。其人又不解法相,故于论中言三细六
  粗等悉删去,惟扯囗其泛言心性者敷衍之,故文冗蔓
  不可读。
  同出一历史,望月氏如彼,梁氏如此,足见其理解之
  不可思议也,然其不可解且深不能解者,梁氏于论末自记云
  :
  此稿撰成付印后,旋赴金陵讲学于东南大学,以课余
  就学于欧阳竟无先生,受唯识讲义,因以此稿就正于
  先生,先生大致嘉许,仍别有所纠正发明云云。
  竟无先生以起信真如缘起说不立种子,视同分别论者,
  已如前引,今乃云大致嘉许,何其相许之左耶?藉云由其根
  据千余年历史,作此一番惊天动地之考证,即可进化到同梁
  氏。而王君恩洋学出其门,料简起信,谓论出梁陈小儿,如
  此粗鄙,乃惑一世,又何相反若此耶?且王君亦尝
  185页
  赞许考证精确有据甚不易及云云,亦应如梁氏无论其大乘经
  论通衡以进化公例,虽楞伽深密必造自龙树提婆以后何学者
  之手,承认起信为会通其矛盾撷集其菁英以建设一圆融博大
  之新系统而后可,故吾于此深信吾师之研究序文曰:世之啧
  有烦言于欧阳梁王三君者,其未知三君权巧之意者乎?愿海
  内读者审之。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