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之运用
戒律之运用
惟俊法师:
南林学团创办至今约十六、七年。我们不只研习戒法,也注重禅心,目的是明心见性。办学的宗旨依太虚大师、慈航菩萨、印顺法师、广化律师、海公上人等的思想理念为中心,没有离开禅、教理、戒律。
太虚大师及广化老和尚都很注重僧伽律仪的基础,因为戒法是见性解脱之本,而要断烦恼须了知烦恼是什么?所以也依本唯识思想。戒法全面观要非常落实,在戒法上我们受道宣律祖的影响很大。我们希望培育出自尊、自重、自觉的僧才,所以在行持上,所谓的住持只是从旁客观指导,大小寺务都以会议作决定,由团体运作执行。这教育宗旨,基本上没有离开太虚大师的思想:
一、培养文武双全的僧才,对道场运作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二、不仅本身在内证上自我检点、求得解脱,还要以团体的思想为思想,在法义上有所领悟,并具备写文章的能力。
顿成法师:
南林僧团这教理、戒律、禅三大中心思想,与我们江西尼众佛学院的中心思想是一致的。我们佛学院创办于九四年,现在是第三届。原先我们办学很注重教理,后来发现学生妄想很多,于是请示江西大德,大德建议我们要解行并重,于是建了禅堂,戒律也在弘扬当中。我们是纯女众道场,目前我们僧团的运作主要以中国佛教丛林方式为主,从起床、坐香、进堂、出堂都是以禅堂钟板为中心。祖师立下这些规矩摄众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夏天以戒律和教理为主;冬天参禅,至少打七个七,万缘放下,上至长老下至清众、居士都要进禅堂。戒律部份是半月半月诵戒,每天要自恣,一组四至五人互相自恣。
能净法师:
所谓:“戒为无上菩提本”,佛要我们以戒为师,以戒做为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如果失去了戒就像野马一样,听了枪声就乱奔跳,所以我们要尊重波罗提木叉。我们湖南去年一九九九年在宗教局教育部批准下成立湖南省佛学院。湖南佛学院有男众部和女众部,女众部由我们开福寺承办,现有学生四十人,出家众一百多人。因为我们去年才办学,经验不足,这次来台湾向法师们学习。我们寺院和佛学院没有分开运作,在管理方面是一体的,我们遵百丈禅师的“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清规,平日要种菜,有很多事情必须做。
顿成法师:
不同的身份,我们施予不同的教育:对居士的教育,注重他们对三宝的护持,以恭敬三宝、不违三宝为原则。沙弥尼的教育,先让他静坐能看住烦恼是什么?等他世俗的观念有所突破,能适应僧团的修行宗旨,对僧团的运作也有所了解,则随各人的根性领执事。到了式叉摩那,还是以戒法行持为主,戒律没有离开日常生活。如法受戒成为比丘尼之后,对于比丘尼的戒法要能了若指掌,对六和敬应有的认知乃至住持正法、如法传戒、忏悔等都要有一定的基础。
见引法师:
僧教育应注重僧伽律仪,在教理、戒法、禅方面,我们特别重视戒法基础。佛陀制戒目的是为了帮助弟子断生死烦恼、业因、业缘,每条戒都具足了摄取于僧、令僧欢喜、未信者令信、信者令增长、能调者令调顺、惭愧者得安乐及令正法久住。在《萨婆多论》举出四点比喻戒法:
一、戒是佛法凭依,功德由此而生长。
二、一切佛弟子皆依戒而住。
三、戒是趋向涅槃之初,无上菩提以戒为本。
四、戒是佛法璎珞,能够庄严佛法。
佛教的戒律非常严密,沙弥尼十戒、式叉摩那六法,乃至比丘尼受具足戒之后需六夏学戒,知道止、作二持后,才可听教参禅。僧伽肩负荷担如来家业、续佛慧命的重责大任,必须先以戒法调伏我们的烦恼,净化我们的身心,方能堪为人天师范教化众生;若不注重戒法、轻视戒法,佛教就会渐渐衰微。因此,太虚大师提出僧伽教育应建立在僧伽律仪上。南林精舍一直以“戒律为基、净土为归、善友为依”的修学,朝著「以戒为师”的遗教前进。
顿成法师:
我们没有完全按照受戒来分班。基础班以沙弥尼为主,兼有式叉摩那;中级班基本上都是比丘尼。沙弥尼学沙弥尼戒;去年式叉摩那有十来位,以教威仪为主,戒相不讲;比丘尼主要讲比丘尼戒、随机羯磨,我们希望能讲三大部,准备成立一个律学班,但因缘还没有成熟。我们大陆戒律办得比较成功的是五台山普寿寺、广东云门寺,他们全部按照受戒来分班,戒律较全面性。像如瑞法师、能净法师等,都是通愿老法师的学生,当初通愿法师带出十几位学生,这十几位学生当中有成就的很多,在大陆戒律的弘扬大都靠他们这几位学生弘扬起来的,所以通愿法师对尼众贡献非常大。通愿法师已往生,我们都跟他的学生学习戒法。
常智法师:
如果师父送来的是沙弥尼,学院是否给予受式叉摩那戒?师资来源如何?
顿成法师:
式叉摩那戒是他们师父有要求我们受,才帮他们受。戒律的师资,刚刚提到通愿法师带出来的学生毕竟有限,因大陆特别大,师资来源不是很雄厚,他们只能引导我们。我个人对戒律研究不深,因文革出现断层阶段,所以我们这一代非常辛苦,我没有读过佛学院,出家后就在金山寺跟随印空老法师学习,出家四年以后才办学。佛学院课程按照戒定慧三学,戒律课程照讲,因此,我一边教一边学。戒律在现今时代弘扬非常困难,为什么呢?因为在讲课过程当中存在圆融、善巧方便的问题。当然最好是按照佛制的精神来讲,但是刚开始戒律还没有弘扬开来,讲戒时如果学生、常住无法接受就会形成问题,所以戒律不是很好讲,要善巧、圆融。当初想请普寿寺法师来讲戒,但是师资不足,后来我们派人到普寿寺学习,自己也不断在专研当中。我们第一次讲比丘尼戒换了三位法师,因为讲课法师要和你的素质、文化相契合,还要有耐心,当讲到这条戒和其他人有不同看法时,要沉得著气,要不然就会产生烦恼。我们换了几位法师,因为讲不下去只好自己讲,讲了一年多才讲完,讲完之后也培养出学生来了。
知林法师:
南林依律制作为学制,学生以受戒前后来分班。净人班大概半年的时间,等他心性稳定,认同僧团教育理念,世俗习染能放下之后,再让他出家成为沙弥尼;沙弥尼的教育阶段大概半年到一年,如果所学的戒法充足,戒德充备,即受式叉摩那戒;式叉摩那二年的学习之后受具足戒,成为比丘尼;比丘尼学习三年,三年之后依他个人的性向做选择,看是要领职事或是对信众的教育、进教理院或实修林。这样分班的好处在于所学的内容和他现阶段的人格特质是一致的,解行能并重。当一个阶段学习圆满后,才可进升到下一个班,每个人的年限并不一定,要看他是否达到僧格标准,达到标准才谈进阶问题。戒律为什么要学这么久?因为我们要求让每个人都有充分时间做自我调整与学习,所学到的就要做得到,乃至比丘尼三年毕业后,要领执事或信众教育、教理院、实修林,一切都有他行持的戒法。安排教理的目的,是为了配合对戒法的行持,在持戒的当下要有智慧配合,才不会在戒相上打转、在枝末上钻牛角尖,要体会佛陀制戒的本怀,不但在外相上僧仪能如法,内心更要清净庄严。
本学团和学院是一致的,一致的理由是因为寺院本身是一个僧事的决策,僧事需由僧伽配合,以止持、作持为指导。止持是个人戒法清净,作持是僧团如法行持。以羯摩法来处理僧事,在羯摩法的立场上人人皆有投票权利、义务,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向心力及整体素质的进步。在训导方面,我们配合戒法做应有的人格特质督导,对于学生心性上、心理上的辅导都是以戒法体制来带动,而不以世间法的心理学来辅导学生,为什么?因为戒律的精神是自律、自尊、自重,人人持戒,这个僧团自然清净安乐和合共住。学生之间如果依律行持,也可达到辗转相谏、辗转相教、辗转忏悔的目的。这等于是全面性的进步,而且大众对戒律的理念是一致,所以发展出一种很实质的力量。
另外,我们有戒堂院,分二部份:一是传戒主;一是忏悔主。传戒主的戒德必须充实,负责如法传戒,乃至受戒后的生活辅导。忏悔主对内是接受人众忏悔,维护僧团的和乐清净;对外我们也接受外界比丘尼或小众的忏悔乃至出罪,我们对于所有僧团及僧格的清净都乐于护持。因众生有烦恼才会造业,因此我们要先学百法、唯识,让我们知道善恶、辨别善恶,了解我们的病源之后,再应病予药,以戒为药。如果个人的烦恼习气太重,还有违犯的话,就依律而忏悔。
惟俊法师:
我们在研究声闻戒之余,对于当时印度文化、民族思想、民情风俗须作深刻体验,我们学戒不是将印度的民情风俗带进来,而是依照中国民情风俗去探讨应如何行持才会圆融?戒法分为三宗:1、成实宗;2、萨婆多宗又名假名宗;3、云教宗,由这三宗去全面探讨,应会得到比较完善的答案。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