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佛光
法门佛光
□ 杨东晓 《新世纪周刊》 2007年第23期
法门寺地宫发现至今已有20年,1987年在对倒塌了6年的法门寺宝塔进行重修时,人们发现了塔下在幽暗中被禁锢了一干多年的地宫和寂静地置身其中的“佛祖真身指骨舍利”以及簇拥着它的2499件大唐国宝重器。
因佛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的法门寺原名阿育王寺。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阿育王在公元前3世纪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
在中国,唐代诸帝对佛教推崇至极,这一时期的法门寺成为了皇家寺院及举世仰望的佛教圣地,佛塔也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公元874年正月初四,唐僖宗敕命法门寺地宫封门,一座聚集了唐代供佛的奇珍异宝和灿烂文化的宝库淹没地下,从此1113年间不被人知。
此次展出中的唐鎏金双轮十二环银锡杖被称为“世界锡杖之王”,它是咸通十四年唐懿宗李漼为启迎法门寺佛骨,专门敕令文思院打造的法器,是佛教法界最高权威的象征。杖身上錾刻手持法铃、身披袈裟立于莲台之上的僧人十三体,整个造型雍容华贵、精美绝伦。比现藏于日本正仓院,被称为“锡杖之王”的二股六环白铜头锡杖的等级更高、形制更宏伟。
密教认为锡杖为菩萨的标识物,唐代皇室崇信密宗,因此,这枚迎真身银金花十二环银锡杖与密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杖首莲座上承托的宝珠、五钴金刚杵等为大日如来之标识。反映了大日如来在密教中的崇高地位。
唐鎏金四天王录/皿顶银宝函,函体四壁錾饰四天王像,并分别錾各天王名称:“北方大圣毗沙门天王”。左手托塔,右手举剑;“东方提头赖吒天王”,双手持剑:“西方毗娄勒义天王”。左手持弓,右手执箭;“南方毗娄博义天王”,左手执剑。银函上的天王名号是根据《长阿含经》錾刻的,天王的服饰,头戴冠,身着明光甲,脚穿毡靴,俨然是个唐代的武将装饰,造像已完全世俗化。
佛指骨二号舍利一直安卧在唐双凤纹银棺里,这只钣金成形,纹饰鎏金的棺墓棺盖为半弧形,前部錾饰连台形华盖,其下有花结形援带,中部以横列如意去头为栏界。錾一双扇门,门扇錾饰锁和三排钉:门上部有梯形楣额,下部饰以流云,两侧各侍立一踏莲花的菩萨,棺体两侧的前部各侍立一金刚力士。后档则錾两只蹲狮,棺座与棺体焊接,中空,四壁均錾火焰门。
莲花也叫芙蕖,是佛教密宗的十大供养之一。佛典中以莲花为往生之所托,又被视为报身佛之净土,故在佛前多供养此花。唐银芙蕖的花叶用薄银箔作成,主茎顶端有以莲蓬为蕊的芙蕖一朵,内外3层,共16瓣。主茎中部分出三支茎,其一为莲蕾,其余为翻卷的荷叶。
出土于地宫中室汉白玉灵帐之后的唐捧真身菩萨,是地宫出土文物中的极品,为唐懿宗李漼咸通十二年(871年)十一月十四日其39岁生日时,由僧人澄依敬造,咸通十四年迎送法门寺佛指舍利安放在这尊菩萨双手捧持的银匾上被迎入皇宫。其造像取法于吉祥天女(佛教之护法天神及施福德之女神)的造型,莲台束腰錾刻四大天王,不但契合发愿文中祈祷词“八荒来服,四海无波”的镇护国家思想,而且与捧真身菩萨“永为供养”的曼荼罗法义相应。
唐代时多以金银铜铁制作香囊,除了冬日放在被褥中取暖熏香外,贵族妇女还将其挂在腰间。相传杨贵妃被赐死后,返京的玄宗不忘旧情改葬贵妃,却发现旧冢中美人肌肤衣服已经腐坏,只有香囊完好如初。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这枚香囊是唐僖宗供奉,为唐代香囊存世品中迄今发现最大的一枚。除囊盖顶部团花内錾四只飞蛾和囊身底部为折枝团花外,其他团花内均錾饰双蛾,镂空处为阔叶纹样,供香气溢出。香囊内部铆接两个同心圆金属环和一个盛香料的钵状香盂,这两个圆环即为持平环。无论香囊怎样转动,香盂始终保持水平状态。这说明近代用于航海、航空的陀螺仪原理,早在唐代己被我国工匠所掌握。
在法门寺出土的文物中,以僖宗乳名“五哥”为标记的一套宫廷茶具琉璃茶托、茶盏,作为国宝重器奉献于佛祖真身舍利。当时茶文化已成为皇家礼佛的最高礼仪,所以僖宗以此显示他虔诚礼佛的心愿。这是世界上目前发现时代最早、配套最完整、等级最高的茶具,展示了从烘焙、研磨、过筛、贮藏,到烹煮、饮用等制茶工序及饮茶的全过程。静观这组宫廷茶具,可以让人遥想到千年之前唐皇“吃茶”时的潇洒气度。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