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上师·何谓上师?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1. 何谓上师?
上师,指引我“觉知”的道路与方向,让我看见“我”的存在状态与意义,使我相信“我”是最重要的生命导师。 我的授戒老师顶果钦哲仁波切在《满愿宝》(The Wish-fulfilling Jewel)书中强调:“未有任何佛陀非依灵修上师而获得证悟……”这是说,到目前为止,所有证悟解脱的觉者佛菩萨,都是经由精神导师的指引而获得成就,没有一人例外。 许多“现代都市人”认为藏传佛教特别重视传承上师,把上师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对上师的恭敬与虔诚较之臣子对皇帝还恭谨有加,旁观者看在眼里啧啧称奇,却忘记了各门各派或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收门生亦若是,只是你心中是否真当此人为“师”,还是仅只交换一些糊口维生的伎俩而已,就决定了这老师是“佛”还是旁观者眼中的“江湖郎中”。 或许有人认为学习技艺与信仰之师大大不同,才会有如此不同的讲究。其实,就传承的意义而言,精神上应该是完全一样的,“传承”意即传习承接法脉,通常是要有相当份量的经验知识才可能形成绵延无尽的“法脉”,且历经多位不同时代的大师们各依特殊经验不断修正,才能应时依势地将“传承”越修越精致,否则就自然淘汰了,根本无须任何证明或评断。因此,不论是各行各业术业有专精的老师,或者是灵修的精神导师,都有根本上提升生命价值认知的绝对作用,任何老师,都需要仔细地检验,并赋予全然的崇敬。 因此,不管你想学什么,“尊敬”你要学习的对象,就拉拔出你想获得的精华,这个精神,不仅只是做人的礼貌,也是自我尊重,更是“学”与“修”的真正关键。 藏传佛教训练里最起始的教育是“大礼拜”,证明了放下莫须有的傲慢,才是学习的最佳开端,这“我慢”,非眼见而已,而是内心深处执着“拥有”的“舍不得”以及捆绑难移的“我”,必须一层层地挖进心底,才能抽丝剥茧地找到那隐藏发酵的傲慢,逐一彻底摧毁,否则如何“受教”?跪拜,只是一个基本象征而已,却也是打扫“我慢”的最佳利器。 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在一个“放下”,这意味着一个隐隐压抑的“尊严”,随时想跳出来“抗议”。那么,如何寄望修行终端的“交心”呢? 在藏传佛教的基础教育“四加行”里,最重要的关键是最后的“上师相应法”,那就是全然无疑地将自己的老师当作“佛”一样地尊敬。试问有哪一个肉眼可见的上师“不是人”呢?将老师视为无暇的“觉者”,这,真的很困难。 时代变迁,已经扁平化师生之间“上行下效”的可贵距离,现在的孩子也不像从前那样把老师的话奉若圣旨,甚至因为“挑战权威”的潮流,顶撞老师的叛逆族群,倒变成了众人崇拜的英雄。 我清晰记得小时候过年过节的光景,尤其是端午节,家中墙上挂满了吃不完的粽子,各种形状口味的家常制品,看得人眼都花了,却十分有趣地辨识出不同的家乡传统习惯,送礼的人永远亲切有礼,顺带解说几句自己的家传制品,不收反而失礼,因为她们是来“敬师”,我们却是无论如何都吃不完的,而这只因为当时父亲任职小学教员。父亲常说:“包得漂亮、材料多,不见得好吃,功夫最重要,有本事的人,就只用米,也能做出最上乘的美味,就看你有没有受教,即使是学到了家传绝学,还得勤快地练出火候来……”当时年纪小,完全不懂什么叫作“火候”,一直到进厨房看八十岁的婆婆用视线模糊的迟缓动作随手抓作料,却永远做出品质稳定的食物时,才体会出日复一日的“火候”是什么效果。 那个年头,人人尊敬老师的战战兢兢,远非今日美式“爱的教育”下孕育的学子们所能想象。 有年装修二十多岁的老房子,朋友介绍价廉物美的木工,好不容易忍受完了将近月余的飞沙走石,验收制作简单朴实的书架衣橱时,恨不能赶快付钱打发师傅,千头万绪地想着该如何整理清洁,未料,这平时看来温和谦恭的木工竟押着我仔细检验他的工程:“我那么辛苦做了一个多月,你看也不看就要付钱,糟蹋我的功夫……”他强调自己是有师承的,做工不华丽却很实在,保证我用二十年还是像新的一样好用(如今已用了十年,的确一如当年利落),并强迫我用一根手指头去打开所有的抽屉:“我没有用钉子,全部上榫头,现在很少人费这种工,我可是跟了十年才出师呢!现在的年轻人,做没有两年就要自己当老板了,哪像我们当年伺候师父,打扫煮饭样样来……” 是啊!现在的人学东西,最好两个月就能收工生效,只要听到用年来计算学程的,多半会放弃:太久了,上不到一半就会开始翘课,还是算了。甚至有些官方举办的教学要用倒扣法,先交学费,期满未缺课者,全数退还学费,可谓用心良苦。 传道授业,的确不是三言两语可以交代得清楚,很多的功夫必须身教,从生活细节上养成习惯,才可能理所当然地感染“成材”,何况是精神导师?根本不能用时间去计算,看得到的是终生为师,有信仰的,恐怕就是生生世世追随到底了。 梵文的“Guru”就是藏文的“喇嘛”( Lama),也就是中文的上师,就佛学信仰语言而言,这代表着帮助我们“证悟”的导师。当然,证悟可以有许多不同层次的定义,英文用“Enlightened”,而中文叫做“觉”,进入“觉”的循序渐进过程中,Guru是带领我们经验觉知(Awareness)的那把锁,好不好用,需要非常精确细致的默契,若非经年累月的相处,根本无法培养出这样的亲密关系。 在进入藏传佛教环境十七年来的历程里,我最感困惑的问题就是经常被问:“谁是你的上师?”当我答复:“我皈依了这位老师,向那位老师接灌顶,然后又听了那些老师的课……”存心问这问题的人丝毫不愿意放过我:“那么,到底谁才是你头顶上的上师?”刚开始被问这种问题的时候,都会结结巴巴地不知所措。在西藏人的信仰定义里,传授知识是所有老师的责任,然而,传授心心相印法脉的老师才是不共的“上师”。因此,每个人都对“谁是你的上师?”非常好奇。 因为,这是拿不掉的“标签”。会坐到你头顶的老师,代表了你生生世世的传承,也就清楚地标示了你的生命轨迹。 同时,不可告诉任何人“谁是你关起门来修行的本尊”是极为重要的戒律。因此,“谁是你的上师?”是个相当艰辛且神秘的历程。 《了义经》中记载佛说:“应善验证我所说,非因信我乃盲从。”清楚明示师徒之间的对待,在于真正的彼此了解,传道者有责任说清楚道明白,受业者更有义务要经过大脑吸收。一旦决定跪拜,就必须相信到底,否则前功尽弃,标准的“海枯石烂”、“天荒地老”,与谈恋爱时爱到极点的誓言一般无异,同样地,若“破功”,就全部白费,甚至可能纠缠不清,还很难善后。 上师,就是那个与你“心意相通”的觉者,这觉者暂且定义为“觉知到你心灵变化、带领你走上学习的虔诚之路的人。” 就象那位逼问我的西藏朋友说的:“那个会在你脑海里说话的声音,就是你的上师。否则只是一般的老师,和你没有生命攸关的瓜葛。”而且最重要也是人人都急切关心的三昧耶戒(注:受戒的人会得到老师个别化的注解,因此不便多做论述),是藏传佛教世界里相当引起争议的一项戒律,一旦起誓,任何出自老师尊口的符号或指令,都是你必须誓死达成的任务,做不到,就别起这折磨人的誓愿,否则即将付出的代价,是比起誓前还多无法计算的后果。 以西藏人的说法,如果是你的上师,就不会有生生死死的困扰,这誓愿可以一直绵延无尽到生生世世,因为老师会一再轮回转世来继续作你的老师,直到他完成对学生承诺的任务。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听到西藏人有这样的陈述:“某甲是某乙前世的老师,后来某甲转世,某乙又变成某甲的老师,但是某乙见到某甲的转世,仍然会以面见上师的礼数磕头跪拜,因为他去见的是前世的老师,而不是去看学生。但是某甲转世在就学期间,也要以礼敬老师的方式对待某乙。”通常不熟悉的人听到这种对白,一定会头晕,始终也弄不清楚到底谁是谁的老师。 无论如何,若出生在西藏,你可能会有梵文、藏语、经论、逻辑与禅定等等的各种老师,但是“直指人心”的上师,多半是独一无二,除非你的心脏超强,可以接受许多老师“敲脑袋”。 至于,如何找到上师,或者要用多久的时间,我们大概没有西藏人这么老实,几乎一出生就搞定了,每个人都被自己不停转动的念头所牵引,说不定比照另一半还复杂啰嗦,毕竟,另一半还有机会分分合合,上师,可是挂上了就很难摆脱,一直要到“开悟”了才能“解脱”呢!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