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教漫谈第一讲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这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台 1995年2月播出的一个专题节目,原分5讲,每讲30分钟。主持人王嘉实,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台的资深编辑。该节目播出后,受到听众的广泛欢迎和好评,同年由杭州大自然音像公司制成磁带流通。
  第一讲
  嘉实:各位朋友,你们好!我是嘉实,我很高兴有机会请来田青老师并和他一起主持《佛教音乐漫谈》节目。佛教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遗产。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生活的提高,人们更加关心和珍惜祖国几千年灿烂的传统文化。近年来,佛教文化也是人们关心议论的文化热点之一。作为佛教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佛教音乐自然也成为大家希望了解的一种文化现象。为此,我特别邀请了佛教音乐研究方面著名的学者、音乐理论家田青老师,跟大家一起漫谈这个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
  嘉实: 田青老师,您是著名的音乐学家,也是佛教音乐著名的学者。我是个十分喜爱中国音乐的人,我发现凡是喜欢中国音乐的人,只要他是个有心人,时间长了,就不难发现,中国许多民间传统音乐有很多都跟佛乐有关系。
  田青: 对,你要是有这个发现,肯定是个有心人。
  嘉实: 一说跟佛教有关,对佛教不了解的人,就觉得有些神秘,比如大家都熟悉的《江河水》乐曲,我们一直以为是民间乐曲,可是听您说是来自于佛乐,这可能会让很多人接受不了。
  田青: 对,你说的对,这首乐曲是来自于佛乐,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大家都知道,《江河水》是《东方红》大歌舞中的音乐。尤其是经历了60年代的人,都非常熟悉。《东方红》大歌舞一出来,在一场卖儿卖女的戏中,就用了《江河水》。从此,这首曲子就传遍了大江南北,甚至国外。
  嘉实: 而且还改编成了各种器乐演奏形式。
  田青: 对,开始是双管的,然后是板胡,还有二胡的。
  嘉实: 以后又改成声乐的。
  田青: 对,有人填了词。
  嘉实: 这个后来我还是在一张激光唱碟上,看到了您写的介绍,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首乐曲,是来自于佛乐。这个时候我的感觉就和许多爱好者一样,大吃一惊,不可思议。这东西里面已赋予人格化、故事化,怎么会来自于佛乐?而且大家都觉得佛乐吗,它是一种神秘的,念佛的东西,它怎么会有这么美的音乐呢?带有这么大的张力,戏剧性的东西,所以呢,也就使我对佛乐刮目相看。(放佛乐)
  田青: 《江河水》呢,原来叫《江儿水》,是流传在辽南地区的管乐里的一部分。但所谓民间的管乐呢,实际上大部分是属于佛教的东西,这首乐曲,就是民间死了人以后做佛事吹的。从明、清开始,《江河水》作为佛事音乐的传统曲目,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有,北到辽南,南到潮州,都有这个《江河水》曲目。我想简单地介绍一下,所谓佛教音乐,一般的人一听到佛乐,第一个反应恐怕就是老和尚念经,你是不是也觉得只有这个才是佛乐?
  嘉实: 哈哈,对对。
  田青: 那么,我首先说一下,佛乐不但有庙堂上的唱颂、唱念,包括出家人唱的赞呗、念经,还有一部分器乐曲,比如主要在北方流行的民间佛曲。
  嘉实: 说起很多民间的佛曲,它跟民间的音乐好像联系的很紧。
  田青: 有的时候是分不开的。
  嘉实: 过去我曾经思考过,佛教音乐能我们的民间音乐有时很难界定的,是相互渗透的,而且这种渗透处处可见,经常在好多乐曲中都能看到,比如刚才的《江河水》。还有一种情况,原来有些是民俗间的音乐,经过几十年、数百年、甚至几千年以后,就没有了,没人演奏了,不过在寺庙里面却完好的保存下来了,有没有这种情况?
  田青: 对,你说的很对。
  嘉实: 这就使我联想到一些问题,就是佛教在中国音乐发展中它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具体地说它对中国的音乐有没有影响?它是以什么方法来影响的?就是说中国的音乐是怎样吸收佛教的一些美学思想,然后这两者之间又是怎样并行发展的?
  田青: 哦,你现在已经开始不轻松了。你给我提了一个很严肃的学术问题,不过你刚开始提到的民间音乐和佛教音乐很难界定的问题,我认为是这样:我们常常把中国的传统音乐比作一条长河,它假若是一条长河的话,我们在河的源头打几桶水,要让我们从桶里面分出那滴水是源头的,那滴水是中间山溪汇进来的,那滴水是西玛拉雅山的,这恐怕很难分辨,但不过它确实包含着源头里的东西、包含着山溪、西玛拉雅山的东西。但具体到民间音乐和佛教音乐的界定,这是一个比较严肃的学术问题,需要经过深入的研究。
  你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说一些古老的乐曲在民间已失传了,但在宗教音乐里面还保存着,有没有这种现象?那么回答是肯定的。读过唐诗的人都知道《望江南》这个词牌,还有《江南好》、《忆江南》等,这种词牌是一个曲牌,能唱的。不过在民间,《望江南》曲牌找不到了,失传了。但在五台山佛教音乐里面就保存着和古代《望江南》曲牌词格完全一样的《望江南》,由于佛教音乐有着公认的所谓“保守性”,又讲究的是衣钵真传,所以这就可以认定这就是古代的《望江南》曲牌。
  嘉实: 哦,那真是很宝贵的。那么,能不能说佛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它们完全是一体的,没什么很明显的特性,没有这个佛乐跟哪个民间乐曲是完全不搭界的?
  田青: 不,不,这个问题不是这样。佛教音乐和普通的民乐还是有它们的分水岭。但也存在佛乐和民乐有很多共性的现象,而且也有很多民间乐曲本身就是佛曲。比如民间器乐曲《五声佛》,在许多民间音乐中都有,甚至在琵琶套曲中都用,像这个,它就完全民间化了,但他是来自佛乐。同时,另一方面,很多地方在民间做佛事的时候,也常常吸收大量的民间音乐。这种双向交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是一部分现象。但是佛教音乐范围还是比较广的。比如庙堂里的赞呗、唱赞,那绝对跟民间音乐不同。比如你在庙堂听到一些出家人唱的,也是最常见的、最普通的、也是最著名的《八大赞》、《四大祝延》,等等,你在民间音乐里面是找不到相同的旋法、相同的风格的东西。也就是说,佛乐有它的特性,也有它的范围,这是主要的一面。但是你刚才所说的现象也有存在。
  嘉实: 寺庙里各种仪事都离不开音乐,这本身对音乐就是一种贡献。另外,在历史的发展当中,对于战乱、大的变动当中,它能相对地安静,客观上起到保存文化典籍的作用,比如刚才讲的《望江南》能保存下来,确是一大贡献了。
  田青: 对,你讲的很对。寺庙在战乱和社会大动荡中常常是一个避风港。我过去曾把宗教和寺庙比喻为保存古代文化的“冰箱”、“保险箱”,把宗教音乐比喻为“活化石”,就是强调它这方面的作用。当然,除了这种外界的、强迫式的改变外,人们审美观的改变也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淘汰着古代文化。而且,这种“淘汰”,常常是没有理性的,也就是说,是一时的好恶,一时的“时髦”、“时尚”,是许多先人创造的美好的东西丢失了。而佛教音乐就不同,它不趋时,所以常在常新。
  嘉实: 一提到佛教音乐,就感觉好像很遥远,其实上它能兼收并蓄,把社会上很多优秀的东西都吸收进来。
  田青: 对。我觉得你的这种看法很正确,其实这个问题并不神秘,学过一点西方艺术的人都知道。拿西方来说,如果没有基督教存在,恐怕西方的古典艺术很多都不存在了。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西方无论是古典美术,还是古典音乐,从这个米开郎奇罗到巴哈,大部分都可以说是宗教艺术家,从绘画内容、形式,到音乐内容、形式,如果没有基督教,恐什么都没有。王安石有句话说:“成周三代之际,圣人多生儒中。两汉以下,圣人多出佛中”。他就是讲中国传统文化,说成周三代之际,也就是我们说的春秋战国、先秦时期,象孔子、孟子等圣人都出在儒中。两汉以后,圣人多出于佛中。这就是王安石的一个观点。但从历史上看,他说的确实有道理,就从我们近代史上来看,比如梁起超、谭嗣同,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弘一法师。有的是受了很深的佛教影响,还有的比如弘一法师,最后皈依空门,做了虔诚的佛教徒。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到,佛教对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嘉实: 对,田青老师,您刚才说了,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一种文化它能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始终如一地拥有它很重要、很确切的位置,仅仅这种现象就值得我们珍惜了。那么,佛教它本身的哲学观、美学观、艺术观对我们中国民乐有哪些指导性,或者一些独特的贡献?
  田青: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嘉实: 我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呢,田青老师,就是尽管俗乐和佛乐很难界定,但我们仍怀着好奇心,想领略一下属于佛教音乐艺术的独特的东西。
  田青: 那么我就可以先放一段音乐,你可以先听听。
  (放《宝鼎赞》音乐)。
  嘉实: 唉,田青老师,这音乐听起来,一下子就能感觉到独特的、鲜明的佛乐特点。
  田青: 对,就是佛门的东西。不过你还能听出它是中国的东西,它不是印度的、更不是英国的。你刚才提的佛教对中国音乐的影响,第一个影响,就是佛教和儒家、道家的思想一道塑造了中国音乐的灵魂。当然还有其它的,美学艺术的影响是无形的、看不见的,还有一些别的深刻而多方面的。具体的比如说为中国的传统音乐提供过一些中国过去没有的物质材料——乐器,还有中国没有的乐曲。这点在历史上很大量的,我们现在所谓的民族乐器,比如琵琶、铙钹等,都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不是我们汉民族原有的。比如钹这个字在唐之前就没有,在唐之后沿着丝绸之路,随着佛教大量传入,在这些乐器传入后,中国人才创了这个字。包括琵琶,都是这样。这在我们民族乐器中是很有代表性的。
  嘉实: 哦,这都是从西域传来的?
  田青: 对。实际是随佛教一起传来的。我们看《敦煌壁画》里《西方净土变》的那个琵琶,包括《反弹琵琶》之类的乐舞,都是从佛教的洞窟里找的。那么还有一个很大的贡献,就是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出名的艺僧,就是出名的佛教艺术家。在《高僧传》里面有很多记载,他们创造性的劳动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民乐。他们的技艺,他们创作的乐曲,都对中国传统音乐有很大的影响。还有一个影响,就是过去我们大家“赶庙会”。过去,尤其在中国旧社会,在中国广大民众精神消费极其贫乏的时候,庙会恐怕是广大下层人民唯一的一个娱乐场所了。
  嘉实: 欣赏艺术的一种场合。
  田青: 对。不可能一个拉洋车的和一个种地的,有钱去买票进大剧院。
  嘉实: 我们所说的“赶庙会”,就是……
  田青: 就是庙里的聚会,庙会很丰富,除了艺术、还有吃的、玩的等等。现在我们还“赶庙会”,不过庙会内容已有些变化。在过去很长一段历史时间中,假若没有庙会,广大下层人民恐怕没有任何欣赏艺术的场所。还有最后一个影响,就是刚才所提到的佛教相对的保守性。“保守”这个词,一般来说是贬意词,但有时也要转化,比如说如果没有它这个“保守”,很多传统的东西恐怕就丢了。说明这点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们的音乐——所有的世俗音乐都在求新、求变化。没有哪一个通俗歌星能领风骚……
  嘉实: 三五年的。
  田青: 别说三五年,就是一年恐怕都难,走马灯似的转,要不断地推出新的东西。也就是说,世俗音乐以“新”为美。因为“美”这个东西有很大的主观性,你认为“美”的,我以为是“丑”,而“新”和“旧”的概念就比较好说,反正你过去没见过的,就是“新”的。但宗教就相反,它是衣钵真传,以古老为最美,所以有这样的思想。我们叫它保守性,但正因为有这个“保守”,才能够保存这些古老的、美好的东西。拿佛乐来说,除了刚才我们听的庙堂里的赞呗,民间佛曲更是丰富。我觉得我们今天先谈到这儿,下面就听一曲佛教的管乐曲。曲子叫《行道章》,是由天津佛乐团的能闻师傅领奏的。
  (放《行道章》音乐)。
  嘉实: 好啦,听众朋友,这次节目的时间就要到了,欢迎续继收听《佛教音乐漫谈》节目。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