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東初老人簡譜(1)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p. 1
  提要
  东初老人 ( 1907-1977)江苏泰县人,俗姓范。年13(1920),依本籍姜堰镇观音庵静禅老和尚披剃,法名镫朗,法号东初,以号行。年22(1929),于宝华山受具足戒,先后就读镇江竹林佛学院、安徽九华山佛学院、厦门闽南佛学院,亲近太虚大师;继而参禅于常州天宁寺。1935年,于镇江焦山定慧寺,受曹洞宗智光和尚付法;1946年,继席该寺方丈。其间,与法兄雪烦协助智老共创佛学院,并发行《中流》月刊。
  1949 年,抵台;同年,假北投法藏寺创办《人生杂志》。1955 年,兴建中华佛教文化馆,作为推展佛教文化、教育等弘法利生之基地;先后影印《大正大藏经》,创办《佛教文化》季刊,每年举办冬令赈济。
  1967年,应中华学术院之聘,任该院佛学研究所顾问;自此以往,少闻外务,惟专志于著述,尤致力于佛教史学之研究,如《中印佛教交通史》、《中日佛教交通史》、《中国佛教近代史》三书为其代表作。此外,尚有佛教艺术、禅学、心经思想史、佛教与中国文化等著作多种。由于撰作资料之搜集,老人曾游访印度、印尼、日本、美国等地。
  1977 年 12 月 15 日示寂,世寿70,僧腊57,戒腊48,法腊42。
  关键词:1.东初老人 2.佛教文化 3.佛教教育 4.社会慈善 5.佛教史学研究
  p. 2
  前言
  笔者由于1981年(民国70年)参加圣严法师所主持的禅七的因缘,翌年受命接任编纂《东老全集》的工作,以此而有更好的助缘,能够更顺利地走上出家修行之路。而《全集》的编辑工作,也在1987年(民76),也就是老人圆寂 10 周年纪念时完成。
  转眼,又是老人圆寂20周年纪念,由于与师公老人的文字因缘,今年(86年)8月初,家师特嘱咐撰文纪念。为了写这篇文章,重新翻阅《全集》时,才豁然发现《全集》的编纂工作虽然已告一段落,但是当时由于经验不足,未将东老的“著作年表”或“年谱”一并完成,现在看来总觉得有所缺憾。如果能够补足,对于有心研究老人生平或思想的人,或许也能够提供若干的方便。但是由于时间以及资料不足等缘故,权衡折衷,最后与家师商定,采取介于“年谱”与“年表”之间的“简谱”的形式。
  为编写〈简谱〉,向家师圣严法师商借东老的旧文稿时,无意间获见老人的‘日记’7册;其后,由于法鼓山安居期间,与老人在世时随侍之鉴心法师同寮,法师见笔者整理‘日记’,又主动出借其所收存之2册。虽名‘日记’,所记载者,除部分“日记”外,实多文稿、杂记等,或发表、或未发表,或有日期、或无日期;以所用之册,系“日记本”,为方便指称,姑且名为‘日记’。
  十数年前,笔者编辑老人《全集》时,未悉有此珍贵“手迹”;如今为了此〈简谱〉之更近于完整,虽“手迹”之潦草难辨,仍勉力为之。而‘日记’之整理,得果隆法师之协助特多;果本、果宜二师助‘日记篇目’之键入电脑、识别难辨之“草、略字”等;另,果权法师于安居期间,代为影印《人生》(民71年复刊前)及《佛教文化》之目录,方便笔者查对,谨此一并致谢。最后,尚须感谢家师在付梓之前,拨冗为本稿作部分之修订。
  复次,《全集》、‘日记’与刊登于杂志之若干篇章,或缺日期、或未及进一步详细查对者,暂且存疑而搁置;唯待来日或可补足!
  凡例:
  1. 本文之各项记事,皆标示月份;遇月份不明,然可推知大略者,则排于月份明确者之后;若无从推知者,则置于该年之末。2. 各项记事皆于脚注中列出所根据之文献;唯为简明故,若出于‘日记’(东初老人之‘日记’)与〈略传〉(参见本文之注1)者,则直接标明于该记事之末。3. 《人》1 : 3 表《人生》第 1 卷第 3 期;《佛》3 表《佛教文化》第 3 期;《重新》表《佛教文化之重新》;《民主》表《民主世纪的佛教》;《真义》表《佛法真义》;《海》表《海潮音》;《菩》表《菩提树》;‘日记’2 表东初老人之‘日记’第 2 册。
  p. 3
  1907(民前4年,清光绪34年),1岁
  农历9月22日午时,老人生于江苏省泰县之曲塘镇,俗姓范;父春槐公,母唐氏净观,生子四,长子广进,次子海晴,三子云开(依静禅老和尚--即老人之剃度师之弟法融禅师出家,曾任泰县名刹北山寺方丈)。老人行四,幼即聪颖,性度沉静,容止端雅。[1]
  1920(民9),13岁
  依本籍姜堰镇观音庵静禅老和尚披剃,诵习教法,旁及经史百家之学,勤读强记,学业日进;好稽右,善文章,静老视为法器。[2]
  1928(民17),21岁
  赴镇江竹林佛学院求学,亲近霭亭、南亭二长老。[3]
  1929(民18),22岁
  受具足戒于宝华山隆昌寺。[4]
  1930(民19),23岁
  辞师参方,先至安徽九华山,入寄尘上人主持之佛学院修学;当时教务主任系惠庭法师,梁石言先生教授英文。旋入厦门太虚大师创办之闽南佛学院就读,时大醒法师主教务,芝峰法师授唯识,闽院仅授日文并无英文;同学先后有印顺、竺摩、戒德、默如、慈航、雨昙、觉民等法师。[5]
  1931(民20),24岁
  开始练习写作,先后发表于《海潮音》、《人海灯》、《佛教日报》、《妙法轮》、
  p. 4
  《觉有情》等佛教刊物。[6]
  9月18日东北事变突起,老人曾代表闽院参加厦门各大专院校抗日运动;表现极为出色,令社会人士对佛教徒,尤其对出家人之刻板印象,更是一新耳目。[7]
  1933(民22),26岁
  是年,自闽南佛学院毕业。(〈略传〉)
  冬月,本想赴日本深造,因“九一八”及“一二八”事件后,中日两国情感极为恶化,不愿在此时期赴日本,只有返上海。(‘日记’2)
  1934(民23),27岁
  春,原想赴武昌佛学院,从厦门先回泰川原籍,路过镇江,同学数人约游焦山;遇智光长老,当时长老任监院;春期焦山传戒,有升任方丈可能。长老想于焦山为佛教做点事,因此约老人与雪烦同赴焦山办学校,但先赴常州天宁寺亲近证莲老和尚习禅及丛林规矩半年;禅定功夫,植根于此。(‘日记’2、〈略传〉)
  农历7月,智光长老于3月间接任焦山住持,老人因此至焦山协助长老办学校兼任教务。老人之教学,不仅是教理的传授,尤其重视日常生活的指导,务使学问与生活融而为一;当时学僧有星云、煮云、广慈诸师,学僧之间,有“东大炮”之绰号。[8]
  1935(民24),28岁
  与雪烦法师同受焦山定慧寺曹洞宗智光老和尚付法,任监院,整理寺产,充实道粮,处事果敢而明快,尤善理财,治事之卓越才能,于焉显露,净众钦服。(〈略传〉)
  老人每年必去苏北收租,经泰县则安单于光孝寺,时成一法师任光孝寺佛学院监学;二老即以此因缘而相熟,唯老人因是成一法师曾师祖智光长老之法子,故相待以长辈之礼。[9]
  1936(民25),29岁
  秋,印顺法师至焦山访定慧寺住持,即昔闽院同学静严法师;时老人任焦山佛学院教务,趁便邀印顺法师为学僧作了一次讲演。[10]
  p. 5
  1942(民31),35岁
  暑假,成一法师礼智老于焦山,作客定慧寺三日,受老人之招待。[11]
  1943(民32),36岁
  冬,煮云法师从南京栖霞山佛学院,经金山寺,拟往焦山佛学院就读;盖当时焦山佛学院乃京沪线上最高学府,各佛学院学僧皆以能就学于此为荣。时,老人任该院之副院长,以煮老年纪过大(时年25)为由,不得进堂,只能当旁听生。[12]
  1944(民33),37岁
  9月,与泰县大老卢止庵长者等访南京摄山栖霞寺,闽院同学月基法师时已于该寺接法,与老人往还甚密。[13]
  1946(民35),39岁
  春,继雪烦法师,任定慧寺方丈,[14]兼焦山佛学院院长,作育僧才;煮云、星云、云霞等法师,皆当时之学僧。[15]
  其时,焦山万余亩士地皆沙滩涨成,面临长江,若无防水堤,每逢雨季,便易泛滥成灾,而难丰收。其中定慧寺土地居五分之三,故向镇江农民银行贷款筑堤;其币值依今(67 年 3 月)之新台币约千万元以上。[16]
  受诬与日寇、汪伪等机关交往深切,以时值肃奸期间,故遭囹圄之灾;闽院同学月基法师曾恳托开国完人张溥泉等设法疏通,经二月余,方获查清释放。恢复自由当日,月基法师为设宴道贺,陪席者有江政卿、赵茂高等人;因而认识江、赵二人,此后更成莫逆之交。[17]
  创《中流》月刊(镇江焦山定慧寺出版),自任发行人,广宣法化。“中流”者,取中流砥柱之意,以挽久溺之人心为旨。[18]
  与老人同乡又同门的南亭法师至焦山探望其师智光长老,老人因请其为学僧讲《圆觉经》。 [19]
  p. 6
  同年,太虚大师飞锡焦山,委请主办“中国佛教会会务人员训练班”,集九省三市俊彦比丘二百余人于一堂,实施行政工作训练。鉴于时势之推移,僧众极须自力更生,特创办“工读社”,购置织布机等设备,倡导僧众工读。(〈略传〉)
  1947(民36),40岁
  春,幻生法师偕青年学僧同游镇江超岸寺、焦山,于超岸寺初见老人, “魁伟的身材,四方形的脸,与云开和尚完全两样(云开和尚,系其同学之师,亦老人之胞兄,时任北山寺方丈)。”[20]
  是年,当选中国佛教会胜利后第一届常务理事兼驻会委员。[21]
  1948(民37),41岁
  退方丈职,游化京沪各地,广结法缘。(〈略传〉)
  春,老人过上海静安寺,圣严法师(时为静安佛学院学僧,法名“常进”)初遇老人;虽仅惊鸿一瞥,然如圣师云: “风仪非常可敬”。[22]
  1949(民38),42岁
  农历1月16日,乘中兴轮自上海来台。(‘日记’2)
  春,大陆沦陷前夕,老人具先见之明,携带“中国佛教会”招牌逃难来台,免去中共之利用;而佛教之得以在台迅速地继续活动,推源其始,不得不归功于老人,由此亦可见其爱国护教。[23]初抵基隆港,因未申请入台证,为港口所拘留,后经党国元老李子宽居士之担保,始得登陆,暂驻于台北善导寺。[24]后经曾景来居士介绍,移驻北投法藏寺。[25]
  p. 7
  当时时局紧张,情势恶劣,出家人大都隐居而不敢露面,杨白衣居士年方26,凭著一片护教的热诚,不顾一切,带著老人东藏西躲,茫无目的地旅行著,受尽苦难、颠沛流离地环游了台湾数日。[26]
  4月6日,应北投旅社联谊会之邀,以“人生佛教”为题,讲说佛法。(后收于《人生》创刊号)
  5月10日,有鉴于广大社会人们对佛教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误解,此实应归咎于佛教宣传之不足,而宣扬佛教的刊物少之又少,故乃秉承太虚大师建设“人生佛教”的志业,又得张少齐、孙清扬居士之经费支援,南老之供稿,成一法师之协助社务,假北投法藏寺为发行所,创办《人生杂志》,开佛教文化之先河。所揭示办刊宗旨: “净化现代人心,建设人生佛教。”以发扬人生佛教真义,净化人心,安定社会,增进人生幸福,提高生活理想为旨趣。[27]又如创刊号〈编后记〉所云: “…不厌世,不求个人解脱,祗基于人群社会需要应如何做人,应如何完成人生所有善行,保持人生行果不失,人类社会有了完美人性为基础,再进修大乘佛教的德行;研究做人的方法,将成为本刊唯一的宗旨。”[28]此外,于《佛法真义.自序》说:欲藉《人生》为喉舌,表达其个人对佛教革新的意见,及对国家民族之热望。其时,老人无经济基础、无一定居处,每日有大批军民逃难来台,舆论界噤若寒蝉,社会惊惶不安;在如此荒乱的局面中,老人之发行《人生》,无形中予动荡苦难中的僧尼一份安定的力量。[29]
  6月,〈关于佛陀生灭纪年之考证〉(《人》1:2;改题〈佛陀生灭纪年的考证〉,收于《重新》)
  7月,〈如何是佛〉、〈民主世纪的佛教〉(《人》1:3;《真义》、《民主》)
  9月,笔名“子龙”,〈如何安定西藏〉:探讨西藏政变之因,及如何安定之建议。(《人》1:4;《民主》);笔名“佛音”,〈佛教几个基本的理论〉(《人》1:4;《补编》)
  9月后,为筹组“中国佛教会驻台辨事处”,致《人生》停刊。[30]
  政府迁台,人心惶惶,社会混乱,时局动荡,加以匪谍乘机造谣,使得大陆来台僧众,
  p. 8
  包括慈航等法师数十几人,被诬指为匪谍而身陷牢狱。老人以其“中国佛教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之身分,筹组、设立“中国佛教会驻台辨事处”于台北善导寺,老人受推举为办事处主任,南亭法师任秘书,白圣法任干事。由此办事处之担保,又经社会有力人士多方交涉,受牵连之僧众,方得获释。也因此,使在风雨中飘荡的“中国佛教会”与逃亡流浪的大陆僧尼,得以有维护他们的团体。[31]如星云法师所说: “今日(六十年代)本省佛教徒经常感激台湾的佛教所以有些许的成绩,乃得力于大陆来台的外省籍法师的贡献;而外省籍法师所以能在台湾弘扬佛法,则需感谢东初老人的携检中国佛教会招牌,成立驻台办事处,使得大家身心有所安置。”[32]
  此后一年,曾游中南部各地,以便了解各地佛教状况。[33]
  是年,中国佛教会理事长章嘉大师,于重庆撤退前随政府撤飞台北。
  1950(民39),43岁
  1月,《人生》复刊,是为第2卷第1期。〈章嘉活佛到台北〉(《人》2:1;《民主》);笔名“子龙”,〈恩情酬报〉(《人》2:1;《补编》)
  中国佛教会理事长章嘉大师于台北名开会议,并作二项决议:一、结束“中佛会驻台辨事处”;二、3月1日在台恢愎办公,南亭法师任秘书长,白圣法师任总务。[34]
  2月,笔名“子龙”,〈佛教报恩主义〉(《人》2:2;《真义》)
  4月,〈佛化家庭生活准则〉(《人》2:3;《真义》)
  4月后,《人生》停刊。
  冬,奉中国佛教会命,随同李子宽居士、台湾佛教会理事长修振法师等,对台湾佛教作一访察。[35]
  农历11月27日,约寿民等数位道友前往法藏寺,参观老人新修茸之关房。至于掩关之动机与目的,老人云: “我这次掩关自修,既不专念佛,也不专参禅,我想从如来亲宣的广大经藏海中,探求得佛教真实义理的崇高的圆融的最高原则,以作为将来行世摄化的准绳。同时,现代的僧制太不适合潮流予,我想根据佛陀的遗教,参合古今大德们的训示,研拟出一个能够配合三民主义新中国的僧制大纲,以为将来改革僧制的张本。…”[36]
  p. 9
  腊月(农历12月)初7--释尊成道纪念日前夕,邀寿民居士至法藏寺代写封条及关额,以备封关之用;并与之讨论《人生》复刊事宜,及商请其任总经理一职。[37]
  腊月初8起,掩般若关、阅藏于北投法藏寺,为期3年。关名“般若”;每日除早晚课、阅藏、静坐、写作、读杂藏,会客仅上下午各十分钟,睡眠六小时。掩观典礼,由智光老法师开示法语,演说般若要义,勖勉其由文字般若,练习观照般若,终而早证般若实相,速度世界愚蒙。[38]时,成一法师除仍协助《人生》社务外,并代处理关外杂事,成老自云: “差不多每星期都要到北投去看他(指老人) 一次,……这是我与东老往来最密的一段时期。”[39]煮云法师曾四次前往老人关房叩关,聆受教诲。[40]
  1951(民40),44岁
  2月,《人生》复刊,乃第3卷之始。[41]老人与修振法师、李子宽联名之〈中国佛教会派员察访各县市支会之报告〉中,云:“…培植住持寺庙与弘法兴教之僧材,尤为急不可缓之事。”(《人》3:1)
  〈所希望于台湾省佛教分会者〉(《人》3:1;改以〈如何革新台湾佛教〉为题,收于《民主》);〈了解台湾佛教的线索〉(《人》3:1;《民主》)
  3月,〈对台湾省县市佛教支会代表之希望〉(《人》3:2;略予修订后,改以〈如何加强台湾佛教支会组织〉为题,收于《民主》)
  4月,笔名“小隐”,〈为人道而抗议〉(《人》3:3;《民主》);笔名“小隐”,〈共匪绝不能毁灭佛教〉(《人》3:3;改题〈暴政绝不能毁灭佛教〉,收于《民主》)
  演培法师初继大醒法师后,初掌新竹青草湖灵隐寺“台湾佛教讲习会”务,以老人乃僧教育前辈,特至关前礼座,请示僧教育事宜。老人开示: “大陆佛教必为共党摧残殆尽,佛教慧命今全系于宝岛僧伽,而教育僧青年尤为当前刻不容缓的大事。但对僧青年的教导,不但是知识的灌输,更要注重品德训练,使成德学兼优的僧才!”
  p. 10
  由此可见老人对僧教育之丰富经验,及对佛教所具之深切悲愿。[42]另外,朱斐居士因接办《觉群》与创办《觉生》,数度前往叩关,请教老人办佛教刊物的经验。[43]
  5月,笔名“大隐”,〈所希望于中国佛教会者〉。分应做及应准备者,前者,谓应督促台省分会,对兴办佛学院的议决案,付诸实施;理由有三:绍隆佛种、保存寺庙、兴复佛教。后者,即大陆重光后佛教应兴革之工作:士地与制度问题。(《人》3:4;《补编》)。笔名“小隐”,〈共匪绝不能毁灭佛教〉续(《人》3:4;改题〈暴政绝不能毁灭佛教〉,收于《民主》);〈如何是禅〉(《人》3:4;《真义》);〈佛经传译之概况〉(《人》3:4;《重新》)
  6月,笔名“安隐”,〈护法与清辨〉(《人》3:5;《真义》);笔名“东方”,〈对日和约与中日佛教的关系〉(《人》3:5;《民主》);〈印度佛教史上禅的思想〉(《人》3:5;《重新》)
  7月,笔名“威音”,〈家庭佛教之教育方针〉(《人》3:6;《补编》);〈印度佛教史上禅的思想〉续(《人》3:6;《重新》);〈三国西晋时代的佛教〉(《人》3:6;《重新》);笔名“无畏”,〈宗教于人生〉(《人》3:6;改题〈宗教与人生〉,收于《重新》);笔名“般若”,〈罗汉菜:佛度难陀〉(《人》3:6;《补编》)
  8月,笔名“东方”,〈世界正义与世界和平〉(《人》3:7;《民主》);〈般若部系观--阅经笔记之一〉(《人》3:7;《般若心经思想史》);笔名“般若”,〈罗汉菜:婆提长者的财产、梵志辨髑髅〉(《人》3:7;《补编》)
  9月,〈本刊对当前佛教的主张〉(《人》3:8;改题〈对佛教改革的主张〉,收于《民主》);〈般若部系观--阅经笔记之一〉(《人》3:8;《般若心经思想史》);笔名“米勤尔”,〈素食的科学观〉(《人》3:8;《真义》);笔名“般若”,〈罗汉菜:人生有无后世问题〉(《人》3:8;《?》)
  10月,笔名“苾?”,〈发扬人类道德文化〉:读9月26日中央日报社论“人性的光明面与黑暗面”,有感而发。(《人》3:9;《重新》)
  11月,〈为花莲市灾胞向佛教徒呼吁--发扬佛教救世的精神〉(《人》3:10;《民主》);〈南北朝时代的佛教〉(《人》3:10;《重新》);笔名“大隐”,〈金钞淹没了人心〉(《人》3:10;《补编》)
  12月,〈印度佛教史上禅的思想〉续(《人》3:11;《重新》)
  p. 11
  1952(民41),45岁
  1-6月,〈阿含概说--阅经笔记之二〉(《人》4:1-6;后以〈阿含佛教〉为题,收于《真义》)
  2月,笔名“小隐”〈宗教与民族〉:1月纽约区枢机主教史培尔曼访台,有感而作。(《人》4:2;《民主》)
  农历年,圣严法师偕静安寺同学,至法藏寺关房向老人拜年。此圣师第二次遇老人。[44]
  4月,〈佛诞献辞〉(《人》4:4;改以〈佛诞的意义〉为题,收于《民主》);〈佛灭后的印度佛教〉(《人》4:4;《重新》)
  5月,笔名“佛音”〈佛教适应人群社会需要的意义〉(《人》4:5;《民主》)。笔名“安隐”〈东京世界佛教会议〉:第二次世界佛教徒会议将于东京举行,仅对我国出席代表之人选提出几点意见。(案:1950年,首由锡兰佛教徒发动,于可伦坡召开“第一次世界佛教徒会议”;29国派代表出席,以谋世界佛教文化之发扬,并重新奠定世界佛教徒合作的基础。)[45](《人》4:5;《民主》)。〈陈隋间的佛教〉(《人》4:5;《重新》)
  6月,笔名“小隐”〈从佛教立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中日两国和平条约谈判完成,特提出以佛教文化,作为促进两国合作、交流之媒介。(《人》4:6;《民主》)
  夏,时因老人闭关,《人生杂志》无编辑,幻生法师应聘任之;以编《人生》因缘,时常叩关于法藏寺,老人曾就写作文章事,告幻生法师曰: “你这孩子(东老与年轻人说话的习惯),我们那里会写文章,我们说的那一句话,古人不是早经说过了吗?我们只是拾古人的牙慧拚凑而成。这等于一个排字工人,检现成的字排在一起罢了。”[46]
  7月,笔名“般若”,〈罗汉菜:佛度三迦叶〉(《人》4:7;《补编》);笔名“大隐”,〈谈谈尼众的教育〉(《人》4:7;《补编》);〈隋唐时代的佛教〉(《 人》4:7;《重新》)
  8月,笔名“安隐”〈发扬真理与培养人才〉(《人》4:8;《民主》);〈在苏维埃支配下的佛教〉(《人》4:8;《补编》)
  9月,笔名“大勇”,〈大陆佛教的现状〉(《人》4:9;《补编》);笔名“般若”
  p. 12
  ,〈东南亚佛教的重要性〉:继缅北判乱、越南战争,于是引起美英法三国对东南亚严密的注意,老人特就东南亚局势与佛教相互之关系,甚而影响所及,不仅亚洲,乃至整个世界之和平。(《人》4:9;《民主》);〈发扬佛陀的精神--为第二次世界佛教会议作〉、〈中国佛教的特质〉(《人》4:9;《重新》)
  农历7月间,应性如居士之请,阅《地藏经》,回向其母,同时开示本经功德大意;为启发初机对本经持诵之信愿,故就经中胜义处作提要的说明。复适逢何泽仁居士于山晤谈普度功德,因示以本经讲稿,居士以为甚合时代度生之切要,愿助资印行,而有《地藏菩萨本愿经概说》问世。[47]
  秋,印顺法师探访刻在法藏寺闭关之老人。[48]
  10月,《地藏菩萨本愿经概说》刊行。〈中国佛教代表团赴日〉(《人》4:10;《补编》)
  11月,〈中国佛教代表团归来〉:出席第二届世界佛教会议之中国佛教代表团,于10月24日返抵国门,25日欢迎会及会议之报导。(《人》4:11;《民主》);〈第二届世界佛教徒会议纪要〉(《人》4:11;《民主》)
  12月,〈为救济风灾同胞呼吁〉(《人》4:12;《补编》);〈宋代的佛教〉(《人》 4:12;《重新》)
  1953(民42),46岁
  1月,笔名“般若”,〈胡适博士谈佛学〉(《人》5:1;《真义》);笔名“无畏” ,〈一个伟大时代的使命--为“人生”四周年纪念而作〉(《人》5:1;《民主》 );笔名“大慈”,〈从速加强对东南亚佛教的联系〉:北平发起与东南亚各国佛教组设“佛教协会”,老人为文建议加强联系之主要工作。(《人》5:1;《民主 》)
  2月,笔名“般若”,〈评胡适“禅宗史的一个新看法”〉(《人》5:2;《真义》)
  3月,笔名“般若”,与朱镜宙居士信函往还论佛法(《人》5:3;题〈与朱镜宙居士论佛法〉,收于《真义》);〈无我与大悲〉(《人》5:3;《真义》)
  4月,〈人类获救之唯一途径--为纪念佛诞而作〉(《人》5:4;《民主》);笔名“般若”,复与朱镜宙居士信函往还论佛法(《人》5 : 4;题〈与朱镜宙居士论佛法〉,收于《真义》)
  6月,〈人生佛教根本的原理〉、〈人生佛教的本质--伦理、道德、正觉〉(《人》
  p. 13
  5 : 6;《真义》)
  7月,〈东方民族的精神〉、〈谈撤废春秋祭典〉、〈柬埔寨佛教徒拥护独立〉、〈抗议菲国无辜禁侨〉、〈传戒救国〉(《人》5:7;前二篇《民主》、后三篇《补编 》)
  8月,笔名“大庸”,〈建国于宗教信仰基础上〉(《人》5:8;《民主》);笔名“子如”,〈佛教为东方文化的重心〉(《人》5:8;取后半,改题〈怎样使美国了解中国文化〉,收于《民主》)。《般若心经思想史》完成,此乃掩关之初,阅《大般若经》所引发的研究笔记,除参酌窥基大师《心经幽赞》、慧净与靖迈之《心经疏》等,并参考日本保阪玉泉基于《心经》所写之佛教概论,经整理而集成者。[49]
  9月,笔名“大勇”,〈论信教之自由〉:针对当时佛教、基督教申请宣教一事,台中县警察局处理不当,考其源,实关涉人民信仰之自由问题。(《人》5:9;《民主》);笔名“东方”,〈发挥人类高度同情心〉:8月17日,妮娜台风过境,造成严重灾难,呼吁以观世音菩萨无畏、牺牲之精神,捐输救济予灾民。(《人》5:9;《民主》)
  10月,笔名“般若”,〈宗教为构成强国的根本〉:日前美参议员诺兰先生访台,于立法院酒会上说:“军事力量固然可以使一国强大,而农业、教育、医药、工业,也同为构成一国强大力量的主要因素;至于精神、宗教与道德力量,更为构成一国真正力量的来源。”老人因为文申论之。(《人》5:10;《民主》)
  11月,题名“本社”,〈敬老尊贤〉、〈曲解法令〉:前者逢重阳节,说明佛教主张以慈悲心爱敬一切众生;后者针对云林县虎尾寺基地豁免地价税一案,为文希望主管人员能依内政部法令,本“便民政策”之态度处理。(《人》5:11;合题〈我们的话〉,收于《民主》)
  12月,笔名“大方”,〈正告印度国民〉(《人》5:12;《民主》)
  1954(民43),47岁
  1月10日(1953:农历12月6日),老人出关;由智光老法师说法开关,与会者计有南亭、太沧、印顺、白圣、道安法师等僧俗三百余人。[50]
  2月,〈欢迎反共义士归来〉、〈东南亚组织佛教反共集团〉、〈覆旅韩回国反共全体佛教徒书〉
  p. 14
  (《人》6:2;《民主》)。东初说.心悟录〈研究佛法应有的态度--示心悟、摩迦二同事〉(案:摩迦,即星云法师。《人生》6:2;《真义》)
  “致反共义士书”:见义士如见亲兄弟,而义士之精神,正如地藏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日记’1)
  受邀于某餐宴后开示,谈论“佛法在学术宗教国际上之地位”。(‘日记’1)
  ?月,文稿〈人生的意义〉。(‘日记’1)
  3月,〈第三次世界佛教大会必须参加〉(将于五月,在缅甸召开)、〈庆祝国大二次会议揭幕〉、〈尊重还俗人〉(《人》6:3;中篇《补编》、余二篇《民主》) ;〈元明清时代的佛教〉(《人》6:3;《重新》)
  ?月,文稿〈驳圆明之说〉:否认大乘佛教从太阳神思想而来。(‘日记’1)
  4月,由于益感台湾佛教法宝之阙如,佛教文化事业百废待兴;出关后,先向阳明山管理局承租北投光明路山坡地几百坪,亲披荆棘,移沙石,几经开垦、整理,辟为建筑基地。[51]
  〈再论第三次世界佛教徒会议〉、〈国大通过有关佛教提案二则〉(《人》6:4;前篇《民主》、后篇《补编》);〈释尊当时的印度〉(《人》6:4;改题〈佛陀时代的印度思潮〉,收于《重新》)
  13日,文稿〈庆祝佛诞与整理佛教〉。(‘日记’1)
  文稿〈中国宗教徒联谊会欢迎于斌主教〉。(‘日记’1)
  ?月,文稿〈中国佛教现在及未来〉、〈佛教与共产主义〉。(‘日记’1)
  5月,笔名“东方”,〈为筹建玄奘法师灵骨塔呼吁〉(《人》6:5;《民主》)
  ?月,文稿〈玄奘大师对于中国佛教文化的贡献〉、〈佛教徒应参加救国会议〉、〈佛教在亚洲〉。(‘日记’1)
  6月,题名“般若”,〈抗议菲化法案〉(《人》6:6;《补编》);〈敬悼慈航法师〉:慈航老法师于5月6日圆寂于汐止弥勒内院法华关中。(《人》6:6;《民主》);〈东西文化的偏差及其优劣--与某君论东西文化〉(《人》6:6;《重新》)
  11日,搬进法藏寺功德堂,自谓:“五年来,四易住址。”(‘日记’1)
  ?月,文稿〈现代人心需要佛法〉。(‘日记’1)
  7月,〈中日佛教联系与安定东亚--听日本佛教访问团答词有感〉、〈致日本佛教访问团书〉
  p. 15
  (《人》6:7;《民主》)
  8月,〈为救助越北难侨呼吁〉、〈怀念大陆水灾中的难胞〉(《人》6:8;《补编》)
  ?月,文稿〈展开各疗养院布教〉、〈佛欢喜日说法〉。(‘日记’1)
  9月,〈高台教是什么〉、〈评“台湾省建修寺庙庵观应注意事项”〉、〈佛法何分省籍〉(《人》6:9;《民主》、《补编》);笔名“般若”,〈响应文化清洁运动〉(《人》6:9;《重新》)
  10月,〈三论第三次世界佛教徒友谊会议〉(《人》6:10;《民主》);笔名“大刚”,〈论人类基本权利应有的保障〉:再度针对“台湾省建修寺庙庵观应注意事项”之问题而论。(《人》6:10;《民主》);〈重整社会道德运动〉(《人》6:10;《重新》)
  12月,〈六年来本刊奋斗的生命〉(《人》6:12;改题〈人生月刊奋斗的生命〉,收于《重新》);〈六年来世界佛教的动态〉(《人》6:12;改题〈近代世界佛教的动态〉,收于《重新》)
  由于《人生》主编星云法师屡向煮云法师索稿,以此因缘煮老常动笔为文;而老人喜受后进者,能以读书、写作、弘法为务,因而拉拢了煮老与老人之间的距离。此后,更由于影印大藏经“环岛访问团”,煮老之参与等因缘,多次与老人接触,亦消弭了彼此之芥蒂。[52]
  1955(民44),48岁
  1月,〈佛教文化思想的意义〉(《人》7:1;改题〈佛教文化的意义〉,收于《重新》);〈环岛之行〉:关中三年,对各地佛教情形较少了解,藉受邀布教之便,与星云法师、张若虚居士同行,完成环岛之行。特就各地风情、佛教概况,略作报导。(《人》7:1;《补编》)
  ?月,文稿〈戒法研究--比丘、比丘尼戒〉、〈关于佛陀全知全能的真谛〉、〈我们理想的中国佛教会〉。(‘日记’1)
  2月,〈佛教文化思想的意义〉续(《人》7:2;改题〈佛教文化的意义〉,收于《重新》)
  破土兴建平房形式的“中华佛教文化馆”,作为推展佛教文化事业、续佛慧命、弘法利生之基地。(‘日记’1、〈略传〉)
  3月,〈评缅甸企图组织佛教国家联盟〉:近由于缅甸总理访北平后,开始筹组“佛教国家联盟”,其动机昭然可知,故特撰文评斥。(《人》7:3;《民主》);〈环岛之行〉
  p. 16
  续(《人》7:3;《补编》)
  4月,〈佛教文化思想的意义〉续(《人》7:4;改题〈佛教文化的意义〉,收于《重新》)
  5月,〈台湾佛教光复了〉:台湾佛教受日据之影响,日化甚深;5月初,灵泉寺传授千佛大戒,盛况空前,实融合祖国佛教禅教律楷模于一堂,故台湾佛教可说直至今日方正式回归祖国。(《人》7:5;《民主》);〈禅的意义--禅学思想之一〉(《人》7:5;题〈禅学思想〉,收于《真义》)
  6月,〈论中国佛教会改组〉、〈欢迎巴基斯坦、缅甸的亚盟代表〉(《人》7:6;《 民主》)
  8月,〈佛法真精神〉(《人》7:8;《真义》)
  秋季,适逢佛历2500年盛典,得蔡念生、张清扬居士之助,由中华佛教文化馆鸠合众力,发起影印《大正大藏经》,共100钜册。首先,聘请缁素大德成立“印藏委员会”,敦聘陈诚、于佑任、章嘉活佛、印顺法师等数人为委员,负责计画章程,寿措经费等事宜;并由外交部长叶公超先生,通过驻日大使董显光的关系,由日本空运一部《大正大藏经》作为底本。其中,主要是孙立人夫人(张清扬)出资;另有严家淦、陈诚、于佑任、张其昀、张群、钱思亮、俞大维、王云五等国内政要贤达,约四百余人参赞发起。在海外亦设立办事处,接洽各项事宜。又因当时台湾皆无藏经,为鼓吹、宣传此影印《大正大藏经》之殊胜功德,并游劝各寺预购、助印,以便将来广布法音,所以组织了一个“环岛访问团”,敦请南亭法师任团长,星云法师为队长,煮云、广慈法师为顾问,至各处演说劝导。[53]每到一处,皆于广场,由星云法师弟子教唱儿歌,再由南亭、煮云二师轮讲佛法,再放幻灯片,观赏者动辄数千人。[54]更由印藏事缘,促成当时佛教四众弟子团结一致,和合无间。[55]
  10月,〈禅的立场--禅学思想之二〉续(《人》7:10;题〈禅学思想〉,收于《真义》)
  12月起,《大正大藏经》按月出书。
  由于缅甸乃产玉之国家,因此老人函请刻在缅甸之乐观法师代为请购玉佛,以便供奉于文化馆。时值中共积极利用佛教以进行友好关系,并谎称台湾为基督政府,佛教完全绝迹;为此,
  p. 17
  乐老特函请缅甸全国佛教最高行政机构--缅甸联邦佛教会捐赠,藉以澄清谣传。复商请老人以“中华佛教文化馆”名义,赠送一部大藏经予缅甸佛教界。老人欣然应允,此后每次寄二册,待收到后再寄二册,直至如数寄达为止;总计100册,前后历时四年余。[56]
  1956(民45),49岁
  1月7日,“缅甸联邦佛教会”原拟赠送文化馆之白玉佛像,由于石质欠佳,而文化馆落成在即,不便重刻,故改赠本国古代铜佛一尊,假和平塔大石窟举行交接仪式。[57]
  3月15日,“缅佛会”所赠铜佛等,空运抵台。
  4月2 日,举行“中华佛教文化馆”落成典礼,老人自任馆长;邀请章嘉大师、智光长老等启钥并开光。[58]
  5月,〈拥护章嘉大师改组中国佛教会〉、〈二千五百年佛诞纪元问题〉(《人》8:5;《民主》)
  6月,〈关于建树“大佛”事件〉(《人》8:6;《民主》)
  7月,《人生》创刊以来,一直借用北投法藏寺为发行所;自本月起,迁移至中华佛教文化馆。另,为2500年佛诞,特影印《释迦如来应化事迹》以资纪念。
  笔名“般若”,〈速组佛教访问团体访问佛教国家〉(《人》8:7;《民主》);笔名“山子”,〈罗汉菜:世间苦的出处、蛇头与蛇尾〉(《人》8:7;《补编》)
  8月,〈从地藏王像遭难说起〉、〈谁说佛教徒无勇敢的战斗力〉(《人》8:8;《民主》);〈盂兰盆经的意义〉(《人》8:8;《真义》);笔名“山子”,〈罗汉菜:人不如熊〉(《人》8:8;《补编》)
  9月,〈世界佛教第四届大会必须参加〉:将于十一月,在尼泊尔举行。(《人》8:9;《民主》)
  农历8月11日,父春槐公往生,享年78岁。(‘日记’1)
  10月,〈欢迎缅甸民主党领袖德钦巴盛氏〉、〈佛耶比较的余波〉(《人》8:10);笔名“小隐”,〈论佛教与国民外交〉(《人》8:10;《民主》)
  12月,〈抗议世界佛教会容许共匪参加〉、〈论泰王削发为僧〉(《人》8:12;《民主》)
  于中华佛教文化馆辟专室,设立“阅览部”,无条件供给阅览。[59]
  p. 18
  冬,自是年起,每年举办“冬令救济”。如其自云: “…深觉佛教以慈悲为本,未能表显于行动,故决意发动,邀集佛教四众弟子打佛七,顺便募集冬赈米…”(‘日记’2)。发放地区,除北投一地,并推及淡水、三重、宜兰的贫民,桃园的无依军眷,新庄的麻疯病院,台北市空军育幼院等处。发放之前,皆由东老人亲自率领贫民念佛、绕佛、开示佛法,普授归依,称得上是财法兼施。(‘日记’4)
  1957(民46),50岁
  是年起,透过“檀香山中华佛教会”的智定法师,劝募了旧衣物,由“大陆灾胞救济总会”商请赴美国接舰的海军舰队运回台湾;故“冬令救济”由最初50户,每户8斤米,复增加了衣物。
  1月,〈回顾与前瞻--为‘人生’进入第九年而写〉:发挥佛教舆论的威力,督促、纠正佛教内部之积弊;鼓励佛教青年勤于写作。(《人》9:1;《民主》)
  3月,〈改革佛教运动者--为太虚大师上升十周年纪念而作〉(《人》9:3;《民主》)
  4日,章嘉大师圆寂于台大医院,随即遗灵善导寺;11日,举行荼毗。
  4月,〈章嘉大师舍利示现之意义〉、〈一代完人凋谢记〉(《人》9:4;《补编》)
  5月,〈如何改选中佛会〉(《人》9:5;《民主》)
  6月,〈如何联络东南亚佛化民族〉:泰国庆祝二千五百年佛诞,我国应邀,首次访问东南亚。(《人》9:6;《民主》)
  是年6月始,尚在军中服役的圣严法法,开始以“醒世将军”的笔名在《人生》发表文章。[60]
  12日,延聘当代艺术家庄严、罗吉眉、姚梦、胡克敏、杨英风、周挥彦、蔡念生等,成立“《中华佛教美术》编辑委员会”,向各方征求、搜集资料,拟分八部四辑出版。[61]
  7月,〈禅的思想--禅学思想之三〉续(《人》9:7;题〈禅学思想〉,收于《真义》)
  8月,〈如何加强菲华佛教文化宣传〉(《人》9:8;《民主》)
  12月,笔名“了空”,〈如何挽救社会颓风〉(《人》9:12;《补编》)
  p. 19
  1958(民47),51岁
  1月,〈新年献词--为‘人生’进入第十年而作〉(《人》10:1;《补编》)
  2月,〈整理佛教文献工作的说明〉:利用科学方法、现代语言,重在整理、编纂、发扬,以质、简、新的姿态出现;佛教百科全书之整编,包括各类语言之佛教辞典;佛教学术研究会之设立。(《人》10:2;《重新》)
  3月,《大正大藏经》“正藏”55册,共800部,出版齐全;历时凡二年四个月。继之,“印藏委员会”决定更影印《大正大藏经》“续藏”45册;并再度组织“环岛访问团”,由煮云任团长,成一法师为队长,广慈法师任总干事,星云法师为顾问 。[62]
  4月,〈声援火山碧云寺〉:台南县东山乡乡民觊觎火山碧云寺权利,经年纠缠、骚扰,乃至殴打僧尼,捣毁佛像法物,目无法纪。(《人》10:4;《民主》)
  5月,〈文化应回到人性〉(《人》10:5;《重新》)
  6月,〈‘续编藏经’或问解答〉(《人》10:6)
  影印流通灵峰大师所编《净土十要》。
  7月,《中华佛教美术》第一辑“绘画部”(分上、下二册)出版;共收一百七十五幅佛菩萨像,上起唐代,下至现代,名家手迹大致包罗。
  10月,〈佛法真义〉(《人》10:10;《真义》)
  12月26日,第一次赠送“正藏”齐全,双方举行隆重交接仪式;我方礼请缅国90高龄宇板帝沙大国师揭幕,缅方则由缅政府副总理兼外交、宗教等五部长宇登貌代表接受。[63]
  佛诞节,在台北新公园举行庆祝大会,由时正任《人生》主编之静安寺同学性如法师之介绍,圣严法师第三次与老人会面。其时,圣师每以“醒世将军”之笔名,撰稿于《人生》,故此次见面,老人印象极深,并再三邀圣师至文化馆住。[64]
  1959(民48),52岁
  1月,笔名“一音”,〈基督教给我们失望了〉(《人》11:1;《民主》)。〈再接再励〉:为《人生》迈入第11年而作,勉佛教青年努力写作,发挥个人创作的力量,使佛教学术思想能够昌明;同时,冀望于佛教刊物之切实合作,发挥佛教舆论之力量,督导佛教内部之改革与进步。(《人》11:1;《民主》)
  p. 20
  新年期间,成一法师代理华严莲社社务,故少至文化馆;然老人若上台北,则必至莲社,每论佛教兴革问题。老人认为: “要使佛教振兴,守著过去的陈规是不行的,必须以太虚大师的‘整理僧伽制度论’为依据,再衡度时地机宜,统一僧伽的步伐,放弃个人的成见,然后按部就班循序以进,推动佛教的教育、文化及慈善三大中心工作,……”[65]
  2月,〈中缅两国佛教徒应紧密联系〉(《人》11:2;《民主》)
  4月,笔名“南方”,〈硬说地狱是天堂〉(《人》11:4;改题〈地狱不是天堂〉,收于《民主》);〈西藏教胞燃起抗暴圣火〉(《人》11:4;《民主》)
  5月,〈亚洲佛教反共十字军〉(《人》11:5;改题〈亚洲佛教反共义勇军〉,收于《民主》);〈促进亚洲佛教会议〉(《人》11:5;《民主》)
  7月,东初述.张采薇记〈达赖喇嘛与慈航法师〉(《人》11:7;《民主》)
  8月,〈改善民俗提倡孝道〉、〈最近来的三桩佛教事业〉:前者配合农历七月--俗称“鬼月”之到来,为了改善民间风俗,秉佛教慈悲救世之精神,说明七月普度之缘起与意义。后者,指玄奘大师纪念塔之修建、慈航中学之创办、大专学生奖学金之设置,虽三而实同一宗旨,即教育与文化。(《人》11:8;《民主》)
  9月,〈救灾与救心〉(《人》11:9;《补编》)
  10月,〈倡议成立太虚大师学说思想研究会〉、〈为彰化和美镇善德堂重建呼吁〉(《人》11:10;《补编》)
  腊月初8佛成道日[66],正式剃度弟子,法名“圣严”-- “乃以圣教庄严佛法,又以圣法严饰自我的身心,复用圣德严净毗尼”。自改装日起,老人便教示其徒圣严法师云: “我的师父曾经传我一句话,现在传给你:‘当好自己个人的家,便能当一个寺院的家,能当好一个寺院的家,就可当天下众人的家了。’”而老人“当家”之本领,如圣严法师云: “他(指老人) 不论买什么东西,都会讨价还价;甚至乘火车、上巴士、坐计程车,都能少花一点钱。他的意思是能够少花,就等于为常住增产,为施主惜福,能够使商人减价,就等于成就商人布施种福。”至于对其子弟之经济教育,则是“自力更生”。[67]养育子弟,采用的则是“养蜂”的方法,而不是“养金丝雀”的方法;“养蜂”是使蜜蜂自行去采花粉,酿蜜以利人食;“养金丝雀”则供给食料,而使金丝雀失去向自然界寻生活的能力。老人要子弟自行设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p. 21
  唯在必要时,方予援助;正如蜜蜂在其能力所飞达的范围内无花粉可采之际,蜂农便带著蜂箱,远适他乡有花之地。老人以为接受布施与布施给人,皆是结缘;以培植自己的缘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是最可靠的。[68]
  1960(民49),53岁
  1月初,当圣严法师办妥退手续后,喟然谓老人: “这一次,我要好好出家地立志,做一个像样的出家人;否则,我便对不起协助我的人。”老人却说: “对不起人家是假的,对不起自己才是真的;一切要对自己的责任与身分有交代有成就,才是立志的目的。”[69]
  是月起,由老人之徒圣严法师接掌《人生》主编,此时期老人极少亲自动笔,乃至《人生》社论,均由其口授,圣师执笔,往往只提示几个要点之后,便嘱圣师自为之。对于教内事,每发不平之鸣;如老人云: “大家不管闲事的话,佛教界岂非黑白不分了吗?”[70]
  〈纪念虚云老并论胡适的观点〉(《人》12:1;《补编》)
  6月,〈僧肇佛学思想之玄学化〉(《海》;《补编》)
  7月,〈悼谢鹤年先生〉(《人》12:7;《民主》)
  继影印《大正大藏经》之后,拟编印《中华佛学丛书》;除据《卍字续藏》等为主要蓝本之外,将以国人佛教著作而未录于此次所印之“正、续藏”两编者为主。[71]
  8月底,《大正大藏经》“续藏”出版完毕,共500部。历时五年,耗资新台币四百万元,“正、续藏”两编共一千三百部。
  11月4日,为纪念印藏大业圆满达成,特于文化馆启建“印藏纪念堂”,以彰赞助缁素之功德,并用以庋藏藏经,供人阅览外,兼为培植佛教人才之研究处所。[72]
  12月,〈印藏感言〉:此藏经之印行,实即奠下佛教文化新兴事业之基础。所负文化使命,佛教文化之发扬,乃“中华佛教文化馆”命名之初衷。(《人》12:12;《 民主》)
  1961(民50),54岁
  p. 22
  1月15日,文稿〈佛教学研究--评龚神父书〉。(‘日记’2)
  2月22日,老人云: “…近五年来,自堪告慰者有两件事,一是正、续两编大藏经完成,一是每年冬赈举行。…”(‘日记’2)
  农历1月15日,为刘老太太(惟实老居士之夫人)追荐其父母功德,请莲航、性如、能果、清月及圣严等七人,顶礼‘梁皇忏’;每周一部,计49日,各人诚意持诵。 “应付佛事虽为人作福,然持诵者果能至心依法诵持,为修持著想,自己亦获无量利益。大乘佛法重闻思修,同业大众互相听闻,再思经中意义,至诚顶礼诵念即属修持,故经忏佛事只有如法,即有功德,否则不特无功德并有罪焉。”(‘日记’2)
  3月,为慎斋堂落成及佛像开光典礼说法。(‘日记’2)
  “征佛学研究员”草稿:一、本馆征求佛学研究员数名;二、具有写作即阅藏能力者为准,每月需缴佛学心得及资料整理文稿各乙篇;三、除供给三餐外,并酌量津贴零用;四、暂以比丘为限,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下者;五、研究时间暂定二年,中途不得随意辍学;六、研究员需接受指导研究。(‘日记’2)
  4月30日,“印藏纪念堂”落成,并请智老人主持悬额典礼,扁系梁寒操先生所书“印藏纪念堂”五字。本宣扬佛教文化之立场,拟继续搜集佛教图书及出版工作、编译整理佛教文献工作。[73]
  5月,〈宋明理学文化〉(《海》;《补编》)
  6月2日,收到展转由日本寄来的《望月佛教大辞典》。抗战期间老人就想请购,近由蔡念生老居士探听到京都有,遂托蒋君辉居士在日本请得。老人说: “此为十数年前欲购者,一旦得之,何其舒快!”老人想把它翻译成汉文,于是邀杨白衣、李世杰、李孝本、李添春、孙美枝、王进瑞等居士共商翻译事宜。计画中,除拟请蔡念生居士为译稿润笔外,体裁中尚包含依《大正大藏经》将出典之卷数、页数注明出来。[74]
  7月7日,杂感〈施衣记〉: “…吾人在此足衣足食,苟有一分能力能办点有利于人者,无不乐意为之,此为东(老人自称)施衣之宗旨也。在此时此地,吾人能化有限之粮,结多数人缘,收无穷之效果,殆为慈济事业耳。所以余从四十五年起,每年冬天施米施衣,均抱此种宗旨,不求人知、不求有功德,求于心无愧耳!六年来,东此心恒觉力不足,此外心想要做者多。常言之,‘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 。
  p. 23
  ”(‘日记’2)
  印行《禅学大成》,本书原系日人搜集中、日、韩历代禅师名著,计五十九种禅宗著作编辑而成。[75]
  7月31日,应李世杰居士之邀,赴台大图书馆参观该馆搜藏图书。老人云: “虽属走马看花,但获益良多,对今后吾人于佛教文化事业方面有极大帮助,影响吾长期考虑想要做的工作--翻译《望月佛教大辞典》,经此参观后,拟先选译《国译大藏经》及《国译一切经》,定为‘中华佛学丛书’”。(‘日记’2)
  9月6日,刘惟实老居士之夫人将赴美国,并往巴西将作天涯之旅,特为之饯行。老人在上海时曾于玉佛寺会见惟实老居士一次,故至台创办《人生杂志》,自40年迄49年,承其每月捐助,从未断绝;老太太为人慈和、乐善好施,如慈航中学之创办,老太太首捐助六万元。(‘日记’2)
  聘李添春、李世杰、杨白衣、李孝木、孙万教、曾景来、王进瑞等日文佛教学者为编译委员,著手搜集相关资料,第一部拟编译《世界佛教大年表》。[76]
  10月7日,明常老和尚率领香港华侨回国观光团来台,老人至松山机场欢迎。8日在文化馆用斋,当日到者,尚有成一、太沧、妙然、少齐…等人。(‘日记’2)
  15日,至松山机场送张伯英赴居士美欧考察。(‘日记’2)
  台中市慎斋堂210年纪念及新厦落成,老人应邀致词。(‘日记’2)
  20日,与明常、悟一法师陪港侨,前往花莲参观横贯公路。(‘日记’2)
  31日(农历9月22日)母难日,老人说: “最近两年来母难日总在外面,以示节约,不愿破费人家。劫后躯身有何可庆、可寿?自愧无德无学,于教于人毫无益意,生数十年,总不敢说‘生日’二字,更不敢说做生日也。”(‘日记’2)
  11月4至6日,由明常法师带领,老人与十几人前往金门劳军;这该是佛教史上第一次前线劳军运动。(‘日记’2)
  20日,有感于 “要佛教世界化,则英语更不能少”,所以把30年前曾学3年的英文,再从发音学起,自慨: “真是八十岁老翁习吹鼓”。(‘日记’2)
  11月后,因主编圣严法师南下美浓朝元寺掩关自修,一时无适当人选继任,遂将《人生》停刊。《人生》自创刊以来,主编几经更换,计有东初、张少齐、圆明、星云、广慈、幻生、心悟、清月、性如、圣严法师等。
  某日,老人至台中慎斋堂小住,归途中,老人暗地塞了四百元红包予煮云法师;煮老云:
  p. 24
  “…推也推不了,老人的脾气是很强的,他不想给你,你怎样也要不到;如果他要给你,任你如何推,也得收下。对子孙也是这样,你有办法,他就不管。总之,老人是不做锦上添花的事。”[77]
  方宁书先生至文化馆,请教“因明”问题于老人,老人为授皈依。据云:老人对于金钱与学问的态度,自有一套独特的理论。金钱方面: “口袋里要有,脑袋里要没有;如此,则不生烦恼。能省则省,当用则用。”学问方面: “脑袋里要有,嘴巴上要没有;如此,则免遭非议,水到渠成,实至名归。”[78]
  农历12月8日(佛陀成道纪念日),例行佛七与冬赈, “天寒岁底,贫苦人心境更加凄凉,…贫患隐伏在社会群众当中,又怎能使社会安定呢!”(‘日记’2)
  1962(民51),55岁
  2月18日,张伯英居士由巴西回来,告诉老人巴西的情况,为使西半球众生能有听闻佛法的机会,老人因此立志赴巴西开发新的天地。(‘日记’2)
  悼胡适先生。(‘日记’2)
  夏,悟一、妙然二师介绍清月法师至文化馆,住了半年有余,后与智度法师合购莲航法师的祇园精舍,易作佛堂。(‘日记’2)
  9月,文稿〈佛法在世间〉、〈佛教根本思想〉,故事一则〈沙弥与强盗〉。(‘日记 ’2)
  农历9月22日(母难日);2月间,收到其兄海晴来信说: “母亲尚在,只欠营养”;逢此母难日倍怀母恩,故函请严宽祐居士代购大米、奶粉、香油寄回大陆的俗家 。(‘日记’2)
  应南港台肥第六厂学术组邀讲佛法,每周星期四晚开讲两小时。以彼等均系初闻佛法,故只从三皈、五戒、十善法、世间因果至出世间因果、五乘法,共历五次讲完。其后,复以“佛教在印度思想史上地位”为题,另作一次演讲。(‘日记’2)
  12月2日,第二次赠送“续藏”齐全,此时缅国已成革命政府,原“缅甸联邦佛教会”亦改为“缅甸联邦革命政府佛教整理委员会”。送经仪式便由委员会组织“迎经代表团”,成员则为缅国文化界著名作家等九人。[79]
  文稿〈苦乐相对照〉。(‘日记’2)
  冬,老人一日夜梦焦山斋堂大梁断落,此时智光长老正病中,或恐劫数难逃。(‘日记 ’
  p. 25
  2)
  1963(民52),56岁
  2月21日,赴华严莲社探智光长老病,并偕成一法师、曾子南、李世杰诸人至内湖各寺看墓地。长老生病以来,老人每日或隔一日必去探望。(‘日记’2)
  农历2月19日,为台中慎斋堂德瑛法师剃发。(‘日记’2)
  3月14日(农历2月19日)7时14分,付法师父智光长老圆寂于台北华严莲社,享寿75。随拟挽联: “三十载侍从,至行嘉言,亲承面训,法乳深恩犹未报。一二日揆别,悲天宏愿,遽肢尘寰,家山再建定重来。法乳感深恩,方期同返家山,再振宗风,承剃缁林推重望,讵料迳归佛国,追怀化雨想音容。”又记云:“老人家在病中曾对我说,他老人家一生最有关系并甚感宽慰的,就仁山、常惺、霭亭、南亭与我。”(‘日记’2)
  27日,智老圆寂二七日,老人为报达法乳深恩特举行祈愿会,邀请诸山和诸位护法百余人;是日成立“焦山智光大师永久纪念会”。(‘日记’2)
  4月15日,〈智光大师与五十年来之中国佛教〉(智光大师永久纪念会印行;改题〈 智光大师与中国佛教〉,收于《重新》)
  25日,赠巴西中华图书馆“续藏经”一部。(‘日记’2)
  ?月,因智老遗产之处理问题,老人云: “在我的遗产中,一、百分之二十为文化馆生活基金;二、百分之六十为兴办僧教育基金;三、百分之二十为佛教文化事业基金。”(‘日记’2)
  6月1日,〈泰王蒲美蓬伉俪访华〉(《觉世》;《民主》);〈越南政教冲突的经过〉(《香港佛教》;《民主》)
  21日,〈抗议越南政府迫害佛教〉(《觉世》;《民主》)
  1964(民53),57岁
  4月,搜集于报章刊物所登载的文章,尤其《人生》社论主要乃感于时事而发者,经整理归类后,委请陈慧剑居士编辑成《佛法真义》、《民主世纪的佛教》、《佛教文化之重新》三本佛教论述专集。[80]从其文章内容可以看出老人爱佛教、爱国家的热忱。在《佛教文化之重新.自序》中,老人云: “我爱我的佛教,更爱我的国家;在这个国步艰难昅时期中,每个国民都应贡献出他的生命与智能来协助国家。根据我个人绝对信仰的基础于三十八年四月(案:实际发行应是五月), 创办《人生杂志》,
  p. 26
  想藉此为喉舌,表达我个人对于佛教革新的意见,对国家民族热诚的愿望。”[81]
  入夏以来,老人身体多病,常患感冒,继患颜面神经之疾。从此回忆过往饱受战争时期恐慌扰乱、惊吓,自从来到台湾以后,老人深感安慰的说: “这是一生中最安静的日子。”(‘日记’4)
  10月6日,老人对不动产动产的处理: “不动产归文化馆所有生活费用;动产百万元设立佛教教育、学术基金,培养佛教弘化人才,另成立基金管理会,以本人有关及本馆关系较密者为委员,其余仍归文化馆所有。”(‘日记’3)
  11月23日,徐复观教授来访,与老人谈佛教及禅宗诸多问题,老人感其对佛教颇为重视,尤对禅宗更有心得,因此以《禅学大成》相赠,徐教授也以其名著《中国人性史》赠给老人。(‘日记’4)
  12月,杂感〈越南政府与佛教〉:越南政府的不稳定,佛教每受牵连,而引起政教冲突,乃至佛教徒自焚,因此引起举世同情,一致对越南政府谴责。(‘日记’4)
  1965(民54),58岁
  2月,农历新年诸山长老团拜,席间有数位长老论及改革佛教制服颜色的问题;老人则另有看法: “吾以为僧伽能否受国人尊重,并不在服装颜色黄与黑,乃在僧伽道德与学问,甚至佛教于国民间化导力量如何为转移。”(‘日记’4)
  3月17日,法藏寺大殿重建落成典礼,老人受邀致词。(‘日记’4)
  ?月,统一僧服颜色问题,由中国佛教会召开佛教诸山会议;老人亦被指定为“七人小组”之一员。然,老人所采取的态度始终是不反对也不赞成,老人重视的不是这些形式上的改革而是新观念、新思想的养成。老人很感叹的说: “五十年来,佛教的大德们,如太虚、仁山、智光、圆瑛、常惺、霭亭、法航长老,他们都尽了改革佛教的责任。佛教不能改革的原因,应归罪于一般自私、无知、顽固、自尊自大的同道们,郑板桥有句话说:‘秀才是孔子的罪人’,我要借用这句名言:‘和尚该为佛教的罪人’,阻碍佛教进步改革的是和尚而不是政府!”(‘日记’4)
  ?月,为影印《西藏大藏经总目录》,老人与乐观法师赴天母探访西藏游击司令嘉玛桑佩,交换影印《西藏大藏经总目录》意见,并托其请达赖活佛作序,以提高人们对该目录的重视,然未能十分圆满。(‘日记’4)
  5月20日,撰〈影印西藏大藏经总目录序〉,略述多种语文之佛典译本;其中,《西藏大藏经》德格版之印本尤其珍贵,其论疏部帙实为汉译大藏经之匹敌,且藏译本中若干章疏,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