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喻佛典之研究─撰集百缘经、贤愚经、杂宝藏经、大庄严论经(1)
丁敏
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副教授
中华佛学学报
页75-120
--------------------------------------------------------------------------------
提要:
当说一切有部它烦琐的阿毗达磨哲学发达起来时,另一
方面佛教的譬喻故事文学也蓬勃兴盛。这是因为在通俗教化
的活动中,宣教师们运用佛菩萨、声闻弟子的传记,或民间
的故事为事例来说法。因此很多的“譬喻经典”陆续编著完
成。这其中包括经中全是十二分教中的阿波陀那(`avadana`)
宗教性故事的经典; 以及除了阿波陀那外,另加入了民间
的神话传说故事的譬喻经典; 本论文所探讨的四部经中,
《撰集百缘经》及《贤愚经》属于阿波陀那性质的经典; 而
《杂宝藏经》、《大庄严论经》则属混合著民间故事譬喻经
典。
四部譬喻经典的研究方法,主要采专经各别研究。进行
的方式则依如下几项:一:首先考证该经的撰者、译者及撰
译年代; 其二:分析各经的形式,约可归纳出“譬喻授记”
、“譬喻本生”、“譬喻因缘”等形式,单纯的“譬喻”反
而少。 由此可见譬喻 (`avadana`) 与时间常有一种本质的
关系; 往往是将故事的主角放在时间的长流中,叙述生命在
一期期分段生死的过程中,把凡俗的隐晦的切面,转化成宗
教切面的一连串事件。又各经在撰写模式上,常出现特定的
几种模式,尤其是全是阿波陀那故事的譬喻经典,如《撰集
百缘经》、《贤愚经》,在形式上几乎多少都仿照《阿含经
》的书写形式:
(一)如是我闻。 (《贤愚经》有)
(二)一时佛在ⅩⅩ地。(提到讲经的人、时、地)
(三)与弟子 (多少) 人俱。(列出听经人的身份及数目)
(四)转入正题说故事。
(五)说故事的教训。
(六)所有的听讲者,闻佛所说皆欢喜奉行。
其三、分析各经的内容:可以发现是以“业报譬喻”为
主。业力思想本身极复杂难解,极幽微深邃,而当用故事来
建构业的具体面目时,“业”的语言便不再是抽象奥渺的,
而是有其个体性,由每个不同的个别的生命际遇,指向业力
奥秘的内涵。使信徒由业具体感性的块面与之遇合。其四是
为总结:即分别总结各经的特色。其中以四经虽皆为小乘经
典,然皆具有大乘思想于经中为共同特点。可见大乘佛教生
长之际,其根芽是培育在阿波陀那温暖而肥沃的土中。五是
为附表:由附表中各经故事分别又见于其他经律的情形中,
一则可知阿波陀那经典的源头在阿含律部; 一则可知各经在
逐渐抄写流传中,互相影响的痕迹。
77页
壹、撰集百缘经
一、年代与撰、译者
〈撰集百缘经〉,梵文本名Avadan-s'ataka,此汉梵两
本在内容上大体相同,甚至有些部分连文句都一致,唯梵文
Avadan-s'ataka中的(二四),(二五),(二六)(二六
则名与汉译二五则相定,但内容不同),(卅),(五五),
(七九)六则,汉译撰集百缘经中没有。而撰集百缘经中的
(二四),(二五),(卅),(四十),(五五),(八
二)六则,梵文本中没有。因此,梵汉两本可视为同类型本
的异本。(注1)
梵本Avadan-s'ataka,被认为是相当古老的譬喻经,根
据近代学者对经文中dinara(撰集百缘经第(八三)则宝手
比丘缘)所作字源的比较研究,而推断该经乃成立于西元二
世纪前后(注2),唯今编撰者已不明是何人。
〈撰集百缘经〉,今《大正藏》中题为“吴,支谦译”
,然〈出三藏记〉卷二支谦译条,无有记载此经;言支谦所
译,是自法经录以来的说法 (注3),今观〈撰集百缘经〉之
译笔,与支谦不类,应是晚于支谦年代的译笔。
二、形式与内容
〈撰集百缘经〉,虽然汉译名为〈百缘经〉,然就梵文
(Avadan'sataka)来看,即是譬喻百集之义。 而此譬喻(
avadana)是指十二部经中之“阿波陀那”。 “阿波陀那”
其本义乃指︰由圣贤(今世的事迹),到一般凡夫(今世)
的事迹;而此事迹或附有善恶业报的因缘(注4), 因此也与
前生或来生的行为有密切关系,而使得譬喻与授记、本生、
因缘等在流传中都有结合的情形;这种情形在撰集百缘经中
可明显看出。所以撰集百缘经虽是“譬喻集”,然而有很多
是以譬喻与因缘结合的“譬
───────────
(注1) 泻龙祥,《本生经类?思想史之研究》,第四章第
三节中之(二、Avadanas'ataka并撰集。)
(注2) dinara︰汉译尘那罗,陈那罗、陀那罗。意译为金
钱。见佛光大辞典“尘那罗”条,六册,第5763页
。
(注3) 法经录卷六,撰集百缘七卷,吴支谦译。
大唐内典录卷二,撰集百缘经十卷,吴支谦译。
开元释教录卷二,撰集百缘经十卷,吴支谦译。
(注4) 印顺法师《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第八章第二项“
阿波陀那”第607页。
78页
喻因缘”,或譬喻与授记结合的“譬喻授记”,或是譬喻与
本生结合的“譬喻本生”形式出现,单纯的譬喻形式反而很
少。
以下就撰集百缘经中,内容与形式的相似为准,分成几
点来论述︰
一、有关世尊给众生授记之品
A、就内容而言包括(a) ︰卷一的“菩萨授记品”──记
载佛因现在事,为故事中主角依其现世所作功德,授
其将来成佛之记。(b) ︰卷三的“授记辟支佛品”一
其中五则是佛为供养佛的信者,授未来成就辟支佛的
记别(注5);二则是佛为信者未来成佛记(注6);另二
则是单纯的譬喻(注7)。
一、三两卷中,(a) ︰蒙佛授记的人物身分包括︰一般
人物的︰小儿、普通女子、婢女、王家守池人、入海采宝的
商人、船师(即般夫)、贫人、游手好闲的□懒子、病困长
者等;又有外道的婆罗门女、梵志等;亦有具权势的富家长
者、王子、国王等。
(b)︰ 蒙佛受记的行事(功德)有︰施缕供佛补衣、以
一花供佛、以香花净水供佛、散花供佛。以金银璎珞供佛,
以栴檀香涂佛足、施佛樵木、渡佛僧过水、作倡伎乐供养,
而以设肴馔供养最多。凡此种供养之后皆发大誓愿,卷一中
云︰“以此功德于未来世,盲冥众生为作眼目,无归依者为
作归依无护者为作救护,无解脱者为作解脱,无安隐者涅槃
者,使令涅槃。”;卷三中则云︰“以此……功德,使我来
世得成正觉,广度众生,如佛无异。”
(c)︰供佛发愿功德的果报, 如卷一中皆云︰“于未来
世,过三阿僧祇劫,当得成佛,号曰……。”卷三中云︰
“于未来世,经……劫,不堕地狱畜牲饿鬼,天上人中常
受快乐,受最后身得成辟支佛。”
B、就形式而言,以“譬喻授记”的形式最多,结构如下
(a)佛在某地 如卷一、三则“佛在舍卫
国祇树给孤独园”。
卷三、二二则“同右”
┌譬 (b)故事主角现在行事 三则难陀□懒,其父忧愁
│ │ 三三则︰富豪长者含香,
│ │ 念世间虚伪无常
│ ↓
│ 受佛感化
───────────
(注5) 卷三,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五则。
(注6) 卷三,二二、二三则。
(注7) 卷三,二四、三○则。
79页
│ │
│ ↓
│ 作供养功德 三则︰入海采宝,设馔供养。
│ 三三则︰设诸肴膳,供佛及僧。
│ │
│喻 ↓
│ 发大誓愿 三则︰“以此供养丰根功德,
│ 使未来世盲冥众生……
│ 令使涅槃。”
│ │ 三三则︰“以此供养善根功德
│ │ ,使我来世得成正觉,
│ │ 广度众生,与佛无异。”
│ ↓
│授
│ (c)蒙佛授记经过 三则︰佛曰︰“此□懒子……
│ 于未来世当得作佛号精
│ 进力。”
│ │ 三三则︰佛曰︰“最后身得成
│ │ 辟支佛”
│ ↓
└记
(d)结尾︰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此外,卷三中二一则“化生王子成辟支佛缘”,是本生的
形式,兹分析结构如下
(a)佛在摩竭提国,诸比丘问一坏朽故塔之事。
本 (b)佛言贤劫中,莲华化生的化生王子成辟支佛事,而
今所见塔即供其舍利者。
(c)弟子再问化生王子宿殖何福。
(d)本生中之本生。
生 佛言化生王子以过去生中, 曾为长子者以牛头栴檀
二两供佛塔之功德,而得莲华化生,后成辟支佛。
(e)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又卷三二四则“老母善爱悭贪缘”,叙述老母善爱是波
斯匿王宫女,性极悭贪,后受目连教化忏悔,命终生旷野树
下,求波斯匿王为其作功德供佛及僧,以求超度,波斯匿王
亦由此而得须洹果之事。三○则“劫贼恶奴缘”,叙述一劫
贼名恶奴者,受一比丘方便度化,后从佛出家得阿罗汉事。
二则皆是譬喻形式。
二、有关佛的本生谈
A、就内容而言卷二“报应受供养品”,由世尊今生受诸
供养的福报,溯及世尊于过去无量劫因地修行时,以
种种不同身分、不同方便,供养过去诸佛,皈依三宝
而蒙诸佛授记,今世成佛号“释迦牟尼”的譬喻本生
兼授记之事。其中︰(a)今世供养世尊的人物包括有︰
船夫、诸天(天帝释、天龙、夜叉等)
───────────
80页
,商人、聚落病患、国王、婆罗门、富豪外道长者等
。
(b) 世尊于过去生中蒙诸佛授记的身分,除一一则是商
主,一八则是仙人外,余均是国王的身分。
(c) 世尊于过去生中蒙诸佛授记的种种供养功德。如设
讲堂、造设浴池供佛僧浴洗,供佛僧床榻卧具,以
音乐供佛,也有请佛及僧住宿三、四个月的长住供
养,然最主要也最多的是设肴膳供养。并于诸佛前
发“无上菩提之心”。
(d) 而由于过去生中,种种供佛的功德,使世尊获得“
无量世中不堕地狱畜牲饿鬼,天上人中常受快乐,
乃至今者自致成佛。”的福报。
卷四“出生菩萨品”中,由佛现世得种种圣德之事
,溯及过去生中所修行的种种菩萨道,及发成佛救
众生的大誓愿。其中述及︰(1)佛今世的种种圣德。
如佛得无病报、佛勤修福德、佛长夜说法不倦、佛
敬爱善法,佛赞布施功德、佛度比丘、佛将泥洹仍
度五百之士、佛忍提婆达多的恶骂等等圣德。(2)
佛过去世中行菩萨道的身分,除三一则是兔之外,
其余均为国王或太子。 (3)佛过去世中所修菩萨行
如舍身为赤鱼以医众生病;剜眼以施鹰;为求法不
惜舍身;为鹿王救济群鹿而舍身;为兔烧身供养仙
人等。并发大愿︰“我求无上菩提大道,度脱众生
出生死海。”
(e) 得今生成佛,即种种圣德。
B、就形式而言,是“譬喻本生”的形式,而卷二则又于
本生中兼授记的形式,其结构如下︰
(a)开始︰佛在某地 例︰卷二︰一一则︰
│ 佛在舍卫国祇树
│ 给孤独园
↓ 卷四︰三一则︰同右
┌譬 (b)释迦(佛)今生 一一则︰船师请佛及
│ 受种种供养之事 僧乘船渡水
│ ,或有溯及种种 ,并养肴膳
│ 圣德之事 三一则︰佛得无病报
│┌本 ↓
││ (c)释迦过去生中所 一一则︰佛为商主时
││ 作诸种功德 设馔供佛,
││ 并请佛僧乘
││ 船渡水
││ 三一则︰佛为莲花王
││ 时,舍身作
││ 赤鱼以医众
生病
81页
│ │
│ ↓
└喻
(d)蒙佛授记 一一则︰即授商主记
│ “汝于来世
│ ,曾得作佛
│ ,号释迦牟
│ 尼。”
│ │ 三一则︰无授记
│ ↓
└生
(e)即我身是也 一一则︰彼时商主者
│ 即我身是。
↓ 三一则︰尔时莲华者
,则我身是
。
(f)结尾︰尔时诸比丘 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另卷四中三三则“梵豫王施婆罗门谷缘”,是以佛赞布
施功德开端,而叙述佛过去生中,为梵豫王等施婆罗门谷米
之事,三九则“法护王子为母所杀缘”,是以提婆达多常恶
骂佛开始,而述及往昔之世;提婆达多亦常害佛之事,如佛
为法护王子时,为是母亲的提婆达多所杀。此二则纯是本生
形式。又卷四中四○则“比丘渡劫贼楼陀”,则是单纯譬喻
形式。
三、有关饿鬼之事
A、就内容言,卷五“饿鬼品”中叙述每一饿鬼今生在饿
鬼道中所受种种可怖苦痛果报,并溯及其前生所造之恶业。
其中︰
(a) 对诸饿鬼形状的共同描绘是:“身如燋柱,腹如大
山,咽如细针,发如锥刀缠刺其身,诸支节间悉皆火
出”,此外亦有举身臭秽者,目盲者,嗜粪尿者,自
食其子者。且饿鬼恒受饥渴之苦,若为渴乏往趣河水
,河水涸竭;若见某膳,举手欲食则成脓血。瑜伽师
地论卷四记饿鬼有三障︰
“云何由外障饮食,谓彼有情由习上品悭,故生鬼
趣中。常与饥渴相应。皮肉血脉皆悉枯槁,犹如火
炭;头发蓬乱其面黯黑;唇口干焦常以其舌舐略口
面,饥渴慞惶处处驱走。……便见其泉变成脓血,
自不欲饮。……云何由内障饮食。谓彼有情口或如
针,口或如炬,或复颈瘿其腹宽大。由此因缘纵得
饮食无他障碍,自然不能若啖若饮。……云何饮食
无有障碍,谓有饿鬼名猛焰鬘,随所饮啖皆被烧然
,由此因缘饥渴大苦未尝暂息。复有饿鬼名食粪秽
。……或有一分自割身肉而食。”(注8) 所载饿鬼
种种情况,正与撰集百缘经中饿鬼情况相合。
───────────
(注8) 大正30-297中。
82页
(b)饿鬼的前身,除四七则长者达多是男性外, 其余均
是女性,多数的描绘是长者(男主人)有急事要外出
,正巧遇出家僧来乞食,长者殷嘱其妇恭敬供养,然
长者妇多怀鄙吝之心不愿供养,又复羞辱出家僧众,
如以大小便置辟支佛钵中;闭比丘于空屋使不得食;
不供水给行路口渴的比丘等;非但自不供养且阻人供
僧,不乐供养又呵辱比丘等情况。以上不供养的行为
,其原因皆是出于本性的悭贪。大毗婆沙论卷一百七
十二中云︰“由造作增长增上悭贪,身语意恶行,往
彼、生彼、令彼生相续,故名鬼趣。”(注9)。 可知
悭贪是堕饿鬼道的重要原因。又四九则“恶鬼自生还
啖五百子”中,记昔有一妇,因嫉妒其妾有妊,秘下
毒药使之堕胎,并作诅咒︰“若我真实堕汝胎者,令
我舍身生饿鬼中,一日一夜生五百子,生已随啖,终
不饱足。”后命终果为饿鬼,日产五百子,随生随食
终不能饱足。此是由嫉妒而生饿鬼中,佛为首迦长者
说业报差别经云︰“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饿鬼报。
……六者嫉妒。……”(注10)
可知嫉妒亦是堕饿鬼的重要原因之一。又五○则是
描述有一人虽是人身却形似饿鬼,又喜食粪具饿鬼
性;后蒙佛度化,佛为其说前世业报因缘。
B、就形式而言,多是“譬喻本生”的形式其结构如下︰
┌譬 (a)佛在某地 卷五︰例四一则︰佛在王舍
│ 城迦兰陀竹林。
│ (b)目连舍利弗 四一则︰饿鬼“身如燋柱…
│ 观饿状鬼 呻吟大唤,四处驰走
│ …以为饮食,疲苦终
│ 日而不能得。”
└ 喻
┌ 本 (c)佛说饿鬼过 四八则︰曾为长者妇,以小
│ 去生事 便置辟支佛钵中。
│
└ 生 (d)结尾︰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此外,卷五中四六则“优多罗母堕恶鬼缘”,描述比丘
优多罗的母亲因今生悭贪,恶骂并不供养沙门的恶业,死后
堕饿鬼道向其子求度之事;又四七则“长者若达多悭贪堕饿
鬼缘”,描述富豪长者若达多,出家之后仍悭吝不已,死后
堕饿鬼道还守衣钵之事;二则皆是单纯的譬喻形式。
四、有关众生生天成天子的因缘
───────────
(注9) 大正27-866上。
(注10) 大正1-893上。
83页
A、就内容言卷六“诸天来下供养品”,众生今生得生天
成天子的身分,有以动物身分的︰如鹦鹉王、毒蛇、
水牛、五百群雁等,而彼生天的功德或是由于惭愧忏
悔己受动物身,或是乐听佛法;也有以一般民众身分
的,如小儿、采花人、宫人、贫女人、王使者等等,
而彼生天之功德是由于采花散佛、供养佛塔、布施、
供养佛、诵习佛偈等。所有生天众生均生到忉利天。
忉利天又名三十三天,位于欲界六天中之第二天,系
帝释天所居之天界,位于须弥山顶。
B、就形式而言,多为“譬喻因缘”的形式,其结构如下
︰
(a)佛在某地 例五一则︰譬喻因缘形式。
五二则︰譬喻本
生形式。
五一则︰佛在王舍城迦兰
│ 陀竹林
↓ 五二则︰佛在舍卫国祇树
给孤独园
┌譬
│ (b)故事主角今 五一则︰贤面长者悭贪受
│ 世所作生天 毒蛇身,佛为说
│ 功德 法,惭愧己受毒
│ │ 蛇身。
│ │ 五二则︰月光儿闻一佛偈
│ ↓ 勤加诵习。
│ (c)死后生天成 五一则︰生忉利天
│ 天子 成天子
│ ↓ 五二则︰同右
│ (d)天子前来供 五一则︰以天子身,持华
│ 佛还报佛恩 供佛。
└喻 ↓ 五二则︰同上。
(e)天子得须陀 五一则︰佛为说法得须陀
洹果 洹果。
↓ 五二则︰同上。
因 (f)佛因弟子所
缘 请简述天子 五一则︰述此天子前身是
本 生天之原因 悭贪长者所受的
生 (或佛说天 毒蛇身,闻佛说
子本生,而 法,惭愧忏悔而
没有(f)。 得天子身。
│
↓ 五二则︰佛说月光儿成天
子度父母的本生
。
(g)尔时诸比丘,
闻佛所说欢 五一则。
喜奉行。 五二则。
84页
又卷六中五二则“月光儿生天缘”,及五○则“佛度水
牛天缘”、五七则“二梵志受斋缘”共三则是譬喻本生的形
式。
五、有关男女众生今生所具瑞相;及得出家悟道的经过
,并述及过去世所作功德的因缘。
A、就内容言,包括卷七“化现品”的全部及卷九“声
闻品”的大部分及卷十“诸缘品”中的九八,一○○
二则,此中故事主角皆是男性。也包括卷八“比丘尼”
的大部分,而故事的主角皆是女性。其中述及男性所
生而具有的瑞相如︰具有金色身、身有栴檀香味、齿
间有八功德水流出、头顶有宝珠、宝盖、佛幡等随身,
有妙声者,有宝手自然出金钱、有须鬘花裹身、有大
威德大力气、能自然记诵三藏经典等,而获得这些福
报的最主要原因,是由前世供养塔之功德,所谓供养
塔则包括补塔、建塔枨、清扫塔、持香华供塔、以宝
珠供塔、以音乐供塔、以瓶水供塔、悬幡塔上等等。
亦有由于供养佛及比丘食物及净水等。又述及女性种
种的瑞相,如颈有宝珠随身,额有真珠鬘、有自然衣
裹身、袈裟裹身。有食物自然现前、具无碍辩才等,
而获致种种瑞相的原因,或由于供塔、布施供养佛僧
、精勤持戒、前生誓愿等等。又不论男女出家皆得罗
汉果位。
此外,卷十“诸缘品”中多是描述众生今世所受恶报
,及后遇佛出家之经过,并叙及前生所造之恶业及善
业。如须菩提生而嗔心极大。有一长老比丘在母胎六
十年方得出生;有一出生即无有手者,有生而容貌弊
恶身体臭秽者,有生有身体生疮者,有生而形貌极丑
,状似饿鬼者,而受此些恶报的原因多由前生为比丘
时,曾做了一件辱骂不恭敬承事众僧之事;也有是由
于阻止母亲供养众僧,并饿死母亲的;然又由于前生
都曾有供养众僧的行为,因此今世难受恶报,亦有善
缘得遇佛出家。
B、形式
(a)佛在某地 例︰卷七︰六一则 卷十︰
九三则 卷八︰七一则
六一则︰佛在迦毗罗卫国
│ 尼拘陀树下
↓ 七一则︰佛在舍卫国祇树
给孤独园
八一则︰同七一则
九一则︰同七一则
85页
┌譬
│ (b)富豪长者娶 六一则︰生一男儿作金色
│ 妇生瑞相子 七一则︰生女儿,顶上自
│ 或(女) 然有宝珠,光照
│ (恶相子) 城内
│ ↓ 八三则︰生一男儿,有宝
│ 手自然出金钱
│ 九三则︰生一男儿兀无有
│ 手。
│ (c)瑞相子或( 六一则︰见佛三十二相八
│ 女)见佛相 十种好,光明普
│ 好,得佛说 耀,如百千日,
│ 法得须陀洹 心怀欢心,佛为
│ 果 说法,得须陀洹
│ 果。
│ ↓ 七一则︰同上
│ 八三则︰同上
└喻 九三则︰同上
(d)出家得阿罗 六一则︰父母同意求佛出
汉果 家,精勤修行得
罗汉果。
七一则︰同上
八三则︰同上
九三则︰同上
┌本 (e)佛说瑞相子 六一则︰过去生中,以泥
│ (恶相子) 补治塔破之处,
│ (女)宿殖 并以金粉数涂其
│ 何福(何 上。
└生 恶业)本生
因缘 七一则︰过去生中为婢女
时,供佛僧饭。
八三则︰过去生中为长者
时以一金钱,供
养塔枨。
九三则︰还在世中以嗔恚
骂僧咒恶言于己
。是以今生无手。
以曾供养众僧,
今世得遇佛出家。
(f)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又卷八中,七五、七九两则,结构亦相似是譬喻本生的
形式,然内容却与前是瑞相女不同,七五则虽是瑞相女,然
以善舞在佛前轻慢放逸而受佛度并说前生因缘;七九则波斯
匿王所生之女是面貌极丑,身体粗涩。后亦蒙佛度化并说前
生所造之善恶业。八○则“盗贼人缘”则是卷八中唯一男性
主角,且是单纯譬喻形式,故事
86页
生动有趣。
卷九中八一则“海生商主缘”、八六则“化生比丘缘”
、及卷十中九九则“长爪梵志缘”,此王则仍是譬喻本生形
式,然其结构与内容则与前所述者不同。
三、小结
(一)就内容方面观察,可知撰集百缘经中的譬喻(avadana
), 全部是“阿波陀那”之义的譬喻。 没有(
aupamya)或(upama),比喻或比况的譬喻之义。
(二)全经的性质可说是一部佛陀崇拜的集录。全经中最主
要的人物是佛陀,佛陀是贯穿全经的灵魂人物。此种
说法可由本经中下列几点现象得知︰
a、一切众生都因供养礼敬佛陀而死后得生天, 或现
世得授记;且一切众生各自所造不同的罪福之业,
最后都要通过佛陀的救拔而得以出家修道得果位。
佛实为最大的福田。
b、 佛陀是唯一的全能全知者。唯有佛陀的宿命通能
完全的观照到,众生今生所受的果报与过去世中行
业的关系。佛能说出过去世中,众生的处所、所做
的善恶之业,以及与当时人物的关系,甚至连佛陀
的前生也参与其中。例如卷五〈饿鬼品〉中,目连
及舍利弗虽观察到饿鬼的诸种苦痛之相,然却不知
饿鬼是由宿昔造何业而得此报。饿鬼则告诉目连舍
利弗,佛陀知晓,可向佛陀请问。而由众生现在的
行业,而预测未来会有何种果报,也只有佛陀才能
预知预见。
c、经中用铺排的句法,不断重复的描述佛陀。 如“
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晖曜,如百千
日。安详雅步,威仪可观”;又如“佛便微笑,从
其面门出五色光,遍照世界作种种色,绕佛三匝,
还从顶入”等。
(三)本经可说是一部具有浓烈宗教宣传意味的书。书中众
生(包括比丘),几乎皆由单一的理由──是否有恭
敬佛僧供养佛僧,抑或辱骂佛僧不供养佛僧──而获
得不同的善恶业报。供养的行为成为决定业报的主因
,可见宣传众生宜恭敬佛教的强烈企图心。
(四)就思想而言,本经应属小乘思想,这由其中以佛陀崇
拜为主,没有其他大乘佛教中十方佛及菩萨的崇拜;
以及修行的果位,都是指小乘四果和辟支佛,可以看
出。
(五)虽属小乘思想,然大乘思想的根苗亦蕴藏其中,此由
经中的造塔、供养佛塔、及授记思想可以看出。卷一
〈菩萨授记品〉中共有十位发大誓愿并蒙佛授记将
87页
来得成佛者。这其中隐含了大乘的多佛思想与本愿思
想。又有关造塔供养的起源,可远溯于佛陀时代,如
十律诵卷五十六所载,须达长者曾求取佛陀的发与爪,
起塔供养,本经卷六五四则亦有记载频婆娑罗王(即
瓶沙王)晚年于后宫之中造立塔寺,向佛请求佛的发
爪供养其中而礼拜;此外摩诃僧祇律卷三十三所载,
波斯匿王仿效佛陀,建立迦叶佛塔礼拜供养。而本经
卷七、八、九中皆有建塔供养过去佛的记载;至于佛
涅槃之后,则当时印度共有八国平分佛陀舍利起塔供
养;后阿育王时有在家信徒所组成的菩萨集团,以礼
拜佛塔而对佛陀产生坚定信仰,此一佛塔信仰团体即
发展成后来的大乘佛教教团(注11)。 印顺法师也指
也“大乘佛法”是从“对佛的永恒怀念”而开显出来,
而造塔供养塔即是其中的怀念方式之一(注12), 本
经中广泛地谈到造塔供养塔的功德,可见亦有大乘思
想之根苗。此外,本经中有卷九声闻品。卷三〈授记
辟支佛品〉、卷二〈报施受供养品〉由声闻乘、独觉
乘、而至佛乘,可知隐然有大乘思想的痕迹。
(六)、就形式而言,本经最多的是“譬喻本生”的形式。
其次是“譬喻授记”的形式,其余是零星散在各卷中
的“譬喻”形式。
(七)、全经几乎都是循同一模式撰写,其结构约可分为五
部分︰(一)开端是佛在某地。(二)叙述某一众生的现
在情况。(三)由佛陀叙述此众生的过去世中之事。
(四)拉回现世,佛给予一训示做结论,并证明过去某
众生即现在某众生。(五)以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
奉行”结尾。而在用词遣字上,也常以同样的语词,
同样的句法一再出现各则故事中,是以经中的大多故
事,都缺乏文学的创造性与趣味性,给予以非常呆板
枯燥,千篇一律的感觉。唯有少数不套格式而写的故
事,显得较为有趣。(注13)。
贰、贤愚经
一、名称、翻译与性质
贤愚经,十三卷六十九则,元魏时慧觉、威德等八僧共
译于西元四四五年。现存的汉文译本有二种,宋元明版收有
十三卷六十九则,称为〈贤愚因缘经〉;丽本收有十三卷六
十二则,称为〈贤愚经〉。今大正藏本依高丽本为底本,再
依宋元明
───────────
(注11) 见佛光大辞典(塔条),六册,第5421页。
(注12) 印顺、《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中第43 页
-52页。
(注13) 如四○则、五九则、八○则、九九则等。
88页
三本补上计为十三卷六十九则,称〈贤愚经〉。此外,藏文
译本有十二卷五十一则,称〈贤愚经〉或〈贤愚种种喻教经〉
,译出年代至少在西元六三二年以后;蒙古文译本有十二卷
五十二则,译出年代至少在一二六九年后。(注14)
至于贤愚经的翻译,编纂因缘,及其性质由出三藏记集
卷九〈贤愚经记〉可知(注15)︰
“十二部经盖区别法门。旷劫因缘,既事照于本生,
智者得解,也理资于譬喻。贤愚经者,可谓兼此二义
矣。河西沙门释昙学、威德等凡八僧,结志游方远寻
经典,于于阗大寺遇般遮于瑟之会。般遮于瑟者,汉
言五年一切大众集也。三藏诸学各弘法宝,说经讲律
依业而教,学等八僧随缘分听。于是竞习胡音折以汉
议,精思通译各书所闻,还至高昌乃集为一部。……
以为此经所记源在譬喻,譬喻所明兼载善恶,善恶相
翻则贤愚之分也。前代传经已多譬喻,故因事改名曰
贤愚焉。元嘉二十二年岁在己酉,始集此经。……”
由上所述可知此经是河西沙门八人等,为寻觅经典而入
于于阗,于大寺之般遮于瑟会遇三藏诸学者宣说经律,乃各
书其所闻,后返回高昌,遂集成此书。而其性质是十二部经
中之阿波陀那,所要彰明的佛理是善恶因果,所以内容以譬
喻与本生为主;由于前代名为譬喻的经典已多,所以此经以
“善恶相反,正是贤愚之分”,而命名为贤愚经。
二、贤愚经的形式
贤愚经是阿波陀那集,全经六十九则约可分为下列四种
形式︰
(一)本生︰以世尊本生为最多;亦有世尊与弟子前世因缘
之本生,如佛与阿难、舍利弗及提婆达多、迦叶、憍
陈如等五人诸种本生之事,亦有二则天子本生(四一
、四四则),一则动物(蛇)本生(二○则)。全经
以第一则“梵天请法六事品”开始,叙说世尊得道后
,不欲住世欲立即入涅槃,梵天则叙述世尊六本生之
事,件件都为救度众生而不惜生命,请佛住世度众生
。以世尊之本生开头
───────────
(注14) 参考国译一切经本缘部“贤愚经解题”第61页。及
参考释依淳法师《本生经的起源及其开展》,〈贤
愚经〉一节第215-第216。
(注15) 大正55-67下。
89页
,再来讲譬喻,是有其寓意的编纂方式。全经中约包
括一、二、三、一二、一三、七、二一、三八、四一
、四二、四三、四四、四五、五○、五三、六三、六
八、等则是本生形式。
(二)譬喻本生︰以佛之大弟子们的譬喻本生为最多;次及
一般居士。大弟子们如师质子摩头罗世质、无恼指鬘
、五人比丘、优波斯、阿难、尼提、富那奇、金利弗
、大劫宾宁、阿那律、弥勒、婆世踬、檀弥离、象护
等等;不但彼皆成阿罗汉,又如佛度的五百乞儿、五
百盲人亦皆证果;大居士则描写二位女位性毗舍离及
苏曼,毗舍离并自证阿那含果。全经中约包括︰四、
六、八、九、一○、一一、一四、一六、一五、一八
、二三、二六、二八、二九、三○、三三、二二、二
四、三四、三七、三一、二六、二五、三五、四七、
四六、五一、六九、六六、六五、五七、五六、五五
、四五、四六、四七、五○、五三、五二、五四、等
则;占全经中最多的一种形式。
(三)现在譬喻︰包括只言今世之事的五则“海神难问般人
品”,及四八则“达须起精舍”二则。须达起精舍,
在叙述给孤独长者以金铺地买下太子花园,为佛僧起
精舍之事。诸经律中屡提及此事。
(四)譬喻授记︰共有三则。一七则叙述阿育王为小儿时遇
佛,以土当谷供佛,佛记其于佛涅槃百年后,当得作
王并为佛起八万四千塔分布供养佛之舍利。五八则佛
为二声闻说四谛法命终生天之鹦鹉,授记此二鹦鹉最
后皆可成为辟支佛;六二则叙述一梵志施佛少许白毡
作补衣用,得佛授记将来成佛之事。
(五)混合譬喻︰包括二则。二○则包括两部分一是譬喻授
记︰叙述佛为贫女难陀授记之事,二是譬喻本生︰佛
自说本生中然灯供佛,得佛授记之事。五八则︰包括
弥勒譬喻、阿那律本生、弥勒授记、弥勒本生等形式
,内容与中阿含说本经类似。
又就全经的结构言,每则几乎均以如下形式表之︰
(A)如是我闻。
(B)一时佛在××地方。
(C)主题部分。
(D)佛说此时,一切大众,敬奉佛教,欢喜遵承,皆共奉
行。
此种形式是依照阿含经的书写方式,是非常正式的经典
形式。撰集百缘经也是类似形式,然少了“如是我闻”四字
;“如是我闻”四字,为经典的开头语,释尊于入灭之际,
曾对多闻总持的弟子阿难,言其一生所说之经藏,须于卷首
加上“如
90页
是我闻”一语,以与外道之经典区别。“如是”,系指经中
所叙之释尊言行举止。“我闻”,则指经藏编集者阿难自言
听闻于释尊之言行(注16)。一切阿波陀那的经典,都在阿含
律藏以后方成立,自不具备“如是我闻”的性质,也因此除
贤愚经外,其余阿波陀那的经典均无用此四字开端;然贤愚
经中确实以佛为中心,每一则故事的开头与结尾,皆必有世
尊的参与。此外有时在A之前,有一小段佛理的论述做为开
端如二一则;又有时在C之后,D之前,会有一小段对D所
作的结论如八、九则;然皆属少数,绝大数以ABCD四个
部分构成一则。
三、贤愚经之内容
贤愚经的内容非常丰富,约可分为下列数点而言︰
(一)强调孝顺的重要︰七则〈须阇提品〉,由阿难赞一七
岁小儿乞食养父母,以好菜与父母,破败臭秽则自吃
之孝行,而引起世尊自说本生中之孝行。并强调以孝
顺之功德方能“上为天帝,下为圣主,乃至成佛三界
特尊,皆由斯福。”
(二)佛法的功效,可使人平安且得珍宝︰如五则海神问海
上商船之种种疑难,由于商主皆能以佛法答之,海神
不但未翻覆其船,并送其无数珍宝。又五八则叙述鹦
鹉闻法生天;五九则叙述鸟闻比丘诵经生天;六○则
五百雁闻佛说法生天;都是叙说鸟类闻法脱动物身来
彰显佛法之功效。
(三)佛与外道之对抗︰一四则叙述六师与佛较现神通,佛
共现十四日神通,六师不堪一击,佛度无数众生(包
括地狱道),佛并说本生修福德之事。
(四)弘扬法句经︰二二则中佛以法句经赠予摩诃斯那女,
并言“过去诸佛如恒河沙,尽说法句,未来诸佛如恒
河沙,尽说法句”。
(五)弘扬毗沙门天王︰二二则叙说沙门天王闻摩诃斯那女
诵法句经即伫立恭听,并心生欢喜称摩诃斯那女为“
姊妹”;并告其若念经或供养众僧时,亦将功德回向
毗沙门天王及其眷属,毗沙门天王有天耳即能听闻,
而派其眷属拥护是人。依据佛典记载,毗沙门天王是
四大天王中之多闻天,也是四大天王中最为热心护持
佛法之神祇(注17)。二二则弘扬毗沙门天王,一则显
示诵经之功效,一则亦显示毗沙门之威德。
───────────
(注16) 佛光大辞典第三册,第2366页下。
(注17) 见两拨子编《毗沙门天王法汇》,第1页,弥勒出
版社78年10月出版。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