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譬喻佛典之研究─撰集百缘经、贤愚经、杂宝藏经、大庄严论经(2)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丁敏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91页

(六)弘扬弥勒将下生成佛之事︰二二则叙述弥勒将于五十
六亿十千万岁后来此世界成佛,广度众生。五七则中
叙述弥勒成佛后,将持佛之遗教三次会度释尊所未度
尽之众生。而弘扬弥勒成佛之目的,在劝人今世应勤
修善法,即使在此末法时代,未能离生死,当于人天
受无穷福,俟弥勒成法时,可听弥勒说法而得解脱。
(七)善恶业报福祸之事︰此项可谓全经之主旨所在,全经
中大部分的则数都在宣说此点。
(A)等流果︰等流果之业报,多在叙述佛与弟子本生之事
。如三一则舍利弗先佛入涅槃之事,佛自叙本生中舍
利弗“当于尔时,不忍见我死,而先我前死;乃至今
日不忍见我入于涅槃而先灭度。”又三三则佛度五百
盲儿中,佛自说其对此五百盲人“我非但今日除其冥
暗,乃往久远无量劫时,亦为此等,除大黑暗。”
(B)异熟果︰异熟果之果报,又可分为以下三种︰
(a) 纯白业得纯白果报︰如四则叙述有一沙门生于豪富
家,且生而能言,又复得学道得神通,乃因本生之
中曾以身作佣供养众僧。又如六则叙述恒伽达今世
投山溺水皆不死,食无毒苦,箭射无伤,又遇佛出
家得道皆因本生中曾救人命。又九则金财童子生而
手握二钱,一○则华天童子生而有天雨众华满其舍
;一一则宝天童子生而天雨七宝于其屋内;三人又
皆出家证阿罗汉,皆由过去世中为贫人时,曾至心
供养众僧之故。此皆由过去世种善因,今世成熟而
得福报。
又有现世行善即得善果之花报︰如一九则婆罗门妇
因受八关斋戒现世由贫转富;二七则迦旃延尊者教
贫穷老婢,以净瓶水供其而卖贫,此婢立即生天受
乐之事。
(b) 纯黑业得纯黑报︰五一则叙述一百头鱼,过去世为
一婆罗门名迦毗梨,为盗佛法伪作沙门,后又恶口
骂众生;而六则叙述一生于臭水中之大虫,过去世
中曾为比丘曾欺僧、恶口骂僧;此二者由恶业,佛
言其“此贤劫千佛过去,犹故不脱。”在未来久远
劫数中,生生死死仍受同样之恶报。
(c) 杂业得杂报︰强调善恶之业的不可抵消,先世所作
善恶业,今世果报成熟都要自受。如一六则微妙女
尼,以其先世尝以针刺小儿囟门上并发恶毒咒誓,
今生除己受自毒咒之报;并虽由前善业而能蒙佛救
度,出家证罗汉果,然仍日日受热铁针,从顶上入
于足下出之苦。又如二三则尸利苾提,四六则的优


页92

婆斯提,三四则的富那奇等,皆因先世曾造功德而
今逢佛得道;又因先世皆曾为恶,今世亦在出家前
或出家证果后仍要受报。

四、贤愚经之特色

(一)含有大乘思想︰本经的中心思想仍属小乘,在在处处
宣扬小乘四果,然其中亦含有大乘思想。三四则中言
“复有发意趣大乘者,复有坚住不退地者。”又二○
则中贫女难陀以灯供佛,目连欲不其灯,世尊语其“
非汝声闻所能倾动”,又言此灯是“发大心人所施之
物”,又佛授贫女难陀将来成佛之记。此皆寓有贬声
闻而肯定“发大心”上求佛道之大乘意味。又五七则
言“发无上正真道意”,而六七则言“发大乘心逮不
退者”,是皆大乘思想,用明用“大乘”二字。
(二)大量采用经、律部中故事,尤是律部故事甚多,如五
七则“婆婆离品”中,有关阿那律本生及弥勒授记部
分;及三四则富那奇事四六则优婆斯事、四七则儿误
杀父事;五一则百头鱼前生事;三五则尼提之事;则
散檀宁长者一生事;二一则贫女难陀事;一四则降服
六师品等等皆由各律部中出来;而如六则尸毗王本生、
顶生王本生等,则由阿含经中出来。(详细出处见附
表)
(三)故事内容丰富︰(a) 有时一则含有一个或数个其他经
律中之故事,并又穿插敷衍出其他经律中所无之事。
如三七则毗含离母之事中间有一段,特叉尸利王欲试
舍卫国有否智者之段,与杂宝藏经中四则弃老国中天
神问难国君之段同,又毗舍离母以四事供养众僧见于
律部(注18);此外如毗舍离出生至婚嫁生子之事,则
为本经独有的铺陈。又如二三则“尸利苾提”品中见
女饿鬼段所描述的,与律部亿耳入鬼城中见女饿鬼一
段同,然其余则自行敷衍而成(注19)。又三八则佛最
先度憍陈如等五人之因缘,用撰集百缘经卷四“莲华
王舍身作赤鱼缘”之佛本生,再加入五人为木工之故
事而成。又六七则优波掬多尊者之事,大庄严经论中
只有尊者要求魔变佛相一段;本经则有尊者之狗之事,
亦有优波掬多前生在佛世时之事;及其自说本生之事。
又如五二则指鬘比丘之譬喻本生中,又插入律部中波
斯匿王见形陋声美比丘之事(注20);又如二二则内容
丰富包含了毗沙门天
───────────

(注18) 大正22-卷十628。

(注19) 大正23,根有律皮革事卷上1051上。

(注20) 大正24,根有律毗奈耶杂事,卷四221-222下。

93页

王以及弥勒成佛之故事,又包括了摩诃斯那女自割股
肉和药煮炖,供养病比丘,佛因制戒禁止比丘食人肉
之事,而此段又出于律部(注21)。
(四)虽如撰集百缘经般,每则有固定结构,然却不似撰集
百缘经般,对故事内容也循同一模式描写,而令人感
到枯燥。贤愚经的文笔酣畅,驰骋于神秘的幻想的文
学领域,使故事高潮迭起引人入胜。能如上面第二点
所言,任意组合随意安插经律故事,而安排巧妙;此
外如三四则中描写佛五百弟子之大显神通;三六则佛
化成幻王之庄严特出,都是极尽描写之能力。无怪乎
蒙古译本称其为“譬喻大海”。
(五)叙说诸多女居士之事︰虽然各经律及诸譬喻经中亦有
女居士之事,然无有如本经中叙述之多、之长,有各
女居士皆是佛门大德大护法;如三七则叙述毗舍离母
之事;二二则摩诃斯那女之事;一九则婆罗门女差摩
事;六五则苏曼女之事;而二○则贫女则记难陀蒙佛
授记将来成佛之事。盖在印度重男贱女的风俗下,能
特别彰显女子的可以成为大居士,可以成佛,可以证
道(一六则微妙女尼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五、附表︰贤愚经中的故事,见于其他经律中者。
┌──┬────────┬──┬──┬────────┐
│ 则 │ 贤 愚 经 │ 卷 │ 则 │经 名│
├──┼────────┼──┼──┼────────┤
│ │梵天请法六事品 │ │三四│撰集百缘经(善面 │
│ │ │ │ │王求法缘) │
│ 一 │1妙色王本生 │ │三五│同上经(梵摩王太│
│ │ │ │ │子求法缘) │
│ │4昙摩绀太子本生│ │二四│增壹阿含 │
│ │6尸毗王本生 │ │ │ │
├──┼────────┼──┼──┼────────┤
│三 │二梵志受斋品 │ │五九│撰集百缘集(二梵│
│ │ │ │ │共受斋) │
├──┼────────┼──┼──┼────────┤
│四 │波罗捺人身贫供 │ │七二│同上经 │
│ │养品 │ │ │善爱比丘尼生时有│
│ │ │ │ │自然食缘 │
└──┴────────┴──┴──┴────────┘

───────────

(注21) 大正22,四分律卷四二,868下-869上。

94页

┌──┬───────┬──┬──┬─────────┐
│ 五 │海神难部船人品│ │ 四 │杂宝藏经弃老因缘 │
│ │ │ 二 │ │法句譬喻经喻华香 │
│ │ │ │ │品之二 │
├──┼───────┼──┼──┼─────────┤
│ 六 │恒达伽品 │九八│ │撰集百缘经(恒达 │
│ │ │ │ │伽缘) │
├──┼───────┼──┼──┼─────────┤
│ 七 │须阇提品 │ │二一│杂宝藏经 │
│ │ │ │ │王子以肉济父母缘 │
├──┼───────┼──┼──┼─────────┤
│ 八 │波斯匿王女金刚│ │二○│杂宝藏经(波斯匿 │
│ │品 │ │ │王丑女赖提缘) │
├──┼───────┼──┼──┼─────────┤
│ 九 │金财因缘品 │ │八三│撰集百缘经(宝手 │
│ │ │ │ │比丘缘) │
├──┼───────┼──┼──┼─────────┤
│一三│慈力王血施品 │一一│ │根有律破僧事 │
├──┼───────┼──┼──┼─────────┤
│一四│降六师品 │五一│ │四分律卷五一 │
├──┼───────┼──┼──┼─────────┤
│一六│微妙比丘尼品 │三○│ │根有律杂事(瘦瞿 │
│ │ │ │ │答弥事) │
├──┼───────┼──┼──┼─────────┤
│一八│七瓶金施品 │ │五一│撰集百缘经(贤面 │
│ │ │ │ │悭贪受毒蛇身缘) │
├──┼───────┼──┼──┼─────────┤
│二○│贫女难陀缘 │一二│ │根有律药事 │
├──┼───────┼──┼──┼─────────┤
│二五│长者无耳目舌品│ │三四│旧杂譬喻经 │
├──┼───────┼──┼──┼─────────┤
│二六│贫人夫妇叠施得│ │七三│撰集百缘经(白净 │
│ │现报品 │ │ │比丘尼衣裹身生缘) │
├──┼───────┼──┼──┼─────────┤
│二八│金天品 │ │ 九 │道略集杂譬喻经 │
├──┼───────┼──┼──┼─────────┤
│三○│散檀宁品 │一四│ │根有律药事 │
├──┼───────┼──┼──┼─────────┤
│三三│五百盲儿往返逐│ │三二│众经撰杂譬喻经 │
│ │佛缘品 │ │ │ │
├──┼───────┼──┼──┼─────────┤
│三四│富那奇缘品 │ 二~四 │根有律药事 │
├──┼───────┼──┼──┼─────────┤
│三五│尼提度缘品 │ │四三│大庄严经谕 │
│ │ │一九│ │出曜经 │
│ │ │四二│ │有部毗奈耶 │
├──┼───────┼──┼──┼─────────┤
│三六│大劫宾宁品 │ │八八│撰集百缘经(罽宾 │
│ │ │ │ │宁王缘) │
├──┼───────┼──┼──┼─────────┤
│四二│善事太子入海品│一五│ │根有律破僧事 │
├──┼───────┼──┼──┼─────────┤
│四五│阿难总持品 │ │一四│众经撰杂譬喻经 │
├──┼───────┼──┼──┼─────────┤
│四六│优婆斯兄所杀品│ 六 │ │有部毗奈耶 │
└──┴───────┴──┴──┴─────────┘   

            95页

┌──┬───────┬──┬──┬────────┐
│四七│儿误杀父品 │五八│ │十诵律 │
├──┼───────┼──┼──┼────────┤
│四八│须达起精舍 │五○│ │四分律 │
├──┼───────┼──┼──┼────────┤
│四九│大光明始发无上│ │五三│大庄严经论 │
│ │心品 │ │ │ │
├──┼───────┼──┼──┼────────┤
│五一│迦毗梨百头品 │一四│ │摩诃僧祇律 │
│ │ │ 九 │ │有部毗奈耶(十八│
│ │ │ │ │头鱼) │
├──┼───────┼──┼──┼────────┤
│五二│无恼指曼品 │三八│ │杂阿含 │
│ │ │三一│ │增壹阿含 │
├──┼───────┼──┼──┼────────┤
│五七│婆婆离品 │ 六 │ │根有律药事 │
├──┼───────┼──┼──┼────────┤
│五九│二鹦鹉闻四谛品│ │三九│众经撰杂譬喻经 │
├──┼───────┼──┼──┼────────┤
│六○│五百雁闻佛法生│ │ │ │
│ │天品 │ │六○│撰集百缘经(五百│
│ │ │ │ │雁闻佛说法因缘)│
│ │ │ │一百│杂宝藏经(五百雁│
│ │ │ │ │闻法生天缘) │
├──┼───────┼──┼──┼────────┤
│六四│顶生王品 │六○│ │中阿含 │
└──┴───────┴──┴──┴────────┘

参、杂宝藏经

一、年代、与译者

杂宝藏经,共十卷,一二一则。出三藏记集记西域沙门
吉迦夜, 于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宋明帝泰豫二年,A.D.
473),与沙门统昙曜共同译出, 卷二云︰“右三部(包括
杂宝藏经等),宋明帝时,西域三藏吉迦夜,于北国以伪延
兴二年,共僧正昙曜译出,刘孝标笔受,此三经并未至京都
。”(注22)
文中明确指出杂宝藏经乃吉迦夜与昙曜共译,且此经未
流传至南方。至于笔受者刘孝标所处所代,与世说新语的注
者南朝梁的刘孝标非同一时代,因此不是同一人。
───────────

(注22) 见大正55,13中。

           96页

杂宝藏经的梵文原本今已散失,学者无由知其梵本原貌
,日本“南条目录”第一三二九条,载其梵名为(Samyukt-
aratnapitaka-Sutra),大概是按汉译之名,再翻回梵文的
经名(注23)。由于本经卷九(一一一)则记有“难陀王与那
伽斯那”共论缘,难陀王即是指希腊人大夏王弥兰陀(或弥
兰)王,而“那伽斯那”即是那先比丘,他们的年代约在佛
灭后二百年顷;又卷八九四则记“月氏国王与三智臣作善亲
友缘”中,言月支王名栴檀罽尼吒,其第一智臣是马鸣尊者
。栴檀罽尼吒王即迦腻色迦王,与马鸣尊者关系深厚,马鸣
应为西元二世纪初人(A.D.100-160),与迦腻色迦王的时
代相当(注24)。因此本经可视为在西元二世纪之时完成。又
由于卷八的九三、九四则均提及迦腻色迦王,卷九(一一一)
则提及弥兰陀王,而此二王均曾统治西北印度,可见杂宝藏
经应是出于西北印度的作品(注25)。

二、形式与内容

杂宝藏经的内容,是收录散在北传四阿含经中,和各部
派所传律藏中,有关譬喻,因缘,本生等的部分,杂然集录
而成的经集。其性质相当于十二部经中的譬喻(注26)。虽然
内容庞杂,然各卷的主旨及形式,仍有脉络可寻,兹分析如
下︰
(一)卷一(a)就内容言,强调尊亲孝养的重要, 及不孝之
恶报。由二至八则,皆在说明世尊于过去世中孝养父
母的种种崇高伟大的德行,或因违逆父母而入地狱之
事。如二则叙说世尊往昔为人子时,曾牺牲己命以己
身之肉供养父母,使父母得以存活;又四则在弃老国
中独不遗弃己之年老父亲;又二则言做仙人时,乃至
三则为动物──鹦鹉时,皆不忘供养父母之责。又七
则言因昔以钱奉养母亲,而得分别在琉璃城、颇梨城、
白银城、黄金城四城受玉女及如意宝珠等大快乐;但
因曾抓拔母亲头发亦堕地狱受头戴火轮之苦。这皆以
世尊为例,以彰显孝亲之重要。
一则十奢王缘,与印度两大史诗中罗摩耶那一书中主
角──罗摩王子的故事相同。在彰显兄弟皆能体察父
意,不争权势互相让位,兄友弟恭使得风调雨顺,国
泰民安。
───────

(注23) 见《国译一切经》十五册,本缘部(一),杂宝藏经题
解,第123页。

(注24) 见印顺法师《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
第七章第二节第三项“马鸣”第335页。

(注25) 参考释依淳《本生经的起源及其开展》第八章第三节
第六项,“杂宝藏经”第214页~第215页。

(注26) 同注23。
            97页
(b)就形式而言,二至八则皆是本生谈的形式。 大体
而言,皆是三段式的结构︰(Ⅰ)言佛当前的事缘;
(Ⅱ)佛就当前事缘,广说过去生中事,以明非但今
生如是,过去世亦曾如是;(Ⅲ)结合过去世与当前
的人事。常有“尔时××,我身是也。”之句。例如
三则“鹦鹉子供养盲父母缘”︰
┌本 (Ⅰ)言佛在王舍城,告诸比丘不供养盲父母,与供
│ 养父母之罪福业报。诸比丘言佛常赞叹孝顺父
│ 母之功德。
│ (Ⅱ)佛言非但今日,于过去世亦如此。例如往昔雪
│ 山之中,有一鹦鹉为供养父母,常采好华果稻
│ 谷,为田主捕获,田主感于鹦鹉的孝心,放归
│ 并允其日日来采。
└生 (Ⅲ)佛复言尔时鹦鹉,我身是也。尔时田主,舍利
弗是;尔时盲父,净饭王是。尔时盲母摩耶是

另一则“十奢王缘”,是譬喻形式。九则“鹿女夫人
缘”是本生因缘形式。

(二)卷二︰(a)就内容言︰可分为强调孝养的重要, 及宣
说善恶因缘果报之事。
1.有关强调孝养之重要,如一四则言老者的智慧,是
成年人所不能及之故事;一五则言如动物白香象尚知
教养父母,一七则言即使母杀害其子,子亦无怨之事

2.此外,宣说善恶因缘果报之事。如二○则言波斯匿
王丑女今世貌陋,却能生在王者之家的前世因缘;二
一则言波斯匿王女善见,今日之一切情形,皆由前世
业力因缘所定;一八、一九则言佛二位今生已得阿罗
汉的弟子,仍遭毁谤的前世业因;二三则言须达长者
妇以米供养佛僧,现世即得丰用无匮之报;二五则言
一宦官因以钱救赎五百小牛之命,现世即得男根具足
之福报;二六则结论云:“由是观之,善恶报应,行
业所致,非天非王之所能与。”
(b)就形式言,以言世尊本生的形式最多(注27),例如一一则
 “兔自烧身供养大仙缘”:
(Ⅰ)言佛安立一虽出家仍眷恋亲属的比丘,往阿兰若处修行,
 此比丘寻得阿罗汉具六神通本。佛诸弟子问其原故。
(Ⅱ)佛告弟子,非但今日能安立,乃于往昔亦能安立。往昔
 有一兔曾自烧身以供仙人食之,使仙人得以延命修行得五神
 通。
(Ⅲ)佛言尔时五通仙者,今比丘是。尔时兔者,我身是也。
──────────

(注27) 有关世尊本生的有:一、一一、一二、一三、一四、
一五、一七、二二则。
            98页
其次亦有譬喻形式,说今生事迹(注28)。如一六则言须
达长者妇供佛获现世福报的经过情形。
其次亦有譬喻本生形式(注29)。如二0则言波斯匿王有
一丑女,王匿藏之,及长为其嫁夫并嘱夫匿藏之,后丑女至
心求佛而获感应容貌变美。波斯匿王遂前王问佛此丑女罪福
之事,佛遂为说丑女前世所造之善恶因缘。

(三)卷三︰
(a)就内容言,以有关佛及弟子今世受恶口毁谤的前世
因缘为主。其中大多数则皆在言佛与提婆达多前世
之因缘,提婆达多生生世世皆在毁谤佛,即使二者
均为动物身分时亦是如此(注30);唯有三九则是言
八天子次第问佛天宫福报多寡的前世因缘。二八则
言佛弟子仇伽离因毁谤舍利弗、目连行淫而堕地狱
之事。
(b)就形式言,以世尊的本生译最多(注31);如三一则
“共命鸟缘”︰
┌本 (Ⅰ)佛在王舍城,诸比丘问佛,提婆达多是佛堂
│ 弟,何以常欲害佛。
│ (Ⅱ)佛言不但今世,过去世亦如此。昔雪山有一
│ 共命鸟一身二头,其中一头见另一头常得美
│ 果食之,遂食毒果,二头俱死。
└生 (Ⅲ)佛言尔时食甘果者,我身是也。尔时食毒果
者,提婆达多是。
其次有譬喻本生之形式(注32),如二八则“仇伽离谤舍
佛等缘”,譬喻部分言仇伽离谤舍利弗目连行淫之事件,本
生部分即言弥勒本生之事。
另外,三八则是本生形式。八天子自言在天宫受福多寡
,是由前世为人时对父母孝养多寡之因缘而定。

(四)卷四︰
(a)就内容言,以谈有关今生布施供养即获现世之善果
为主。行布施的人物有贫男子、贫女人、贫夫妇、
小沙弥、国王、比丘、比丘尼、书匠、穿珠师等,
形形色色不同阶层不同身分之人;其中以救群蚁命
、补治故塔寺壁、向佛恳求,而获现世延寿之福报
,而以布施食物、金钱、用品、衣物等,获得现世
得富贵、权位的福报。
───────────

(注28) 有关譬喻形式有︰一六、二四、二三、二五、 二
六则。

(注29) 有关譬喻因缘形式︰二○、二一、一八、一九则。

(注30) 卷三中除二八、三九则外,由二七至(除二八外)
三八则皆言世尊与提婆达多之事

(注31) 卷三中︰二九则至三九则。

(注32) 卷三二七、二八则。
99页

(b)皆是譬喻因缘形式。皆是描述现世所做的善因,而
获得现世的善果。如四四则言一沙弥本应于七日后
命终,然因救随水漂流之蚁群性命,得延长寿命之
福命。

(五)卷五
(a)就内容言,谈布施持戒得生天界之因缘果报。生天
的主角除七○、七一两则是男子外,其余的是女子
。此些女子的身分有外道婆罗门女、长者夫妇、贫
女、童女等,生天的功德有以华供佛、燃灯供佛、
以香涂佛足,见佛生欢喜心、对佛一礼拜,回车避
道礼让世尊,以房舍毛毯供佛,造浮图与僧坊,以
香华供佛,受持五戒等等。
(b)就形式而言,其一是因缘本生形式, 兹分析其结构
如下︰

┌因
│ (1)释提桓因见天女 包括五一、五二、五三、五四
│ 相好问天女何因 、五五、五六、五七、六五、
│ 缘而有此相好( 六七则
│ 以韵文问) 例︰五二则
│ 尔时复有一天女,头上花曼光
│ │ 明晃曜,…来集善法堂上。时
│ │ 天帝释以偈问“汝音作何福,
│ ↓ 身如真金聚光色如莲花,而有
│ 大威德…”。

└缘
(2)天女回答(以韵 天女答︰
文答)因造×× “我昔以莲花,供养迦叶塔。
功德。 今日值世尊,得是胜功德。生
↓ 处于天上,得是金色报”。
(3)释提桓因(以韵 释提桓因赞︰
文)赞叹。五四 “甚奇功德田,灭除诸秽恶,
、五三、五六、 殖因者甚少,获得胜果报。”
五七则无此部分
)。
┌本 ↓
│ (4)天女供佛报恩 尔时天女即从天下,执持华盖
│ ,来到佛所听佛说法,得法眼
│ 净还于天上。
│ 听佛说法(以
│ 散文)

           页100

│ 得须陀洹果。 时诸比丘,即问佛言,此女往
│ 昔作何行业,得报如是。
│ ↓
└生
(5)佛告诸比丘 佛言过去之时,以妙莲华供养
天女宿殖何福( 迦叶塔,故获胜果今见道迹也
何因)(以散文 。
)而得天身之缘


其二是譬喻本生形式,兹分析其结构如下︰
(1)主角现生殖福之 包括五八、五九、六○、六一
行事 、六二、六三、六四、六六、
┌譬 六八、六九、七○、七一、七
│ 二则
│ 例︰六三则︰
│ │ 南天竺有一长者童女,早起扫
│ ↓ 地会值如来于门前过,见生欢
│ 喜注意看佛。
└喻
(2)命终之后,得以 命终生天。
┌本 生天。
│ ↓
│ (3)以天子身来到佛 知由见佛欢喜善业而生天感佛
│ 所供佛报佛恩, 重恩,来供养佛,佛为说法,
│ 听佛说法,得须 得须陀洹。
│ 陀洹果。
└生 ↓
(4)佛为诸比丘说天 比丘问以何因缘令此女子生天
子生天因缘。 得道,佛言︰“昔在人中早起
扫地,值佛过门,见生喜心,
由是善业生于天上,又于我所,
闻法证道。”
(六)卷六︰
(a)就内容言,约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天人等不同
众生归依佛的因缘。如七三则叙述帝释向佛请问诸
种人生哲理,以及佛对其开示正道的佛理,帝释疑
惑豁然而解,遂归依佛。七四则言憍陈如等五人,
能成为最初蒙佛所度归依于佛的弟子,乃因过去生
中,曾发誓愿,愿于当时是狮子身的世尊成佛之时
,能在最初会上,闻法得道。另一部分是佛说布施
之福及佛咒。如七六则

101页

是佛以说理形式言七种布施之福报,七七则举天旱
浴佛得雨之例,以证“若种少善于良福田,后必获
报”,并勉励修行人“当勤心作诸功德,莫于小善
生下劣想。”而佛咒则有七五则的佛说净眼之咒语
,以及七八则以舍稣弗、摩诃罗对施主使用同一咒
愿,而有福祸两种遭遇为例,告诫弟子使用咒愿宜
合时机。
(b)就形式而言,本卷形式不一致,包括七三则“帝释
问事缘”、七五则“差摩子患目归依三宝得眼净缘
”是譬喻形式;七四则“度阿若憍陈如等说往日缘”
、七七则“迦步王国天旱浴佛得雨缘”是本生形式,
七八则“长者请舍利弗、摩诃罗缘”是譬喻本生形
式。至于七六则“七种施因缘”是纯说理形式。

(七)卷七︰
卷七的内容较驳杂,约可分为四部分而言︰(a) 有关佛
今昔世中之种种事,如七九则“婆罗门以如意珠施佛出家得
道缘”言佛度婆罗门外道之事及昔生度化之因缘;八○则“
十力迦叶以实言止佛足血缘”,乃在彰显佛生生世世皆以慈
悲心、无害人心、怨亲平等之心待众生。八一则“佛在菩提
树下魔王波旬欲来恼佛缘”,主旨在说明代表人性追求真理
美善的佛,生生世世是不会被代表人性中邪恶堕落的魔波旬
所击败。八二则“佛为诸比丘说利养灾患缘”乃佛为比丘说
贪求利养之害,以乃己生生世世不求利养之事。
就形式而言,此部分七九一八二则皆是譬喻本生之形式

例如七九则︰
譬 Ⅰ、言佛告婆罗门所持如意珠之来源及其功用。使
婆罗门心生欢喜,以珠供佛得道。
喻 Ⅱ、佛说往昔之世佛与此婆罗门的当时身分,及佛
度化彼之事迹。
本 Ⅲ、佛结论云︰“尔时××我身是也;尔时××,
今此婆罗门是也”等等。
生 (b) 言诸众生生天之因缘,包括八三一九○则。
能生天的众生身分有如︰临被刑杀之贼、刖手足之人、
长者、贫人、出家者等,能命终生天所殖之福为︰见佛欢喜
、受佛施食、请佛乘车、以毡供佛、闻佛说法心生欢喜、出
家修行等等。
就形式而言,此部分是譬喻因缘之形式,其结构一致,
分析如下︰

102页

Ⅰ、主角人物现世所殖之福。 八三则︰有一临刑贼
↓ 人,于赴刑场途中,
逢见如来,心生欢喜。
Ⅱ、命终生天为天子。
↓ 命终生天。
Ⅲ、以天子身来供佛报恩, 感佛恩德,来下供养,
闻佛说法,得须陀洹 佛为说法,得须陀洹。
果。

Ⅳ、佛告诸比丘此天子生 佛告诸比丘此天子昔
天之因果。 在人中,为王所杀,
临死之时,见佛欢喜,
乘此善因,生彼天宫。
(c)有关阿罗汉祇夜多之事迹。包括九一、九二、九三
、三则。
叙述祇夜多出世于佛入灭后数百年的北印度罽宾国
,为一得道有大神力的阿罗汉,曾降服二千罗汉共
同发出神力皆驱逐不走的恶龙王阿利那,祇夜多只
在龙池边三弹指告诫恶龙王︰“速离去,不得住此
”,龙王即行离去。
又记月氏国王栴檀罽尼吒(即迦腻色迦王)欲见只
夜多,躬自与臣从往访,然祇夜多静默端不迎,王
见其威德,倍生敬信,后得其“王来时道好,去如
来时”之教诫而还其国。
又祇夜多曾与弟子于路中见一鸟,而告弟子此鸟过
去生中曾为其子因缘故事;及曾五百世投胎为狗,
常为饥渴所恼之事。
九一、九二、九三、三则有关祇夜多的记事,与付
法因缘传卷五所载之达摩蜜多传符合 (注33), 又
多罗那多 (梵Taranatha)之印度佛教史第十二章
载,迦湿弥罗国有师子王, 出家名为善见 (梵
Sudar'sana)证得阿罗汉果而说法, 时有健陀罗
甸之迦腻色迦王闻德,往迦湿弥罗闻其法,供养佛
塔及僧伽。亦可视为同一事实之记载。由是推知,
祇夜多,达摩蜜多,善见恐系异名同人,而曾为迦
腻色迦王之师(注34)。
这三则的形式,九一则,“罗汉祇夜多驱恶龙入海
缘”、九二则“二比丘见祇夜多生天缘”是譬喻因
缘形式、九三则“月氏国王见祇夜多缘”是譬喻形
式。
───────────

(注33) 大正50,316 。

(注34) 参见佛光大辞典四册第3921页中-下,(祈夜多)
条。

           103页

(d)九四则“月氏国王与三智臣作善亲友缘”,叙述月
氏国王栴檀罽尼吒与三智臣马鸣菩萨、摩吒罗、良
医等友善的故事。形式属譬喻。

(八)卷八︰
(a)就内容言,全卷除一○一则外,由九五则至一○○
则,皆是叙述佛今生与过去生中度化众生的事迹。
如九五则言度恶心向佛的辅相夫妇;九六则言度同
父异母难陀出家修道之事;九七则言度化大力鬼神
之事;九八则言度化以毒食害佛的辅相妇;九九则
言度六师外道的尼乾子;一○○则言度五百白雁之
事;且这些被度的众生,非但今世蒙佛所度;往昔
世中佛亦曾以不同的面目身分,度化这些亦以不同
面貌身分出现的众生。另一○○则是言提婆达多放
醉象害佛的今生与昔生中之事。
(b)全卷皆以譬喻本生的形式出现。如九五则“拘尸弥
国辅相夫妇恶心于佛,佛即化导得须陀洹缘”︰
譬喻 Ⅰ、叙述佛度化恶心向佛的辅相夫妇之经过。
┌本 Ⅱ、佛言非但今世,过去之世亦曾调伏之的经过。
└生 Ⅲ、佛亦言尔时××,我身是也。尔时××,今辅
相是也。尔时××,辅相夫人是也。

(九)卷九︰
就内容而言,全卷各则中除一○六则鬼子母外,皆没有
佛的参与其中,性质是将各种趣味故事附会上佛法的杂集。
一○二则“迦旃延为恶生王解八梦缘”,又称八梦经,
是一则以梦为全经主题之“梦经”。内容叙述迦旃延教化其
本国之暴君生王,王深敬佩,欲归依佛法。后有婆罗门嫉之
,适逢王夜梦八事,呼婆罗门占梦,婆罗门歪曲八梦之意义
,迦旃延指摘其奸计,并另为王解说八梦,日后一一符合前
兆,王乃忏悔恭礼,归依三宝之事。是譬喻因缘之形式。
一○三、一○四则皆言恶生王今生得金钱粟宝钵之事,
并溯及过去生中布施之因。一○三、一○四则皆是譬喻本生
形式。一○四则强调布施才能得富,求天而不布施是无用的
。一○六则叙述佛度食人的鬼子母,并告鬼子毒其堕鬼道之
前世业因。一○八、一○九则皆言邪祠之非。一○九则言子
欲烝母,即时地自动裂开,身陷地狱。一一○则言悖逆子打
母,立获断臂之现世报。一一二则言恶媳欲害其婆反害其夫
之恶报。一一四、一一五则言至心求道,必能获得果位。一
一一则是难陀王(弥兰王)与那伽斯那比丘(那先比丘)论
道之事,此是历史事实的记载。一一三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