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的佛(2)
心灵本身是非常细微的,但由心灵所生的思想及感觉,就不像纯真的心灵那样细致。思想和情感都是有限的,心灵则是无限的。思想是无明的化现,所以是有限的。宇宙最细微的能量,是物质存在最细微的成份。这些细微能量及心的思想与情绪,是能结合在一起的。宇宙细微的能量与思想、情绪,因业力的力量结合,故称为业风。结合之後进入所谓的第一物质,这第一物质即是我们所知的液态身。
在正常的情况下,液态身在二十九天之後会凝结,凝结的过程缓慢,但在二十九天後,业风、宇宙能量及心灵的情绪面,全都汇集到这个渐渐凝结的液态身的中央。业风包括父亲、母亲、自己,大家的业力聚集到一块儿,就像旋风的中心,不论此刻我们在哪里,即使是二千万个银河系之遥,我们的意识,一样可以被带到与父母共业的液态身内结合。依因缘业力,我们的身体由凝结的液态身慢慢成形,成形的起点称作中脉,位于躯干的中央。
所有的感官能力也都聚集在身体的中央,四肢虽然重要,怛四肢不是延续生命所必需。若是有人砍断了我们的手、脚,如果小心照顾,我们不会因此而丧命。但是,如果身体由中央被劈为两半,或是头被砍下了,我们就会死。身体的中央是最重要的部份,所有的脉都从中央发出,外显的脉有动脉、静脉及神经,微细的身体还有它自己内在的脉,只是我们肉眼看不见。这一切的发展都是业风、宇宙能及情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个简单的比喻,有片如荫的草坪,地下有许多草根可以吃,有一群兔子住在草坪的另一头,每天这群兔子从灌木丛下的家出发,到草坪去吃草根,没多久,儿子的足迹就形成了一条路,这条路告诉你哪里有水和食物。当能量在液态身内运行的时候,形成了脉、四肢,一切依能量的运行而成形。
专家或直觉能力强的人,可以由人的脸、掌纹来推测未来,因为这些物理特征,都是整个业力连结身、心的结果。
以上是很简略的解释为什麽无形状的心灵,能够进入有形状、感觉、知觉等的身体里面去。众生的前一生可能是灵魂、是动物,但他可能在这一世生而为人。有生就有死,当心灵离开身体时,就是死亡,死亡是指身体的死,不是心灵的死。心是不会死的,心永远持续著。
中阴
生命是一步步成形的,以死亡为终结,死亡之後开始另一个阶段,在西藏我们称为“中阴”(bardo,或译为“中有” )。要了解中阴,才能对众生生与死的重要历程有所掌握。若要对此有深刻的了解,我们应学习如何利用中阴阶达到更高的了悟。
中阴是[介于中间”的意思。如果你对藏传怫教略有所知,那麽当你听到中阴时,你立刻会连想到死後的过程,因为你一定听说过中阴,或曾阅读过《西藏生死书》(<Tibetan Book ofDead>,或译为< 西藏度亡经>)。讲解死後历程只是中阴法教的一部份,中阴法教解释了每种中阴,而非只是死後的中阴,释迦牟尼佛讲授了中阴法门,从他之後无数的了悟者及成就者继续延续此传承。
简单的说,中阴是描写每件事“中间”的状态。譬如:介于轮回与涅槃间的鸿沟、纯净与不纯净之间、生与死之间,以及死後到再生之中间。所有轮回历程与灵魂历程,共包含了六种中阴。这六种中阴是投生中阴、睡梦中阴、禅定中阴、临终中阴、究竟中阴,及普遍中阴,普遍中阴是指由死亡那刻起,到再生为另一生命之始的阶段。
——诞生(妊娠)中阴
当一个生命诞生到这个宇宙来成为一个众生时,此生命的身、口、意必须同时聚集结合在一起。依自我所累积的业报,此生命的意识会引导他投胎到六道中的某道。投胎的那一刻是物质身与意识的第一次结合,从那时起,物质身与无形状的心沟通、合作。我们可以人的投生为例,事实上所有的众生的投生方式都是类似的。因为我们也是人,由人类的角度来解释此一投生、身心和合的历程,我们最易理解、获益最大。有形的身的发展,是倚赖无形的心的能量而定的,是依据心的欲望、心的无明、心的嗔恨、心的吝啬、心的骄慢及嫉妒的程度而定的。此生命所发展出来的意识型态,决定此人的物质身的发展——或许健康、不健康;或许成熟、不成熟。有些生命很完整,有些生命甚至不成形,这是心灵发展的业果所决定的,此过程相当复杂。
物质身的成份存在母胎内的头二十九天,意识遍存于其中,意识穿透任何的物质。意识的进入,不带有任何质量,只是与一些最细微的性质有关,此即是“风”(或译为[气”, air)。能量(或风)可以接受意识或被意识充满,但是当物质变得愈来愈坚硬时,意识就不再那麽活动自如了。因为不能自由进出这些坚硬的物质,意识慢慢移动到这些物质的中央,于是形成了中脉,或曰“擦乌玛”(藏文: tSa uma)。以中脉为根,意识向四方发射出去,在身体各处形成能量中心及辅助脉,在藏文里称为“脉”(tsa)或“脉轮”(khola)。业力的作用,透过脉而影响及全身,由第二十九天到婴儿诞生,此生命依业力而成形为身体。这就是成长。婴儿的诞生意味著意识的各重要向度已发展完全,出生之後,婴儿继续长大,但这成长是已经内建好的,没有添加什麽新东西。
这时,“我”及我的身形的心灵、感官及宇宙已经协调统合。鼻子与嗅觉、舌头与味觉、身体与触觉统合了,这是外在层次的统整。内在层次,则是心灵、佛性、自我、贪、嗔、痴、慢、妒等的统合。能觉之心,及其障蔽与染污,都是此个体所独具的,这是种相对的真实,此个体将以这样的特性来到这个世界。诞生时具有的特性,会影响人未来的一生,这是一种业力的运行,个体也可以由此学习到什麽是究竟的真理。
虽然在金刚乘的法教里,人身体中的每个分子都可视为是业力的表现,但重点于在身、语、意三门。身是具体的外貌,语是表达,心是本质。究竟层次的身,或曰物质的显现,是化身;究竟层次的语,或曰表达,是报身;究竟层次的意是法身。以上是第一种中阴,诞生中阴(中译:亦可译作“妊娠中有”)。
——睡梦中阴一
第二种中阴是睡梦中阴。睡梦中阴的焦点,是要我们去了解这个宇宙。我们的生命,以及所有的经验,都像是场梦。睡梦中阴有三部份轮回大梦。生命之梦及睡眠的梦。轮回大梦是指无始以来,直至证语成佛为止,不论我们生在哪一道,不论我们生成什麽样,我们都是在作梦。所有的梦都是自我的旅行,动物亦然,因为都有“我”。如果我们是在人道或天道,那“我”更明显,我们可能富有、可能贫穷,我们可能有不同的文化,但相同的是我们都有“我”,当我们证悟佛性时,我们才会由“我”中醒来。只有在那一刻我们才能真正完全解脱了“我”,成佛是轮回大梦的终点。
第二个梦是生命之梦,生命之梦即是业力之梦,个体依其个人的行为,而经验此业力之梦。同样的事情,可以令我们高兴,也可以使我们伤心。我们有时爱有时恨,它有时帮助我们、有时干扰我们,没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没有任何事是[真”的,或是固定地真实存在的。每一件事都会改变,同样的事,对于不同的人造成不同的影响,这是生命之梦,它自我们出生开始,直到死亡。另一种梦则在死後开始,且持续到我们再生为止。
睡眠之梦是潜意识的心灵在作梦,潜意识的心灵活动状态决定了梦的内容。有时我们会梦见未来,有时梦见过去。我们不会作与自己毫不相干的梦,因为我们一切的梦都是在梦自己。这是睡眠之梦,我们早上起床时梦醒了。在中阴教授里,要我们在梦中了解梦是幻相,梦是不真实的。若是你有这样的觉察,梦就不能再愚弄你,你可以控制梦境,而不是让梦境控制你。如果你能从睡眠的梦境中完全解脱,你就稍有能力在生命之梦中获得些许自由。大成就者所显示的神迹,与他能够掌握睡眠之梦有关。
此刻我们可以稍微谈一下神迹,因为它与控制梦的能力有关。人们常混淆了神迹与魔术,神迹是由于成就了究竟的解脱而具备的能力。魔术是相对世间的一种技术、一种表演。魔术是学习变魔术的技巧,或是运用一些物质能量、咒语、幻觉及观想而得。变魔术的机巧,在究竟上一点都不可靠,因为它夹杂了期待与害怕。当你有欲望要做某事时,会期待它成功,也会害怕它失败,这些都是系于自我、“我”之上。看魔术是件有趣的事,但对于任何人在究竟上一点儿益处都没有。魔术师本身也许充满了痛苦、欲望、生气、无明,任何东西,但他们伟大之处只在于能掌握一些技巧。倒是有一件事我们可以从变魔术里学到,魔术证明了轮回为幻给我们看。正因为有这些幻相,所以魔术才能变成功,如果幻相不存在,那麽像魔术这档子事也不存在了,魔术是把戏,是玩弄幻相的艺术。
真正的神迹是解脱,也就是完全解脱了自我,自我的力量愈小,神迹的力量就愈大。每个人都曾经验神迹,只是认不得那是神迹,佛陀珍贵法教的简明神迹,就是能使一个痛苦的众生或邪恶的众生,在有正确理解的那一刻,转变为一个最仁慈的众生。佛法的神迹可使一个纷争之地变为和平之乡。第一步是要有正见及正行:有基本的慈心与悲心,视彼此如兄弟姊妹。如上的行持若能普及各方,那麽暴力与战争将不复存在。固守这样的人际关系,便能创造神迹,为全世界带来和平。生灵对此若能学习、实践,而非成天想著不用努力、无中生有的奇迹就会出现,则解脱之境可期。生命之梦的解脱法门也可用于解脱睡眠之梦。
睡觉作梦,梦中你看到火,你知道你在作梦,你睡在房间内,房内不会有火。在梦中你见到你的手,但手是梦中的手,梦中之手无实体,你把梦境中的手放到梦中的火里去,即使放了五个小时,手指也不会被烧著。这不是变魔术,这是一种神迹,是当你学习如何掌握梦境时显现的神迹。当这方法也用在生命之梦,那麽它也会一样的有效,示现神迹。能用此法掌握生命之梦的大师,已然解脱,因为他们了解一切事物的究竟实相。对已证解脱者而言,一切事物没有什麽不同,他们没有期待、没有害怕、没有执著,这也是为什麽他们能示现神迹。神迹不受限,它是无限的,当一个人解脱了睡眠之梦。然后解脱生命之梦,他就已开始掌握轮回之梦了。完全的解脱及由轮回之梦觉醒,即证悟佛果。
——禅定中阴~
第三种中阴是禅定中阴,禅定中阴可以分为三类:身禅定、语禅定及意禅定。禅定状态藏文称为“森田”(samten),意思是“稳定的心”,身语意的禅定是不同型态的禅定。
正确的坐姿是“身禅定”,身体的稳定会自然达到禅定状态,适当安顿环境的重要性,可以由一个人进入寺庙所感受到的心境而知。我们进入寺庙,会体会到周遭的详和与宁静,庙内乾净,怫像优美、单纯,带给每个人庙者自然的平静。同理,将身体的姿势调整好,会带来自然的安静,且有助于进入禅定状态,身体就是心灵的庙宇。与寺庙气氛相对的极端例子,是迪斯可舞厅,声光具足,每个人都手舞足蹈,这使人变得激动,且会分散内心的平静。
正确的坐姿是盘腿。竖直背脊,这不只是东方文化的产物——虽然在佛法傅入西方开始弘扬时,人们总以为这是东方的产物,因为他们没有这种习惯,这种坐姿对他们而言好像很困难。这种姿势之所以有效用,是因为它可以统整身、语、意。正确的坐姿可以支持中脉,我们生命力的中心,禅定的心要能保持平静,必须一切东西要就绪,平静才容易达到。当你吃东西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同意坐直是最好的姿势。若是你躺在床上吃,那麽必定会防碍你的健康,因为食物可能刚好卡住你的呼吸,而且睡姿也不利消化。睡觉则是自然现象,当你睡觉时,你是躺下的,如果你站著睡,你可能会跌倒、会受伤。坐在椅子上睡则不易获得休息。同样的,打坐有它正确的姿势,这自然的姿势有助于禅定。用身体的姿势来帮助进入禅定状态,就是一种身禅定。
语禅定是讲正确的话,所有的祈祷文、念诵文及咒语都有许多层次的意义。有些只是简单的字,有些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字(中译:例如种子字),所有这些诵文都可以称为语禅定。我们已检视过祈愿者如何思维发菩提心的效果,若是身体坐姿正确,而语的表达也适切,那麽正确且重要的连结便可以产生。若是我们对某人说:“我尊敬你”,此人会觉得舒服;若我们说:“我恨你”,此人当然会觉得不愉快,这就是语言的威力。某人以美妙的歌喉唱悦耳的歌,你会感到美好,甚至使你平静;某人若唱得难听,而且歌词词义是负面的,则他会激怒你,或使你听不下去。比较寺庙宁静大殿响起的钟声,及用指甲刮黑板的声音,就会了解声音的作用。在适当的情况说适当的话,是语禅定。
意禅定是指正确的思想,心处于平和状态,心住于自然状态,念著对他人的慈心与悲心。常以此种方式思考,将可带引我们觉知究竟的真理。对证悟者有虔诚心及信心,对诸佛菩萨及成就者的法教有信心,这就是正确的态度、正确的道路,及正确的导引。
正确的修持身、语、意的禅定,不但在禅坐的时候如此,在你走路、工作、做饭、吃饭、谈天、睡觉——一切时刻皆如此。这些都有改善、进步的空间,藉由培养觉知而进步。禅定中阴,就是身、语、意禅定的稳定状态,还要将此状态由坐上延伸到坐下,让我们在做日常生活中的事的时候,仍保持此状态,这种练习将有助于面对挑战,最大的挑战即是两生命间的转换,即临终的一刻。
——临终中阴一
在面对临终中阴之前,我们应有所准备。如果我们到了临死前,才开始准备要面对,就为时已晚了!我们可以在面对临终以前,为临终做准备,也就是行一切善,避免一切恶,做有意义的事,不做无意义的事。这是累积外在功德、内在智慧的方法。有任何进步的机会,我们都要去把握,死亡是每个人迟早一定要面对的事,这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一件事。现在阅读此书的读者,一百年之後,将不复存在,我们一定都死了,也许有少数现在在母亲肚子里准备要诞生的婴儿们,一世纪後还活著。人都要死,我们必须诚实的面对此一事实,虽然,我们大多不知道自己将于何时寿终。
临终那刻很重要(中译:临终是指死亡将至,到外气断的时段。),因为那是将生命由此生转到下一生的时刻,如何转生决定于业力。业力是我们过去在思想与行为上所造作的因,所以只作用在我们自己身上而非他人身上。对于临终若有清楚的了解且有很好的机会的话,我们可以在临终时累积善业、净化恶业,临终前的能力远胜于其他活著的时刻。此刻,我们可以做祈愿。禅修。发菩提心、行善业,而且我们具有相当的虔诚、信心、纯净、能力,但是若是我们学会如何清晰思考、回向功德,及利用此特殊的时刻的话,临终时这些能力可以增强许多许多倍。临终时短暂的思维,其力量远胜于一辈子中数年的思考。这就是为什麽我们对于临终的了解是那麽的重要,那时你还活著,你面对的是一辈子中最重要的事,目标是希望能更向证悟迈进。由于那个时刻是如此的关键,因此了解有哪些因素,在那时会干扰我们的心灵,将有助于我们面对临终。
临终时会干扰我们的三件事是名、财,及与我们有关系的人。贪执名、财、人,不愿与它们分离是清明的最大障碍。死亡来临时,我们应准备好舍去任何东西,我们必须了解我们不再需要这些东西了,即使手中握著钱,也带不走的,钱只会躺在我们冰冷的手中,一点儿用处都没有。美名也一样,报纸的背面登载简短的讣闻,之後就被遗忘了。与我们关系亲近的人,会继续生活,少了我们,但一样的活下去。面对临终,最好最重要的准备,就是在生前,尽自己所能的做好每一件事,所以,我们不会有懊悔,不会做感到抱歉、罪恶、羞耻的事。临终时心情保持单纯,为使临终时有单纯的心情,我们必须生前有所准备,即让每天的生活都过得有意义。我们可以利用自己拥有的物质、美誉,地位,来做有益他人的事。除了做利他之事以外,我们还要将此功德回向给所有的众生,由内心深处祈愿他们早日解脱轮回的苦海。我们还可以祈愿,依我们的能力,能再生于人道,以耕耘更多的善行,以达最终的证悟。我们也可以祈愿再生于阿弥陀佛的净土(Dewa-chen),西方极乐世界(sukhavati Pure Land),在那里我们可以听闻及修持,佛陀所示的证悟之道,佛陀即智慧。
我们应尽己之所能的做供养,如果你能说:“愿我入地狱,能够利益所有地狱的众生,直到他们都能解脱地狱之苦,我愿留在地狱之中。”你真正这样想,这是最好的事,重点是,做你所能做的,尽你一切之所能。
临终时有特别的法门可以修持,这就是大家所知道的“迁识”,藏文称为“波瓦”(phowa)。 终时要能修波瓦,必须先前有相当长的一段练习时间才可,成功的修“波瓦”,可以使个体意识解脱,免于生在下三道。
——究竟中阴一
究竟中阴(又译为“实相中阴”或“法性光明中阴”)是金刚乘最高的境界,整个宇宙内的所有事物都是究竟真理的化现。每件事物都在向你诉说究竟的本质,每件事物都向你传递讯息,每件事物都在告诉你它自身是无常的。朋友相聚、聊天,共享快乐的时光,但聚会的句点总是分离。国王建造宫殿,但就在宫殿完工他感到满意的同时,宫殿开始衰损。接下来发生的事,就是宫殿剥落然後倒塌,当然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但这些是必然发生的。婴儿诞生,我们很高兴家中添了一个成员,但婴儿的未来是会死亡,因为有生就有死。早上我们看到太阳升起,这是一天的开始,但太阳很快的就会落到山的後面,黑夜再度来临。这些事都会一一发生。这就是万事万物的真象。现象界的存在告诉你每件事都是空性,每件事都是无常,任何事都只是种短暂的化现——但它们的本质是究竟、是佛性。了解了这些,就能善用生命中的每一刻,让每一刻都达到最完美最极致的发挥,这就是究竟中阴。
——普遍中阴一
第六种也是最後一类中阴,是听过中阴的人最熟悉的,这是由此生的身体死亡(中译:外气断),到下一生的生命诞生的中间状态(“普遍中阴”, possibility bardo,又译为“可能中阴”、“死亡中阴”、“受生中阴”、“业力中阴”、“轮回中阴”、“来生中阴”、“转生中阴”)。六道内的任何众生,当他这一生结束,进入中阴状态,会在中阴阶段停留多长的时间,在中阴内会遇到什麽样的经验,完全决定于他的业力。
死後的中阴,从死到意识进入另一个身体,是转世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部份。很多法教都在谈这个阶段,譬如密续的《闻而解脱》(《Liberation bv Hearing》),此经及其他的密续解释死後的历程。这段时间对于人类的死亡而言,又特别的重要,因此,是针对人类所教授的中阴。
死後中阴开始于死亡的那一刻,结束于下个转世个体受孕之时。这段中阴,最长是四十九天。最短可能只是顷刻之间,但最长不超过四十九天。经典里清楚的说明这是对我们地球的人类而言。
死亡的历程是受孕历程的逆转,我们离开身躯的方式与进入身体的方式是相同的。所有在我们进入之时发生的,在我们离开时都会发生。我们走出屋子的唯一通路是大门,也是我们进入屋子的同一个大门。在正常状况,平静的死亡而非意外死亡之类的死亡,第一个讯号就是身体的地大因素瓦解,回归宇宙地大之中。此时,亡者会觉得身体非常沉重,无法移动。接下来是身体的风大因素回归溶入宇宙的风大,这时亡者感到呼吸困难,这些都是生命渐渐离开身体的徵兆。地大溶入宇宙的地大,风大溶入宇宙的风大,水大溶入宇宙的水大,火大溶人宇宙的火大,每个阶段都有它溶入的征兆。死亡这件事就是让我们的物质元素溶入大自然的物质元素之中。
所有心与身结合受孕後发展出的感觉、感受,及驱体,此刻全都回归到它们的来处。四肢首先感到冰冷,而後失去知觉。身体的中心还馀温犹存,所以焦点流向中心,在中脉之内,宇宙正面与负面的能量相遇,也就是红、白相遇。然後,我们说这个人的心识晕迷了,身与心变得全无知觉,这是最後专注的一刻。
死及死後的那个阶段,是我们的主观经验中巨大的变化,这是我们记不得自己过去曾发生了什麽事的原因之一,死亡经验像是激烈的爆炸,顷刻间造成了我们的失忆。
如果你有纯净的虔敬心、纯净的悲心,如果你是个很优秀的禅修者,如果你在那个关键时刻仍能保持明觉,那麽你就有机会在死亡的阶段获致证悟,因为在那一刻,你可以完全不受前世业力的影响。在正负能量交会而晕厥的那一刻,你可能证悟,因为那时除了你的佛性之外,没有其他东西在那儿,但你必须认得出佛性。如果此人不具慈悲心,没有虔信,通常此人会感到害怕,甚至生气或愤恨,于是,这个证悟的机会就错失了。最好的死亡方式是自然死亡,因为自然死亡,心灵比较没有害怕、贪婪、生气或愤恨,所以,这样的死亡方式较恰当。禅修或善行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心灵的能力,我们不应浪费掉自然的死亡。对于那些伟大的修行者而言,他们的心常是明觉的,无所畏惧的,有此调伏的心,死亡是这辈子唯一的机会,一个证悟的机会。这初期,可长可短,可以长达三天或短至片刻,这要看个人的情况,这个阶段的中阴,称为第一道明光。
第二道明光产生于你由无意识、无知觉中醒来,这个时刻是个体有机会投生于“净土”的一刻。金刚乘往生净土的修持法门,有内、外、密三个层次。净土是佛道,用我们平凡人的心,难以去想像,但众生确实可以重生于净土。为了单纯化,我们可以暂时想像是外在的身,诞生于净土。死亡後,当你从无意识中苏醒过来,由于你的虔敬与慈悲,你有可能重生于阿弥陀怫的净土,他属于五在定佛(Dhyani Buddha,又译作“禅定佛”)中莲花部的佛族。个体可以重生于许多不同的净土,成为一位菩萨,阿弥陀佛净土只是其中的一个,净土也有内、外、密之别。死後从晕厥中醒来,你可能以初地菩萨重生于阿弥陀怫的外净土,只要各个条件合宜,而且你累积了足够的美德,重生于净土是可能的。
若个体不能在见到第一道明光时证悟,或不能以菩萨地重生于阿弥陀佛的净土,那麽意识就会离开身体,因为这一世的身与心的业力关系已经结束,所以意识此刻必须离开身体,当意识离体时,个体进入中阴的第二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中阴会见到第一道与第二道明光。但当第二个中阴阶段开始时,就是意识离开身体,投生之前的阶段了。
现在,我们活在身体里,我们活在自己的业力因绿所设计出的交通工具里,也就是活在身体、感官与意识之中。我们只能用两侧的两耳听,用一个鼻子闻,我们只能看到前方或部份侧面的景物,若想看到後方,必须要转头。但在此中阴的第二阶段,万物变得鲜活,刺激可以由任何方向进入,不受到外在感官耳朵的限制,我们可以听到各方向的声音,所有的知觉都不再受到感官的物理限制。此刻,我们的视、听、触、嗅、味觉需仰赖我们的五官,所以能够知觉到的讯息有限。但在第二个中阴时,没有这些限制,可以听见所有的声音,看见各种的光,一切东西似乎都变成了声、光,就像大爆炸一样,炸个不停。
如经藏的《大解脱经》(〈Great Liberation Sutra》)及密绩的《闻而解脱》所言,在这个阶段,如果你能知道自己已经死亡,正在中阴阶段,所有的声、光、乃至于幽灵,都是属于你的一部份,这是你的业、你的意识、你的显现,而且你还能认得自己的佛性,或仅只是专注于某个佛或菩萨上,你都很容易在这个时刻解脱,佛陀说,仅仅认出那麽一点点,都足以在此刻解脱。
一般而言,平凡众生若未累积功德又未行善业,要在那一刻专注于某项思考,是非常困难的,最糟糕的情况,是此人会经验到能想像得出来的最恐怖的经验。要想在中阴时仍置心一处而证悟,其难度就如同由五万英尺的高空坠下,手上有一张纸和一技毛笔,在你坠地前,你能端正的写幅字,其难度之高可知。那些有纯净的虔诚心及慈悲心的人,面临此刻,也会记不得该做什麽,但只要他们能忆起阿弥陀佛、或其他的诸佛、菩萨,那麽对他们会有极大的帮助。这也就是为什麽生前的修持,为死後的难境做准备是如此的重要了,生前精进修持的人,值遇死亡与中阴,若害怕升起,则会同时触动他们的虔诚心与慈悲心,于是给予他们很好的机会达证悟。
第二个中阴阶段中的第二个小阶段,是个体由声、光中重现,而且会形成新的认同,称为中阴身体。是最接近前世的时段,充满了前世的思想、感受、知觉。然後中间是段不清醒、模糊的时间。此段中阴的後段,前世的感觉渐渐消退,而充满了下一世的种种,对下一世的感觉,渐渐如同刚才对前生的感觉一样清晰。觉知前生与来世两者的中间,是个较模糊的阶段,即夹有前生又杂著来世。若某人此世是男性,下一世是女性,那麽在身体、心灵与情绪上,都会有介于两者之间的感觉。举个较极端的例子,如果此世是人,下一世是动物,那麽也会有中间跨越的觉受。这算是一个小中阴,这个小中阴阶段,会令个体有些混淆及迷惑,但仍是另一次解脱的机会。(中译:普遍中阴的第二个中阴的第二个小阶段又可分为此三个小中阴。)
在这个将生命由前生转到来世的期间,若生友或家人以强烈的虔诚心与信心,为死者念诵经文或行善业,那麽在中阴的这个生命体,就会依他自己的业力而获益。在中阴的个体,就像生前听课一样,若根器够好,能听得懂,就可以在此时有相当程度的了悟。为中阴众生诵经,效果是良好的,因为中阴是个清明的状态,没有身、语的障碍,中阴时只有心存在,伴著意识、业力及染污,心在此时是很容易被影响的。所以,活著的人,有责任、有机会以念诵经文来利益分离者,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慈悲行。
普遍中阴的第三阶段中阴,也是死後与转世前的最後一期中阴。这时强烈的声光感再度出现,正准备要进入另一个转世,也就是要从中阴进入下一期生命的阶段,这时候整个生与死的历程会重演一遍。经典描述了此阶段见到的所有景像,如寂静本尊、忿怒本尊等,各类彩色光则表示投生到不同的六道。若个体有足够的证量,也有机会于此时解脱。若有强烈的慈悲心、虔敬心,且心不散乱於种种中阴景像,那麽此人可以在此时自己选择下一世要投生于何处——重点是要有强烈的慈悲心、虔诚心、认识心与了悟。否则,业风将把你吹到你的业力的归属处,这是中阴里最後一次的解脱机会,然後中阴便结束了。
普遍中阴连结了此生及来世,此中阴历程是个转世的历程,下一世的诞生,是转世历程物质面的显现。因此,这个中阴阶段非常重要,此所以佛陀总是教人要为这一刻好好的做准备。若我们此世,生前未能证悟,至少要为在此刻有机会解脱而做准备。即使个体不能在见到第一道明光时解脱,他仍有机会于来世,生在较好、较正面的环境里,当然,这必须他生前累积了足够的善业及修行。死是生的必然结果,所以,当死亡之刻来临,我们应已准备好做适当的面对。
对于想要为中阴做准备的修行者,我想提醒一些事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常常记得无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自己何时会死,医生也许会给我们一个预测,但我们仍是不能确定,所以,连死亡都是不可预期的,了解无常,对我们准备临终有莫大的帮助。了解无常,可使死亡来临时,不那麽的震惊、害怕或愤恨。若我们深解无常,则负面的情绪将不会产生,因为我们已了解死亡在该来时就会来,不管我们喜不喜欢,它就是来了,抱怨它是毫无用处的。最好是接受它,那麽你还可以平和正确的处理它,不要沮丧,更不可让沮丧干扰你这个关键的时刻。所以,要时时记得无常。
有些人认为常念著无常,会使他方寸大乱,生意失败,这种想法其实并不正确。若我们能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无常,我们反而能成为更好的企业家,有许多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案,总是比较好的。
另一个重点,是不要轻视任何一个行善、避恶的机会。重视这些机会是好的,因为生命结束时,它们会变得很重要。如果我们知道自己有能力做某件好事,但我们忘了去做,或是不愿去做,那麽我们就平白丧失了一次机会;如果我们知道自己可以避免去做某件坏事,但是因为我们懒惰,或因为我们不以为意,让事情发生,或是我们就耽于其中,那麽我们又造了一件不必要的恶业。最好能认真地看待善业与恶业,尽可能的不造作恶业,而且尽可能的去做善业。如果在街上有人向你要钱,你有五毛钱,你就给他,因为五毛钱对你而言不算什麽,但如果你给了他而他用了这五毛钱,你就行了一个善业。如果有只苍蝇飞到你的杯子里面,不要捉住它,倒入水槽,把苍蝇淹死。在把杯中的水倒入水槽之前,捉起苍蝇把它扔到窗外便是了。这样做很容易,不必耗费你大多力气,也不会使你成为一个盲信者。也许有人会想:“我吃肉,那麽救只苍蝇的命何用?”当然,我们可以吃肉,但我们同时也可以救苍蝇一命。这样做,总比什麽善事都不做要好。有些人,为他们所吃的众生念祷文,这是很好的修持。
睡梦的修持,对于中阴的准备也是很有助益的,因为中阴与梦境有点相似。当然,短暂的梦境幻相,不能跟险恶的中阴匹敌,但是因为它们有点相关,所以修持睡梦仍是有用的。当我们睡觉及作梦的时候,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保持在某种觉察的状态,使我们足以认识到自己正在作梦。这样的练习并不会干扰到我们的休息,它甚至可以帮忙我们在梦中作更好的休息,因为,如果有只老虎在梦里追我们,我们知道那是梦,我们就不会紧张,醒来时也就不会觉得好累。相对的,我们还可以观察那只老虎在干什麽,它可能又跳、又咬,但我们不会受伤。这只老虎可能跟我们谈话,也有可能我们自己变成了老虎,或是这只老虎也睡著了。培养对作梦的觉察力,将有助于我们对普遍中阴的准备。
做一些“波瓦法”,即迁识的练习,或是得到“波瓦”的加持,都是有助益的,接受到一些与中阴有关的灌顶也是好的。每种佛法的修持都是有益的。任何善思、善念、助人的善行都是好的。若你能以心灵的本质做禅修,深刻思维与体验心灵的本质,那麽获益将更庞大。事实上,认识自己本具的佛性是禅修中最重要的部份,即使是惊鸿一瞥的认知到佛性,都是相当值得的。
以上都是关于中阴的准备方法,如果你还能仔细阅读《西藏度亡经》(或译作《中有闻教得度法〉)并好好思维,将是很好的辅助——不是著魔似的去读,而是静静的、有理解的读完它,并思维它的内容。此书告诉你,中阴时可能发生的事,及预期会发生的事,你现在学到的,对于你日後会有帮助。
最後一点,现在,我们可以做个微细的练习,运用我们现有的感官,去体验我们在中阴时会经验的宇宙,这个练习法门叫做“聆听自然之音”。这需要在平静的时刻,周围环境很安静的时候练习。时间之流,充满了各种的声音,但因为我们总是在思考、谈天、忙碌,所以不曾听到这些声音。当我们保持安静时,我们可以听到一点点。集中注意的去听声音,平静的保持住这个声音,至少在家休息时可以做到保持。这种练习,助益极大,因为它就是我们在中阴时听到的声音之一。
了解转世、转世的原因及转世的历程,是了解佛法的重要基础。一般人看待死亡是很负面的,总是带著害怕及嫌恶。其实死亡并不是负面的,它是引导众生获致完全证悟的一个重要历程。此刻,我们活著,我们所能做的最有用的事情之一,就是学习如何自然地死亡、有意义的死亡。若我们知道死的正确方法,我们可以直接走向解脱。
第四章 空性
空性,遍存于佛陀所有的法教,在佛陀最後所给的法教,也就是二转法轮与三转法轮时的教授,特别强调空性。在这些法教中,佛陀阐述空性的概念,尤其在二转法轮的法教里,特别著重空性与智慧的讲解。这些法教,主要记载在《般若经》里,佛陀当时是应菩萨位弟子的请求而讲授的。
佛陀初转法轮,开示的是四圣谛,二转法轮时教授空性,三转法轮时讲解佛性,这是佛陀自己所描述的开示次第。
伟大的上师龙树(Nagarjuna)依他自己的见解来阐释三次的转法轮。在佛教的历史里,龙树是印度的八大上师之一,有时称为“世间八大庄严”。他说佛陀初转法轮教授的是自我,二转法轮佛陀教授的是自我的空性,佛陀三转法轮,则在厘清初转与二转法轮教授的结果。这是龙树的讲法。
伟大的上师提婆(Aryadeva)是“世问八大庄严”中的另一位,他也解释三转法轮。对于初转法轮,他的看法是,告诫弟子如何远离造就恶业及恶因。他认为佛陀二转法轮,是教导弟子如何克服自我这个染污之源,因此讲解空性。而三转法轮,依提婆之见,是讲解如何克服阻碍正知正见的某些见地及哲学观。
佛陀三次转法轮的一个基本,是单纯化。佛陀由简单处入手、这是我们在学习佛法时常需留意的。这也是为什麽许多佛法大师们要替佛陀的法教做论注,以及走在证悟之路上的追随者必须去思维这些法教和修持它们。佛陀三次转法轮所教授的空性,被收集在主要的十七部经藏当中,整体的名称叫《般若经》()。不同的汇集,会有不同的挑选及编排,所以每部经的本数会有不同,但都是佛陀教授空性的原典,其他部经也会论及空性,但这十七部经是最特别在谈空性的。
十七部《般若经》的第一部,是其中最长的一卷,从梵文译为藏文,共有四十万句,也就是十万偈(shlokas),一偈四句。印出来共有十二册,每册都有八百页到一千页。《般若经》中最小的一部是《心经》(《 Heart Sutra》),《心经》翻译成英文就只有一段。最最短的可以将全部浓缩为一个字,[啊”(ah)。(即藏文的小啊字,这是《一字经》,藏文的音译称作《雪千一记秋巴》(《she-chen yige chik pa》)。)从最长的一部到最短的一部,这些《般若经》的主题,都是在探讨空性,对空性作详细的讨论。
空性令一切事物成为可能,每件事物都是种相互依存的显现,所以每件事物都是空性。这是把空性用一矛盾句来解释,我们应尝试去了解它的意义,一切事物存在,但所有事物是以一种相互依存的方式化现,我们已谈过相互依存与转世的关系,十二因缘勾勒了我们所谓的存在的相互依赖性。在相互依存之外,我们找不到独立的存在,这就是空性。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一切事物都是环环相扣的,所以没有一件事物不是空性。
许多人对空性的概念感到难以理解,但如果我们从图形由背景中凸显出来的角度来看空性,它也许不是那麽困难的主题。空性作为背景,而相互依存所显现的即是轮,把轮当作图形,重叠于背景之上。以这样的方式,我们就可以了解,在空性之上,一切事物成为可能。在背景或空间之上,任何事物可以被创造,而且已被造出:也就是使轮回成为可能,涅也成为可能。众生能够不断进步,是因为空性,诸佛菩萨之事业也是缘空性之故。正因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当因缘和合时,任何事都可能发生。空性使一个在轮回苦海中的众生,可能证悟成佛,只要众生能清净所有轮中的染污,他就可能证悟。若是没有空性,这些也就不可能发生。如果一切的存在皆有其必然性,且是永恒的话,就没有人会长大或学会任何事;任何事都不可改变,不论好事或坏事;也不会有任何进步,因为根本没有改善的空间。这是关于空性的基本常识。由空性,可以生出许多的问题,同时所有的问题也都有解答,因为空性允许我们变动。它使我们能洞察及了悟。
佛陀在一部经里讲过,没有任何现象是实存的,不论是内在的或外在的现象——外在现象如各种物质元素,内在现象如思想,都非责存,也没有任何事物是必煞的。接下来怫陀说,生是空性。死也是空性,他还列举了许多现象都是空性。一棵树从种子发芽。成长,到这棵树死亡,它的所有组成份子,每种元素——地、水、火、风、空——重又回归宇宙,这一切全都是空性。这部经的结尾,佛陀开示一切事物都是神迹,是所有因绿相互依存的神迹,当所有因缘完美和合时,神迹之果显现。
观察一朵美丽的花,试著了解花是怎麽来的,它是相互依存所显现的神迹,仔细分析,将会发现花朵之所以能显现,是因为空性,由种子开始,发芽、成长、茁壮,结了花苞,才绽放出花朵,开出一朵玫瑰花。当花瓣掉落。植物枯萎变黄。根也死了,它回归到它的来处——空性——原先种子形成以前,一切为空性,因此一切也是由相互依存之因绿所显现的神迹。
可以从许多角度来看空性,可以从现实的角度看,也可以从精神层面来看。若从一般的角度来看空性,佛说没发生任何事,所以每件事都发生了。所谓一般的角度,我们很容易以自己为例,人类的家庭或多或少有快乐。安定,但有时也会有危机。在这两种情况下,其实先生。太太、小孩是相同环境里相同的人,除了家庭成员间有人沟通破裂,其他一切都不变。家仍是家,住在两间卧室。一个花园之家的小孩每天要上学,父母每天要上班,所以,一切如常,在某个层次上,没发生什麽事,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每件事都在进行,因与绿可能制造出沟通不良,家庭问题就显现了。相对而言,空性中充满了种种情境,各情境以空性为背景,显现为种种情境,但在究竟上什麽也没发生。任何事都只是相对的真实,它们显现于以究竟空性为背景的因缘;口台中。
众生的内在历程与外显行为间的关连,佛陀亦有所开示,这也是由空性讲起,在经藏,以及特别是在阿昆达磨论藏里,佛陀以清楚、实际的例子做说明。透过我们的感官,我们与外界连系,焦点在身体上:眼看、耳听、鼻闻。当我们碰触到某个东西,所产生的感觉反应为何,完全决定于因缘所创造出之我们此生的身体,即十二因缘所产生的结果。外在因素显现的方式,也是因缘和合之果。佛陀开示,我们对于这个星球、地球上的人类的知觉,并不适用于所有各道众生,而只适用于地球上人类的种种。现象在其他地方的显现可能迥然不同,只是我们无法想像另一种显现会是什麽样子。真的,我们所了解的人道只是我们自己的经验及觉受。
佛陀作了一个假设的比喻:如果你的心灵能进入到另一位众生的身体里面去——譬如就是在你身旁的人——透过此人向外去看外在的环境,你将会发现原先所觉知的同一个外境,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另一个人的知觉不同。每个个体透过感官所知觉到的外境皆不相同。不仅如此,人的一生,由小到大,在不同的年龄,个体看待生命与外境的方式也是不断在改变的。人们到了四十岁,他的期许、欲望及态度,都和他三十岁、二十岁的时候不同。所以,就在人的一生当中,他自己的知觉也是在变的,这些都是属于外在的环境因素,不论其为物质的、‘情绪的,或心灵的对象。
为何如此?空性。佛陀举了另外一个例子,比较属于心灵层面,是关于恒河的例子,恒河是印度的圣河。佛陀说,如果是一个人类,他到印度恒河去,因为是圣河,所以在恒河里沐浴将会获得加持。如果去恒河的众生是只动物,那麽恒河是快乐之源,既可以喝水又可以洗澡。但是,如果是饿鬼,他就会逃离恒河,饿鬼不但不能喝恒河之水,而且一触到恒河水就会产生剧痛。对地狱道的众生而言,恒河水犹如炙热的岩浆,滚烫不已。所以,即使是圣河,不同的六道众生,视其为不同的河流。这就是因为空性,众生各有自己由空性中升起的因缘,而有不同的示现。
六道众生对于同一条河有不同的经验,因为六道众生各有不同的业力,来自同一道的众生,有较相似的业力。在阿昆达磨论藏里有个特别的名词,藏文是“卡扭” (kal nyum)。“卡”与时间有关,时机的意思;“扭”表示相等。“卡扭”即“等时”。业力因缘使人类众生的视、听知觉相似,我们都具有相似的条件,所以基本的知觉能力相同,虽然仍有些个别差异。有些人读此书,觉得这些知识很有用,有些人也许会想:“这些我早就知道了。”有些人也许会认为:“他说的并不合理。”甚至有人会问:[他到底知道不知道他自己在讲什麽啊?”不管意见如何不同,我们仍有相同的背景,就是“等时”。要每个人都一模一样是不可能的事,外貌、思想、感觉有无限多的样态——这全因为空性。若不是有空性,则我们可能都长得一样。这是由普通的角度来看空性。
空性更深的精神层面,佛陀说,虽然众生皆有佛性,但众生仍耽于轮回,这也是空性之故。佛陀继续开示道:即使最愚昧的众生也能证悟,这还是因为空性。从一个人决定追求证悟,到他真正获致证悟,这中间可能经历百万生,但就在达到证悟之时,这百万生顿时变得比一个片刻还短,这也是空性。母亲们总是在怀抱著婴儿的时候,忘记了一切生产之痛。
佛陀开示,众生的虔信与佛陀的慈悲有交集,因为空性。虽然佛陀慈悲,若众生没有虔信,则他自己的慈悲心就发生不了作用。为什麽?因为空性。和其他所有事情一样,慈悲与虔信也是源于空性的一个现象。有虔信的众生,使他能领受到慈悲,由慈悲获益。诸怫菩萨无法强迫众生证悟。经藏对于空性,一路下去还举了很多不同的例子,总集其重点,即是所有的染污、障碍、妄想都是空性——就像所有的知识、智慧、慈悲也都是空性一样。
好好重视经典予我们的忠告及警惕是有益的。若我们看待无明、染污是空性,智慧与美善也是空性,那麽我们可能发展出一种态度,认为任何事都是空的,我们会怎麽做呢?我们可能为所欲为,而不以为意,因为一切是空。佛陀拒斥此种态度而给予严重的警告,在藏文里有个表意清楚的名词称作“洞霓打龙”(Tongnvi dar long),“洞霓”是空性,“打龙”是成为敌人。如果把空性了解为行事可以漫不经心,不负责任,那麽认识空性反而变成是进步的敌人,这种空性见地无疑的是邪见。
在密续还有另一个警告,确切的藏文是:“洞巴霓拉涅那他霓那雪乐秋南碰瓦救” ( TOng pa nyi la nye na ta nyi na sherabchunH nam pung war jur)。意思是说,若某人智慧有限又误解空性,则此人必然毁灭,意即此人的人生将毫无用处,他只会退步,甚至成为他人的邪见之源,如是此人的状况将更糟。对空性半知半解是不够的,误解空性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正确的态度,可以用西藏著名的一句谚语来做个注脚,“你的知见可以如天空、虚空般的广大,但你的心思、觉性。行为应该细密如尘。”意思是不管你对空性了解了多少,在行为上你必须要谨慎、持戒、有觉察。若你正确地知道空性,且依你的了解程度去持戒、修心,那麽你会获益良多,因为你的行事是建设性的。正向的,所以不会变成是盲信式的守戒。你也不会强迫性的执著于你所修的某个特别的法门,因为你了解那只是一个法门。你将常保警觉,监控自己的行为,你会知道壤不是永远不变的,因为坏是空;你也会知道好也不是固然的,因为好也是空。但是,你仍然行善以治恶,这样地去实践,那麽了解空性就成为一个非常有效的修持之道了。
空性与十二因缘的关系密切,而且解释空性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用十二因绿来说明。我们已经讨论过十二因缘,是轮存在的形态,它勾勒众生一世又一世再堕轮的实况与原因。但有另一种是开悟的型态,即证悟的因缘相倚,这就是佛陀所示现,利益众生之图像。平凡众生轮回的十二因绿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十二因缘,十二个环,绑住了我们。直到我们证悟成佛为止,所有这些过程,都是因缘相倚,相互依存的。此点不难理解。
悉达多太子以人身获致证悟,超越了因缘相倚,但悉达多太子本身的这个化现,未超越十二因缘。他的化现,全然与因缘相倚相关连,因缘具足见此色身的人,便活在二千五百年前,佛的色身在世的时候,亲见他。现在,因缘具足见到佛陀的人,也会看到他目前不同的化现;因缘具足直接领受其加持的人,会直接接受到加持。有些人则仅具足了获得间接加持的因缘,那也只能领受到间接的加持。佛陀的加持对每个个体而言并不相等,而每个人也不是同等的领受。大家都一样,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每个人的业力因缘不同,因此领受加持的能量亦各不相同。能全盘领受加持的潜能则是人人相同的,是人皆具有的佛性,但实质的领受力则因障蔽之轻重而异,就像我们认识自身佛性的程度依个人障蔽之不同而有别。西藏有句常被引用的话:“甘露法雨可以降下十万年之久,但一口倒置的壶却仍是空空如也!”
佛陀的追随者仍在祈愿一切众生皆得解脱,虽然佛陀证悟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年,仍有许多众生陷于苦海,甚至许多佛陀亲授的弟子,也仍存于深深的迷惑之中。我们不能跑到佛陀的跟前去向他说:“你弃球了!”(中译:“你不玩了!”“你丢下我们不管了!上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是轮到我们上场的时候。佛陀,身为一个人的时候,他解脱了所有十二因缘的影响。而佛的化现却不然。佛的化现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化现,然而他并非如一般众生受轮所局限。痛苦的众生与他有业力的连结,而他以功德回向,祈愿众生解脱轮回,当众生仍生存于相对真实中,佛的化现也就仍在众生之间。怫虽然不能再以两千五百年前的化身示现,佛的示现仍是我们随处可及的,他启发、鼓励我们的修持,让我们去洞察心的本质。
了解空性是修习虔信心的一种方式,发展慈悲心能帮助我们产生纯净的虔信心,反过来也是如此。而我们对佛陀虔信的纯净程度,则可以决定我们能领受到多少纯净的加持。若我们想看得清楚,我们必须先有副好眼睛,眼睛愈好,看得愈清楚。虔敬心愈纯,获得的加持也愈纯,我们获益也愈大。不具纯净的虔信心与不具纯净慈悲心的人,应去寻求法教,依之修持以建立这些纯净特质。我们每个人的内在,都具备纯净虔信的潜能,但如果我们什麽都不做,潜能不会自己跑出来,即使偶然乍现,也会因为没有支持力,没有关照,而迅速的消逝,就像种子偶然在路旁萌芽了,但因没有适当的土壤及水份,很快地就会死亡。
伟大的上师寂天,在《入菩萨行》(《 Bodhisattvachayavatara》)里提到过此事,他说,在黑夜里,瞬间的闪光,比世上所有的东西都要亮,但它立即消逝。偶尔地,我们意外地遇见了我们究竟的潜能,但却不是我们可以保留得住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时是我们极度震惊及痛苦的时候,我们可能有短暂的洞察,好像能见到一点异于平日的自性,但是当事情解决的时候,这种洞见就消了,它不持久。很多事可以使我们有短暂的了悟,而我们必须持戒、实修,才能巩固它的基础。
空性的实修与运用
佛陀在经藏及密续里,都曾教导弟子如何将空性运用于实修当中。空性的教授,常常只被当成是种智力。理论的训练,从某方面来谈,这样讲也对,但在经藏及密绩里,谈得更为深入。空性被定义为万事万物的本质,佛陀以教授空性,向弟子引介一切现象的本然实相,佛陀同时也教授了了知空性的修持方法,以及如何透过禅修。祈请。念诵。持咒,及各种行持,把对空性的了解带入日常生活之中。
众生皆具佛性,指出了我们修持。运用空性之路。众生内在境界不同,为了修行之故,我们将之归类为上三道或下三道。上三道包括了天道,下三道包含了地狱道,心灵的层次不同,化现出的外形亦不同。
六道众生因缘不同,是六种不同的染污,人道众生能够经验到所有六道的染污。譬如,地狱道众生,嗔毒的染污最重,而人类也会被嗔恨牵著鼻子走,让整个生活变得不愉快。不管环境有多好,嗔心重的人是注意不到的,因为嗔心使他觉得每个人、每件事都是与他敌对的。一个盛怒者,可能会生病,可能具有攻击性,可能感到要杀人,或想击碎东西,或是尖叫——愤怒可使人完全失控。若一个人被无明所驱使,那会像畜牲道一样,知觉一片模糊。不论此人有多少知识、学历多高,此人会觉得自己好像什麽都不懂,甚至迷惑地不知自己是谁。当我们傲慢心膨胀时,我们会觉得自己像神一样,比任何人都优越,而超出正常适当的行为模式。天道众生的问题是,即使他们产生了几劫的快乐,但享乐将尽时,会立即掉落恐怖之中,而後再生于地狱。当妒嫉心起作用时,人道众生的我们,会感觉到如阿修罗道的一种冲突及矛盾,而且永远不得休息。当我们受控于贪执及欲望时,我们经验到如饿鬼道的染污。嗔恨为我们自己创造了地狱道,心灵的平静被破坏,快乐也被摧毁。生于六道中的任何一道,那一道的染污就会被强化,该染污成了个体投生于各道之因缘,生于人道,是获证悟的最佳跳板,因为人类有机会去经验。平衡、超越所有六道的染污。
佛陀在阿昆达磨藏及某些经藏里讲到业力,他曾说不论人道、畜牲道或六道中任何一道的众生,其佛性都不会受限于外在的物质条件,不论何地、何境。以地球上的人类为例,不同民族的外貌特征不同——非洲人。欧洲人、印度人、苏联人。中国人及西藏人。我们太阳系邻近星球上的居民,一定跟我们更不相像,差异必定大于地球上人种的差异。元素结合的方式不同,甚至可能长成我们地球上人类认不得的模样。佛陀在阿昆达磨藏里讲述过不同的星球。太阳系,和银河系,在经。律。论三藏中都有清楚的描述,在密续里,佛陀给予了更详细的说明。
佛陀说,其他人类——是指心灵层次与我们类似的众生——的外貌,可能与我们完全不同。如果他们来到我们这里,我们能穿过的空气,对他们而言可能是一堵墙。佛陀很清楚的解说了有些众生,打从根本上与我们的运作法则不同,对于现象的经历,也全然不同于我们对这些现象的知觉。对他们而言,形状是空的,眼是空,耳是空,声音是空,触觉、身体也是空,还有很多其他的也一样。佛陀解释这些的目的,还是为了要解释空性。空性遍存于六道,不论各道化现得离我们有多远,不论之间的差异有多大。有些众生了悟的程度不及我们,所以我们觉得他们行为怪诞;或是我们的了悟不及其他众生,他们也会觉得我们行为乖张。由于物理条件的不同,所有与我们相关的事物,与化现为另一种身形的众生,可能完全不相干。空性是个普遍的原则,它不只是在二千五百年前的历史里适用,它也不是新发现,它是宇宙的真理。宇宙的真理是空性。
当你清楚地、实际地了解空性,很自然地。不费力地它成为你处理任何情况的钥匙。知道空性,你就不会把每件现实问题当作牢不可破的,你也不会在顺境里得意忘形,没有任何情境会牵引至不可收拾的地步,你知道这一切会是空性虚空中的因缘显现。就只是这样,因缘适合好运,你感到高兴;因缘合了负面,你遭遇麻烦,就是这麽简单。如此你不会变得神经质,你也不会变成完全的物质主义,你会有个平衡的生活,一方面拥有精神生活,一方面也有物质活动,你有禅修、念诵祈祷文,你也有世俗的生活。你可以面对任何事,而不受它负面因素的影响。当一个人了解空性,生活会变得更平顺,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
绝大部份金刚乘佛教密秘哲学的法教是以空性思想为根的,这些法教出现在律部。阿昆达磨部。经部及密续,都是非常殊胜的,其中最重要的两套哲学称为“让通”(rangtong)及“简通”(jentong)。要翻译这两个词相当困难,因为它们不是普通字的用法,而是特别的哲学用语,或许“让通”可以粗略的翻译作“内在的空性”或“自空”;而“简通”是[外在的空性”或“他空”。这是粗略的意译,但己接近字的原意。
“让通”与“简通”是由不同的角度来看同一件事物,可以用水陆交会的海岸线来做个简单的比喻,我们可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抵达岸边,我们可能乘船由海上到达岸边,我们也可以用走路、搭交通工具由陆地到达岸边。“让通”及“简通”就是这样,由不同方向抵达同一目的地。
“让通”与“简通”可以应用到任何事物,但在这里用来探讨佛性会更有意义。从“让通自空派”的观点,完美佛性的哲学定义,是指二元存在的完全空掉,佛性是完美的、超越二元对立的。“简通他空见”,则指完美的佛性是由任何相对地实存中解脱。一般对于空性的了解,是结合[让通”与“简通”两种观点,伟大的上师融合了两者。也有一些大师们只持“简通”观,或只提
[让通”,他们很坚持只有一种是对的。无论如何,最後的结论仍是相同的。
有一种方法可将空性从这种神秘的。哲学的态度,带入佛法的修持及日常生活之中,佛教徒以皈依为始,也就是我们对能提供皈依的处所及人有信心,我们想从那儿得到教法,而他们确实也具足被皈依的条件:时间对佛陀的法教有考验,我们确实需要证悟者的指导,及修道上真诚的伙伴。历史上的释尊,佛法——法教或典籍,及僧宝——导师、老师与精神上的朋友,是我们皈依的对象。我们应了解三宝且尊敬三宝。得获人身,弟子可以在上师的教导与佛陀的加持下修习佛法,然而,最终极的皈依是证悟。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并不把释尊、法教及上师的指导当作是永恒的、究竟不变的。在我们理解佛陀、佛法。精神伴侣是证悟道上所必须要有的,但不是永恒的情况下,我们以空性为原则,皈依三宝。三宝是我们修持佛法所依之因缘,所有的修行者都需要三宝的协助。有了他们的加持及教导,才可能成功的修持佛法而最终得获证悟。这是将空性运用于皈依。
空性的第二项运用,是用于禅修与祈祷念诵。基本的祈请祷文,及基本的禅修如“息内”(shinay)——静心——都能提供空性的经验。当你以纯净的虔信心祈愿时,心灵完美的感觉,就在你念诵愿文的同时,净化了所有的痛苦及染污。在以纯净的虔诚心念诵祈祷文时,你有种纯净的感觉。当然,一个初学者,也许在念完祈愿文的同时,一切烦恼又重新回来了,这很正常。但当我们在念诵祈祷文时,我们常会有被加持的感觉。
禅修时也是如此。譬如说,你在练习上的禅修时,你是进入心灵最宁静的境界,一切皆完美,一切皆纯净。当然,对一个初学者而言,当禅修结束,日常行止开始,这完美的感觉便消失。如果好好的祈愿或禅修,我们是能够惊鸿一瞥空性的。
空性第三个运用时机是在修菩提心之时,经藏法教都是以此为基本,在发慈心、悲心及喜心时,修持者乐于接受任何事,快乐的及痛苦的皆然,它们的意义都能被理解。佛陀在某部经里说道,一个有菩提心的人,即使处于痛苦之中,仍然苦得快乐。将自己的苦与别人的苦都转化为快乐的炼金术,就是发展菩提心。有了菩提心,一切事物都变得美好,顺境、逆境一样都成了修持菩提心的善缘。所以,基础的菩提心的修持就是运用空性。
运用空性来修持的第四种方法是密续的本质,也就是普遍的了解众生皆具有佛性,且任何环境都是净土。直到你了解此点,要不你就仍在轮回之中。当一个人真正理解此点,这个人就证悟了。在还不能认识轮回本质时,轮回是苦;认识了轮回的本质,则轮回使你证悟。证悟需透过修持,修戒律、修慈悲心、修道德等等,透过这些修持,你能了悟现象界存在的本质。
一旦认识怫性,即来到最後一刻。轮回里的时间,对证悟者而言,相对上,他可能花了几亿个世纪,投生几亿次于轮回六道,然後才证悟;但在究竟上,这些时间只是顷刻,比一秒钟还短。这是空性的究竟层次。虽然平凡众生不能真正了解这些,而且这些很难用语言来描述。在我们可以经验到的范围里,可以用下面这个情境作类比,回想你正要接受一个手术,可能是牙齿手术也可能是意外事件受伤,那时你觉得疼痛好像永远不会停止,剧痛令你觉得时间漫长,几分钟的时间像是几个小时一样长。然後,突然地,剧痛停止,不再疼痛了,那真是甜美、棒极了的一刻,好像疼痛从来不曾发生过一样,痛几乎被忘光了。这个例子,不能拿来跟证悟比,但能给我们一些证悟的概念,空性在时间历程中如何被体验,也告诉我们无尽的生死死生和无尽的痛苦,是在证悟前的片刻。
以上四种有关空性的运用,只是简略的叙述,是个简单的方式来看空性,及如何应用在各个不同层次的佛法修持上。我们应祈祷、禅修、做善事、避免恶业、帮助他人,发展虔敬心、慈悲心,但我们绝对不要认为这些是真理、是必然不变的。我们把这些练习,当成是内在佛性的自然显现。在我们帮助他人时,只是协助众生有个较好的因缘而已。当我们修持佛法时,我们是在尽一切努力,令我们的佛性早日觉醒。若我们以为所有的善行都是永恒不变的,我们就会变得神经质。
对于空性有正确理解且懂得运用空性的人,不仅可使他们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更有效率,也可以与别人分享这些知识。适切的运用空性不仅能使佛教徒受益,且可以使所有的人受益。譬如,当一个人面对临终,那麽了解空性对他将有很大的帮助。我们都有认识的人已亡故,或即将死亡,现在有很多年轻人,他们的朋友死于AlDS(後天免疫不全症)或是其他的疾病,或是自己亦身染重病,虽然这是很痛、很难的一件事,但它也是一个很伟大的机会!
西藏有许多的谚语,其中有个恰当的例子,出于一首叙事寓言诗,是国王与他信任的士兵的英勇行为,其中有一行写得很美,是在战场上一幕恐怖痛苦的情景下,说出的一句话:“不管任何事发生在我的身体上,都只是我身体的受伤,没有任何人可以伤害到我的心灵。”并不因为身与心相关连,所以,身体受苦,心灵就一定也受苦,我们的心灵可以不必觉得苦。若对空性有清楚的了解,许多身体上的痛苦可以减轻。当了解一切现象如疼痛一样,并非实存,那我们就有可能超越它们。
还有一个比喻,这回是佛陀所讲的例子了,此例与嗔心这种染污有关,简单来讲:当你生气时,若是可能,则盯住镜中生气的嘴脸,坐下来,好好的看,然後问:“它是什麽?” 也许你正处于盛怒之下,想要施展暴力,但先别那麽做,先坐下来,问:“它是什麽?它在哪里?”顿时你会发现生气不见了,你的愤怒只是一种反应,是许多相互依存之因缘的显现而已!这可以应用在任何负向的心灵状态上,例如:执著、欲望、妒嫉等等。
习性也是一个我们要对治的一个因子,藏文称习性为“帕恰气地帕”(pa cha che dipa)。染污当然也是种习性,但两者略有不同,“恰恰气地帕”是一种很微细的障垢,譬如我们将自己的思想、感觉、动机投射到他人身上,就是种习气。习气可能不易察觉,也很难克服,必须要费些力气才可能克服习性。当我们发现自己总是犯相同的错误,误会别人,以一种不正确、愚蠢、不慈悲的方式来评判别人,我们就是已经受到习性的障碍了。总是在事後才护觉自己错了,但为时已晚,伤害已经造成。我们只能由错误中再去学习,这种微细习性的障垢,都直接来自“我”这个概念。
西方人对于自我价值感的认同好像有些困难,许多人说他们恨自己、不喜欢自己,他们很确定自己不好,这也许是因为不了解人皆具有佛性之故。知道有佛性,或许是克服自我强度低的最佳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修持空性,从空性的角度而言,被自己痛恨的对象——自我——是不存在的,即便有些自己不喜欢的性格、特质,但因空性之故,总是有可能改变的。永恒的痛恨并不存在。空性就像是哲学家的宝石,是西方炼金师曾努力寻找的东西,它就在那里,但它也不在那里,它是一切事物的基础,它是问题也是一切问题的答案,那就是空性。
第五章 密续的科学
密续科学很难界定,从某个观点而言,密续科学包含了一切的事物。从另一个角度,科学应该只包含用科学方法所从事的活动。普遍的观念,认为佛教是所有宗教中最科学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可以从佛法当中找到任何世间现象、精神现象的答案。佛陀鼓励追随者提问题。检验佛法。他说,若有怀疑就要提出问题,不要因为我这样说你们就信以为真,然而,佛法本身是真的,最好是由你们自己去发现真理,你们可以透过问问题,探索自己,去找答案。因为佛法强调它是可验证的真理,所以它被认为是科学。不仅如此,藏传佛教还讲解殊胜的生命科学,每个内容都与通往证悟之路扣连。知识可分作十类,五种普通知识及五种特殊的知识。密续科学属于五种特殊知识之一,密续科学包括了医学。数学及星象天文学。每个向度都有崇高的目的,即是助人。
科学出现在经藏中,也出现在密续里,怫陀的法教整体而言,是一种科学的法教。不仅限于密续,佛法是次第分明,很有系统的。密续更讲究次第分明,以便各个主题能更清楚的被理解,这也是密绩科学这个名称还颇适切的缘故。科学,依佛法来说,就是井然有序的讲解事物的法则,而且详细的解释及回答可能产生的所有疑问。真理的认定,不是由于信心,而是要有完整、有效的证据,真理是可被检验的。佛陀在证悟後弘法超过四十五年,他的每个教授都是符合科学的。
人们常常昧于怫法是科学的这个事实,即使是有佛学底子的人,包括东方人亦然。由于缺乏理解,人们认为佛法不科学,这就像说太阳没有热度一样。所有的佛教徒,都应了解佛法是很科学的,这是很重要的。许多人是佛教徒出身,但他尊敬科学家的发现,甚于尊重佛陀的言语。然而,许多的科学家却尊敬佛法。在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笔下,可以找到佛法思想的影子。相对论的理论,就是佛法的论点。佛教徒们有幸生于佛法之家,能了解他们宗教中的实用价值,是件好事。
密续科学涵盖的范畴无数,在一个章节里,我们只能讨论有限的主题。密续科学,从以科学方法去探讨心灵。理解心灵的细微处,到研究基础物理科学,都是它探讨的范围。物理科学本身就是个相当大的主题,所以我们最好透过人类的身体来了解,再扩及整个宇宙。佛陀教授有关人类身体的科学多次,他在阿昆达磨藏里讲授这些,在经藏里也出现多次,而密续里则到处都是。四大类的佛陀法教——律部、阿昆达磨部、经部、密续——都含有物理科学的教授。阿昆达磨部解释得最简单,经部讨论的更进阶,密续则作详细的讨论,且在密续里回答了最後的问题。所以,有基础教授、进阶教授及完结地教授。佛陀在三阶段的教授里,都指出人类的身体是个体心灵的家,他是这样描述的,没有心灵则身体如死尸。不论身体的状况多麽良好,只要没有心灵,就仍是个死的身体。身体只有与心灵结合在一起时,身体才是活的,心住在身内,透过身来运转。
身体可以分成是各类器官的组合:五脏,如心脏;六腑,如胃。再加上骨骼、神经、循环系统,然後与三种平衡物质一起运作。这三种物质可以译作胆汁,以黄色代表之;黏稠液(痰涎),以白色表之;及风,风带动身体内的循环。当这些元素平衡时,我们身体健康;当它们失去平衡时,我们生病。这些因素不但影响我们的身体,也影响我们的心灵。
当身体的各个系统平衡时,心灵有个很好的家。另外还有一个更精致的系统,与心灵健康有关,它们运行于前面描述的身体之内。此系统是由许多经脉所组成,透过这些脉络,生命力及物质在体内穿流。能量与物质在中脉内一同工作,细的脉络再由中脉分散出去,控制身体的微细功能。
如前所述,当心灵进入第一阶段的液态身时,一切的运作由此开始,心灵伴随著物质,生命体的孕育也在这时产生。我们过去世累积的业力之风,推动这一切的运转。由于贪、嗔、痴和其他的染污,我们造就了再生的因。这是佛法生物科学的开始,由于业的力量,物质成形。液态身、心灵的细微本质,与业的力量——三者一起——启动了一个新的生命。由于这些力量及物质,脉渐渐成形,当脉发展完成,能量就进到脉里面去。当各个脉及体内的各器官都发展完成时,婴儿诞生。脉络在出生之後直到成人,都还会再生长及发展。当身体完全成熟时,脉才停止发展。当身体渐渐老化时,脉也会受年龄的影响而老化。
人体有三条重要的脉,左脉、中脉及右脉。右脉主要有十个分支,左脉则有十四个主要分支。心脏处有五个分支,称为五秘密支,这五支是很重要的脉。包括三个主脉在内,人体共有三十二条脉。这三十二条脉又形成了六个主要的能量中心,即脉轮。这六个脉轮,一在头顶之上,二在头顶,第三个在喉,第四个在,)第五个在脐,第六个在脐下。每个脉轮处,都再有支络伸向身体各处,达到每个肢体未端的毛孔。分支数目在密续里都有很详细的记载。在现阶段我们不需要知道那麽详细,因为没有太大的用途,这里只作概括的介绍。
体内还有五种主要的能量,帮助身体功能的运作。第一类是代谢、排泄的能量,这种力量可以处理体内的废物,使头发及指甲生长,死的细胞被分解、排除,及其他的代谢。第二类力量是使物质结合,就让水分子能聚合泥土,协助体内的其他元素,巩固其外型。第三类能量是热力,它对于消化很重要,并使各部份能运转。存活,保持身体健康,减缓身体老化。压力是第四种能量,此能量作用力强,又被称作抗地心引力的力量。它确保脑内血液供应充足,即使是我们正立的时候;当我们倒立以头触地时,血液也能循环到脚。最後第五种能量称作“遍布力”,是平衡力或分散力,它帮助物质运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份,并且是在适当的时间送到,送到的量适切。
与五种主要能量相似的另一个作用力是“气” (air),与呼吸作用关系密切,气在脉里面运行,携带养分及各种微细的物质成份到达身体的各个未端,即是每个毛孔都在呼吸。禅坐就是运用呼吸及正确的身体姿势,依密犊科学而修持的法门,治疗各种心灵方面的干扰。运用五种气的运行及禅坐姿势,融合而行,我们一定可以透过贡修而经验到密续科学的运作。
教禅修的第一步,都是先介绍正确的坐姿,正确的姿势有助于能量在脉内流畅运行,坐法正确是使心灵平衡的第一步。当你禅坐时,坐姿正确的好处非常重要。禅坐的坐姿通常以七支坐法为准则,但在此处因对应到五能量。五气的关系,我们强调禅坐的五个重点。
呼吸是为了帮助能量的循环,呼吸也可以分作五个向度来谈,以对应到五种气。体内的气需时时更新,所以呼吸是持续更新体内气的历程,至少正确呼吸时是如此。空气亦是提供我们身体养分的来源之一,我们从宇宙中不停地摄取它。
正确的坐姿是两脚双盘坐在地板上的垫子或蒲团上,双手结在一起,放在小腹前,背脊竖直,下颚微收,眼睛是半张的,不是睁大也不是闭著,有许多佛像的眼睛就是这样半张的。以上是身体的五个坐姿,是禅坐的正确坐姿。
五气像是五种能量。第一种气,管代谢及排泄,它帮助体内气的运行,当我们以双盘坐姿打坐时,此“代谢气”会进入中脉。
第二种气可以称为“水气”。当我们双手结在一起时,右手在上左手在卜轻松的放在小腹前,如此有助于水气运行周身,水气可凝聚其他的气,共同运行。就像水将土壤凝聚,形成如黏土一般,水气以同样的方式,凝聚其他诸气于体内运行,所以,双手结印可使水气进入中脉,并帮助中脉的平衡。
坐姿的第三个要点是背脊竖直,如此可以使“地气”集中。地气是种稳定气,像是其他各气的地基一样。地气是气的固态,当背脊竖直时,有助于地气的平衡,肩膀平衡也有助于地气的平衡。
“火气”可使身体保持温暖。有活力,而不会支离破碎。当我们死亡时,火气瓦解使身体亦不再凝聚。火气同时是体内物质循环的能量来源。下颚微收,即颈部稍向下弯低,可以帮助火气的运行,及进入中脉。
“风气”是气的动态,风气使气在体内能够运行,眼睛半张,舌头抵上颚,可以帮助风气进入中脉。当所有的姿势都正确了,五气各依自己的性质达平衡,在体内有效的运行。以这样的方法介绍禅坐,看来似乎有点神秘,但在密续——例如:《喜金刚密续》——就是这麽清楚地记载在经文当中,并有完整的解释。
迷惑。神经质,或是严重的精神困扰,都是因为五种能量或五气不平衡的缘故。与五能量、五气相对应的还有五种染污:贪、嗔、痴、慢、妒。代谢气与妒嫉有关,地气与无明有关,水气与嗔心有关,火气与贪执或欲望有关,而风气与傲慢。我执有关。所有的众生都有这五种染污,只是染污的轻重程度不同而已,因此我们必须对治它们,使它们保持在平衡的状态。
密续科学提供了特殊的方法,来使这些染污能维持平衡,使染污变成是求证悟的工具,而不是变得更糟的绊脚石。以正确的坐姿及正确的呼吸方式禅坐,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使染污维持在平衡状态,可使我们的身体及心理都维持平衡。未证悟前,我们多少都会有染污,所以知道平衡染污的方法,对我们有关键性的帮忙。当任何一种染污增长时,我们将因之受苦,不平衡的後果有轻有重,我们可能会感到一时迷惑,习惯性的神经质,或严重的心理疾病。透过禅修,以一种有益的坐姿坐一段时间,将可使我们的心变得安定。这是获得心理健康。维持心理健康的第一步。
基本物质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纯粹的宇宙物质,第二类则是由我们吃、喝。呼吸所产生的物质。宇宙物质是身体系统最重要的组成元素,而我们环境中的第二类物质的养料是它的强化物。这些基本物质使我们的感官能够运作,每个感官都有其特殊的物质来滋养它。眼睛的基本物质,藏文称为“龙波”(lung po),眼珠是此物质的集中处。食物、空气、水,可以使我们身体获得它们各自所需的营养,而使身体健康。强壮。依据密续,如果我们吃有营养的东西,那麽七天之後,这些营养物质会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份,这也是为什麽地球上的植物、矿物、动物、能够用来治疗我们的身体了。
“擦龙” ( tsa lung)是净化环境因子的一个强有力的方法,“它也是一种禅修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去除当下的障碍。“擦龙”是个重要且有力的修持法门,但是这个法门修起来相当危险,所以一般并不教授。它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它很有效用,它也是个很殊胜的法门。如果身体内每件事都做对了,智慧自然会产生,因为遇到所有的情境,,心灵都必须透过它——身体——才能发挥功能,免于种种的障碍,如此智慧才得以发展。假如,身体修持错误,则可能造成严重的残障,个体将无法再像从前一样的正常运作。当然,每侗地方都要做对并不容易,所以,在尝试修习这些进阶法门之前,基础戒律的修持,以及对佛法深刻的理解,是相当重要的。
否则,情况就会像一个不熟练的电匠,要修理电路,他很想修好它,但他不懂电路,所以修理之後,要开客厅的灯,结果厨房的灯亮了;要开厨房的灯,结果启动了冷气机,修行若是如此,则不仅会损坏物品,甚至你自己都有可能触电。身体机能的运作非常的细腻,假使你做特殊的修习,而没有正确的指导及动机,且无百分之百的知识及理解,那麽你将会为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只要其中一步错了,那就全部都错了。首先,你保证会发疯,你甚至连自己疯了都不知道,因为你的自我膨胀得太大,你会以为自己是完全没问题的。每个人见到你都认为你疯了,而你却觉得“他们”都疯了,所以你会变得无法理喻。所以,像本书这类的书,是不宜详述这类修持法门的,略提一下巳足够,提供各位一些资讯罢了。
佛陀对于宇宙科学这个主题,有漂亮精辟的解释。他说整个宇宙是每位众生个人业力的反映,这也使得宇宙成为每个众生的家。心以身为家,身以宇宙为家,宇宙也有一个家,那就是虚空。密续里是这样描述的。
五种元素构成一切相对的存在的物质——地。水。火、风、虚空(提供基础)。这些元素形成了存在(事物)的各个单位。密续科学认为这五种元素的共同运作,形成了宇宙。它们可以形成如银河系一般,也可以摧毁它们,这些元素可以摧毁宇宙自身,五种元素同时具备创造力与破坏力。
当这些元素结合时,形成无尽虚空中的无数个宇宙,一个“三千大千”是指百亿个银河系。密续教授虚空中充满了无数的“三千大千”个宇宙,一个[三千大千”的宇宙,只是虚空中的一个小点,虚空是无边无际的,虽然你找不到虚空的尽头,但是佛陀说,你可以找到虚空的中心。
不论你身在何处,你在的位置就是所有宇宙的中心,此生你生在地球成为人类的一员,下辈子你可能以不同的形体生在遥远的太空之中。但中心永远在“这里”,即你的出生地。
佛陀在宇宙科学里,讲解宇宙及地球如何形成,以及将如何毁灭。他说地球将毁于太阳,太阳的热力会增加到现在的七倍,那时地球就会毁灭。佛陀说,当太阳的热度达到现在的两倍时,现有的地球生物大多会灭亡,许多植物不复存在,许多河流亦将乾涸。佛陀说,当太阳温度是现在的三倍时,水就没有了,像我们人类这样的身体,需要水的生物,也不复存在,人类及我们知道的所有动物也都不存在了。再过一段时间,地球也会熔化,最後成为太阳的一部份。这是佛陀所做的开示,记载在典籍当中,不过,整个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它不会突然发生,所以我们此刻不必担心。佛陀甚至很清楚的计算出,要经过几百万个世纪,太阳才会逐渐变得更热,使毁灭的历程渐渐进展,像我们这种形态的生命在其问会逐渐减少,到最後消失。
治疗的科学
治疗科学是密续科学一个特别的分支,它运用了生命的物理科学及宇宙的物理科学。佛法告诉我们,疾病存在是疗法也存在的证据。一种疾病不可能单独存在,而没有相应的治疗方法,因为,在我们相对地。二元的真实里,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没有相对的另一面而独存,医疗密续传说是由佛陀化现为药师佛而教授的。医疗密犊是学习西藏医学必备的基础。它是佛法的医学,是符合佛法的科学原理的。
医学的原理很简单,基本的思想是让身体与地球。身体与地球的环境,维持平衡。身体只能活在像地球这样的环境里,若被放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中,诸如外太空或月球,身体在没有保护设施的条件下,将无法存活。治疗身体的治疗之方,就是取自身体所在的自然环境中。药材可以取自树根、叶子。树干。花。果。矿物,或取自其他的生物。所有的东西都有药的成份,可以对治危害身体的毒素,但也有危害身体健康的副作用。
佛法的治疗方法,运用药物,也应用地、水、火、风、重力等元素。以治疗血液的疾病为例,药物将壤血逼到身体的某处——体内藏血之官,然後再打开藏血之官,以重力导引法,释出壤血。这是一种使与宇宙的基本法则达到和谐状态的治疗方法。
佛法医学,还用到数学及星象天文学,因为有些药只适合在某个时间由某个人使用。这是个别治疗时,选用最佳方法的一种治疗方式。
常用的诊断方法,是检验脉搏及尿液,分析技术之高明,甚至可以经由把某人的脉搏,而知道他的亲戚的健康状况。这是种非常先进的技术。很少有医生可以做到——它是个特别的天赋——这类的诊断法,称为“神奇七诊法”。由父母亲,来诊断小孩的健康是其中的一种。虽然这类的事在佛法典籍都清楚记载,但需耗费数年时间去研究、理解、应用,才能成为一位良医。
数学
数学科学在密续里,是由文殊师利尊者所教授的,他是智慧菩萨,他曾在今日中国的五台山讲授数学科学。在金刚乘里数学与星象天文是一起修习的,两者都是很高阶的学问,粗略而言有两个领域,一是纯粹的数学,另一则为宇宙能量的数学运算。
纯粹的数学,包括一些计算的技巧,有些计算也相当地复杂。文殊师利菩萨说,数学可以无止境的发展,但基本的运算只有0到9的数字,运算到六十位数。
数学也用来计算星球运行的轨道,以及星球的阴影。西藏的历法就是这样计算出来的。书上这样写道,如果你要计算一天的完整的日历,那麽你将永远算不完。有大多的东西可以计算了,即使只是用一些数字,也可以拿来算。藏历的每个格子里的每个数字,都代表宇宙运转的某个特殊的方位,许多不同的图像进入各个方位之中。年的循环,有十二年一周期,也有六十年一周期,都包括在内,再加上各元素及黄道面。除此之外,不同的日、月,有不同的动物作象征,然後,再对应到不同的元素。
计算个人整个的星象,我们可以绘图表来计算,这时连父母、祖父母的生辰都被纳入计算。生辰可以决定个体一生的活动,不过,这并非是由外在影响力来决定生辰的。一个人在特定的时辰、特定的环境里诞生,是决定于他自己的业力因缘。这是他必须一辈子生活其中的(磁)场。占星学还可以帮忙人们知道一生中的要事,帮助人们以最佳的方式去处理自己的缺点及问题。
占星学最常用的时机是建庙的时候,诸如指示何时破土为宜;何人来做为佳;寺庙座落的方位等等。占星学也被用于事业的择日——如闭关应从哪天开始,利益最大、最有效,关房哪一间较合适,朝哪个方向比较好等等。占星天文学及数学,可以正确的判断任何一刻的时间,宇宙现象如何的互动。此科学能帮助我们安顿外缘,以支援内在的活动,但如果你过度倚赖占星学,你可能会变得神经兮兮,害怕得不敢做任何事,所有这类科学都有它的限制,我们应以一颗持平的心来看待它们。
心灵科学
心灵科学是佛法的主要议题。律部。经部。密续都以各种形式来探讨心灵科学。心灵科学关心如何了解心理。掌握心灵,及增进心灵层次,以达心灵潜能的究竟。心灵科学的运用,开始于生命予我们的任何情境,生命中的所有事件,提供了有养分的土壤,因为我们此生所遭遇的种种因缘,对于无始以来相同的那颗心灵而言,都是独一无二的经验,这颗相同的心灵,曾住在许多不同的身体里面。那是一颗发展中的心灵,此生显示了这颗心灵的发展层次。此生所发生的种种事情,都与我们过去生有关,过去世我们曾经是人类。是鸟、是猫。是鱼、是青蛙,或是六道中异于人道与畜生道的众生。我们过去曾有百万生,它们的结果就在这里,在我们自己此刻的身上。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任何事的因缘,都是源自同一个心灵,是它们累积的业。业力成熟于不同的身体,不见得是同一个身体,或同一个六道的身体。我们能够确定的是,不管我们生在哪里,业力必然也跟到哪里,就像身体和它的影子一样形影不离。心灵之因、缘、果的核心是二元对立,由喜欢和不喜欢发展出二元对立,再转为贪欲及执著、攻击与嗔恨。很自然的会再形成妒嫉及骄做。希望和害怕。佛陀在阿昆达磨藏里特别仔细分析了思考的种种类型,及心灵的各个面向。他描述了五十一种主要的思考型态,这五十一种型态又可以组合,而形成更多其他的型态。佛陀也教导了矫正心灵不平衡、负面心灵的方法。其中有个方法,前面已讨论过,即是禅修法。
任何事皆是导引至证悟的一个历程,直到证悟为止,心理的运作会影响身体的状况。显然地,舒服不舒服。喜欢不喜欢,以及贪执或生气都是心理的活动。有些东西,你可能今天很喜欢,明天就腻了,或甚至讨厌它。东西未变,变的是你对它的态度。某人也可能喜欢你不喜欢的,这是心理的作用,影响我们对事实的判断。但这些都是过程,这些过程引导我们去证悟,使本具的佛性一步步的开显,这就是所有密续科学的目的及最後的结果。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