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士大夫论菩提达摩
宋代士大夫论菩提达摩
----以有佛教信仰倾向的人为例(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 黄夏年
四、达摩与禅宗后学
从达摩引申出禅宗后学的理论者,这一部分内容在宋代文人中是非常普遍的。如王炎《请照老住谷山疏》曰:“达摩正印,虽从教外别传,临济顿门,最要句中有眼。丛林久衰落矣,此道谁振起之?某人宗说俱通,事理无障,独得简堂真相。欲兴圆悟家风,若能接物利生,何妨呵佛骂祖。谷山胜地,湘水名蓝,风林堪演法音,藤萝不覆古路,当作狮子吼。一勘野狐涎,只消真下承当,不必逡廵退避。”1王炎,字晦叔,婺源人。乾道五年进士,官至军器少监,2曾著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论语》、《孝经》、《老子》解等,以及《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考工记》、《乡饮酒仪》、《诸经考疑》、《编年通纪》、《纪年提要》、《天对解》、《韩栁辨证》《伤寒论》,总题曰《双溪类槀》。他与朱熹的关系非常密切,两人经常往来,共发喟叹。王炎论及达摩,只是将其作为禅宗顿门之源,其实他要说明的是临济句中的“眼”,这就是“只消真下承当,不必逡廵退避”的临济大将军的宗风。与些类似的还有周应和《次韵上元宰胡俊眀蒋山勤老唱和》云:“古风竺教流传入中土,以相求之无自可。达摩西来直指心,拟议之间巳蹉过。皮髄谁分深浅机,祖祢翻贻子孙祸。”3周应和将达摩的应机心法又作了进一步的梳理,指出了达摩所传的皮、髄、骨的传说心法,仍然是不够究竟的,因而在他看来还是有“贻子孙祸”之嫌。祝穆则从达摩的禅法,引伸出六祖慧能的南宗禅之高广,其曰:“达摩乾乾,传佛语心。六承其授,大鉴是临。劳勤专黙,终揖于深。抱其信器,行海之阴。其道爰施,在溪之曹。龙合猥附,不夷其髙。传告咸陈,惟道之褒。生而性善,在物而具。荒流奔轶,乃万其趣。匪思愈乱,匪觉滋误。由师内鉴,咸获于素。不植乎根,不耘乎苗。中一外融,有粹孔昭。在帝中宗,骋言于朝。阴翊王度,俾人逍遥。越百有六,祀号谥不纪。由扶风公,告今天子。尚书既复,大行乃诔。光于南土,其法再起。厥徒万亿,同悼齐喜。惟师教所被,洎扶风公所履,咸戴天子。天子休命,嘉公德美。溢于海夷,浮图是视。师以仁传,公以仁理。谒辞图坚,永则不已。”4正是因为六祖的过人之处,因此人们将他比作达摩之后的再来人。曾丰《赠江西瑞上人至南海袖诗相过》云:“达摩大鉴无两身,震旦天竺非异国。眼髙海仅小泡浮,道大岭纔微沫结,往来始不计东西,出入今何问南北。要知飞舄杖笻因,直為翫山观水设?钥无一勘不同观,翫之中容有说山,数须弥水西江须,口能吸芥能納吸,犹不尽纳余未足,与谈上乘法南海,水况多於江上人,无口若为吸万一,犹有口,可开我,先剉斷,上人舌。”5在这里,曾丰不仅把达摩与(大鉴)慧能看作“无两身”的关系,而且还认为中国与天竺两国本来就是一不是异,后出的一口吸进西江水的禅宗公案,源头还在达摩和慧能一身。
又如释道璨撰《古泉序》云:“太极未分时,醴泉发西域。清冷香冽犹醍醐甘露,迦叶以上皆秘密,惟谨不以饮人。后五百世浊恶界中,甘泽不降,大海枯竭,人将渴死,达摩大师始开凿疏导,决之东流。被无臂人以漏巵汲之,器器相传五世,为夜半有力者负之而去,骤步疾走,泛滥溢出,于是离为两脉,列为五泒。滔滔汩汩,横流四达,与百川四海同为一味。天龙鬼神、修罗蚊虫,随其器量,悉得充足。然后涉其濒而不识其源者,往往皆是四明蒙上人,负一锸游四天下,穷其夲源,经三大阿僧祇,刦无寻觅处。反复求之,忽于脚跟下沸涌,而深不盈尺,澄不见底,清冷香冽,醍醐甘露,无二无别。或问饮者,如何蒙?曰死。”6道璨,字无文,姓陶氏,南昌人。咸淳间尝主饶州荐福寺。其诗边幅颇狭,未能脱蔬笋之气,而短章絶句善用,其短者亦时有清致,如题水墨草虫。但是史家更看中的是他的诗中透露的信息,其《送一侍者归日本序》,“乃为日本僧作。考《宋史·外国传》所载,自太宗时奝然入朝后屡有倭僧奉贡,迄南渡不复见,仅纪其国舟飘至内境数事。至嘉泰三年以后遂絶不复书。此序作于淳佑戊申,称其去国六年,一日东归,计其来日当在淳佑三年,殆求法东来非充贡使,故史不得而载之,非漏略也。”7道璨借用古泉水,比做醍醐甘露佛法,且称自迦叶以上到佛出七世秘不外示,自达摩以后,始传中国,后来“离为两脉,列为五泒。滔滔汩汩,横流四达,与百川四海同为一味。天龙鬼神、修罗蚊虫,随其器量,悉得充足。”最后指出,有蒙昧无知8者不知其源,却到处求之,殊不知佛法就在脚下,至此才觉悟过来。
俞德岭《无文颂(并序)》云:“西皋赵侍郎持浙西宪,节暇日饮净慈寺作二诗遗无文老。无文本达摩不立文字之意,何事于诗?而无文独寳斯帖,亲授之,犹子杨君巽申保之藏弆,是无文未始无文也。巳而寺有大祥师,于烈熖中趺坐而逝,二诗炳然独存,疑若有神物,护持者合爪,赞叹而作颂曰:‘达摩西来不立文字,师号无文亦西来意。刼风雷吼,刼火电炽,不生不灭,不怖不畏。’西皋与师机锋相值。师方住世,公实出使,作诗示师,阐秘宻议。云我与佛一而不二,以色相求,匪梦即醉。师闻是巳,五体投地,乃敕犹子,永寳勿坠。师入湼槃,诗乃在笥。我识师心,与公一致。咸愿众生入第一位,如痿得起,如盲得视,赫赫毕方,乘飚赑屃。斯文炳然,匪师孰庇。师于释门,拔萃出类。师归西方,此意谁嗣。宜勒坚珉,毋俾废弃。”9这里的“无文老”,就是上面所说的“无文璨”,传说“璨上座平生只会着衣吃饭,闻人说佛法二字,如风过树头,如水浇顽石。”10是一位有修行和有大智慧的禅师。无文老虽秉达摩不立文字的宗旨,但是对西皋的诗作却非常看重,专门收藏,且此诗写在纸上水火不濡,因之被视为神物。这与上面所说的无文的性格拟将两人。俞德岭撰此文,意在说明文字也有神圣的功能,达摩虽不立文字,但也离不开文字,所以他最后要将此诗勒石为碑,永图留存。
五、达摩与佛教文学和生活方式
在宋代,达摩对文人的影响可谓深刻,这可以通过流行的文人吟诗填词之中表现而看出来,而且这种例子非常普遍。苏轼是有名的文人、一代词宗。他的《海寺清心堂》云:“南郭子綦初丧我,西来达摩尚求心。此堂不说有清浊,逰客自观随浅深。两岁频为山水役,一溪长照雪霜侵。纷纷无补竟何事,惭愧髙人闭户吟。”11这首诗是苏轼对老庄思想的发挥.他通过清心堂的例子,旨在说明世界的事情都是境随心转,就是一座清心堂,在不同的人的眼里也会出现不同的感受。达摩的求心之例不过在这里是一个引子而已。此诗得到了时人的注疏,如王十朋曾注曰:“南郭子綦初丧我,(演《庄子》南郭子綦曰:‘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西来达摩尚求心。(厚《传灯録》慧可谓,达摩曰:我心未寜,乞师与安。师曰:将心来与汝安。曰:觅心了不可得。师曰:与汝安心竟。师达摩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悟道。)……”12
到了这时,以达摩的名义建立的一些景观已经非常普遍了。如贺铸的《游六合定山真如寺达摩第一道场 已已十二月赋》云:“只履西归,远何年此。布金地寒,苍桧老岁。晏白云阴,烧隔溪氷。断樵穿径,雪深祖心。无处问俗,驾晚骎骎。”13贺铸,字方回,“人以為近侠。博学强记,工语言……尝言吾笔端驱使李商隠、温庭筠常奔命不暇。诸公贵人多客致之。”14他晚年退居吳下,“平日家蔵书万余卷,手自校雠,所为词章,住往传播人口”。贺铸所说的达摩初祖道场——真如寺,就在过去的建康,后来的江宁,现在的南京六合地区。定山也名六合山,在六合县西南,“隋开皇三年于此山置六合镇,《舆地纪胜》即定山也。”15这里是达摩与梁武帝一见不契的地方,所以被称为“达摩第一道场”也是有可能的。贺铸的这首小诗影响很大,先后被明曹学佺编《石仓历代诗选》16和嘉善曹庭栋编《宋百家诗存》17收入。
达摩及其所传的思想和风范,也是宋代文人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或指南,或生活态度。曾丰《丁未端月南倅率诸同幕游景泰还至滴水岩下南倅诸君赋两诗为倡随例次韵》云:“海边城北最高峯,岭外浮图第一宫。落叶扫空春乍至,浮云卷尽日方中。登高已幸容邹湛,向暖那应笑郝隆。收拾物华壮归色,囊中不是去年穷。拄到烟萝最上头,试询达摩问浮丘,仙人安徃佛安在,木叶自沉云自浮。胷次不堪全汨没,公余无废小嬉游。杯盘各称家丰俭,有即莫悭无莫求。”18曾丰对达摩十分欣赏,屡屡在自己的作品中谈到他。这里仍然指的是南华寺,在春日里,头顶片片浮云,登高眺望,物华丰壮,美不胜收。但是在这良辰美景中,仙人与佛还在吗?这里的达摩就代表了佛教和佛。曾丰最后强调,因缘皆本具,要尊重自然,该有的就会来到,没有的怎么求也不会来的。可见达摩的思想已经成为宋代文人向往的一种生活指南。与此类同的还有刘黻的《与李叔夔钱子云同游兴教寺约齐都巡》云:“古寺坏壁存菩提,又有达摩苍龙如。我来问讯若旧知,宇宙中间真蘧庐。朋侪邂逅谁亲疎,秋风相对一笑醵。杯行草草复徐徐,山僧野朴谈古初。谓元城老当此居,浩叹不足歌继之。满庭灿灿木芙蕖,疑是莱柏邓栟榈。人多病俗不可医,天欲废道还从渠。儒生腹大能几围,但教盛酒勿盛书。(栟榈事用误东坡谪恵阳寓嘉佑寺种枞树耳。)”19。 刘黻,字升伯,号质翁,福建乐清人。其人忠义肝胆,不仅仗义执言,而且在宋亡时,伴随宋王流离海上,故后人赞曰:“危言劲气,屡触权奸,当国家板荡之时,琐尾相从,流离海上,卒之抱节以死,忠义之气已足不朽。其诗亦淳古淡泊,多规抚陈子昻体,虽限于风会,格律未纯,而人品既髙,神思自别,下视方回诸人,如凤皇之翔千仭矣。”20刘黻与友人游兴教寺,面对寺内的残桓断壁,发起无限感慨,古老的沧桑唤起对达摩的共鸣。达摩代表了已经逝去的时光和历史。过去的光荣并不能改变时人的俗气,儒生不过也是一些酒囊饭袋而已。
孙觌《龟潭庵请疏》云:“一丘黄壤,永依龙象之尊。百寳青莲,普照松楸之上。某人安心得法,随处现身,朅来给孤祇树之园,面彻达摩少林之壁,栽花种竹,不妨宴坐观空,运水搬柴,自可优游卒岁。”21孙觌,字仲益,晋陵人。虽然他因向金延献媚,迫害李纲,受到了史家的抨击。但是其“诗文颇工,尤长于四六,与汪藻、洪迈、周必大声价相埒。必大为作集序,称其名章隽句晚而愈精,亦所谓孔雀虽有毒,不能掩文章也。”22官场上的倾夺,并没有消磨孙觌的闲情意致,相反更使他向往那种田园的生活,只有当“面彻达摩少林之壁”时,他才能充分体会到栽花种竹,宴座观空,运水搬柴的“自可优游”的闲适生活,可见达摩的思想不仅对文人有深刻的影响,而且还影响了当时官场上的人士。特别是在争夺激烈的官场上,能够像达摩一样优悠闲适,对当官的人来就,真是一种精神与生活的享受。
六、结 语
以上笔者对宋代大多数持有佛教信仰倾向的文人与达摩的关系作了简单的梳理与剖析。可以看出来,达摩是很多文人都喜欢谈论的一个主题。从南朝到宋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达摩的形象和影响也随着历史的更改而更加丰满起来。其之所以能够得到文人的青睐,并不是他的曲折复杂的经历,而是他所提出的思想和后来禅宗后学所建立的一套禅法。由于他处在了祖师的地位,又是开新风的创造者,所以他被后人追记,并且得到了人们的尊奉也是在情理之中。不管是官场上失意还是得意的人,都对达摩有一种亲近感,也使达摩的地位到了这时得到了巩固,而且他是事迹已经被文人确信不移,虽然其中有一些是属于发挥的做法,但是从现有的材料来看,达摩是源头这是大家共所认可的事实。
达摩之所以能够在宋代还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将其作了更加形象化的描述,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宋代已经是禅宗一统天下。禅宗讲法统,宗门的传承是传法的根本依据,达摩的祖师地位已经建立,追宗溯源,不可能不讲到达摩,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达摩之所以能够发生影响,这与佛教内部的变化是分不开的。
以往的研究,主要注重的是达摩的生平和历史事迹的考证,像胡适以及后来的学者都是做的这方面的工作。此项工作固然重要,但是并不能充分揭示达摩之所以能在佛门内外产生广泛影响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如果我们将达摩研究的外延扩大,就会发现达摩不仅是宗门内部的事情,事实是他已经走出了宗门,在整个社会与文人圈里产生了深深的影响,这是历史发展和禅宗建立扩大的使然,更重要的是他所提出的一套理念和思想当机了中国佛教,并与中国社会相互共鸣,这才是达摩影响的主要原因。
最后,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涉及了宋代达摩的一部份研究,按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来看,还可以做达摩与儒家和达摩与道教的研究,只好以俟后日了。
注释:
1 《双溪类槀》卷二十七。
2 宋淳熙中,还有一位观文殿大学士王炎,与此姓名相同,但非一人。
3 《景定建康志》卷三十七。
4 《古今事文类集·前集》卷三十五。
5 《缘督集》卷四。
6 《柳塘外集》卷三。
7 《四库全书》集部四。
8 这里的“蒙”是指蒙昧无知。《云笈七签》卷十三:“不学不知谓之蒙。”
9 《佩韦斋集》卷八。
10 《列祖提纲录》卷第二十五。
11 《东坡全集》卷五。
12 《海寺清心堂(沉无量寿佛阁西北法照大师房旧有石刻今亡)》,《东坡诗集注》,巻二十三。
13 《庆湖遗老诗集》
14 《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二十》,《庆湖集》卷上,宋陈思编,元陈世隆补。四库
全书本。
15 《嘉庆重修一统志》第二千三百四十六册。
16 巻一百四十九,四庫全書本。
17 巻一,四庫全書本。
18 《缘督集》卷九。
19 《蒙川遗稿》卷一。
20 《四库全书》集部四。
21 《鸿庆居士集》卷二十九。
22 《四库全书》集部四。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