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经部义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刘定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经部义
  刘定权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95册
  (原刊内学第二辑)
  1978年11月出版
  页139-149
  --------------------------------------------------------------------------------
  .
  139页
  一、经部之起源
  考经部之起源,有数说。异部宗轮论云:“至第四百年
  初从说一切有部复出一部名经量部,亦名说转部,自称我以
  庆喜为师。”述记云:“此师唯依经为正量不依律及对法,
  凡所援据以经为证,即经部师从所立为名。经量部亦名说转
  部者,此师说有种子,唯一种子现在相续转至后世故言说转
  ,至下当知。旧云说度部。然结集时尊者庆喜专宏经藏,今
  既以经为量,故以庆喜为师,从所立为部名。满慈宏宣对法
  ,近执宏毗奈耶,既不依于对法及律,故今唯以庆喜为师也
  。”三论玄义云:“三百年中从萨婆多部又出一部名说度部
  ,谓五阴从此世度至后世得治道乃灭。亦名说经部,谓唯经
  藏为正,余二皆成经耳。”此大同前说,惟年代稍早。 
  此部祖师,据俱舍光记六云:“鸠摩逻多此云豪童,是
  经部祖师,于经部中造喻鬘论、痴鬘
  140页
  论、显了论等。经部本从说一切有部中出,以经为量名经部
  ,执理为量名说一切有部。”
  此师时地,据西域记呾叉始罗国条下云:“昔经部拘摩
  罗逻多 (唐言童受) 论师于此制述诸论。”囗盘陀国条下云
  :“无忧王命世,即其宫中建囗堵波。其王于后迁居宫东北
  隅,以其故宫为尊者童受论师建僧伽蓝。尊者呾叉始罗国人
  也。日诵三万二千言,兼书三万二千字。其所制论凡数十部
  ,即经部本师也。当此之时东有马鸣,南有提婆,西有龙猛
  ,北有童受,号为四日照世。故此国王闻尊者盛德,兴兵动
  众伐呾叉始罗国胁而得之,建此伽蓝式昭瞻仰。”故知此师
  生于呾叉始罗,住于囗盘陀。至其年代,则有二说。一据西
  域记四日照世之说,定为佛灭后五六百年间。一据三论玄义
  所云:“有诃梨跋摩高足弟子序其宗曰:成实论者佛灭度后
  九百年内有诃梨跋摩此云师子铠之所造也,其人本是萨婆多
  部鸠摩罗陀弟子。”定此师为佛灭后八九百年时人。 
  唯识述记八云:“此破日出论者,即经部本师,佛去世
  后一百年中,北天竺怛刃翅罗国有鸠摩逻多此言童首,造九
  百论。时五天竺有五大论师,喻如日出明导世间,名日出者
  。以似于日,亦名譬喻师。或为此师造喻鬘论集诸奇事,名
  譬喻师,经部之种族,经部以此所说为宗。当时犹未有经部
  ,经部四百年中方出世故。”此谓本师生在佛后一百年中,
  又较诸说为早。据西域记此师在无忧王后,旧传无忧王以如
  来涅槃之后第一百年命世,近人考证阿育王灌顶当在佛灭后
  二百十九年,则此一百年中之说或随阿育王时代之误而误。
  要之,此师年代至早不能前于佛灭后百年
  141页
  也。且既为经部本师,年代亦不应迟至经部成立之后,即至
  迟不得过佛灭后第四百年初也。至四日照世之说,彼三尚不
  同时,此亦应尔。且唯识述记亦有五师日出之喻,虽不详其
  所指,然时则在佛后一百年中。是其与马鸣提婆龙猛并号之
  说,亦非无疑议。至诃梨跋摩所师自是别一鸠摩罗陀,弟子
  固谓其属萨婆多部也。 
  譬喻师之名虽不见于异部宗轮论,然据唯识述记云云:
  此实先于经部而为其所宗,经部四百年中方出世故。奘传结
  集婆沙亦在佛后第四百年,则经部出世约与同时,盛行又在
  其后。故唐译婆沙有经部师义二则,而北凉旧译无文。又唐
  译卷三正性离系作譬喻部师说,凉译卷一乃作或有说者,似
  譬喻之成部流行亦非甚早。唐译一百三十一云:“西方诸师
  譬喻尊者说色于色无同类因,如前杂蕴同类因中已广分别。
  ”前卷十七文则作“外国诸师有作是说”。勘北凉译卷十作
  譬喻者说。是譬喻者即譬喻尊者也。婆沙譬喻者之名或非通
  目一部而专指一人,殆即鸠摩罗多欤?
  婆沙以后,俱舍顺正理中观释论唯识述记等处于经部譬
  喻者,皆分别言之。唯识述记二十一云:“今此设遮经部,
  兼破譬喻师。譬喻师是经部异师,即日出论者,是名经部。
  此有三种:一、根本,即鸠摩罗多。二、室利逻多,造经部
  毗婆沙,正理所言上座是。三、但名经部。以根本师造结鬘
  论广说譬喻名譬喻师,从所说为名也。其实总是一种经部。
  ”基师之言是也。正理固常举譬喻上座经部分别而言,然卷
  十八云:“此中上座作是释言。”下即斥云:“非譬喻者可
  作是
  142页
  言。”卷三又云:“故彼上座及余一切譬喻部师咸作是说”
  。可知正理之所谓譬喻者,已非专目一人,而上座乃譬喻者
  之一。卷三十五云:“此中上座作如是诵。彼作是说,经部
  诸师所诵经中曾见有此。”可知上座亦经部师之一。而卷七
  譬喻部师之弹斥,俱舍二作经部诸师有作是说,是譬喻部亦
  经部之一分。故基师之言然也。 
  俱舍光记三十六云:“经部中室利罗多此名执胜,正理
  呼为上座。”正理十九云:“但是上座其年衰朽。”二十云
  :“尚年已过居衰耄时。”二十五云:“如是上座凡有所言
  亲教门人及同见者尚不承信,东方贵此实谓奇哉!”二十六
  又云:“悲哉!东土圣教无依。”又云:“惑乱东方愚信族
  类。”二十七云:“详彼但应欺东方者。”八十云:“现见
  东方证法衰微教多隐没,北方证法犹增盛故。”此又可知上
  座执胜,乃当时耆宿化行东方者也。 
  锡兰等地传说转部与说经部为二,与东晋译舍利弗问经
  同。宗轮论及三论玄义,则以为一部之异名而已。舍利弗问
  经又谓经量饮光从上座出,异于宗轮论,而与寄归传上座分
  三有部分四之说相近。今并存之以俟考证。    
  二、经部初期学说   
  世友异部宗轮论后分述本末义宗,实后人所续,不尽本
  宗独详大众故。然其作者亦应在婆沙
  143页
  结集以前,婆沙已析大众分别论者为二,经部譬喻者为二,
  此尚和合说之也。此论因经部为异宗,故述其义极为简略。
  如当时大众说一切有诤佛所说经皆了义否?大众说一切有化
  地诤随眠是心所否与缠异否?大众说一切有化地及其末宗诤
  过去未来实有否?是俱与后来经部宗义根本有关,而论不详
  也。然经部初期学说由此论亦可推见焉。  
  经部从说一切有部分出,最初所倡异义,由其别名说转
  可推想一二。当时说一切有部谓定无少法能从前世转至后世
  ,但有世俗补特伽罗说有移转,化地亦谓定无少法能从前世
  转至后世,犊子则谓诸法若离补特伽罗无从前世转至后世,
  而经量部师大倡异义,谓诸蕴有从前世转至后世,其说则大
  同犊子也。因此经部又说,非离圣道有蕴永灭,有根边蕴,
  有一味蕴,异生位中亦有圣法,有胜义补特伽罗。此其初期
  宗义大端具矣!
  以理推征,经部倡异说之原,盖在诤诸法所依。此若无
  者,云何得有忆识诵习恩怨等事?谁能造业?谁复受果?谁
  于生死轮回诸趣?谁复厌苦求趣涅槃?此其用意亦同犊子,
  犊子谓有补特伽罗非即蕴离蕴。依蕴处界假施设名,经部则
  谓有胜义补特伽罗。虽其立论远不逮种子识义之善巧,其有
  见于一切法依则一也。所说亦颇有与后来唯识家言相似者。
  如诸蕴有从前世转至后世,此似相似。非离圣道有蕴永灭,
  此似相续。有根边蕴似转识等,有一味蕴,此似本识。异生
  位中亦有圣法,依基师解又似无漏种法尔成就也。
  144页
  三、经部次期学说
  唐译婆沙析经部譬喻者为二,可见经部次期之学说。其
  说名经部者仅见二则:一、因分别论者执信等五根唯无漏异
  生不成,遮彼故说,若五根等无间入正性离生是世第一法。
  (此或说是旧阿毗达磨者或犊子部宗也) 。二、诸师诤论经
  中有为相义,或执有为相非实如譬喻者,或执有为相是无为
  如分别论者,或执三相有为灭相无为如法密部,或执相与所
  相相似如相似相续沙门,或执有为相实有是有为唯不相应行
  摄如说一切有部。经部则说,色等五蕴出胎时名生,相续时
  名住,衰变时名异,命终时名灭也。 
  至以譬喻者为称者则凡数十见。以其从有部分出数义相
  对,应有诤也。然论大端唯二:一者法体假实,二者诸法所
  依。说一切有部即说一切诸法皆是实有,譬喻者说其中少法
  非实有体。如有部说因缘若性若相皆是实有,譬喻者说因缘
  非实有物 (卷十六)。 有部说身力劣有定自体触处所摄,譬
  喻者说力劣无定自体 (卷三十)。 有部说三种灭皆有实体,
  譬喻者说择灭非择灭无常灭非实有体 (卷三十一)。有部说
  实有梦,譬喻者说梦非实有 (卷三十七)。 有部说诸缘性定
  实有体,譬喻者说缘无实性 (卷五十五、卷一百三十一、卷
  一百六十五)。 有部说水镜等中所有影像是实有,譬喻者说
  此非实有 (卷七十五)。 有部说诸谷响等是实有,譬喻者说
  此非实有 (卷七十五)。 有部说成就不成就性
  145页
  是实有,譬喻者说无实成就不成就性 (卷九十三、卷一百六
  、卷一百五十七)。 有部说表无表业皆是实有,譬喻者说表
  无表业无实体性 (卷一百二十二)。 有部说诸化事皆是实有
  ,譬喻者说诸所化物皆非实有 (卷一百三十五)。 有部说触
  体是实有,譬喻者说触非实有 (卷一百四十九)。 有部说有
  为相是实有性,譬喻者说诸有为相是不相应行所摄皆无实体
  (卷一百九十五、卷三十七)。 凡此种种于法体有无繁兴诤
  论,皆诤所缘境也。有部执有,故说一切智皆缘有境,譬喻
  说无,故说有缘无智 (卷四十四)。 此则诤能缘智矣! (譬
  喻者说若缘幻事健达缚城及旋火轮鹿爱等智皆缘无境,瑜伽
  五十二说有缘无之识与彼大同) 次诤诸法所依。譬喻者承初
  期经部说转之义略为阐发。彼说世与行异,世体是常行体无
  常,诸行从未来世入现在世,从现在世入过去世。有部则说
  世与行体无差别 (卷七十六、卷一百三十五)。 譬喻者从其
  说转之义又说诸法生时渐次非顿 (卷五十二), 心心所法前
  后而有,有部则说一切心心所法随其所应俱时而起 (卷十六
  又九十,又九十五又一百四十五)。譬喻者谓灭尽定细心不
  灭,无有有情而无色者,亦无有定而无心者,若定无心命根
  应断便名为死,非谓在定 (卷一百五十二)。 有部则说灭尽
  定都无有心。譬喻者说异生不能断诸烦恼 (卷五十一) ,有
  部则说诸异生以世俗道亦能断结。此二家诤所依义之大凡也
  。 
  其余所诤,异义纷披,举其要者,则如智与识不俱 (卷
  九) ,二眼和合见色 (卷十三), 无明与有爱为二遍行因 (
  卷十八), 离思无异熟因离受无异熟果 (卷十九又五十一又
  百四十四) ,法灭不待因
  146页
  (卷二十二),有为法但有未生已生二时 (卷二十七又一百八
  十三), 三有为相非一刹那 (卷三十九), 寻伺即心粗细相
  (卷四十二), 一切烦恼皆是不善 (卷三十八又五十) ,三
  界皆有寻伺 (卷五十二又九十又一百四十五) ,结所系事及
  补特伽罗是假 (卷五十六) ,唯爱恚令有相续 (卷六十) ,
  名色是苦业惑是集此尽是灭止观是道 (卷七十七) ,心所不
  与心为等无间缘 (卷八十九) ,现观边忍亦是智性 (卷九十
  五) ,色于色无同类因 (卷一百三十一), 无非时死 (卷一
  百五十一) ,皆与婆沙师不合。至于譬喻者与初期经部说亦
  有微异者,则说补特伽罗亦假 (卷五十六)也。
  四、经部后期学说
  顺正理论叙破上座独多,譬喻论师次之,但名经部者又
  次之,上座门人大德逻摩最少,兹分述之,以见经部后期之
  学说。 
  上座承前人之说发扬张大,所造经部毗婆沙虽未来华,
  正理所叙已近百则,兹仍如前略举二端言之。上座立无境识
  (卷二十六)。 又说缘过去等所有界识非无所缘,非唯缘有
  (卷十九)。 又说智缘非有亦二决定 (卷五十一)。 彼既证
  成缘无境识,故于法体假实废立颇多。如说行蕴唯思,余作
  意等是思差别 (卷二)。 虚空体非实,有虚空界体亦非实 (
  卷三)。 非触处中有所造色,滑等不异大种,无别所造名轻
  重性,定无冷所造触,饥渴二种非所造色 (卷四卷五) 。受
  想思蕴名别法处,
  147页
  于中无色 (卷六)。 无如所计十大地法,此但三种,经说俱
  起受想思故。欲慧俱非大地法,触念作意胜解三摩地俱无别
  体 (卷十)。 名等离声别有自体,理不可得 (卷十四)。 如
  世尊言,如是句义甚为难见,谓一切依皆永弃舍寂静美妙乃
  至涅槃,非择灭名诸圣教中曾无说处 (卷十七)。由有此故
  令明非有是谓无明,不可无因而有是事 (卷二十八)。如何
  可说刹那灭身有动?#092;转名为身业,如是语业为难亦然 (卷三
  十三)。无无表色 (卷三十五)。去来世非实有体 (卷五十一
  )。无实乐体 (卷五十八)。凡此种种皆谓非实,要之彼说五
  识依缘俱非实有,故处是假,唯界是实 (卷四)。若正理宗
  ,在在异此可勘。 
  上座谓佛世尊自说诸缠与随眠异,谓诸烦恼现起名缠,
  烦恼随界说名随眠 (卷四十五)。此于种现之义颇致分析。
  又说因缘性者谓旧随界,即诸有情相续展转能为因性。又说
  有法虽经劫灭而自相续展转相仍犹为因性,说一心具有种种
  界熏习 (卷十八)。此则种子熏习之义已成。又说心心所法
  不同时起 (卷十),则承大德狭路之喻。说无色界心与心所
  更互相依,或如下界名色相依 (卷二十一),则未建立赖耶
  之失。正理宗亦俱异是,可勘。 
  正理七十二云:“此中上座作如是说,佛所说经皆是了
  义。”二十五亦云:“谓彼论说经皆了义。”然二十六及二
  十七皆云:“彼上座言诸有圣教佛自标释名了义经,所余契
  经名不了义。”又卷十中有云:“上座言此经所说是不了义
  。”可知上座亦说有不了义经,若薄伽梵自标自释方
  148页
  是了义,斯则异于其余经部诸师者也。 
  顺正理论叙破譬喻师说,或称譬喻论师,或称譬喻者,
  或称有譬喻者,或称诸譬喻者,或称譬喻论者,或称譬喻部
  师,或称譬喻者宗,或称譬喻宗,或称一类譬喻论师,或指
  一人,或目一分,或赅全部,今兹所述不复致析。究其所说
  ,大同上座。说诸境界体不成实 (卷五十三) 有及非有二种
  皆能为境生觉 (卷五十), 诸所造色非异大种 (卷四) ,过
  未无体 (卷二十五), 有譬喻者说唯有心无别心所 (卷十一
  ) ,皆与正理为异者也。 
  又譬喻者说,既一切行皆刹那灭,如何业果感赴理成,
  如何不成不相及故。解此如外种果。如是应知业果感赴内外
  因果相续理同,外谓种根芽等不断名为相续,内法相续谓前
  后心恒无间断,故无外道所难过失 (卷三十四)。 此似赖耶
  说之类。且诸譬喻者多分于中申自所执诸法种子 (卷十二)
  , 义亦近于唯识家言。至谓灭尽定中唯灭受想 (卷十三),
  及一类譬喻论师说无异生实断烦恼 (卷六十六) ,皆承从
  前譬喻师之说也。 
  经部师说大略相同。彼说一切无为皆非实有 (卷十七)
  , 又未来无 (卷十七) ,身表即形然假非实 (卷三十五),
  无表业相此亦非实 (卷三十五),亦俱异于正理说也。 
  经部师说随眠为缠因性 (卷四十五同分别论), 又说灭
  定有心 (卷五十一),此皆大同旧说。说业为先所引相续转
  变差别能生当果。业相续者,谓业为先后后刹那心相续起,
  即此相续后后刹那异
  149页
  异而生名为转变,即此转变于最后时有胜功能无间生果异余
  转变故名差别 (卷五十一)。 此则种子熏习尚未大明之说也
  。 
  至于逻摩之说仅见数则。彼说镜等诸像皆非实有,造色
  为性本质为缘生眼识故 (卷二十三)。 亦说灭尽定中意处不
  坏 (卷二十八)。 又说有不染法名为习气,如不善心所招异
  熟,然佛犹有白法习气,言习气有灭不灭故 (卷二十八)。
  此亦无漏种义之权舆,而与正理为异者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