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略解六根清净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略解六根清净
  “六根清净”这个名词,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甚或会时加引用。然而对它的真正意义,能够清楚了解的,恐怕不多。
  甚么是六根呢?佛家是以眼耳鼻舌身意六种官能为六根,以根具有能生长的作用。这些官能,经常依色声香味触法的六种对象,名为六尘,于中生出见闻嗅尝觉知之六识。六根六尘六识,佛家称为十八界。
  佛学言根是能生义,眼根对色境时,能生起眼之认识,乃至意根对法境时,能生起意之认识。比如植物之根,能生芽茎枝干,故名为根。根与境均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犹如镜花水月。凡夫不悟此理,于根境上,虚妄造业,虚妄受苦,贪嗔痴三毒炽盛,各种妄念纷起,因而从无始来,陷入生死苦海,无有出期。尤甚者,时下的青年男女自作聪明,认为物质与享乐是第一;把任意放纵误解为自由;借词平等,乖离伦常,造成父不父子不子的风气;纵情享乐,胡作非为。这变成何等社会,直与禽兽世界何异!
  六根清净与肉体的五官有异,乃指它所生的心意。由于人们从多生多世以来,即为无明所染污,所以从少及长,都为外在的事物所左右,而自己则毫无所觉。
  六根不能清净,由于人们最初一念不觉,致无明妄动,因为无明妄动,故将本有真心遮蔽,流逸奔色,认妄为真。《圆觉经》云︰“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遂将真我遗失,偏认虚幻的身心为我。《楞严经》云︰“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及山河大地,皆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这是说,人的心量大如虚空,神通妙用,广大无边,唯人心迷而不自知。
  但一般人每执迷不悟,背觉合尘,以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在眼只能见色,在耳只能闻声,在鼻只能嗅香,在舌只能尝味,在身只能觉触,在意只能知法。所以,内六根在运用上,不能超越外六尘的范围;在平等法中,生起自他想;在无同异中,炽然成了异。当遇善缘时会作善事,但若遇恶缘便不免作恶事了。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善长恶消,善消恶长,天堂地狱,地狱天堂,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沉沦苦海,无有出期。
  我等愚痴凡夫是与生俱来的善心为少恶心居多。唯识家说,人之善心所只有十一位,恶心所却占二十六个。设若吾人不假克己复礼的修养功夫,来制止自己的私欲,任心横行,放荡不羁,那就可能造成天翻地覆,人兽离分的局面了。造恶之心日趋恶劣,贪嗔痴三毒愈难克制。是以愈求自由,即愈为三毒所乘,岂非与自由背道而驰?假使真能达到六根清净,六根对六境时,便不复生起贪嗔痴之迷惑烦恼了,而且能知根境二者,非空非有,镜花水月。所谓“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视而不贪其色,听而不贪其声,嗅而不贪其香,尝而不贪其味。禅宗大德云︰“终日吃饭未嚼一粒米,终日穿衣未挂一条线。”从此,睡觉未占床,走路未踏地,内不见身心,外不见世界。若从心源而论,何有染净之分?言六根清净者,不过是对愚痴凡夫而说吧了。六祖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至此方能真正达到人类平等与自由,独立与大无畏,万物不与我为伴侣,跳出三界牢狱,得大自在矣!
  我佛出现于世,说法四十九年,其目的只是使世人了解一切虚幻,并指导世人如何才能背尘合觉,返本还原,若人不执身心为实有,了达身心是如幻,六根回光反照自性,不循六尘所起知见,修习日久,自能根尘并销,能所双亡,贪嗔痴的三毒消除,六根也同时清净了。经云︰“一根既反原,六根成解脱。”果能遵照佛的指示,依法修行,必定可以成功。
  修得六根清净,究竟有甚么好处呢?答案是“超出三界,了脱生死”。就是现在父母所生之身,亦能获得无量妙用。如眼能见百千世界的山林河海,上至天堂,下至地狱,一切众生的善恶因缘以及果报生处,莫不神明彻见;耳能遥闻百千世界的内外一切诸声;而鼻能嗅一切诸香;舌尝到百千世界的饮食,乃至酸甜苦辣一切诸味,皆能变成上味;身如净琉璃,内外明彻,百千世界众生生时死时,或生善处恶处,诸佛菩萨度生说法,无量人天围绕听法等等,无一不能于自身中见诸色相;意能知世界众生之心念意向,乃至真伪一切诸念,也同时悉知,无有错谬。
  修得“六根清净”的境界后,虽然未得无漏解脱,但已了达诸法实性,于一切法不染著,六根并能互相运用,眼能闻声,耳能见色,互不相碍。此时有如大光明镜,悬挂高空,无所不照,无所不现,起心动念,唯一圆明,佛经称为“无分别智”,即是此义。
  佛理与凡夫知见,自然有所距离。我们试想现时所用的电视与电话,皆有种种条件与仪器设备,始能见闻,而我们由修道而获“六根清净”的胜境后,却不须种种条件设备,即能洞照万事万物了。当然,要达到六根清净胜境,也绝非轻易的事!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