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律宗>>正文内容

人为何要戒杀放生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人为何要戒杀放生
  佛教重视慈悲,律制以戒杀为本,以放生为行善之基。是以智者大师,买断篦梁,悉罢江上抹捕,释放羁禁生命。此实乃人同此心。古德有说︰“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这是说,飞禽走兽,鱼鳖游鳞一切动物的名字与外形,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躯体,并未离开皮肉筋骨的地大,涕唾脓血的水大,温暖燥热的火大,呼吸运转的风大。人的身体既是地水火风四大组合而成,则猪马牛羊一切畜生,也莫不皆然。一切人类既然贪生怕死,畏病惧老,知痛识痒,寒则求暖,饥则觅食,家亲恩爱不愿舍离。地上生的一切飞潜动物,也莫不如是。譬如猫犬也知爱护它的儿子,老牛常见舐犊,鸡守雏而身不离,鳝爱子而蜷缩,它们言语虽然与人有异,但是知觉与痛痒之心,并没有甚么不同。
  我们经常见到有些热爱生物的人,将猫犬抱在身上,以饮食喂其吃喝,牛马等类随己出入,养鸟以为伴侣,朝夕爱护,恐怕他们受饥挨渴,风吹雨打。喜爱的动物,虽各不同,但对生物爱护之情,与对人类之爱并无二致。由此推想,不但人类彼此同气,应该互相亲爱,对一切生物也莫不皆然,我们稍有点慈悲心的人,那里敢食其肉、寝其皮、饮其血、煎其膏?况沸经说,天下一切飞禽走兽,皆是我们过去世的父母兄弟姊妹,也是未来的诸佛菩萨。因为我们身在六道中,往复循环,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经过无量劫,岂能肯定那些众生绝不是我们过去世的父母、兄弟、姊妹、夫妻、儿女?为了孝顺过去父母,恭敬未来诸佛,所以是绝不能杀食它们,供己滋养的,它们因为过去作了恶业,今生随业受报,落于异类,报尽转生,倘若一旦觉悟前非,改恶向善,闻法修道,谁又敢说它们不能为贤为圣?
  再说,动物包括人类,人岂非也应该食人?为甚么人食人,世人就认为不合情理?其实原始野人,何尝没有人吃人的事发生?不过那时的人已近乎禽兽了。究竟谁应该食谁?若要追根寻源,不外自私自利,弱肉强食而已。若论飞禽走兽互相吞食犹可原谅,因为它们无知,而人类标榜自己是万物之灵,为甚么要学禽兽无知的行为?如果说因为它们外形与人不同,所以要杀食它们,那么人类也有不同种族,头发颜色,身体长短,也有差别。人吃人就不应该,食人以外的动物,就认为理所当然,这是哪位“圣贤”说的?或有哪一部“书”所记载的?
  不要说人类杀食畜生,来滋补自己,就是国与国战,往往胜利者将战败国人民杀戮、强奸、毒打、凌辱,一切手段无不用其极,何尝把别人当为人看。即使对己国人民保护备至,仍不免分别是否同乡,若是同乡则应帮忙,否则便远弃。同乡中又分是否友人,若是朋友则应照顾,否则便应不顾。于家中也分别父母、兄弟、姊妹、夫妻、儿女,若志趣与己相合者,便相亲相爱,意见与己相左者,便恶言相向,怒目相视。家亲与己再相比较,最后还是以自己为重。人与人间,躯体名字完全相同,观点感受也无差别,尚有如此亲疏近离的计较,何况对人以外的畜生呢?儒家有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欲求健康长寿,令他生物消瘦短命,这与因果之理能合吗?孟子也说︰“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不要以为畜生与人不同,它们不会向人报仇酬恩,其实书中记载畜生报复的事多著呢!畜生纵然今生不能报复,也等来世或多生以后再报,因果之理何尝丝毫有爽?
  人类只知自己享乐,不顾异类遭劫,让畜生上刀山,下油锅,刺心剖腹,抽肠取肺,呼天抢地,痛不堪言。经说,一切众生平等,凡有心者皆当成佛。宰割猪马牛羊,与残杀自己兄弟姊妹有何差别?若稍有点慈悲之心,谁肯残杀生灵?不要说亲手去杀,有的见杀生尚会恐惧晕倒。有些屠场门前挂一块布告牌警告说︰“凡有神经衰弱的人,请莫进来。”那些杀生害命的人,可能心甚凶恶。
  我教人士见到杀生事,甚感心惊胆战,痛哭流涕而太息!因此伸出无缘大慈的手,兴起同体大悲的心,劝请那些善男信女,随缘乐助,亲手种福,积极放生,解放水陆空身系囹圄的众生,令其天空高飞,海游潜,各得其所,各得其命,亦以此聊表对于苦难众生一点同情之心。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持八关斋戒的利益
下一篇:律宗大义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