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察与现观
觉察与现观
辜隐
佛法与生活的对话
生: 我对“缘起性空”完全能够理解,可是面对境界的时候,依然有烦恼。有时也会用“缘起性空”来剖析,可是不太灵光,还是无法消除烦恼,为什么呢?
师:当你起烦恼的时候,有没有觉察到?
生:大部份的情况是,起了烦恼以后才觉察到。
师:烦恼一生起就察觉到,修行才能得力!
生:怎样才能在烦恼一生起就察觉到?
师:平时就要培养觉察力!
生:怎样培养觉察力?
师: 觉察力是定力的一部份,也是四念处的功夫。只要心不散乱、不昏沉,即使在日常活动中,都可以修定。虽然这不是四禅八定那样深的定力,却是活定,不是枯定。它可以让人看清自己的行为、举止、说话、感觉、思想和外在的境界,保持超然而不会陷溺其中。
生:要怎么训练?
师: 无论处在那一种情况下:休息、说话、做事、行走或思考,都要经常地回到当下,轻松、自然地安住,觉察力就会增强。如果发现心向外攀缘,漫无边际地联想,可以先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把心收回来,工夫纯熟以后就很容易回到当下,身心平静、纯净。这时稍有烦恼生起,会自动发现它,就像平静无波的水,稍有波动,就可以感觉到。又像一张白纸,滴了一滴墨水上去,马上就会被发觉,生活中的禅修也是这样的!
生: 有时候,虽然发觉有情绪,就算用“缘起性空”努力观照,好象也不太有用,为什么?
师:在情绪中,事实上心思混乱,观察的品质不良,效果自然很有限。
生: 那怎么办?
师:远离,暂时不要接触引起情绪的境界,等情绪平复之后再来观察比较好。
生: 怎么观察?
师: 以“缘起性空”观察,可分“思惟”和“现观”两种:思惟的力量弱,现观的力量强。
生:怎么“现观”?
师: 先让自己回到平静、明觉的状态,在觉察身心事物的当下,照见到因缘的相依、和合而没有实体性,自然而然放下执取,随顺因缘,不再挂碍。
生:思惟的力量弱,还需要用吗?
师:当内心仍在散乱中,或现观不纯熟而有困难时,思惟是必要的!
生:是不是要等到烦恼生起,才用“缘起性空”来观照?
师: 事先观照,当然比烦恼生起才观照,更根本、更澈底。烦恼是果,尘境是缘,内心对尘境错误的认知和执取才是因。尘境是来来去去的,当引发烦恼的尘境,也就是我们认为惹起我们苦恼的人或事物,还没有出现,或事过境迁时,烦恼的因一直都潜伏在我们内心。所以平时就要发掘它,用智能观照来化解错误的认知和执取心,等到遇到事情的时候,虽有外缘,没有内因,因缘不和合,烦恼也就无从生起了!
生:比方说,我有一位同事,常常找我麻烦,看到他就讨厌,怎么观照?
师: 先静下来,再进行观照。找麻烦一定有因缘,你要试着站在他的立场,仿真他的想法和个性、作风来看事情,也许你会有所发现,领悟到他这样做是很合理、正常的。他并没有“故意”“找麻烦”,我认定他在“找麻烦”,那是我自己对他说话的语气、时间、场所的主观认知,而那是“错误的认知和执取”。真相是“缘起性空”;内空寂,才能真正释怀,看到他不再觉得讨厌!
生:谢谢老师的指导,我会试试看!
师:多用一分心,很快就会有进步的!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