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持名念佛与实相念佛之统一(一)—本愿即心持名念佛的提出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释法藏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持名念佛与实相念佛之统一(一)—本愿即心持名念佛的提出
  ◆ 释法藏
  提 要
  阿弥陀净土法门,长期以来一直就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宗派,其思想与修持长期地影响著中国佛弟子的解行,一直至今仍不稍减。然而由于法门的多元性及应机的多样性,使得净土法门的教、理、行、果,亦有著多重性的发展。本文拟以天台宗的性具思想为根本,藉由对实相念佛内涵之考察,在以法界心念自性佛的认识下,而得出自性弥陀与唯心净土的普遍性净土法门之原理。依此原理,乃得以返观一向所流传最广的持名念佛,之所以得以成立,以及其功德利益之所以不可思议的原因,从而亦建立起即心持名念佛的理论根基。此外更进一步地,透过对弥陀第十八愿的理解,在实相念佛的观照下,于破斥日本净土真宗的偏激之同时,亦提出了具有终极救度色彩的本愿即心念佛思想。希望藉此能使念佛法门的修持,更臻三根普被的境地,更具深厚的理论内涵。以使未来的净宗行者,能断疑生信安心精进地修持净土法门,近可收即心即佛之圆解,远可得往生极乐之左券,此论文写作之初心也。
  一、前 言
  弥陀净土法门,自从东晋慧远(334~416)大师庐山结社首倡1,东魏昙鸾(476~?)大师注论2专弘以来,即在中国弘传不辍。这其中虽然依于不同的净土经论,或不同的教理思想背景,而产生了诸如自力、他力,修观、带理或专念佛名等不同类型的净土修持理论与方法3。但是对于弥陀净土的功德与修行价值等,长期以来都是共同加以推崇而广泛弘扬的。然而近百年来,由于中国佛教在长期客观环境的妨碍与不足下4,已使得佛教有著解门不彰,行持不力乃至解行分离的现象产生。影响所及,占修持比例大宗的净土法门,也因此渐渐地流于肤浅化、笼统化与目标不明、信心不定。修持净土教法的人当中,不少人有著一种“只要一句佛号念到底就可以成就一切了”之类,似是而非的无知与懈怠之思想。这类看似对净土法门信心坚定,而又“道味”十足的说辞,或者对某些宿具深厚净土善根的少数人有实际的利益,但对大部分疑心重、烦恼深且妄想多的众生而言,总不免让人有“以鸡毛当令箭”的感觉。弥陀圣号的功德固然深广不可思议5,而信心行人6也确实可能由于对圣号功德的仰信,而得到念佛的大利益,但那毕竟不是大部分末法众生所能做到的。因此古来大德才要不厌其烦地,广演净土教法以令净土行者断疑生信,不生退却地精进用功7。对一般恼重慧浅之人,若不能以深入的佛法,给予开导念佛的用心方法,则往往用功不得力而中路退却,徒使三根普被、万修万去的妙善法门成为虚设,诚为可惜之甚者!
  另外尚有一部分日本净土真宗学人,他们援引中国祖师8之教说,却极端地解释本愿信心法门,认为绝对“他力”信仰才是净土之“真宗”。彼等由于只重信仰之建立,而未能于普遍的修行方便及成佛原理上,进行佛法应有的理解,以致产生诸多增上慢心,全依情见曲解净土法门而不自知。从而亦轻毁一切传统“自力”修持之法门,往往自恃己见而睥睨他宗,甚至偏激得失去理性,而近乎外道信仰!其信仰弥陀之真心故然可嘉,可是却不知弥陀非心外而得,西方不格于方寸的大乘真实深义,以致弥陀的深悲大愿,不过类同外道神祗的纯救济义。如此一来,虽有令少数有根器者往生的功劳,但也造下了毁失净土法门之圆顿大乘深义的无边过失,为弘法化而反致此咎,实为可怜悯者。
  因此,为了保持弥陀净土法门应有的圆顿大乘内涵,同时也深化持名念佛者的修行原理,我们实在有必要将大乘佛法中的“实相念佛”观,导入易行道中的“持名念佛”行当中,将两者作一调和与统一。以使持名的彻底方便道,有著大乘终极真理的内涵在;反之,亦令甚深而不可思议的大乘中道实相之理,在凡夫的位上,有了简易可修的下手方便,如此则上来两类人的缺失即有了修正的可能,这也正是本文的深层目的所在。
  二、弥陀净土教的缘起与修行目标
  (一)净土法门之缘起
  世尊的出世说法,目的无非欲令众生能依佛法的闻解,及透过亲身的实践,而达到离苦得乐的解脱境界,这是诸佛出世的大悲用心所在。如《无量寿经》云:
  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普令群萌获真法利9。
  然而,什么样的教法才能令众生“获真法利”呢?契理之教固然是真法利的前提,但契机的条件却更是世尊设教时不可不考虑的重要因素,毕竟法门广大以能应众生之机者为修行得力之先。尤其三界10内的众生,大部分为三障11烦恼所蔽,欲修行出离谈何容易?因此佛在《观无量寿经》中,才因韦提希夫人的逆子因缘,而施设了当生即能离苦得乐的弥陀净土法门。如彼经中韦提希夫人向佛陀祈求云:
  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恶子(阿阇世太子)……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此浊恶处,地狱、饿鬼、畜生盈满,多不善聚。愿我未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唯愿佛日教我观于清净业处12。
  众生因观世间的“浊恶、盈满”,生起厌患欲离之心,从而欲于当生求生“清净业处”(欣此厌彼),这正是净土法门施设的主要因缘!然而当生成就之法门,为何是净土法门而非其他法门?盖以仗弥陀本愿力之摄受加持故,众生能以少分力而得迅速成就不退转,从而直了成佛。《无量寿经》说众生生彼后,皆是不会退转的正定之聚。文云:
  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之聚13。
  此外四十八愿之第十一愿亦云:“住定聚,必至灭度14”等,皆是众生往生后住于不退转的经证,也同时是许多众生的生命需求。因此,龙树菩萨于《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中,更将一切能令众生至不退转地的法门,大判为难行道及易行道:
  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不退转)。如偈说……若人疾欲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15。
  又云:
  阿弥陀等佛,及诸大菩萨,称名一心念,亦得不退转16。
  论中先言“以信方便”,后言“称名一心念”等,由此可知,以信为前提,一心执持弥陀名号,在龙树菩萨看来,正是苦恼众生所希求的“疾至不退转”之易行道法门。与此类似的,则是世亲菩萨对弥陀佛本愿力的进一步推崇,如《往生论》云:“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17。”
  十方诸佛皆有净土,亦皆依本愿而成佛,何以世亲菩萨却要独尊弥陀?原来这是有经为证的,如《无量寿经》卷上法藏菩萨自云:
  令我作佛,国土第一,其众奇妙,道场超绝。国如泥洹,而无等双,我当愍哀,度脱一切。十方来生,心悦清净,已到我国,快乐安隐18。
  所谓“道场超绝,而无等双”,正是指出弥陀本愿功德的特胜所在,而“度脱一切,快乐安隐”,则更明示了弥陀净土三根普被的应机性质!由易行道的确立,到特胜与三根普被的本愿功德,使得弥陀净土法门得以确立其崇高的地位,亦是必然的结果。关于诸经偏赞弥陀的原因,智者大师在《净土十疑论》中亦有明确的说明:
  释迦大师一代说法,处处圣教,唯劝众生专心偏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又弥陀佛别有大悲四十八愿,接引众生……当知阿弥陀佛与此世界极恶众生偏有因缘。其余诸佛,一切净土,虽一经两经,略劝往生,不如弥陀佛国,处处经论,殷勤叮咛劝往生也19。
  (二)净土法门之修行目标
  佛法修行的通途道,经由对佛法的闻思修为方便,以自力的戒定慧增上,而趣向解脱为目的,其理甚明自不待言。然自力的修行解脱,对极大部分的众生来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身处末法的五浊恶世,欲能世世不失人身,且精进不退于佛道,更不是一般凡夫所能。例如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中论难、易二种修行时即指出:“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唯是自力无他力持……譬如陆路步行则苦。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清净土。佛力住[加]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20。”
  五浊末法中,既然当修具有“他力加持”的易行之道以求往生证不退转,可见“往生净土”正是净土法门的最主要修行目标!如《阿弥陀经》云:
  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21。
  又云:
  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22。
  由上引证可知,众生信仰弥陀本愿功德力之加持,并发愿求生净土,与诸上善人俱会共修,当生成就不退转之佛道,正是末法众生应当修学净土法门的主要目标所在。
  然而一个具有信心,而又发愿求生弥陀净土的末法凡夫众生,该当如何信受、如何理解及如何行持净土法门,以确切地达到临终往生极乐的终极目的呢?关于此,则依于不同的经、论及教理思想,而有不同的理论与方法23,诚然无法一概而论。因此,下文主要以净土三经24的思想为根本,分别就《阿弥陀经》的持名念佛行、《观经》所示即心念佛行,乃至《无量寿经》的本愿念佛行25等,略做分析说明。希望能对这些主要的念佛行门,进行一番整合,以使未来的净土行者,在修持净土法门时,不致于在修持方法上或思想认知上,产生冲突或疑惑。
  三、持名念佛的理论与实践
  (一)持名念佛的建立
  持名念佛又云“称名念佛”,是四种念佛26中流传最为广泛的念佛方法,以专心一意,称念弥陀圣号,念念相续得心一境性27,依此而达福慧增长、罪障净除乃至最重要的临终心不颠倒,蒙佛接引往生的目的。如《阿弥陀经》云: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28。
  上引文中明白地指出“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及“是人终时心不颠倒”等持名方法和念佛成就的关键所在,可说正是持名念佛法门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关于此,在康译《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愿愿文中,亦以弥陀“本愿”的形式,强调了“持名”的重要性及持名往生的必然性,彼文云: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29。
  愿文中甚至以“乃至十念”取代了“若一日乃至七日”的念佛时间,而更强化了“信乐称名”的有效性30。而唐朝善导大师亦直接判定,此“专持佛名”的修法,才是净土法门的“正行”,其他礼拜,供养乃至余善等,皆属“助行”或“杂行”而已,皆非正行31。此外,称念佛名固然以“往生极乐”为最大的目的,但称名念佛尚有灭罪去障的功能,这尤其也是持名念佛法门的重要修行利益所在,如《观无量寿佛经》云:
  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教令念佛……应称归命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花……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32。
  既然三经皆如此明确地推崇称念佛名的功德及往生利益,至于其他如观想、观像乃至实相等念佛法门,由于观境的深细和复杂,洵非一般躁动凡夫所易修持。在少有提倡及修持的情况下,明代以来,中国佛教大都以持名念佛为修持弥陀净土的主要方法,是可以理解而且也是必然的。自来诸祖亦广叹此一法门的易行与契机,如蕅益大师即在《弥陀要解》中叹此法门曰:“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故使散乱称名为佛种,况执持至一心不乱,安有不径登不退者乎?然诸经所示净土要行万别千差……而惟此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可谓方便中之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33。”
  以名号的功德不可思议之故,任何人乃至散乱心称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亦能为未来种下成佛的种子,因此念佛的法门虽多,而《弥陀经》中偏赞“持名”,自有其契理34及契机的原因在35。
  (未完待续)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